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

小学四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
小学四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

小学四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

趣味数学故事(1):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趣味数学故事(2):情侣资料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光处理一些自我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我也就能够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光,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

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之后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趣味数学故事(3):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搞笑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方数,有35个头;从下方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明白《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趣味数学故事(4):

此刻人买狗,有些是为了看家防盗,有些是为了上山打猎,有些是为了侦查破案,有些是为了观赏消遣。古代人也会为了各种目的买狗。下方是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里一道关于买狗的应用题:

今有共买犬,人出五,不足九十;人出五十,适足。问人数、犬价各几何?

题目的大意是说,此刻有几个人合买一条狗,每人出5文,还差90文;每人出50文,刚好够了。问有多少人,狗的价钱是多少。

第一次每人出5文,第二次改成出50文,增加的钱数是50-5=45(文)。

每人多拿出45文,刚好补足了原先短缺的钱数90文,所以人数是90÷45=2,

狗的价钱是50×2=100(文)。

答案是:共有两个人,买一只狗要100文。

《九章算术》里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几个人合买一件东西,拿出来的钱有时候多了(盈),有时候不够(不足),有时候刚好(适足)。这种算术题型很常见,至今还叫做“盈亏问题”或“盈不足问题”,保留了《九章算术》的'传统。

趣味数学故事(5):

在距离此刻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是处于魏、蜀、吴三强鼎立的三国时代。

有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长久居住在中原的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明白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重?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回家搬出特制的秤,但大象实在太大了,一站上去,就把秤踩扁了;有人提议把大象一块一块地切下分开秤,再算算看加起来有多重,但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而且曹操喜欢大象可爱模样,不期望为了秤重失去它。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正想要放下的时候,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明白怎样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沈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之后,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小朋友,曹冲是不是很聪明?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时代,曹冲的方法的确很聪明,但是,现代的工具十分发达,我们发明出许多的工具来称重的东西,不须要再大费周章地一筐筐地搬石头。

小朋友,请你和爸爸妈妈一齐讨论,一只小狗、一袋砂石、一颗苹果、一卡车的木头、一台货柜车,分别要用什么工具来称重最适当?

趣味数学故事(6):

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古依木,雇了一个叫扎克的长工,答应每年给一头牛的工钱。到了年底,古依木对扎克说,你的工钱存在我这儿,将来能够办大事。老实的扎克同意了。一晃19年过去了,扎克年老力衰了,大地主古依木就想把他辞退。一天,古依木把扎克叫来,说:“你在我家做了19年,此刻我给你19斤油,你走吧!”扎克一听急了,说:“老爷,你讲的每年给‘一头牛’的工钱,怎样变成‘一斤油’了呢!”古依木两眼一瞪,咆哮说:“那是你听错了,老爷还会赖你吗?”不容分说就把他赶出了门。

扎克提了19斤油呆呆的坐在路旁。这时正好看见阿凡提骑着小毛驴过来了。扎克连忙把这事告诉阿凡提,请他帮忙算回工钱。阿凡提想了片刻说,好,我和你一齐上古依木家里去评理。”

古依木在家里正在喝酒,冷不防阿凡提和扎克走了进来,古依木心里有点慌,装着笑脸道:“阿凡提先生驾到,不知有何贵干?”阿凡提说:“扎克想做个小生意,特来借三两银子,由我作保,不知老爷肯不肯。”古依木一听,心宽了,连说:“有阿凡提先生作保,当然能够。扎克是老实人,年息对本对利就行了。”于是,三对六面写好了借据。古依木正要去拿银子,阿凡提拉住了他说:“办事情要公平,借你的钱是对本对利,那么,阿凡提每年一斤油存在你那里,也就应对本对利。”古依木眼珠一转,暗想十九斤油的利钱能有多少,大不了几百斤油吧!就说:“好吧,看在阿凡提先生的面上,算出多少,我照付就是了。”

于是,阿凡提拿过算盘说:头一年,工钱1斤,第二年加利息1斤,加工钱1斤,共3斤,第三年是7斤,第四年是15斤……不到一刻工夫,算出了结果,把大地主古依木吓得目瞪口呆。最后连连央求:“阿凡提先生,请你向扎克说说好话,我情愿还他19头牛的工钱!”

