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概述与发展史.
化工发展史

化工发展史概述自有史以来,化学工业一直是同发展生产力,保障人类社会生活必需品和应付战争等过程密不可分的.为了满足这些方面的需要,它最初是对天然物质进行简单加工以生产化学品,后来是进行深度加工和仿制,以至创造出自然界根本没有的产品.它对于历史上的产业革命和当代的新技术革命等起着重要作用,足以显示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编辑本段古代的化学加工化学加工在形成工业之前的历史,可以从18世纪中叶追溯到远古时期,从那时起人类就能运用化学加工方法制作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制陶,酿造,染色,冶炼,制漆,造纸以及制造医药,火药和肥皂.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洞穴中就有了残陶片.公元前50世纪左右仰韶文化时,已有红陶,灰陶,黑陶,彩陶等出现(见彩图[中国新石器时期(公元前2500年)烧制的彩陶罐],[隋代(581~618)烧制的三彩陶骆驼],[西汉(公元前 206~公元25年)制作的云纹漆]" ,[唐代(618~907)越州窑烧制的青瓷水注],[中国古代炼丹白描图]).在中国浙江河姆渡出土文物中,有同一时期的木胎碗,外涂朱红色生漆.商代(公元前17~前11世纪)遗址中有漆器破片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漆器工艺已十分精美.公元前20世纪,夏禹以酒为饮料并用于祭祀.公元前25世纪,埃及用染色物包裹干尸.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已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世纪,进入铁器时代,用冶炼之铜,铁制作武器,耕具,炊具,餐具,乐器,货币等.盐,早供食用,在公元前11世纪,周朝已设有掌盐政之官.公元前7~前6世纪,腓尼基人用山羊脂和草木灰制成肥皂.公元1世纪中国东汉时,造纸工艺已相当完善.公元前后,中国和欧洲进入炼丹术,炼金术时期.中国由于炼制长生不老药,而对医药进行研究.于秦汉时期完成的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载录了动,植,矿物药品365种.16世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以前药物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此外,7~9世纪已有关于三种成分混炼法的记载,并且在宋初时火药已作为军用.欧洲自3世纪起迷信炼金术,直至15世纪才由炼金术渐转为制药,史称15~17世纪为制药时期.在制药研究中为了配制药物,在实验室制得了一些化学品如硫酸,硝酸,盐酸和有机酸.虽未形成工业,但它导致化学品制备方法的发展,为18世纪中叶化学工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编辑本段早期的化学工业从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化学工业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无机化工已初具规模,有机化工正在形成,高分子化工处于萌芽时期.无机化工第一个典型的化工厂是在18世纪40年代于英国建立的硫酸厂.先以硫磺为原料,后以黄铁矿为原料,产品主要用以制硝酸,盐酸及药物,当时产量不大.在产业革命时期,纺织工业发展迅速.它和玻璃,肥皂等工业都大量用碱,而植物碱和天然碱供不应求.1791年在法国科学院悬赏之下,获取专利,以食盐为原料建厂,制得,并且带动硫酸(原料之一)工业的发展;生产中产生的氯化氢用以制盐酸,氯气,漂白粉等为产业界所急需的物质,纯碱又可苛化为,把原料和副产品都充分利用起来,这是当时化工企业的创举;用于吸收氯化氢的填充装置,煅烧原料和半成品的旋转炉,以及浓缩,结晶,过滤等用的设备,逐渐运用于其他化工企业,为化工单元操作打下了基础.吕布兰法于20世纪初逐步被索尔维法(见)取代.19世纪末叶出现电解食盐的.这样,整个化学工业的基础——酸,碱的生产已初具规模.有机化工纺织工业发展起来以后,天然染料便不能满足需要;随着钢铁工业,炼焦工业的发展,副产的煤焦油需要利用.化学家们以有机化学的成就把煤焦油分离为,,,,蒽,菲等.1856年,英国人由合成苯胺紫染料,后经过剖析确定天然茜素的结构为二羟基蒽醌,便以煤焦油中的蒽为原料,经过氧化,取代,水解,重排等反应,仿制了与天然茜素完全相同的产物.同样,制药工业,香料工业也相继合成与天然产物相同的化学品,品种日益增多.1867年,瑞典人发明代那迈特炸药(见),大量用于采掘和军工.当时有机化学品生产还有另一支柱,即乙炔化工.于1895年建立以煤与石灰石为原料,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的第一个工厂,电石再经水解发生乙炔,以此为起点生产乙醛,醋酸等一系列基本有机原料.20世纪中叶发展后,电石耗能太高,大部分原有乙炔系列产品,改由为原料进行生产.高分子材料受热发粘,受冷变硬.1839年美国用硫磺及加热天然橡胶,使其交联成弹性体,应用于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用途甚广,这是高分子化工的萌芽时期.1869年,美国用樟脑增塑硝酸纤维素制成塑料,很有使用价值.1891年在法国贝桑松建成第一个人造丝厂.1909年,美国制成,俗称电木粉,为第一个,广泛用于电器绝缘材料.这些萌芽产品,在品种,产量,质量等方面都远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所以,上述基础有机化学品的生产和高分子材料生产,在建立起石油化工以后,都获得很大发展.编辑本段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时期从20世纪初至战后的60~70年代,这是化学工业真正成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阶段,一些主要领域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和石油化工得到了发展,进行了开发,逐渐兴起.这个时期之初,英国和美国的等人提出的概念,奠定了化学工程的基础.它推动了生产技术的发展,无论是装置规模,或产品产量都增长很快.合成氨工业20世纪初期异军突起,用物理化学的反应平衡理论,提出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的催化方法,以及原料气与产品分离后,经补充再循环的设想,进一步解决了设备问题.因而使德国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立第一个由氨生产的工厂,以应战争之需.合成氨原用焦炭为原料,40年代以后改为石油或天然气,使化学工业与石油工业两大部门更密切地联系起来,合理地利用原料和能量.石油化工1920年美国用生产,这是大规模发展石油化工的开端.1939年美国标准油公司开发了临氢催化重整过程,这成为芳烃的重要来源.1941年美国建成第一套以为原料用制乙烯的装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化工产品市场不断扩大,石油可提供大量廉价有机化工原料,同时由于化工生产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石油化工.甚至不产石油的地区,如西欧,日本等也以原油为原料,发展石油化工.同一原料或同一产品,各化工企业却有不同的工艺路线或不同催化剂.由于基本有机原料及高分子材料单体都以石油化工为原料,所以人们以乙烯的产量作为衡量有机化工的标志.80年代,90%以上的有机化工产品,来自石油化工.例如,等,过去以电石乙炔为原料,这时改用氧氯化法以乙烯生产氯乙烯,用丙烯氨氧化(见)法以生产丙烯腈.1951年,以天然气为原料,用蒸汽转化法得到一氧化碳及氢,使得到重视,目前用于生产,,个别地区用生产.石油化工发展史石油化工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工业。
化工发展历史概述资料

