CCC初次工厂检查资料

合集下载

3C一般流程以及验厂资料

3C一般流程以及验厂资料

13C一般流程以及验厂资料首次申请网上提交申请再次申请变更申请打电话到CQC要求受理(按产品不一致联系人不一致)受理下载《申请通知书》《一致性声明》《工厂信息表》打印两份,签名盖章。

(一份寄CQC,一份寄测试实验室)到CQC网上查询任务下达到哪个实验室(或者提交申请时指定熟悉的实验室并说明原因)CQC收到原件后下达送样到实验室任务给有关实验室实验室对产品进行检验测试OK 不OK重新送样检测直到OK实验室提交合格的报告给CQC申请证书等待审核结果、收费通知、验厂通知合格验厂收到正式的证书、报告1.1认证的申请1.1.1申请系列单元的划分3.1.1.1 原则上按产品类别、型式、规格、工作原理、安全结构、对产品电磁兼容性能有重要影响的零部件(见附件6中带*号的零部件)的不一致划分系列单元(见附件7-10)。

同一申请系列单元内有多个型号时,应对同一系列单元内所有型号做出确切描述。

3.1.1.2 原则上按申请单元申请认证。

同一制造商、同一产品型号,不一致生产场地生产的产品应作为不一致的申请单元,但不一致生产场地生产的相同产品只做一次型式试验,其他生产场地的产品需送样核查,并出具报告。

同一生产场地,不一致制造商生产的相同产品,应作为不一致的申请单元,必要时送样,进行一致性核查,并出具报告。

1.1.2申请文件A、提供给实验室的资料:1)电气原理图与/或者系统框图等;2)关键元器件与/或者要紧原材料清单(已有认证的元器件应标明证书编号);3) 中文使用说明书;4) 中文铭牌与警告标记;5)同一申请单元内各个型号产品之间的差异说明;(盖章)6)其他需要的文件。

(生产厂的工商注册证明;商标的注册证明)7.总装图(爆炸图)B、提交给CQC的资料:1. 申请人工商注册证明、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各一份(首次申请时)。

2. 申请人为销售者、进口商时提交销售者与生产者,进口商与生产者订立的有关合同副本。

3. 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一式两份)。

CCC 认证工厂检查内容

CCC 认证工厂检查内容

CCC 认证工厂检查内容工厂检查分为“初始工厂检查”和“监督检查”。

初始工厂检查的内容:1、产品一致性检查工厂检查时,应在生产现场对申请认证的产品型号进行一致性检查,重点核实以下内容。

1) 认证产品的标识(铭牌和包装箱上标明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与型式试验报告上所标明的应一致;2) 认证产品的结构(涉及安全和电磁兼容的结构)应与型式试验测试时的样品一致。

3) 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件应与认证确认/批准或备案的一致。

采购关键件的数量应与整机出货数量相对匹配。

2、现场见证试验由检查员从成品中抽取一台合格产品,交工厂质检人员使用工厂的检验仪器进行指定项目的检验,检查员目击见证试验过程和结果。

需正确对产品进行检验、熟练的操作仪器和运行检查仪器。

3、工厂质量保证体系由检查员对生产厂按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照明电器强制认证实施规则附件4)进行工厂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

该要求见本培训资料8-9 页。

监督工厂检查的内容:1、产品一致性检查2、现场见证试验3、工厂质量保证体系复查(“十条要求”中3、4、5、9 为必查条款,非常重要)4、认证标志使用情况核查(印刷标志备案批准书或标准标志购买发票和使用记录)5、产品封样送检测站进行监督检验。

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 职责和资源1.1 职责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3C认证审厂准备资料清单

3C认证审厂准备资料清单

3C认证工厂审核1.准备与认证产品一致的样品,安排小批量生产(几十台左右,须与认证产品保持一致)型号:PB240A1 物料提前准备(特别是PCB板和电芯交期)审核日期:2023.12.232.确认工厂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否有生产经营范围。

OK3.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资料OK4.准备最近一个批次生产时物料的采购、生产、检验、入库等记录。