扎克拿到了19头牛的工钱,三两银子当然不借了。

请问小朋友,每年一斤油,按照古依木对本对利的算法,19年的本息账,到底是多少?告诉你,结果是524287斤油。你如不信,不妨自我算算看。

四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 【经典习题1】一列车通过530米的隧道要40秒钟,以同样的速度通过380米的大桥需要30秒钟,求这列车的速度和车长? 【经典习题2】一列火车长600米,从路边的一棵大树旁边通过,用了2分钟。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即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了5分钟。这座桥长多少米? 【经典习题3】一列火车通过一座长1000米的大桥要用65秒钟,如果以同样的速度穿过一条730米的隧道要用50秒,求这列火车的车长和速度? 【经典习题4】一列火车通过440米的桥需要40秒,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10米的隧道需要30秒.这列火车的速度和车身长各是多少? 【经典习题5】一列火车以同一速度驶过两座大桥。第一座桥长360米,用了24秒。第二座桥长480米,用了28秒。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经典习题6】火车通过长为102米的铁桥用了24秒,如果火车的速度加快1倍,它通过长为222米的隧道只用了18秒。求火车原来的速度和它的长度? 【答案】: 【经典习题1】一列车通过530米的隧道要40秒钟,以同样的速度通过380米的大桥需要30秒钟,求这列车的速度和车长? 【经典习题2】一列火车长600米,从路边的一棵大树旁边通过,用了2分钟。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即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了5分钟。这座桥长多少米? 【经典习题3】一列火车通过一座长1000米的大桥要用65秒钟,如果以同样的速度穿过一条730米的隧道要用50秒,求这列火车的车长和速度? 【经典习题4】一列火车通过440米的桥需要40秒,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10米的隧道需要30秒.这列火车的速度和车身长各是多少? 【经典习题5】一列火车以同一速度驶过两座大桥。第一座桥长360米,用了24秒。第二座桥长480米,用了28秒。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经典习题6】火车通过长为102米的铁桥用了24秒,如果火车的速度加快1倍,它通过长为222米的隧道只用了18秒。求火车原来的速度和它的长度?

关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大全

关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大全 【数学家故事100字】 1、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 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 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2、数学家的故事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 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 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3、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 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 《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 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 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数学名言】 1、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D 希尔伯特 2、我们能够期待,随着教育与娱乐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欣赏 音乐与绘画。但是,能够真正欣赏数学的人数是很少的。--贝尔斯 3、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 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华罗庚

4、数学受到高度尊崇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恰恰是数学,给精密 的自然科学提供了无可置疑的的可靠保证,没有数学,它们无法达 到这样的可靠程度。--爱因斯坦 5、数学是科学的女王,而数论是数学的女王。--高斯 6、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力的发挥。--德摩 根 7、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扥尔 9、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CF高斯 10、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华罗庚 11、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史密斯 12、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L克隆内克 13、如果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柏拉图 【数学悖论题】 1=2?史上最经典的“证明” 设a=b,则a·b=a^2,等号两边同时减去b^2就有a·b- b^2=a^2-b^2。注意,这个等式的左边可以提出一个b,右边是一个 平方差,于是有b·(a-b)=(a+b)(a-b)。约掉(a-b)有b=a+b。然而 a=b,因此b=b+b,也即b=2b。约掉b,得1=2。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经典的谬证了。TedChiang在他的短篇科幻 小说DivisionbyZero中写到: 引用

