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化学产物 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 (2)

一、名词解释1.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一次代谢产物:是指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些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3.二次代谢产物:指并非在所有的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又不起重要作用,如生物碱、萜类等化合物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的物质。
4.生物合成:是指生物体内进行的同化反应的总称。
生物合成研究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天然产物(这里主要指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
第二层含义是指利用现代细胞学、遗传学和生理学知识以及各种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而开展的生产某些感兴趣的、特别是有潜在医药价值的化合物的过程。
5.水蒸气蒸馏法:是指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共蒸馏,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经冷凝分取挥发性成分的浸提方法。
6.硅胶H、硅胶G、硅胶GF254: 是硅胶的一种型号,硅胶H:不含黏合剂的硅胶;硅胶G:含黏合剂的硅胶;硅胶GF254:含荧光剂和联合剂的硅胶,置紫外光灯(254nm)下显荧光。
7.RP-2、RP-8、RP-18:常用反相硅胶薄层色谱及柱色谱的填料系将普通硅胶进行化学修饰,键合上长度不同的烃基(R)形成亲脂性表面而成。
根据烃基(—R)长度为乙基(—C2H5)还是辛基(—C8H17)或十八烷基(—C18H37),分别命名为RP-2、RP-8及RP-18。
8.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手段,属于固液吸附色谱。
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待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处的起点线上,凉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
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
9.纸色谱:是指用纸为载体,在纸上均匀的吸附在液体上,用于固定液不溶的溶剂做流动相,将试样滴在纸一端,在展开槽中展开,由于各组分在纸上的吸附能力不同,用于定性定量分析的色谱法。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1、天然药物:来源于天然资源的药物,是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创新药物和先导物的重要来源2、天然药物化学: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寻找药效成分的一门学科3、有效成分(Effective Constituents)指具有生理活性、有药效,能治病的成分。
4、有效部位: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如:总生物碱、总皂苷或总黄酮等。
5、无效成分(Inffective Constituents)指无生理活性、无药效,不能治病的成分。
6、有毒成分:指能导致疾病的成分。
7、有效部位(Effective Extracts)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如:总生物碱、总皂苷或总黄酮等。
8、提取常用方法:1.浸渍法2.渗漉法3.煎煮法4.回流提取法5.连续回流提取法9、利用分子中价键的伸缩及弯曲振动在波数4000~500cm-1红外区域引起的吸收,而测得的吸收图谱叫红外光谱。
特征频率区4000~1600 cm-1指纹区1500~600 cm-110、常见官能团伸缩振动区:①O-H、N-H (3750~3000 cm-1)②C-H (3300~2700 cm-1 )③C≡C(2400~2100 cm-1 )④C=O (1900~1650 cm-1 )⑤C=C (1690~1600 cm-1 )11、已知物的鉴定,一般通过光谱图中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峰形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红外光谱图相比较,可以判断被测定的化合物是否与已知化合物的结构相同。
红外光谱对未知结构化合物的鉴定,主要用于官能团的确认、芳环取代类型的判断。
12、质谱(mass spectrometry),就是化合物分子经电子流冲击或用其他手段打掉一个电子后,形成正电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按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3、核磁共振波谱是化合物分子在磁场中受到另一射频磁场的照射,当照射场的频率等于原子核在外磁场的回旋频率时,有磁距的原子核就会吸收一定的能量产生能级的跃迁,即发生核磁共振,以吸收峰的频率对吸收强度作图所得到的图谱。
天然纤维初加工化学(课后名词解释)

第一章结晶度:纤维素中的结晶区重量对纤维素总重量的百分比水解纤维素:纤维素的水解产物的混合物,组成和纤维素相同。
氧化纤维素:被氧化剂氧化的纤维素,不是单一的物质,由醇羟基受氧化剂作用而产生。
碱纤维素:制备纤维素酯或纤维素醚的中间产物。
由羟基与浓碱作用产生。
r值:纤维素酯化,取代反应中,每100个葡萄糖基环内起反应的羟基数.纤维素的水化:纤维素与浓碱发生作用同时伴有放热现象,但纤维素的体积并无变化。