(品质负责).5.质量负责人任命书。

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OK一、验厂时必须的程序文件OK1.质量手册体系文件控制程序OK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记录管理控制程序)OK3.采购与供应商管理控制程序OK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OK5.生产设备管理程序6.产品变更控制程序OK7.认证标志控制程序 OK8.关键元器件定期确认检测控制程序OK9.认证产品例行检查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OK10.认证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 OK11.仓库管理作业程序12.内部审核程序 OK13.检验试验管理程序(来料检验程序)14.外部质量控制程序15.标样留样管理程序(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OK16.量测和监控设备程序(检验校准、)OK二、表格记录(对应各程序文件)1.程序文件清单OK2.三级文件清单(各部门)3.质量记录清单(各部门)4.外来文件清单OK5.认证资料文件,档案(包括3C标志使用文书等)6.文件发行与回收管制表OK7.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OK8.路线图采购部1.合格供应商目录(包含检测报告中关键件清单所有供应商,此外还会询问供应商多久审核一次)2.供应商评定表以及日常管理记录3.采购合同或采购订单(要求供应商方面提供3C证书)4.供应商规格书5.3C标志的购买记录(最好提供购买发票),如果是我们来自己印刷标志,需要提前向CQC申请《3C标志印刷批准书》,并保存付款发票,注意后续续年费。

品质部1.来料检验报告(IQC包含检测报告中关键件清单。

例如功能板PCBA、pcb、外壳等)2.首件检验报告(IPQC)3.出货检验报告(QA)4.日常巡检报告(IPQC)5.QA检验报告(包括不合格产品品质部处理办法以及文件记录、返工流程或返工单)6.物料承认书7.静电测试记录OK8.相关生产设备外部校准证书OK工程部1.产品组装生产流程,生产作业指导书(SOP)、测试作业指导书(SIP)、设备操作规则。

CCC初始检查应有的基本资料(精选)

CCC初始检查应有的基本资料(精选)

CCC初始检查应有的基本资料(精选)第一篇:CCC初始检查应有的基本资料(精选)一、首次申请1.经授权人签字确认的CCC认证认证申请书。

2.申请人工商注册证明、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各一份。

3.申请人为销售者、进口商时提交销售者和生产者,进口商和生产者订立的相关合同副本。

4.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

(若有)5.代理机构的强制性产品认证代理申办机构注册证书复印件、代理人员的CCC申办代理人员合格证复印件。

6.制造商的工商注册证明、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各一份。

7.生产厂的工商注册证明、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各一份。

8.商标的注册证明。

9.工厂审查调查表。

10.一致性声明。

11.产品电气原理图。

12.产品总装图(爆炸图)。

13.安全元器件清单(通过认证的元器件应标明证书编号)。

14.主要原材料清单。

15.同一单元内,不同型号产品的差异描述。

16.CB测试证书、CB测试报告(申请人持CB测试证书申请时)。

17.注:编号9、10、11、12、13、14的资料,申请人应另备一份随样机一同送实验室。

二、再次申请1.经授权人签字确认的CCC认证认证申请书。

2.已获证的同类产品/非同类产品的认证证书的复印件。

3.生产厂的注册证明(与首次申请不同时)。

4.工厂审查调查表(与首次申请不同时)。

5.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若有)。

6.商标的注册证明(与首次申请不同时)。

7.一致性声明。

8.产品电气原理图。

9.产品总装图(爆炸图)。

10.安全元器件清单(通过认证的元器件应标明证书编号)。

11.主要原材料清单。

12.同一单元内,不同型号产品的差异描述。

13.CB测试证书、CB测试报告(申请人持CB测试证书申请时)。

注:编号8、9、10、11、12、13的资料,申请人应另备一份随样机一同送实验室。

三、变更申请1.经授权人签字确认的CCC变更申请书。

2.认证证书的复印件(不涉及证书内容的变更)。

3.认证证书的原件(涉及证书内容的变更)。

CCC工厂检查内容

CCC工厂检查内容

CCC工厂检查内容CQC工厂检查基本要求第一条工厂是保证获证产品符合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第一责任者。