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图片

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图片 秋天的森林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可是森林公安局里的卡尔警长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个时期也是偷盗案常发的季节。这不,公 安局的报案处又来了一位报案居民——猴大妈。卡尔警长给猴大妈 泡了一杯茶说:“猴大妈,你家发生了什么事?”猴大妈:“这个星 期我外出的四天,可当我回到家时,发现我家院里桃树上的桃子全 被人偷吃了,卡尔警长你一定得帮我找出这个可恶的小偷!” 卡尔警长随猴大妈来到桃树底下,经过一番周密的勘察后,卡尔警长说:“猴大妈你放心在家等,我叫小偷马上送还你的桃子!” 卡尔一回到警长局,立刻叫黑熊把猩猩押来了,猩猩被带到警察局还狡辩道:“我没有偷桃子,你们有什么证据?”卡尔笑道:“证 据你自己都说出来了,我们没有问你是否偷桃,你却说自己没有偷桃,再来看看我在现场拍的照片,地面上留下了两足行走的足迹, 而你是直立行走的高手,而且脚印的大小与你脚的大小一样。”卡 尔严厉的说:“快说!你一共偷了多少个桃子?”猩猩低下头认罪道:“桃子是我偷的,我也忘记一共偷了多少个桃子了。只记得第一天 偷吃了当时树上桃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也偷吃了当时树上桃子 的一半多1个,第三天也是吃了当时树上桃子的一半多1个,第四 天我把树上最后一个桃子也偷吃了。” 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图片图一 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图片图二 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图片图三 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图片图四 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图片图五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50千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图纸上,应画多少厘米? 解答方法: 方法一: 把实际距离换算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 150千米=15000000厘米 解:设应画X厘米。 X=15000000×1÷6000000 X=2.5 答:应画成2.5厘米。 方法二: 把实际距离换算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 150千米=15000000厘米 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15000000÷6000000×1=2.5厘米。 答:应画成2.5厘米。 注意:这两种方法中,不管选择哪一种方法,都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换算。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_小学生数学手抄报资料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_小学 生数学手抄报资料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_小学生数学手抄报资料》的内容,具体内容:数学中有很多的知识可以让我们进行思考的,那是属于我们的数学知识,可以把收获的数学知识做成手抄报。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希望大家喜欢。五年级数学手抄... 数学中有很多的知识可以让我们进行思考的,那是属于我们的数学知识,可以把收获的数学知识做成手抄报。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欣赏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一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二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三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四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五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六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七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1:数学归一问题 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米,照这样计算,织布 6930

关于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大全_

关于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大全_ 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下面是由小编給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大全,希望能够幫助你们: 关于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1:数学名言 1、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托尔 2、在数学里,分辨何是重要,何事不重要,知所选择是很重要的。——广中平佑 3、在数学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够被证明的东西。——罗素 4、哲学家也要学数学,因为他必须跳出浩如烟海的万变现象而抓住真正的实质。……又因为这是使灵魂过渡到真理和永存的捷径。——柏拉图 5、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A·N·怀德海 关于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 关于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一 关于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二

关于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2:数学家的最后一句话 鲍莱尔是法国著名数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以“不知疲倦”著称。有时,为演算一个数据,他常常伏案数小时,忘记身边一切,不知饥饿和休息。他声称是数学事业维系着自己的生命。 终于他病倒在工作台边。经多方抢救,他还是走到了生命的终结。弥留之际,他的亲朋好友静静地守候在身旁。很长时间中,鲍莱尔没有睁一下眼皮,发出一丝声响。 这时,不知是谁小声嘀咕了一声,“看样子,他的呼吸已经停止了。”守候的人们一下子围了上去,他们大声呼唤着:“鲍莱尔鲍莱尔,你醒醒??”;他的妻子腑下身轻轻地摇动他:“亲爱的鲍莱尔,你还没有提遗嘱的事呢,怎么??。”一片呼喊中只见鲍莱尔仍旧一动不动地静静躺着,似乎真的停止了呼吸听不见世间的一切声音了。“请让一让,我来试试。”鲍莱尔的一位好友走上前,轻轻地在他耳边问道:“鲍莱尔,请您说说,12的平方是多少?”“144??”病人立即用微弱的声音说。

