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环境目标指标及方案控制程序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环境目标指标及方案控制程序一、环境目标1.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引入节能措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2.减少废物产生和提高废物利用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引入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废物产生,并提高废物的利用率。
3.保护水资源和水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监控,减少用水量,防止水体的污染和破坏。
4.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加强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5.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效果,提高整体环境管理水平。
二、环境指标1.温室气体排放指标: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10%。
2.能源消耗指标:每年减少能源消耗量5%。
3.废物利用率指标:每年提高废物利用率3%。
4.水资源利用指标:每年降低用水量3%。
5.环境事故发生指标:每年环境事故发生次数降低10%。
1.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公司每年应回顾和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
2.实施节能减排方案:制定节能减排方案,包括节能改造、设备更新、能源管理、员工培训等措施,确保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达成。
3.推进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提高废物利用率。
4.引入水资源管理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包括节水措施、水资源监测和管理、水质保护等措施,确保用水量和水质目标的实现。
5.加强环境监控和管理:建立环境监控体系,定期检测和监测环境指标,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环境事故的发生。
6.定期评估和改进:每年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审和外审,对环境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企业能够明确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相应的方案和控制程序,从而有效管理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还对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环境管理体系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

7.防止采购不合格的材料,尽量选择环保型;
8。试验室有毒有害容器清洗液及废试液瓶由质量技术部组织处置;
9。办公区废复写纸、废色带、废磁盘、废计算器、废日光灯等存放在各部门设置的有标识的盒子里,由办公室统一回收、处理;
10.复印机废墨盒、废电池等由办公室统一回收、处置;
11、拆除的废弃物分类堆放,有毒、有害废弃物由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施工全过程
质安部
项目部
各部室
6
施工现场夜间光污染
施工现场夜间无光污染
夜间施工照明灯罩使用率达100%
1。现场照明灯具配备定向照明灯罩,使用前调整好照射角,不得射入居民家;影响道路车辆行驶。
2.电焊施工时,采用严密围档遮住射向居民住宅一侧的弧光;
5。氧气瓶、乙炔瓶的存储使用均应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并远离明火热源;
6。消防设施、器材要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7。乙醇、松节油等易燃物密闭存放,远离明火和热源.
施工全过程
质安部
项目部.
质安部
8
水、电能源使用
节约能源
合理利用,减少浪费.施工水电消耗比定额减少2﹪
1.水电消耗量较大的工艺制定专项节能措施;
2.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监督水电节约措施的实施;
3。办公室和现场优先采用节水开关及节能灯具,施工中优先采用节能设备;
4。杜绝常明灯常流水。
企业经营全过程
质安部
项目部。
各部室
9
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
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达标
污水排放符合国家规定化学需氧量(COD)标准和PH值
1。现场搅拌站、洗车处、磨石工序施工设置沉淀池;
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目旳1建立、实行与改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 实现对环境方针、目旳和指标以及为保证实现目旳和指标而制定旳“环境管理方案”旳规范管理, 改善企业旳环境行为。
2合用范围合用于企业环境方针、目旳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旳制定、实行、检查与更改。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组织制定并颁布环境方针, 并负责同意目旳、指标以及较大金额旳“环境管理方案”。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各部门制定目旳、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 对其进行审核, 并同意其他“环境管理方案”。
3.3环境管理小组负责监督验证方针、目旳、指标与“环境管理方案”旳实行。
3.4技术中心办公室负责组织研发部门进行研发方面“环境管理方案”旳编制并组织实行。
3.5办公室负责组织进行与消防、绿化、车辆管理、物业管理等行政、后勤事务有关旳“环境管理方案”旳编制并组织实行。
4各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工作范围内旳目旳、指标与“环境管理方案”, 并负责详细实行。
5内容与规定5.1环境方针5.1.1环境方针旳制定5.1.2总经理以保护环境为目旳, 针对企业旳实际状况, 合适考虑有关方旳规定,组织制定环境方针并形成文献, 并向全体员工传达。
(a)环境方针应保证:(b)适合于企业旳生产性质和规模以及环境影响;(c)对持续改善和污染防止做出承诺;(d)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做出承诺;(e)为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旳和指标提供框架和基础;(f)形成文献, 付诸实行, 予以保持, 并向全体员工传达;(g)可为公众所获取;(h)与企业旳其他方针一致。
5.1.3环境方针为企业旳环境职责和环境体现水准设定了总体目旳, 以此作为评判一切后续活动旳根据。
5.1.4环境方针旳评审和更改5.1.5每次管理评审, 需对环境方针予以重新评价。
环境方针需要更改时, 须经总经理同意, 形成文献后重新传达。
5.1.5.1环境方针旳贯彻:5.1.5.2通过环境管理手册旳分发、企业刊物、会议、宣传栏、电子形式宣传等方式对企业各级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进行方针旳传达和教育;5.1.6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全体员工进行环境方针旳培训, 以保证员工对环境方针旳充足理解。
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

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环境目标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制定的可量化的目标。
它们是基于环境问题和挑战的分析,并根据组织的使命和价值观而确定的。
环境指标是用于衡量环境目标是否得到实现的量化指标。
而环境管理方案是系统地规划、组织、实施、监控和改进组织的环境管理活动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
环境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压力,例如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和产生,例如减少二氧化碳、硫化物和氮化物的排放,降低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3.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例如保护和恢复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4.促进可持续发展,例如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可持续的农业和城市发展。