化工概述
化工行业分类 • 化学工业、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的总称或其
单一部分都可称为化工。
化工概述
(1)按化学特性分:分为无机化学工业和有机化学工业。
(2)我国统计的方法,把化学工业划分为下列各种工业: 【合成氨及肥料工业、硫酸工业、制碱工业、无机物工业 (包括无机盐及单质),基本有机原料工业、染料及中间 体工业、产业用炸药工业、化学农药工业、医药药品工业、 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合成纤维工业、合成橡胶工业、橡 胶制品工业、涂料及颜料工业、信息记录材料工业(包括 感光材料、磁记录材料)、化学试剂工业、军用化学品工 业,以及化学矿开采业和化工机械制造业等】。
18世纪,瑞典人舍勒用二氧化锰和盐酸共热制取氯气: 第一个制氯的工厂于1890年在德国建成, 1893年在美国纽约建成第一个电解食盐水制取氯和氢 氧化钠的工厂。
无机化工发展史
吴蕴初(1891—1953)
化工专家,著名的化工实业家,我 国氯碱工业的创始人。在我国创办了第 一个味精厂、氯碱厂、耐酸陶器厂和生 产合成氨与硝酸的工厂。他大力支持学 会活动,资助清寒优秀学生上大学培养 成高级科技人才。他为我国化学工业的 兴起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化学工业发展介绍
主讲人:陈浩
化学工业发展介绍
化学工业发展介绍
化工企业
主要 内容
化工概述 无机化工发展史 有机化工发展史(煤化工、石油化工) 著名的化工企业介绍 湖南地区化工概述
参考资料
1
化工概述
化工概述
• 一、 化工与农业 1、化肥(氮肥、磷肥、钾肥,尿素等) 2、农药 3、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 4、农膜、土壤改良剂、饲料添加剂、人
化学工业发展史