第二条工厂应按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生产与经认证机构确认合格的样品一致的认证产品。

第三条工厂应及时了解认证机构在网上公开文件中的信息及要求。

第四条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至少包括以下文件化的程序或规定,内容应与工厂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相适应:(一)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二)产品变更控制程序;(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四)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五)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六)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七)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八)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九)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十一)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十二)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此外,还应有必要的工艺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

第五条工厂应保存至少包括以下的质量记录,以证实工厂确实进行了全部的生产检查和生产试验,质量记录应真实、有效:(一)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记录;(二)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进货检验/验证记录及供货商提供的合格证明;(三)产品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记录;(四)检验和试验设备定期进行校准或检定的记录;(五)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设备运行检查的记录;(六)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七)内部审核的记录;(八)顾客投诉及采取纠正措施的记录;(九)零部件定期确认检验记录;(十)标志使用执行情况记录;(十一)运行检验的不合格纠正记录;记录的保存期限应不小于两次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即至少24个月,以确保本次检查完之后产生的所有记录,在下次检查时都能查到。

第六条工厂应配合完成认证机构作出的工厂检查活动安排。

对于初始工厂检查,工厂应该按与认证机构约定的计划时间进行工厂检查;对于监督检查,工厂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同时,认证机构可以按国际惯例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进行工厂监督检查(如飞行检查,特别监督检查),工厂应给予配合。

CCC认证(09类初查)工厂检查前准备工作

CCC认证(09类初查)工厂检查前准备工作

第 1 页;共 2 页工厂检查日期: 一、审核基本资料需准备资料注意事项责任单位1. 生产厂营业执照与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与复印件) 审核有效日期及是否有年审,经营范围是否符合要求。

质量负责人2. 质量负责人任命书、认证联络员任命书3. 检测仪器的外校证书。

(例如卡尺,万用表,电批扭力计,静电环测试仪,烙铁温度测试仪、耐压测试仪等) 注意核对仪器上的校准标签与校准证书一致。

4. 型式试验报告(查厂上线生产的型号)5. 一批量与做试验一致的物料审核当天上线生产 关键元器件与送样机器一致6. 耐压测试仪点检治具耐压测试仪治具:300k Ω/30W 电阻二、需审查的程序文件程序文件名称责任单位1. 认证标识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 文控2. 产品变更控制程序3. 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4.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5.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6. 产品不合格信息控制程序7. 3C 产品档案控制程序8. 不合格控制程序9.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0. 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11. 生产设备维护保养控制程序 12.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13. 检验控制程序 14.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15. 文件控制程序 16.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17. 采购控制程序 18. 标样、留样控制程序三、作业指导书及检验规范需准备作业指导书及检验规范责任单位 1、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生作业指导书工程部2、BOM 表、设计图纸(电路图、结构图等)、关键件规格书3、生产设备操作规范(波峰焊、锡炉、超生波等)生产部4、检测仪器操作规范(耐压测试仪)6、IQC进料检验规范品质部7、成品检验规范四、四级文件/表格记录需准备记录责任单位1、受控文件主清单文控2、质量记录清单3、文件的发放与回收记录1、合格供方名册,采购订单、关键元器件供应商送货单采购1、关键元器件的入库单,领料单,台账仓库1、关键件IQC检验报告2、检测仪器清单品质部3、首件确认表,IPQC的巡检记录,QC全检日报表1、不良品维修记录2、烙铁温度的监控记录,电批扭力的监控记录3、生产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记录(例如:锡炉、流水线等)生产部4、生产设备清单5、仪器点检记录(耐压仪)注:准备审厂当天生产的这批物料的全套记录即可。