纤维素的溶胀:纤维素在碱溶液中伴随放热产生最大的溶胀量,且重量可为原重量的200%。
水化度:阳离子在无限多量的水中所结合的水的物质的量。
铜值:100g纤维素使氧化铜还原氧化释放出的铜的kg重量。
碘值:测定1g纤维素消耗0.05ml/L碘溶液ml量蛋白质的等电点pI: 调节溶液PH值,使蛋白质分子上正负离子数目相等,即此时溶液PH 值为pI。
动电电位:固体相对液体运动在扩散双点层的滑移面产生的电位差的大小和符号。
第二章表面张力:作用于气-液界面之间使其表面收缩的力。
表面自由能:一个分子从液体内部移到界面上克服内部分子的吸引力而消耗的功转变为多余的表面分子自由能。
临界胶束浓度CMC: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反映表面活性剂中两端不同基团对表面活性剂亲油性或亲水性的综合影响程度。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水中时发生电离,与憎水基相连的亲水基是阴离子,其亲水端带负电荷。
阳离子:溶解于水中时发生电离,与憎水基相连的亲水基是阳离子,其亲水端带正电荷。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起电离作用,使用范围仅次于阴离子的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两种性质离子的表面活性剂,也属于两性表面活性剂。
乳化液:一种分散体系,由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组成,通常是油和水。
内相:即分散相,指乳化液中,以小液滴存在的那个相,如油外相:指连续或分散介质,如水在o/w型乳化液中乳化剂:能降低油、水界面的力,使一种液体以极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稳定地分布在另一种液体中的表面活性物质。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概要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1、天然药物:来源于天然资源的药物,是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创新药物和先导物的重要来源2、天然药物化学: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寻找药效成分的一门学科3、有效成分(Effective Constituents)指具有生理活性、有药效,能治病的成分。
4、有效部位: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如:总生物碱、总皂苷或总黄酮等。
5、无效成分(Inffective Constituents)指无生理活性、无药效,不能治病的成分。
6、有毒成分:指能导致疾病的成分。
7、有效部位(Effective Extracts)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如:总生物碱、总皂苷或总黄酮等8、提取常用方法:1.浸渍法2.渗漉法3.煎煮法4.回流提取法5.连续回流提取法9、利用分子中价键的伸缩及弯曲振动在波数4000~500cm-1红外区域引起的吸收,而测得的吸收图谱叫红外光谱。
特征频率区4000~1600 cm-1指纹区1500~600 cm-1 10、常见官能团伸缩振动区:①O-H、N-H (3750~3000 cm-1)②C-H (3300~2700 cm-1 )③C≡C (2400~2100 cm-1 )④C=O (1900~1650 cm-1 )⑤C=C (1690~1600 cm-1 )11、已知物的鉴定,一般通过光谱图中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峰形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红外光谱图相比较,可以判断被测定的化合物是否与已知化合物的结构相同。
红外光谱对未知结构化合物的鉴定,主要用于官能团的确认、芳环取代类型的判断。
12、质谱(mass spectrometry),就是化合物分子经电子流冲击或用其他手段打掉一个电子后,形成正电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按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3、核磁共振波谱是化合物分子在磁场中受到另一射频磁场的照射,当照射场的频率等于原子核在外磁场的回旋频率时,有磁距的原子核就会吸收一定的能量产生能级的跃迁,即发生核磁共振,以吸收峰的频率对吸收强度作图所得到的图谱。
天然药化名词解释

6.苷类;亦称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7.苷键;糖与糖及糖的衍生物形成的化学键。
8.单糖;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
9.端基碳;单糖成环后形成的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不对称碳原子)成为端基碳,生成的一对异构体称为端基差向异构体。
28.诱导剂;因其诱导的化合物。 29,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9.萜类化合物;从化学结构来看,它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少数也有例外。
42.乙型强心苷元;位侧链为不饱和内脂,为六元环的αβ-γ内脂,-δ-内脂,称为乙型强心苷元。
43.甾体皂苷;是一类有螺甾烷类化合物与糖结合的寡糖苷。
44.呋甾烷醇皂苷;由F环裂环而衍生的皂苷称为呋甾烷醇皂苷。
45.强心苷;是存在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46.生物碱;是含负氧化态的氮原子、存在于生物有机体中的环状化合物。
30.萸类化合物;凡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的芳环骨架都称为萸类化合物。
31.二倍半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合物;是由5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2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