化学工业发展史自有史以来,化学工业一直是同发展生产力、保障人类社会生活必需品和应付战争等过程密不可分的。
为了满足这些方面的需要,它最初是对天然物质进行简单加工以生产化学品,后来是进行深度加工和仿制,以至创造出自然界根本没有的产品。
它对于历史上的产业革命和当代的新技术革命等起着重要作用,足以显示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的化学加工化学加工在形成工业之前的历史,可以从18世纪中叶追溯到远古时期,从那时起人类就能运用化学加工方法制作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制陶、酿造、染色、冶炼、制漆、造纸以及制造医药、火药和肥皂。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洞穴中就有了残陶片。
公元前50世纪左右仰韶文化时,已有红陶、灰陶、黑陶、彩陶等出现(见彩图[中国新石器时期(公元前2500年)烧制的彩陶罐]、[隋代(581~618)烧制的三彩陶骆驼]、[西汉(公元前 206~公元25年)制作的云纹漆]" class=image>、[唐代(618~907)越州窑烧制的青瓷水注]、[中国古代炼丹白描图])。
在中国浙江河姆渡出土文物中,有同一时期的木胎碗,外涂朱红色生漆。
商代(公元前17~前11世纪)遗址中有漆器破片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漆器工艺已十分精美。
公元前20世纪,夏禹以酒为饮料并用于祭祀。
公元前25世纪,埃及用染色物包裹干尸。
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已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世纪,进入铁器时代,用冶炼之铜、铁制作武器、耕具、炊具、餐具、乐器、货币等。
盐,早供食用,在公元前11世纪,周朝已设有掌盐政之官。
公元前7~前6世纪,腓尼基人用山羊脂和草木灰制成肥皂。
公元1世纪中国东汉时,造纸工艺已相当完善。
公元前后,中国和欧洲进入炼丹术、炼金术时期。
中国由于炼制长生不老药,而对医药进行研究。
于秦汉时期完成的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载录了动、植、矿物药品365种。
16世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以前药物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化工发展史

代的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等都是从结构上改进,
发挥出特效作用.1928 年,英国发现,开辟了抗菌
端午假期结束,我就要踏上回校的路程,就在我要出屋的时候,在破旧的窗台上
素药物的新领域.以后研究成功生理上疾病的药
物,如治心血管病,精神病等的药物,以及避孕药. 此外,还有一些专用诊断药物问世.摆脱天然油 漆的传统,改用,如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等,以 适应汽车工业等高级涂饰的需要.二次世界大战 后,丁苯胶乳制成水性涂料,成为建筑涂料的大 品种.采用高压无空气喷涂,静电喷涂,电泳涂装,
阴极电沉积涂装,光固化等新技术(见),可节省
劳力和材料,并从而发展了相应的涂料品种.
现代化学工业 20 世纪 60~70 年代以来,化
学工业各企业间竞争激烈,一方面由于对反应过 程的深入了解,可以使一些传统的基本化工产品 的生产装置,日趋大型化,以降低成本.与此同时,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对化学工业提出了新的 要求,推动了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发展了精细 化工,超纯物质,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规模大型化 1963 年,美国凯洛格设计建设一
端午假期结束,我就要踏上回校的路程,就在我要出屋的时候,在破旧的窗台上
兴起.这个时期之初,英国和美国的等人提出的
概念,奠定了化学工程的基础.它推动了生产技 术的发展,无论是装置规模,或产品产量都增长 很快.
合成氨工业 20 世纪初期异军突起,用物理化
学的反应平衡理论,提出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 的催化方法,以及原料气与产品分离后,经补充 再循环的设想,进一步解决了设备问题.因而使
纪才由炼金术渐转为制药,史称 15~17 世纪为制
药时期.在制药研究中为了配制药物,在实验室
制得了一些化学品如硫酸,硝酸,盐酸和有机酸.
煤化工发展历史

煤化工发展历史
煤化工作为一种新型化学工业,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在这些年份之前,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化工的主要来源,而煤化工则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随着中国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政府开始注意到煤炭资源的重要价值,于是成立了一系列煤化工研究机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在这个研究所中,科研人员自主研发出了多种煤化学工艺,涵盖了从煤制气到煤制油、煤制烯烃等多个领域。
这些技术的开发不仅独立于国外技术,而且技术水平也达到国际水平。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资源的日益紧张,政府开始大力支持煤化工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一大批煤化工企业得以成立,并经历了迅速增长的阶段。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山西焦化公司、山东潍柴动力公司、陕西安泰化工公司等。
到了90年代初期,随着国内市场和石化产业的逐渐饱和,煤化工产业开始寻求更广阔的市场。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竞争的不断激烈化,煤化工企业逐渐被迫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在这个时期,国内煤化工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如低温催化合成等。
2010年之后,煤化工企业在大力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降低成本。
此外,价格波动的势头也促使煤化工企业逐渐转向高端的市场,并逐步与石化领域划清了界限。
回顾整个煤化工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煤化工一直以来都是在国家政策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发展的。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煤化工企业也将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化学工业概述

