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矛盾”123

合集下载

对矛盾的剖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矛盾的剖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矛盾的剖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矛盾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思维活动中无处不在的现象,是人与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矛盾存在的表现。

矛盾贯穿于社会各个领域,无论是个体内部的矛盾,还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矛盾的本质在于事物的对立统一。

无论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对立的关系,还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的关系,都是矛盾的表现。

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通过对矛盾的剖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现实,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正视和解决矛盾,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矛盾进行深入剖析,探讨矛盾的本质和作用,以及解决和调和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矛盾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生活和思维活动中的各种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对于个体来说,理解和处理自身内部矛盾也是实现自我发展和提高生活品质的关键。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对矛盾的定义和分类进行详细阐述,进一步探讨矛盾的本质和作用。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矛盾的解决与调和,以及矛盾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矛盾,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简要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在文章结构部分,要首先明确文章的整体结构,即提供一个对整篇文章的概览,让读者对文章的框架和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2. 各章节的内容安排和关联:接下来,要详细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和关联。

说明每个章节所涉及的主题和内容,以及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

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整个文章的脉络和逻辑。

3. 突出重点章节的意义:对于整篇文章中的重点章节,可以在文章结构部分进行简要的强调和说明。

【政治】哲学中的矛盾观

【政治】哲学中的矛盾观

【政治】哲学中的矛盾观【知识链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只有形成统一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条件,矛盾双方才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容之一。

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矛盾双方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发展的方向。

3.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

①促进事物的量变。

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质变作准备。

②实现事物的质变。

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完成质变。

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1.根据含义判定——可靠的区分方法。

主要矛盾是针对事物发展而言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针对事物性质而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根据材料侧重点判定——有效的区分方法。

如果材料涉及促进事物的发展,侧重于解决问题(改造世界),则适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

如果材料涉及事物的性质,反映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认识世界),则适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3.根据关键词判定——快捷的区分方法。

题目中出现“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核心问题”“作为主线”“作为主题”“第一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现,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题目中出现“抓主流”“抓本质”“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则适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二者均有两层含义。

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矛盾”123

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矛盾”123

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矛盾”河北省南皮县一中 马秀青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矛盾概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事物自身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

使用价值商品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在这里,如果说使用价值和价值构成了商品内部的矛盾,那么,商品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构成了事物之间的矛盾。

矛盾自身包括事物内部,也包括事物之间。

二、正确理解矛盾的“对立”1、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2、矛盾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主要是指它的无条件性。

所谓无条件性并不是它不需要任何具体条件或不处在任何具体条件之下而是指矛盾斗争即存在于具体条件之中,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并创造事物发展所必须的新条件。

矛盾斗争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的趋势,它表明了事物发展的绝对性。

譬如:商品退出流通领域,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和斗争消失了,旧的统一体破裂了,但矛盾的对立和斗争却一刻也没有停止,此时,商品还原成劳动产品,其内部又存在着诸如维持事物现状和破坏事物现状的对立和斗争,外部又与商品构成新的事物之间的矛盾。

3、对立离不开统一。

不是所有的对立都是矛盾的对立,只有处于同一统一体中的对立才是矛盾的对立。

譬如:甲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乙商品的价值就不能构成矛盾的对立,就是因为它们不处于同一统一体中,不具备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趋势。

4、要把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同哲学中的“对立”“斗争”区分开来。

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反映,具体的“对立”“斗争”是哲学“对立”“斗争”的具体表现形式,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三、正确理解矛盾的“统一”1、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

马哲中矛盾的定义

马哲中矛盾的定义

马哲中矛盾的定义
马哲中矛盾指的是在给定的认识论断学运动中,特定现象或行动
的两种对立方向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根植于客观情况、社
会关系下深层逻辑结构而产生的,是一种涉及客观世界与人们思想之
间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

马哲中的矛盾,是带有时空张力的,即发展和发展不平衡,不同
元素的发展就会存在冲突和矛盾。

在马哲给出的矛盾概念中,马哲把
这种矛盾“扩展到各领域,并将其视为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

他的这种思维观念将矛盾从一种危险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实现社
会发展的机遇,认为社会的动态、活力、进步和发展,要么依靠矛盾,要么就要依靠矛盾。

从马哲中矛盾概念的发展看,矛盾中存在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发
展的内在不可抗拒性;二是发展的不断改变和进步;三是出现的矛盾
形成的紧张关系,矛盾的激发和解决,动态变化的内容和效应。

因此,对于马哲中矛盾概念来说,既容易对人产生触觉,又能让人在实践中
去挖掘和探索,它也是一种发展的发射器,也是一种进步的催化剂。

哲学中的矛盾是什么意思请具体解释

哲学中的矛盾是什么意思请具体解释

哲学中的矛盾是什么意思请具体解释哲学中的矛盾就是指对立统一关系.指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也是***所讲的一分为二.例如教与学就是一对矛盾.教与学是对立的,教是传授知识,学是接受知识,两者是相反的,同时教与学又是统一的,有教就有学,有学也就有教,没有教,学不了,没有学,教也没有意义.这就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或矛盾关系.自相矛盾的意思就是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牴触,不一致。

也可以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的概念: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哲学里提到的矛盾有两种:逻辑矛盾:指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作出的互相矛盾(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或互相反对(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的判断。

辩证矛盾: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逻辑矛盾是错误的思维,应当避免;辩证矛盾是事物所固有的,每个事物内部都有着使事物某一属性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发展的动力因素,只有当他们彼此平衡时事物才能稳定;当他们不平衡时事物则发生运动.矛盾是马克思基于辩证法提出的一个范畴,其实就是他的本体论。