32.吉拉德试剂;是一类带有季氨基团的酰肼,常用的是GirardT和GirarrdP。
33.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38.次皂苷;当原生苷由于水解或酶解,部分糖被降解时,所生成的苷叫次皂苷。
39.溶血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浓度。
天然化学产物 名词解释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名词解释1、天然产物:指由动植物及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化合物。
2、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
3、生物碱:是生物体内一类除了蛋白质、肽类、氨基酸及维生素B意外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结构复杂具有生理活性的植物碱。
4、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芳环(A和B)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
5、萜类化合物: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含氧的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
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可分为单萜、二萜、三萜。
6、甾体类化合物:具有甾核,即环戊烷多氢菲碳骨架的化合物群的总称。
基本母核为环戊稠多氢化菲,一般含有3个支链。
7、醌类化合物:只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8、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其母核为苯并α-吡喃酮。
9、木脂素:是一类有苯丙塑双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成分。
10、鞣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复杂的多元酚化合物,它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11、可水解鞣质:是由酚酸与多元醇通过苷键形成的化合物,可被酸、碱、和酶催化水解。
12、缩合鞣质:又称鞣红,它不能呗酸水解,经酸处理后反而形成不溶于水的高分子鞣酸,他是一类由儿茶素或其衍生物等黄烷-3-醇化合物以碳碳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
13、复合鞣质:是由黄烷-3-醇与水解鞣质部分通过碳碳键连接构成的一类化合物,可以从壳斗科植物中国分离得到。
14、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
15、氨基酸: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
16、蛋白质:是一种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可达数百万。
17、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托品酮、喜树碱、利血平是属于生物碱;淀粉、纤维素、维生素A1是属于多糖;芦丁是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糖苷;石竹稀是属于双环倍半萜类化合物;紫杉醇是属于环状二萜类。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1、天然药物:来源于天然资源的药物,是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创新药物和先导物的重要来源2、天然药物化学: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寻找药效成分的一门学科3、有效成分(Effective Constituents)指具有生理活性、有药效,能治病的成分。
4、有效部位: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如:总生物碱、总皂苷或总黄酮等。
5、无效成分(Inffective Constituents)指无生理活性、无药效,不能治病的成分。
6、有毒成分:指能导致疾病的成分。
7、有效部位(Effective Extracts)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如:总生物碱、总皂苷或总黄酮等8、提取常用方法:1.浸渍法2.渗漉法3.煎煮法4.回流提取法5.连续回流提取法9、利用分子中价键的伸缩及弯曲振动在波数4000~500cm-1红外区域引起的吸收,而测得的吸收图谱叫红外光谱。
特征频率区4000~1600 cm-1指纹区1500~600 cm-1 10、常见官能团伸缩振动区:①O-H、N-H (3750~3000 cm-1)②C-H (3300~2700 cm-1 )③C≡C (2400~2100 cm-1 )④C=O (1900~1650 cm-1 )⑤C=C (1690~1600 cm-1 )11、已知物的鉴定,一般通过光谱图中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峰形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红外光谱图相比较,可以判断被测定的化合物是否与已知化合物的结构相同。
红外光谱对未知结构化合物的鉴定,主要用于官能团的确认、芳环取代类型的判断。