化工概述(chemical industry)一、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化学工艺(chemical techno-logy)都简称为化工。
化学工业包括石油化工(petrochemicals),农业化工(agrochemicals),化学医药(pharmaceuticals),高分子(polymers),涂料(paints),油脂(oleochemicals)等。
它们出现于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不同涵义,却又关系密切,相互渗透,具有连续性,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被赋予新的内容。
人类早期的生活更多地依赖于对天然物质的直接利用。
渐渐地这些物质的固有性能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于是产生了各种加工技术,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天然物质转变为具有多种性能的新物质,并且逐步在工业生产的规模上付诸实现。
广义地说,凡运用化学方法改变物质组成或结构、或合成新物质的,都属于化学生产技术,也就是化学工艺,所得的产品被称为化学品或化工产品。
早期生产化学品的是手工作坊,后演变为工厂,并逐渐形成一个特定的生产部门,即化学工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些生产部门,如冶金、炼油、造纸、制革等,已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从化学工业中划分出来。
当大规模石油炼制工业和石油化工蓬勃发展之后,以化学、物理学、数学为基础并结合其他工程技术,研究化工生产过程的共同规律,解决生产规模放大和大型化中出现的诸多工程技术问题的学科化学工程诞生并得到迅速地发展,从而将化学工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从经验的或半经验的状态进入到理论和预测的新阶段。
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不断地与大自然作斗争,逐步地加深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从而掌握了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本领。
经过漫长的历史实践,人类越发善于利用自然条件,并且为自己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
古代人们的生活更多地依赖于对天然物质的直接利用,或从中提取所需要的东西。
化学工程科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化学工程科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化学工程科学是一门涉及化学、物理、生物、数学、工程等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领域学科,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化学工程科学的发展不仅对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化学工程科学的发展进行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一些思考。
一、化学工程科学的发展历程化学工程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发现化学反应过程可以被工业化生产,并且可以为社会带来丰富的利益。
基于此,化学工程科学开始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对工业生产、食品加工、材料制备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化学工程科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新的化学原理和技术不断涌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化学工程科学的发展历程中,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一直是其三大支柱产业。
在石油化工中,人们通过对原油的加工利用,大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效率,并且生产出了大量的合成材料和化学制品。
在精细化工中,人们通过合成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的研发,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在生物化工中,人们通过生物技术和工程原理,大大提高了药品的研制和生产水平,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新型的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
未来,化学工程科学的发展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的探讨和发展:1. 绿色化工与循环经济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传统的化学工程科学往往伴随着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问题。
为了应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挑战,未来的化学工程科学将更加注重绿色化工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这就要求工程师和科学家们设计出更加环保、能源节约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同时也要提高工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在资源日益枯竭和能源消耗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未来的化学工程科学将更加注重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利用。
化学工程科学将与化学储能技术、太阳能技术、生物质能技术等结合,加大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究力度,努力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和利用。
石油化工发展史

石油化工发展史石油化工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工业。
起源于美国。
初期依附于石油炼制工业,后来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迅速发展,50年代在欧洲继起,60年代又进一步扩大到日本及世界各国,使世界化学工业的生产结构和原料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化学品的生产从以煤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石油化学工业的新工艺、新产品不断出现。
70年代初,美国石油化工生产的各种石油化学产品,多达数千种,当前石油化工已成为各工业国家的重要基干工业。
初创时期随着石油炼制工业的兴起,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炼厂气。
1917年美国C.埃利斯用炼厂气中的丙烯合成了异丙醇。
1920年,美国新泽西标准油公司采用此法进行工业生产。
这是第一个石油化学品,它标志着石油化工发展的开始。
1919年联合碳化物公司研究了乙烷、丙烷裂解制乙烯的方法,随后林德空气产品公司实现了从裂解气中分离乙烯,并用乙烯加工成化学产品。
1923年,联合碳化物公司在西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建立了第一个以裂解乙烯为原料的石油化工厂。
在20~30年代,美国石油化学工业,主要利用单烯烃生产化学品。
如丙烯水合制异丙醇、再脱氢制丙酮,次氯酸法乙烯制环氧乙烷,丙烯制环氧丙烷等。
20年代,H.施陶丁格创立了高分子化合物概念;W.H.卡罗瑟斯发现了缩聚法制聚酰胺后,杜邦公司1940年开始将聚酰胺纤维(尼龙)投入市场。
表面活性剂烷基硫酸伯醇酯出现。
这些原来由煤和农副产品生产的新产品,大大刺激了石油化工的发展,同时为这些领域转向石油原料创造了新的技术条件。
这时,石油炼制工业也有新的发展。
1936年催化裂化技术的开发,为石油化工提供了更多低分子烯烃原料。
这些发展使美国的乙烯消费量由1930年的14kt增加到1940年的120kt。
战时的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至40年代末,美国石油化工在芳烃产品生产及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战争对橡胶的需要,促使丁苯、丁腈等合成橡胶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