为了实现环境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环境指标。
环境指标通常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可量化:环境指标需要可以被量化和测量,以便能够有系统地评估环境目标的实现情况。
2.可比较:环境指标应该可以进行比较,以便能够对不同的环境目标和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对比和评估。
3.直观:环境指标应该易于理解和解释,以便能够广泛地传达和共享。
4.可行:环境指标应该基于可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并且能够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进行测量和监控。
为了实现环境目标和监控环境指标,需要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
环境管理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和组织:制定环境管理策略和目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指定相应的责任和职责。
2.实施和执行:确保环境管理策略和目标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包括制定相关的环境管理程序和工作指导书,实施相应的环境控制和改进措施。
3.监控和评估: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以检查环境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环境指标的实现情况。
4.改进和持续改进:及时处理环境问题和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并进行持续改进,以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性和改进。
总之,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关键工具和方法。
它们的制定和执行将有助于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形象和增加市场竞争力。
环境管理方针及目标

可编辑
环境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
一、环境管理方针:
遵规守法,预防污染,节能降耗,持续改进
方针阐述:
1、遵规守法——是对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体现了公司
依法管理的决心。
从而共同营造一个人人遵纪守法、事事依法
管理的良好氛围。
2、预防污染——在污染预防和风险控制上坚持预防为主,为避免、
减少或控制污染,对各种过程、材料的采用进行控制;主动地
识别和评价各种环境因素。
3、节能降耗——节能降耗是公司的生存之本,也充分体现了公司“点
点滴滴降成本,分分秒秒增效益”的节能降耗意识和减少排放的
承诺,以最好的管理,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和自然环境生态化
的融合。
4、持续改进——是公司一个永恒的主题,公司建立、实施、保持有
效的管理体系,并使其日臻完善,在各种管理工作中不断学习和
发现,积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不断提高公司各项目标和
指标,实现绩效的持续稳步上升。
二、环境管理总目标、指标:
1、固、液废物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率100%;
2、实施清洁生产,确保废气、噪声达标排放;
3、各部门根据公司环境方针、目标及本部门重要环境因素,建立本部门的目标和管理方案,予以实施,确保公司环境管理总目标的实现。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1.空气质量指数(AQI):应制定具体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目标,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并制定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通过监测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2.水质指标:包括各种水体的污染物浓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指标。
制定水质标准,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的监管,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土壤质量指标:包括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的含量。
加强土壤污染的调查和监测,限制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并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4.生态保护指标:包括保护区的面积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制定生态保护规划,严禁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并加强对稀有濒危物种的保护。
环境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环境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2.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环境变化和污染源的情况。
3.促进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消耗。
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提高企业的环境责任感。
4.推行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和负面影响。
加强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管理,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5.加强教育宣传:加大环境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
通过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支持。
6.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环境目标指标及其管理方案十分重要,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只有制定明确的目标指标,并采取具体的管理方案,才能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环境治理格局。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方案(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方案(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7595-49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方案(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2004版GB/T 24001标准的比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多数修订属于编辑性修改,目的在于NISO 9001标准寻求进一步的兼容,并澄清1996版标准中语意不尽通俗和不明确的地方。
1996版标准的“4.3.3目标和指标”与“4.3.4环境管理方案”在2004版标准中合并为“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这一修订更加明确了目标、指标和方案的关系。
GB/T 24001标准4.3.1指出,“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4.4.6强调,“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
”由此可见,组织在充分识别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评价、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并实施控制,但并不意味着对一般环境因素不进行控制。