CCC认证工厂检查应准备资料

CCC认证工厂检查应准备资料

文件准备情况我是按工厂检查要求来列的:1、职责与责任所需资料如下:A、工厂质量负责人、认证联络员、技术负责人的任命书。

我司有技术负责人,但技术负责人必须经过CCC考核,并取得证书。

这项检查的时候,一般外审员会提问题的。

我们前几次检查有问到质量负责人对自己的权限是否了解。

问认证联络员:你司的产品认证标准是哪些等等。

不过一般就算答不出来,也不会开不合格项,只会让你加强学习。

B、公司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公司各岗位的岗位说明书。

2、文件和记录A、文件管理控制程序/记录(质量记录)管理控制程序;公司要收集到认证产品的国家标准等等做为外来文件管控;B、认证产品的档案。

我司是以一个证书(以及该证书所含的型式实验报告等),一个档案袋进行保管的。

C、各地经销商和销售网点的名单,或者销售信息。

我司没有这类的东西,只提供了各地办事处的名单。

销售信息部部在ERP当中,上次工厂检查,检查员有查看过我们ERP的销售系统;D、认证产品的出入库台账;这个应该每个公司都有的吧?3.1、采购控制A、建立合格供方名单(要与关键件清单上的供应商一致);如供方为代理商,合格供方上也一定要写该关键件的制造商公司名称。

B、关键件的进出库台账;不过这个我今天接待大大小小的CCC认证来看,属于不太重要的。

没有几个老师会查的。

C、合格供方的调查表、评定表、采购协议/技术协议等。

例本公司有个关键件(电源主板),没有通过任何认证,但电源板上的几个变压器等对公司整机产品的EMC有影响,未属于EMC关键件清单。

故在采购协议中必须明确的是要求供方按认证申报时的电源板关键件清单来提供,如有变更应及时告之,待备案成功后,方可供货;D、关键件通过CQC、CCC或者其他CCC承认的认证时,采购部每批下订单前需网络查询证明、印刷模压标志有效性方可下订单。

记录在《证书有效性查询记录表》中;3.2关键件的控制A、形成《关键件的例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或者三级文件也可以。

关键件的检验项目或者频率这些我个人觉得不要写在文件上面,检验项目变更后如果文件没有同步变更的话,可能会导致不合格项的产生,故为了减少麻烦,最好不要把具体的检验项目啊,频率啊放在文件里面。

CCC认证(09类初查)工厂检查前准备工作

CCC认证(09类初查)工厂检查前准备工作

第 1 页;共 2 页工厂检查日期:一、审核基本资料需准备资料注意事项责任单位1. 生产厂营业执照与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与复印件) 审核有效日期及是否有年审,经营范围是否符合要求。

质量负责人2. 质量负责人任命书、认证联络员任命书3. 检测仪器的外校证书。

(例如卡尺,万用表,电批扭力计,静电环测试仪,烙铁温度测试仪等) 注意核对仪器上的校准标签与校准证书一致。

4. 型式试验报告(查厂上线生产的型号)5. 一批量与做试验一致的物料审核当天上线生产(需要准备20到30套物料) 关键元器件与送样机器一致6.二、需审查的程序文件程序文件名称责任单位1. 认证标识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 文控2. 产品变更控制程序3. 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4.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5.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6. 产品不合格信息控制程序7. 3C 产品档案控制程序8. 不合格控制程序9.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0. 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11. 生产设备维护保养控制程序 12.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13. 检验控制程序 14.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15. 文件控制程序 16.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17. 采购控制程序 18. 标样、留样控制程序三、作业指导书及检验规范需准备作业指导书及检验规范责任单位 1、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生作业指导书工程部2、BOM 表、设计图纸(电路图、结构图等)、关键件规格书3、生产设备操作规范生产部4、检测仪器操作规范(例如卡尺,万用表,电批扭力,静电环测试仪,烙铁温度测试仪等)6、IQC进料检验规范品质部7、成品检验规范四、四级文件/表格记录需准备记录责任单位1、受控文件主清单文控2、质量记录清单3、文件的发放与回收记录1、合格供方名册,采购订单、关键元器件供应商送货单采购1、关键元器件的入库单,领料单,台账仓库1、关键件IQC检验报告2、检测仪器清单品质部3、首件确认表,IPQC的巡检记录,QC全检日报表,1、不良品维修记录2、烙铁温度的监控记录,电批扭力的监控记录3、生产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记录(例如:流水线等)生产部4、生产设备清单(如流水线,电批,烙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次工厂检查1、检查前准备1.1、检查组确认所收到的工厂检查资料,内容包括:1)工厂检查任务令2)工厂检查调查令3)认证申请书4)型式试验报告或产品描述报告1.2、检查组接到任务2日内与工厂联络,获取与现场检查有关的信息,确定工厂检查日期。