数学手抄报资料

数学小笑话: 买汤 从前,有个土财主从来没出过门。一天,他带了一些钱和一些吃的东西自己上了街,逛了半天,感觉非常饿,于是就吃了一些东西,可又感觉特别渴,便走进了一家汤店。他找了一个位子坐下,然后大声叫道:“小二,来碗鸡汤。”小二听了很快就端上了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的鸡汤,并且对土财主说:“每碗十二文。”土财主冲着小二瞪大了眼睛,“我有的是钱!”随即摸了摸自己的口袋,这时土财主呆住了,袋子有个洞,他急忙把口袋翻了翻,还好还有十文钱,可这帐怎么算呢? 突然,他又大口大口的喝起来,直到碗里还有一些。这时小二也走过来了,说:“付钱。”土财主甩出了十文钱,小二一看急了,说:“我刚刚不说了,一碗汤十二文,你怎么给十文呢?”土财主又冲着他说:“我的汤都喝了嘛,没有,我只喝了十二分之十,一碗汤十二文,所以我给你十文呀!”说着,土财主拍着屁股走出了汤店,小二还傻呼呼的站在那儿想呢。 差别在哪 方老师在数学课上问阿细:“一半和十六分之八有何分别?”阿细没有回答。方老师说:“想一想,如果要你选择半个橙和八块十六分之一的橙子,你要哪一样?”阿细:“我一定要一半。”“为什么?”“橙子在分成十六分之一时已流去很多橙汁了,老师你说是不是?” 报告灾情 从前有个县遭了灾,村民们推选了一个老头去报告灾情,要求减点税。老头来到县衙,县官问他:“小麦收了几成?”老头答:“五成。”“棉花呢?”“三成。”“玉米呢?”“两成。”县官听了大怒道:“有了十成收获,年景不坏,你还来报灾,真是大胆刁民!”老人忙说:“我活了一百八十岁,还没有遇到过这样大的灾年哩!”县官听了说:“胡说!你怎么活了一百八十岁呢?”老头点着指头说:“大儿子五十岁,二儿子三十岁,小儿子二十岁,老汉我今年八十岁,合起来正好一百八十岁,一点不胡说。县官拍着桌子说:“哪有如此算法?”老头说:“大老爷息怒!刚才你计算收成,不也是这么算法的么?” 数学脑筋急转弯: 船主年龄 你有一艘船,船上有十五位船员,六十位乘客,三百吨货物。你能根据上面的提示,算出船主的年龄吗? 三位女神 三位女神坐在一个古老的印度寺庙里。她们的名字叫真理(总是说事实),谎言(总是说谎),和智慧(有时说谎)。她们有以下的对话 左边那个问:“谁坐在你旁边?” “真理”她回答说。 中间那个问:“你是谁?” “智慧,”她回答。 现在清楚谁是谁了。 一堆西瓜 一堆西瓜,一半的一半比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少半个,请问这堆西瓜有多少个?

小学数学手抄报资料

小学数学手抄报资料 小学数学手抄报资料一:小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 炼人的耐力和信心儿钢琴,乐谱, 一、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做,就会想方设法把它做好。学习 的乐趣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同学,为了弄 清一个数学概念长时间埋头阅读和思考;为了解答一道数学习题而废 寝忘食。这首先是因为他们对数学学习和研究感兴趣,很难想象, 对数学毫无兴趣,见了数学题就头痛的人能够学好数学,要培养学 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要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被称为科学的皇后,它是学习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必的工具。可以说,没有数学,也就不可能学好其他学科;其次必须有钻研的精神,有非学好不 可的韧劲,在深入钻研的过程中,就可以领略到数学的奥妙,体会 到学习数学获取成功的喜悦。长久下去,自然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 兴趣,并激发出学好数学的高度自觉性和积极性。有了学习数学的 兴趣和积极性,要学好数学,还要注意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 二·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首先,要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老师和父母。因此,上课要专心、积极思考并勇于发言。其次,回家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地把当天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 再把明天要学的内容做一下预习,这样,学起来会轻松,理解得更 加深刻些。 三·上课前要预习即将学习的新知。 当前,有些学生没有注意养成预习的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