他以黑格尔的辩证法(普遍联络,永恒运动,对立统一)来解释世界,发现任何事物都具有内部的对立统一性,由此他想象这个对立统一就是宇宙的根本**,就是世界的本质,他把这个对立统一叫做矛盾。

他的意思就是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为什么呢,因为构成世界的最基本单位(可以理解为最基本粒子),那种统一的物质本身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粒子本身的矛盾使得它不稳定),这种基本单位组成的世界万物也就显现出这一基本规律来,就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性。

矛盾使事物不稳定,不停的运动发展(本质上还是基本粒子的运动变化),不停的否定之否定,量变到质变,旧事物消失新事物诞生,世界就是这么个发展的。

说这些可能会把你绕糊涂,你能理解就升华了。

哲学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哲学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哲学矛盾观知识点总结矛盾观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思想史上,矛盾观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观念,即对于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存在与发展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矛盾观”被称为辩证法或阴阳思想,它对于世界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观被系统地阐述和发展,成为了二十世纪后期中国哲学们引用的一种哲学规律。

一、辨析矛盾观:1. 矛盾观是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了对复杂,矛盾,多样化事物的认识。

它的基本观点是:矛盾存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

2. 矛盾观与一般的对立观念有所不同。

对立观念简单地认为,事物内部有对立的两面,它们互相排斥。

而矛盾观则更强调形成矛盾之后的斗争,对立并融合的过程。

3. 矛盾观与辩证法的关系:矛盾观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概念,而且这种对世界的认识观念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对立统一的观念。

二、矛盾观的内涵: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

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

2.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有自己独特的性质,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的,但同时又是统一的。

3. 矛盾的主导作用: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4.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双方之间存在着斗争,这种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5. 矛盾的渗透性: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相互渗透的。

6. 矛盾的转化作用: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动态的,它体现了事物的转化。

三、矛盾观对哲学思想的启示:1. 矛盾观的深刻思想可以启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可以引领我们站在对立的事物的内部,深入地认识世界的复杂性。

2. 矛盾观可以指导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使我们能够从矛盾中寻求发展的动力。

3. 通过矛盾观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世界各种复杂局面,不会被矛盾搅扰,而陷入僵局。

4. 矛盾观可以启示我们对世界的创新和变革,使我们对事物的变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也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的美好。

总之,矛盾观是我们认识世界,对待世界的重要方式。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内容: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承认矛盾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对立统一规律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

矛盾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矛盾即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方法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指导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哲学基础。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内容: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承认矛盾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方法论:分析矛盾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原理和要求整理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原理和要求整理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原理和要求整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原理和要求整理(8点)1、矛盾的含义: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普遍性。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小角度时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要适当展开)要求:用全面的、对立统一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存在普遍)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表现3选一)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此理论体现在唯物论里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原理:①两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强调主要矛盾的原理要求: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要求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主线、重中之重、首要任务、第一要务、突出位置、集中力量解决)。

——用于做、解决(了解次要矛盾原理要求:原理: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7、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原理要求: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主流、大局、性质、主体、优势、本质、整体上、基本面、总体上)(多用于分析判断形势、评价人或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矛盾”
河北省南皮县一中马秀青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矛盾概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事物自身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

例如:使用价值
商品
价值
劳动产品
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在这里,如果说使用价值和价值构成了商品内部的矛盾,那么,商品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构成了事物之间的矛盾。

矛盾自身包括事物内部,也包括事物之间。

二、正确理解矛盾的“对立”
1、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2、矛盾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主要是指它的无条件性。

所谓无条件性并不是它不需要任何具体条件或不处在任何具体条件之下而是指矛盾斗争即存在于具体条件之中,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并创造事物发展所必须的新条件。

矛盾斗争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的趋势,它表明了事物发展的绝对性。

譬如:商品退出流通领域,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和斗争消失了,旧的统一体破裂了,但矛盾的对立和斗争却一刻也没有停止,此时,商品还原成劳动产品,其内部又存在着诸如维持事物现状和破坏事物现状的对立和斗争,外部又与商品构成新的事物之间的矛盾。

3、对立离不开统一。

不是所有的对立都是矛盾的对立,只有处于同一统一体中的对立才是矛盾的对立。

譬如:甲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乙商品的价值就不能构成矛盾的对立,就是因为它们不处于同一统一体中,不具备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趋势。

4、要把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同哲学中的“对立”“斗争”区分开来。

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反映,具体的“对立”“斗争”是哲学“对立”“斗争”的具体表现形式,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三、正确理解矛盾的“统一”
1、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

一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另一方面,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2、“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任何矛盾都包含着即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处于同一统一体中,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当斗争的结果使矛盾双方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时,统一体就会破裂,新的统一体就会随之建立起来,可见,这种统一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具有间断性。

3、矛盾的统一是包含对立的统一,即统一离不开对立。

例如:任何商品若离开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便不能成其为商品。

4、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是客观的,具体的,方向相反的。

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不是主观臆造的,更不是抽象的。

例如:商品要还原成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必须退出流通领域。

失去这个客观具体的条件,便不能实现转化。

同时,我们也可看出:矛盾双方转化的方向,是自己的对立面,而不是其它。

四、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区分开来
哲学中的矛盾即辩证矛盾是事物自身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而逻辑矛盾则是对同一事物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出现首尾不一致的现象。

如:矛盾寓言中的矛盾就是一个逻辑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