1.3、检查组编制“工厂检查计划”,并在现场检查实施前至少2日内通知工厂。

1.4、检查组根据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和产品特点制订详细的工厂检查日常安排,以保证检查的全面,不缺项、不漏项。

2、现场检查的实施2.1、检查组在正式检查开始前应召开首次会议1)主要目的在于双方项目沟通。

时间可视企业规模确定,一般15分钟为宜。

2)参加会议人员:检查组全体人员、企业领导授权的代表及有关工厂人员。

对于小规模企业不一定拘泥于会议形式,能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即可。

3)会议有检查组组长主持,会议内容:a.介绍检查组成员和企业有关人员;b.确认检查的目的、范围和依据的文件;c.介绍检查的方式和程序d.落实检查组所需资源和设施e.建立双方正式联络渠道f.确认检查计划的各项安排;g.澄清可能存在的问题h.有关保密和自律的承诺与声明。

2.2申请人/持证人、制造商信息的核实按“认证申请书”核实。

如不一致,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行动:严重的(影响到检查是否继续)要同检查处/分中心联系;轻微的(不影响检查继续进行),应要求工厂提供说明性文件;2.3生产厂信息的核实:1)检查员根据现场获得的信息核实受检查工厂的名称、地址是否和“认证申请书”一致。

如不一致,应根据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行动;严重的腰痛检查处/分中心联系;轻微的(不影响检查继续进行),应要求工厂提供说明性文件。

工厂地址是指实际生产的地址。

2)若联系人、联系方式有变化时,及时更新“工厂调查表”。

2.4 现场检查现场检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可根据工厂具体的部门或只能设置情况,结合各职能部门涉及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具体条款进行检查。

现场若无生产申证产品,但至少应有类似产品在生产,同事应备有申证产品作制定试验和一致性检查。

(一)质量负责人,主要检查:⑴是否为工厂组织内的人员;⑵是否了解相关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机构对强制认证标志的管理要求等;⑶是否明确认证产品的变更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⑷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⑸是否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二)总务科,主要检查:⑴是否规定了与认证穿品质量有关的人员,如:质量负责人、技术人员、采购人员、检验/试验人员、内审员、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等的职责和相互关系;⑵上述人员职责的接口是否清晰、明确。

(三)文件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主要检查:⑴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是否包括产品设计标准和规范,其要求是否不低于相应实施规则中规定的标准要求;⑵文件的发布和更改是否有授权人批准,状态是否得到识别;⑶文件的内容是否与工厂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相适应,在使用处是否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⑷记录的保存期限是不小于两次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即至少24个月,以确保本次检查完之后产生的所有记录,在下次检查时都能查到。

(四)采购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主要检查:⑴工厂是否按照程序的规定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进行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是指对产品的安全、EMC有影响的元器件和材料,如认证实施规则中的“关键零部件清单”、型式试验报告或产品描述中所列的“关键零部件/材料清单”所列的元器件和材料;⑵工厂是否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如合格供应商名录、供应商质保能力调查表、评价记录等。

当供应商产品出现问题时,工厂是否要求其采取措施并验证其实施的有效性;⑶工厂对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在采购时,是否对其一致性进行控制。