四、上课时要主动、灵活的思考问题。培养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五、要善于发现规律。 规律性措施,是指在对某一知识理解,熟知之后,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利用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用深思维就能快捷识别和掌 握做此类题的方法即所谓熟能生巧的那些巧方法。例如:学习分数 乘除法应用题时,需要确定单位“1”,而“是”“占”相当于“比”等字后面的事物通常都是单位“1”,那么利用“是”“占”“比” 等字寻找单位“1”就比较快捷。此类应用题还有一个规律,即单位“1”是已知的就是乘法题,单位“1”是未知的就是除法题,利用 寻找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来确定乘除法也比较简便快捷。 六、课后要反思总结。要学会概括和积累。及时总结解题规律,特别是积累一些经典和特殊的题目。这样既可以学得轻松,又可以 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怎样反思总结呢?一个章节的新知学过之后,我们可以合上课本,用自己的思路把学过的内容在脑子里按顺序细细地“过滤”一遍: 本章有几节?每节是什么内容?每个内容分哪几部分?每一部分的知识 重点有几个?概念有哪些?规律要点是什么?哪个地方易出错、什么地 方出过错?出错原因是啥?答题时需要注意什么?每一方面都分析整理 出来,并且看是否都理解清楚。也可以把学过的数学知识按照:章 节主题(树干)、内容重点(枝条)、概念要点、方法规律(树叶)、容 易出错需要注意的问题(花、果)的层次整理成形象的“知识树”, 贴到你经常可以看到的墙上。一有时间就从树根复习到树叶。如果 做到了这样的反思总结,并且学完一个章节也能及时地再复习前面 整理复习过的每一个章节,可以说你已经系统的掌握了学过的数学 知识。既然你已经系统的掌握了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又挖掘了知 识的内涵、拓展了知识的外延,还养成了主动、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你也就能够有把握地预测你未来的理想数学成绩啦。 小学数学手抄报资料二:走进数学世界之苹果树下的思考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的内容短又好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的内容短又好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五年级数学手抄报的内容短又好》的内容,具体内容:数学在生活里和我们息息相关,而数学手抄报和学生也是息息相关的。不知道怎么做数学手抄报?我为大家带来的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及资料,希望大家喜欢。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欣赏...数学在生活里和我们息息相关,而数学手抄报和学生也是息息相关的。不知道怎么做数学手抄报?我为大家带来的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及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欣赏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1)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2)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3)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4)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5)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6)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关于数学的名人名言 1、纯数学是魔术家真正的魔杖。——诺瓦列斯

2、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3、数学支配着宇宙。——毕达哥拉斯 4、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笛卡儿 5、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克莱因 6、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魏尔德 7、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哈尔莫斯 8、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柏拉图 9、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恩格斯 10、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布尔巴基学派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数学家的故事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

小学数学手抄报的内容资料

小学数学手抄报的内容资料 1、数学趣味小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 与100 加至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2、华罗庚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 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

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专家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苏联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华罗庚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与方法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了推广优选法,华罗庚亲自带领小分队去二十七个省普及应用数学方法达二十余年之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3、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现今河北省涞源县,他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领域,并且是一位天文学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可以出一些数学题目、数学的起源、数学名人故事等内容 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 数学的起源:数学是一门最古老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一万多年以前。但是,公元1000年以前的资料留存下来的极少。迄今所知,只有在古代埃及和巴比伦发现了比较系统的数学文献。 远在1万5千年前人类就已经能相当逼真地描绘出人和动物的形象。这是萌发图形意识的最早证据。后来就逐渐开始了对圆形和直线形的追求,因而成为数学图形的最早的原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又逐渐产生了计数意识和计数系统,人类摸索过多种记数方法,有开始的结绳记数,用石块记数,语言点数进一步用符号,逐步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用的数字。图形意识和计数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产生了度量意识。 这一系列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完整的数学这一门学科,它包括算术、几何、代数、三角、微积分、统计和概率(其实它一开始是人们为了钻研赌博而来的呢)……等等各个分支,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下去。

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而是发源于古印度,后来被阿拉伯人掌握、改进,并传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将这些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以后,以讹传讹,世界各地都认同了这个说法。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在生产和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在古代印度,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进行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学计算就产生了。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比较先进,而且采用了十进位的计算方法。到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在各地区的写法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罗门式:这一组数字在当时是比较常用的。它的特点是从“1”到“9”每个数都有专字。现代数字就是由这一组数字演化而来。在这一组数字中,还没有出现“0”(零)的符号。“0”这个数字是到了笈多王朝(公元320—550年)时期才出现的。公元四世纪完成的数学着作《太阳手册》中,已使用“0”的符号,当时只是实心小圆点“·”。后来,小圆点演化成为小圆圈“0”。这样,一套从“1”到“0”的数字就趋于完善了。这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数学名人故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变式”等。