无论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控制活动或对一般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控制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环境目标就是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的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
公司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公司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很多公司已经将环境目标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本文将围绕公司环境目标指标及其管理方案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一、公司环境目标指标1.节能减排目标:设定合理的节能减排目标,比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等。
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引入节能设备等措施来实现。
2.垃圾分类目标:推动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垃圾分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制定明确的分类标准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和宣传,加强员工的环保意识。
3.水资源利用目标:制定节约用水的目标,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安装节水设备、改善供水系统、加强员工用水教育等,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4.物料循环利用目标:制定物料循环利用的目标,减少废弃物产生和排放。
推行废物收集和分类利用,积极参与废品回收,建立循环经济的模式。
5.绿色采购目标:优先选择环保产品和材料,降低使用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与供应商合作,签署绿色采购协议,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
6.生态建设目标: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推动公司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例如,建立生态保护基金,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等活动。
二、公司环境管理方案1.环保政策制定:公司应制定明确的环境保护政策,并组织全体员工参与,确保政策的落实。
同时,不断完善政策内容,与时俱进。
2.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确保环境目标的顺利实现。
设立环境保护部门或岗位,负责制定环境管理方案、督促环境工作的落实和监测评估等。
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开展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工作,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
建立废物管理制度,实行分类收集和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4.环境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了解公司环境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监测结果应公开透明,接受外部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管理体系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
1.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环境管理体系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企业或
组织在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方面的合规性。
这意味着企业或组织
需要制定和实施符合法规和标准的环境管理政策,并确保相关措施的有效
执行。
2.防止环境污染:环境管理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预防和减少环境
污染。
企业或组织应根据自身的环境影响特点和需求,制定合适的环境管
理措施,包括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确保
生产过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节约资源和能源:环境管理体系也要求企业或组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制定和实施节能减排计划、推广环保产品和技术、加强能源管理等措施,企业或组织能够有效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提高
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4.改善员工健康和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还应关注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企业或组织需要建立并实施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包括对员工作业环境的评
估和改进、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等,以
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基于上述目标指标,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案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政策和目标:企业或组织需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和目标,明确
环境管理体系的整体方向和关键目标。
环境政策和目标应充分考虑企业或
组织的经营特点和行业特点,并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保持一致。
2.组织和职责:企业或组织需明确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保环境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协调。
应指定环境管理人员,负
责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执行和改进,同时也应明确其他相关部门或人员
的环境职责。
3.风险评估和控制:企业或组织应对其生产过程和活动中存在的环境
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应包括对各环节可能导
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
险控制计划。
4.培训和意识提高:企业或组织应加强对员工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环境管理的认识和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定期的环境培训和宣传
活动,加强员工对环境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5.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需要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检查和评估
体系的有效性。
企业或组织应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纠正和改进环境
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持续改善体系中的各项措施和过程。
总之,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应在确保合规、预防污染、节约资源和改善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措施,通过
持续改进提高环境管理的效果和绩效。
同时,企业或组织也应根据自身的
特点和需求,适当调整和完善上述指标和方案,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与实
际情况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