(五)生产、技术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主要检查:⑴工厂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的性能、精度、运行状态等是否能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数量是否满足正常批量生产的需要;⑵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的能力、生产环境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特别对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如温度、湿度、噪声、震动、磁场、照度、洁净度、无菌、防尘灯,现场应确认其规定的条件是否已得到满足;⑶工厂是否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现场确认如果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检查其是否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⑷对最终产品的安全质量、主要性能有重大影响的、结果不能通过后续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的工序,工厂是否对其工艺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⑸工厂是否按程序的规定对与生产认证产品相关的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六)质量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主要检查:⑴检验/试验人员的能力、检验/试验的环境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⑵工厂是否按程序的规定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进行检验/验证,并保持记录⑶工厂是否明确定期确认检验的实施的动机、频次及项目等;a)定期确认检验可由工厂完成,也可由供应商或有能力的第三方完成,其周期最长不应超过两年;b)当检验是由供应商进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如检验的频次、项目、方法等,以及验收准则;c)如果工厂进货检验或供应商出厂检验的项目已覆盖了定期确认检验项目,则这些进货检验或出厂检验可做为定期确认检验;d)如果工厂采购的是获得CCC认证或可为强制性认证承认的部件自愿性认证的关键件,只要这些证书有效,工厂即可不出示这些关键件的检验报告。

⑷工厂是否针对认证产品的特点,在其形成的适当阶段设立检验点(工序检验或过程检验),明确其要求,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

⑸工厂是否按程序的规定进行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a)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项目、内容、方法、判定是否符合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b)例行检验是否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

例行检验可以采用不同于安全标准规定的型式试验条件的等效方法进行;c)各产品电磁兼容项目的确认检验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d)任何形式的符合该产品实施规则中确认检验要求的检测报告均应被承认并可替代该年度的确认检验;e)Ⅲ类设备的例行检验、确认检验实施要求:Ⅲ类设备所配适配器如已进行了实施规则中要求的安全项目检验,则Ⅲ类设备可免除这些项目的检验,但电磁兼容项目应单独检测。

如产品标准中有特殊规定的可不适用本款。

f)工厂是否对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检查,其中校准或检定是否溯源至国家或国际标准;①检查设备能力,及设备的量程、精度、数量等是否满足生产批量时的检验要求;②工厂是否制定了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检验人员的技能是否满足要求;③对于工厂自行校准的,检查其是否建立了校准的依据,明确校准的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④设备的校准状态是否能方便地被使用及管理人员识别,以免误用,如粘贴校准合格标识等;⑤工厂是否保存每一条检验试验设备的校准记录或鉴定证书,检定证书至少应包括设备标识、检定依据、检定结论、有效期、鉴定人;校准记录至少应包括:设备标识、测量值、偏差/不确定度、基准定度、基准设备、校准结果、有效期、校准人。

g)工厂能否根据产品的特点,对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进行运行检查;①运行检查不同于设备的日常操作检查,其目的在于判断该仪器功能是否正常,能否用于进行产品检测和质量判断,是对设备功能作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检查;②工厂是否以文件的形式明确需要进行运行检查的设备,及其检查的要求、内容、频次和方法;是否规定到了设备功能失效时采取的措施;③方法:是否用“样件”检查,该“样件”应是事先知道其性能、特性参数的样机,如电阻等;频次:在校准有效期内,按产品、工艺特点、使用频度等确定。

是否能做到一旦发现设备失效时,可将自上次运行检查以后所检测过的认证产品追回。

如对于批量大,流水线生产的电子类产品,可在每次的生产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一次检查;④有关的运行检查,评价结果及采取的措施是否有记录h)工厂是否按程序的规定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和处置及采取纠正措施的措施,并保持记录;①若不合格品涉及产品一致性的返修应慎重或通过必要的批准手续;②不合格品是否不加贴认证标志。

i)工厂是否按程序的规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对认证产品质量的投诉作为内审输入信息进行审核,并保持记录;j)工厂是否按程序的规定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①检查认证产品是否发生的变更,若有变更在实施前是否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②是否存在将认证标志施加在未经批准就已实施变更的产品上。

(七)仓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主要检查a)工厂是否明确产品的包装要求,所采用的包装材料、包装方法、包装过程是否对已复核标准要求认证产品产生不利影响,包装表面的标识是否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b)工厂是否对认证产品的搬运做明确规定,是否存在因搬运操作不当、搬运工具不适当、搬运人员不熟悉搬运要求等原因致使产品不合格现象;c)工厂是否针对产品的特点设定适宜的储存环境,以确保储存的产品不因储存条件不适合而不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