关于小学数学手抄报内容大全

关于小学数学手抄报内容大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小学数学手抄报内容大全》的内容,具体内容:老师又要求做数学手抄报了?但是一点头绪都没有怎么办?没关系,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_数学手抄报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小学数学手抄报的图片参考关于小学数学手抄报参考图... 老师又要求做数学手抄报了?但是一点头绪都没有怎么办?没关系,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_数学手抄报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小学数学手抄报的图片参考 关于小学数学手抄报参考图(1) 关于小学数学手抄报参考图(2) 关于小学数学手抄报参考图(3) 关于小学数学手抄报参考图(4) 关于小学数学手抄报参考图(5) 关于小学数学手抄报参考图(6) 关于小学数学手抄报的资料参考 一、数学名人名言 1、我们能够期待,随着教育与娱乐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欣赏音乐与绘画。但是,能够真正欣赏数学的人数是很少的。——贝尔斯 2、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托尔 3、数学是人类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米斯拉

4、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力的发挥。——德摩 5、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考特 6、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希尔伯特 7、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纳皮尔 8、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黑格尔 9、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克隆内克 二、趣味数学小故事 故事一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故事二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手抄报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手抄报 下午,妈妈给我二十元钱叫我到超市去买一瓶酱油和一瓶蜂蜜。到超市后,我首先选择了一瓶“豆亨”牌酱油,需要4.40元。接着,我去买蜂蜜,钱够的只有两种,第一种有8。60元,还有一种只 要8.40元。我想:“第一种的六角和酱油的四角可以凑成一元,比较 好计算,而且,第一种比第二种贵两角,说明质量也是第一种好。” 于是,我拿起第一种蜂蜜和酱油,到收银台付了钱,拿着寻回的7元钱高快乐兴地回家了。 晚上,小伙伴们请我去滑冰,我爽快地答应了。我想:“今天我 要带巧克力去,大家一起平均分了吃。”带几颗好呢?我想了想,就带 十二颗。假如来二个,12÷2=6,可以平均分;假如来三个人,12÷3=4,可以平均分……照这样计算,来1、2、3、4、6、12个小朋友都能平 均分。于是,我拿起十二颗巧克力出门滑冰去了。果然,来了三个人,我给每人分了四颗巧克力,正好分完。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篇二】 一、填空。 1.58里面的“5”在( )位上,表示( )个( )。 2.47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35的“5”在( )位上,表示( )个( )。 4.6个十和6个一是( )。 5.和79相邻的数是( )和( )。 6.比91小,比88大的数是( ).和( )。 7.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8.100里面有( )个十。 二、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 47 28 55 45 69 76 58 79 ( )>( )>( )>( )>( )>( )>( )>( ) 三、比一比。 93○90-3 80○85-3 100○90+9 78-8○80 42+8○49 20+6○30 5+50○100 69-9○70 53-3○50 20○22-2 3+70○37 99○99-9 四、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 1.和80相邻的数是81和82。 ( ) 2.36后面第五个数是41。 ( ) 3.个位是5,十位是2,这个数是52。 ( ) 4.100里面有100个十。 ( ) 5、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 ) 6、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 ( ) 五、把不合适的划去。 1.55接近于(40, 45,60)。 2.80比(70,90,100)少一些。 2.100比(30,50,90)多得多。 4.65和(59,44,89)很接近。挑战题:( )里能填几?(10分) (1)10+5>( ) (2)20+( )<28 (3)69+( )>60 (4)50-( )<41 (5)23+9>( ) (6)81+( )<85