12、质谱(mass spectrometry),就是化合物分子经电子流冲击或用其他手段打掉一个电子后,形成正电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按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3、核磁共振波谱是化合物分子在磁场中受到另一射频磁场的照射,当照射场的频率等于原子核在外磁场的回旋频率时,有磁距的原子核就会吸收一定的能量产生能级的跃迁,即发生核磁共振,以吸收峰的频率对吸收强度作图所得到的图谱。
天然产物化学课后习题1

醌1、对所有的醌类化合物,其MS的共同特征为___分子离子峰_____通常为基峰,出现失去___1~2分子CO_______的碎片峰。
2、小分子的苯醌和萘醌类具有____挥发性_________,能随水蒸气蒸馏。
3、天然醌类化合物主要类型有苯醌,萘醌,_菲醌_,_蒽醌_。
4、活性次甲基试剂以及无色亚甲蓝溶液可用来区分苯醌、萘醌与蒽醌,两种显色反应中,蒽醌___不显色。
5、中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___菲醌类_____。
6、检查中草药中是否有羟基蒽醌类成分, 常用( C )试剂。
(羟基醌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颜色改变,会使颜色加深。
多呈橙、红、紫红色及蓝色。
)A、无色亚甲蓝B、5%盐酸水溶液C、5%NaOH水溶液D、甲醛7、采用柱色谱分离蒽醌类成分,常不选择的吸附剂是(B)A、硅胶(√)B、氧化铝(不易用氧化铝,尤其不易用碱性氧化铝)C、聚酰胺(√)D、葡聚糖凝胶8、大黄素性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为(C)A、一个苯环的β位B、苯环的β位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上D、醌环上9、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并简要的说明原因。
分子中Ar-OH的数目、位置不同则酸性强弱有差异,含-COOH > 2个以上β-OH > 1个β-OH > 2个α-OH > 1个α-OHB>10、天然的醌类化合物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请回答为哪四种,并画出各类的母体结构。
天然醌类化合物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等四种类型。
11、比较下列蒽醌的酸性强弱,并利用酸性的差异分离他们,写出流程。
A. 1,4,7-三羟基蒽醌B. 1,5-二羟基-3-COOH蒽醌C.1,8-二羟基蒽醌 D .1-CH3蒽醌以游离蒽醌类衍生物为例,酸性强弱将按下列顺序排列:含-COOH > 2个以上-OH > 1个-OH > 2个-OH > 1个-OH5%NaHCO3 5%Na2CO3 1%NaOH 5%NaOH ————————可用于提取分离——————————pH梯度萃取法多糖课后习题1多糖是有10个以上的_____单糖_____单元通过____苷键____连接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天然产物:指由动植物及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化合物。
2、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
3、生物碱:是生物体内一类除了蛋白质、肽类、氨基酸及维生素B意外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结构复杂具有生理活性的植物碱。
4、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芳环(A和B)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
5、萜类化合物: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含氧的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
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可分为单萜、二萜、三萜。
6、甾体类化合物:具有甾核,即环戊烷多氢菲碳骨架的化合物群的总称。
基本母核为环戊稠多氢化菲,一般含有3个支链。
7、醌类化合物:只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8、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其母核为苯并α-吡喃酮。
9、木脂素:是一类有苯丙塑双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成分。
10、鞣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复杂的多元酚化合物,它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11、可水解鞣质:是由酚酸与多元醇通过苷键形成的化合物,可被酸、碱、和酶催化水解。
12、缩合鞣质:又称鞣红,它不能呗酸水解,经酸处理后反而形成不溶于水的高分子鞣酸,他是一类由儿茶素或其衍生物等黄烷-3-醇化合物以碳碳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
13、复合鞣质:是由黄烷-3-醇与水解鞣质部分通过碳碳键连接构成的一类化合物,可以从壳斗科植物中国分离得到。
14、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
15、氨基酸: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
16、蛋白质:是一种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可达数百万。
17、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托品酮、喜树碱、利血平是属于生物碱;
淀粉、纤维素、维生素A1是属于多糖;
芦丁是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糖苷;
石竹稀是属于双环倍半萜类化合物;
紫杉醇是属于环状二萜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