五年级优秀数学手抄报内容

五年级优秀数学手抄报内容 五年级优秀数学手抄报图1 五年级优秀数学手抄报图2 五年级优秀数学手抄报图3 五年级优秀数学手抄报图4 一、第一个算出地球周长的埃拉托色尼 2000多年前,有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出地球的周长。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约公元前275—前194。 埃拉托色尼博学多才,他不仅通晓天文,而且熟知地理;又是诗人、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曾担任过亚历山大博物馆的馆长。 细心的埃拉托色尼发现:离亚历山大城约800公里的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附近,夏日正午的阳光可以一直照到井底,因而这时候所有地面上的直立物都应该没有影子。但是,亚历山大城地面上的直立物却有一段很短的影子。他认为:直立物的影子是由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所造成。从地球是圆球和阳光直线传播这两个前提出发,从假想的地心向塞恩城和亚历山大城引两条直线,其中的夹角应等于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按照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已知两地之间的距离,便能测出地球的圆周长。埃拉托色尼测出夹角约为7度,是地球圆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公里,这与实际地球周长40076公里相差无几。他还算出太阳与地球间距离为1.47亿公里,和实际距离1.49亿公里也惊人地相近。这充分反映了埃拉托色尼的学说和智慧。 埃拉托色尼是首先使用“地理学”名称的人,从此代替传统的“地方志”,写成了三卷专著。书中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海陆分布。埃拉托色尼还用经纬网绘制地图,最早把物理学的原理与数学方法相结合,创立了数理地理学。 二、数学名言 1 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J·H·京斯 2 纯数学这门科学再其现代发展阶段,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怀德海 3 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哈尔莫斯 4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恩格斯

小学四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

小学四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 趣味数学故事(1):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趣味数学故事(2):情侣资料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光处理一些自我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我也就能够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光,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 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之后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趣味数学故事(3):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搞笑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方数,有35个头;从下方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明白《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关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关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趣味数学手抄报图片(一) 趣味数学手抄报图片(二) 数学是基础科学,基础并不代表简单,反而是更加困难,通过画数学手抄报能有效地提高这方面的兴趣,本文(关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资料边)由出guo推荐,欢迎阅读,更多关于春天的手抄报尽在手抄报栏目。 【关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资料一:小学智力题(小东的成绩)】一次竟赛中,小东的语文成绩和自然成绩加起来是197分,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加起来是199分,数学成绩和自然成绩加起来是196分。小东哪一科成绩最高?小东的各科成绩分别是多少? 根据题目所给的三个已知条件不难看出是语文分数最高,如何求出三科的成绩各是多少分呢? 可用“整体思路”进行思考,因为这道题是属于已知“甲乙两数之和、乙丙两数之和、丙又与甲数之和”而求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的“回环”问题。 解题时先将三个两两之和加起来得到三科的“两两总成绩”(每科的成绩都计算了两次),接着除以2得到三科的(一次)总成绩,然后用这个总成绩减去语文自然总分得数学分、减去语文数学总分得自然分、减去自然数学总分得语文分。 分步列式解答如下: 1、三科总分:(197+199+196)÷2=…=296(分)

2、三科成绩分别是:语文296-196=100(分)、自然 296-199=97(分)、数学296-197=99(分)。 【关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资料二:小学智力题(ABCDE所代表的省份}】 对地理非常感兴趣的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研究地图。其中的一个同学在地图上标上了标号A、B、C、D、E,让其他的同学说出他所标的地方都是哪些城市。 甲说:B是陕西。E是甘肃; 乙说:B是湖北,D是山东; 丙说:A是山东,E是吉林; 丁说:C是湖北,D是吉林; 戊说:B是甘肃,C是陕西。 这五个人每人只答对了一个省,并且每个编号只有一个人答对。你知道ABCDE分别是哪几个省吗? 答案: 假设甲说的第一句话正确,那么B是陕西,戊的第一句话就是错误的,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就不符合条件。甲说的第二句话正确。那么E就是甘肃。戊的第二句话就是正确的,C是陕西。同理便可推出A是山东,B是湖北,C是陕西,D是吉林,E是甘肃。 【关于数学的手抄报内容资料三:该走哪条路】 过路智力题之该走哪条路

简单漂亮的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

简单漂亮的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简单漂亮的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 一、对话——“挑起”学生的思维 【案例】对哪个词比较陌生? 教学《认识公顷》一课。公顷是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也不多。“公顷”离学生有多远?面对“公顷”,学生的 '接纳程度如何?特级教师王学其的课首精心设计,通过对话来把脉、推进。 师(出示“玄武湖景区占地400公顷”)。仔细研读,对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比较陌生? 生公顷。 师知道“公顷”是什么单位吗? 生面积单位。 师从哪里知道的? 生“占地”这个词。 师以前学过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怎么这里改写成公顷了呢? 生公顷是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

二、情境——滋养学生的思维 【案例】算式(2+5)×4和2×4+5×4能过山洞吗? 乘法分配律往往是学生掌握最不扎实的一条运算律。或许上新课的时候,学生模仿得比较好,但一旦变式或综合应用,错误率常常 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学生不是不能理解乘法分配律意义的内涵, 而是缺乏主动从意义的角度来观察、分析算式的习惯和意识。于是 尝试在意义这一方面加重笔墨,将侧重点首先落在内在算理的阐释。 以“过山洞”的游戏引领学生从算式意义的角度来改变算式,“样子变化,意义不变”,充分尊重学生的“已知”,即乘法就是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顺应学生的认知结构,展现新知形 成的思维轨迹,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 1.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大家看阿,我要设了。 4.往里带啊!这个数往里带啊。 5.我都不敢抽烟了,怕一不小心把你们这群草包点燃了! 6.今天几号?喔…28号!那28号起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7.我在这个圆里面放了个P。 9.来,同学们看黑板,我要变形了! 10.阿发乘以白塔~ 11.解,冒号。。。。 12.好,下面我找个同学上来解答这题(绝对不能对视!对视了你 就中奖了) 13.同学们,我在讲最后一道题就下课。(讲完就上课了~~) 14.没听懂的举手,好,都会了,那看下一题!

【免费下载】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阿拉伯数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现在,阿拉伯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

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

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 数学的奥秘可以存在宇宙的任何一个地方,俨然,数学是我们人类探知未来的不可缺少的学科。下面是出guo为你提供的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欢迎阅读。想了解更多数学手抄报,本栏目。 故事一:烧水的问题 有好事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你想烧些水应当怎样去做?” 被提问者答道:“在壶中放上水,点燃煤气,再把水壶放到煤气灶上。” 提问者肯定了这一回答,接着追问:“如其他条件不变,只是水壶中已有了足够的水,那你又应当怎样去做? ” 这时被提问者很有信心地答道:“点燃煤气,再把水壶放到煤气灶上。” 但是提问者说:“物理学家通常都这么做,而数学家们则会倒去壶中的水,并声称已把后一问题转化成先前的问题。” 感悟: 数学家“倒去壶中的水”似乎是多此一举,故事的编创者不是要我们去“倒去壶中的水”,而是引导我们感悟数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转化。 学习数学不是问题解决方案的累积记忆,而是要学会把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具体的问题。数学的转化思想简化了我们的思维状态,提升了

我们的思维品质。转化不是就事论事、一事一策,而是发掘出问题中最本质的内核和原型,再把新问题转化成与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 转化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它应贯穿在我们数学教学的始终。 故事二:两只羊的描述 草地上有两只羊,在艺术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看来却有不同的感受与理解,下面是他们的的描述。 艺术家:“蓝天、碧水、绿草、白羊,美哉自然。” 生物学家:“雄雌一对,生生不息。” 物理学家:“大羊静卧,小羊漫步。” 数学家:“1+1=2。” 感悟: 从故事中不同职业的人对两只羊的描述,我们感受到艺术家对自然美的关注,生物学家对生命的关注,物理学家对运动与静止的关注,而数学家从色彩、性别、状态中抽象出数量关系:1+1=2,这是数学高度抽象性的体现。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经历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教学时要在直观物体和抽象概念之间构建桥梁,从而引导学生把握事物最主要、最本质的数学属性。 抽象有一个学生经历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抽象的结果。数学抽象本身又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永无止境。 上帝总在使世界几何化。 ——柏拉图

获奖五年级数学手抄报

获奖五年级数学手抄报 获奖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二 获奖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三 获奖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四 获奖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图五 故事一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 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 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一道 数学题。” 孙悟空想,不就一道数学题吗,难不倒俺老孙。孙悟空就答应了。那位主人家出题:倒了一杯牛奶,你先喝了1/2加满水,再喝1/3,又加满水,最后把这杯饮料全喝下,问你喝的牛奶和水哪个多些?为 什么? 故事二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 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 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 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 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数学家的故事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