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合集下载

农业气象学习题1

农业气象学习题1

农业气象学习题1农业气象学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农业生产、气象条件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_________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3、农业气象学是______________科学与______________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农业、气象单项选择题: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D )。

A、大气物理学B、地球物理学C、物理气象学D、大气科学 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B)。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多项选择题: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C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肥力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D)。

A、温度B、空气湿度C、能见度D、降水量问答题: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3分)2、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①重力 ②浮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与 风练(一)单项选择 1、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 风。

①东 ②东南 ③西 2、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 , 背风而立,低压在 _______ 。

①右边 ②右前方 ③左边 3、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增大 ②降低 ③先增后降 4、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 _______ 百帕。

①4/3 ②760 5、在陆地上, ______ 气压高。

①春季 ②夏季 6、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 ①大气质量 ②大气压力 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 的作用 ①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1000 ③秋季 ③单位气压高度差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摩擦力 8、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 ①高压指向低压 ④惯性离心力 。

②低压指向高压 ④西北 ④左前方 ④先降后增 ④1013④冬季 ④大气柱 ①左前方 ②右后方 ③左方 ④右方 10、___ 越大,地转风的风速越大。

①纬度 ②大气密度③气压梯度 ④地球自转角速度11、梯度风未考虑 ___ __ 的作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水平地转偏向力③惯性离心力 ④摩擦力③中间指向四周 ④四周指向中间 9、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 12、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 ________ 个气压带 ①春 ②夏 ③秋 ④冬 (二)多项选择 14、我国是着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 _____ 。

①东南风 ②东北风 ③西南风 ④西北风 ⑤东风 15、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 _ ____ 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2 ②3 ③ 4 ④ 5 13、由于季风影响.在 ______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梅洋。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水平地转偏向力③惯性离心力 ④重力⑤浮力16、 ____ 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①季风 ②梯度风 ③海陆风 ④焚风 ⑤地转风17、地转风是空气所受 ______ 相平衡时的运动。

农科气象学复习题(附答案)

农科气象学复习题(附答案)

农科⽓象学复习题(附答案)第⼀章地球⼤⽓(8分)1、⼤⽓是由⼲洁⼤⽓、⽔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洁⼤⽓:指除去⽔汽及其他悬浮在⼤⽓中的固、液体质粒的整个混合⽓体;⼲洁⼤⽓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3、⾼层⼤⽓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下形成的,⼤⽓中臭氧浓度最⼤的⾼度是 20~30km 。

4、⼤⽓中的臭氧的作⽤:1)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中全部的紫外C和部分的紫外B,保留对地⾯⽣物有利的紫外A;2)同时影响⼤⽓温度的垂直分布。

5、⼤⽓中⼆氧化碳浓度⽩天、晴天、夏季⽐⿊夜、阴天、冬季⼩。

⼤⽓中的⼆氧化碳的作⽤:1)⼆氧化碳是绿⾊植物进⾏光合作⽤不可缺少的原料;2)⼆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和放射地⾯和⼤⽓长波辐射,对地⾯和空⽓有增温效应。

6、列举⼤⽓中⽔汽的重要作⽤:1)天⽓、⽓候变化的主⾓;2)直接影响地⾯和空⽓的温度;3)⾃然界中⽔分由海洋向陆地转移的使者;4)影响动植物的⽣长发育。

7、列举⼤⽓中⽓溶胶粒⼦的重要影响:1)吸收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的太阳辐射;2)吸收地⾯长波辐射并放射⼤⽓逆辐射,缓冲地⾯的辐射冷却;3)降低⼤⽓能见度;4)充当⽔汽凝结核,对成云致⾬有重要作⽤。

8、根据⼤⽓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从低到⾼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的主要特点:1)集中了3/4以上的⼤⽓质量和⼏乎全部的⽔汽,是天⽓变化最为复杂的层次;2)温度随⾼度升⾼⽽降低;3)空⽓具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4)⽓象要素的⽔平分布不均匀。

第⼆章辐射(16分)1、名词解释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于单位⾯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以S表⽰,单位W/m2光照度:阳光在物体表⾯的照度,⼤⼩决定于可见光的强弱(P56)太阳常数:当⽇地距离为平均值时,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通常采⽤1382W/m2太阳⾼度⾓:太阳平⾏光线与地表⽔平⾯之间的夹⾓称为太阳⾼度⾓,⽤h表⽰(00<=h<=900)可照时数: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出到⽇落的总时数,以⼩时、分为单位(即昼长)⽇照百分率:是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它的⼤⼩说明阴晴情况,数值⼤说明晴天多光照时间:可照时数与暮曙光的总称(⽇出前和⽇出后的⼀段时间内,⾼空⼤⽓的散射辐射仍能投射到地⾯,称为暮曙光,持续时间⾼纬长于低纬,夏季最长,冬季最短)⼤⽓质量数:指太阳辐射路径上单位截⾯积空⽓柱的质量(在标准状况下,太阳光垂直投射到地⾯所经过的路径中,单位截⾯积空⽓柱的质量称为⼀个⼤⽓质量数,是⽆量纲量)地⾯有效辐射:地⾯辐射与被地⾯吸收的⼤⽓逆辐射之差,称为地⾯有效辐射地⾯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单位⾯积地⾯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净辐射,亦称地⾯辐射差额光合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吸收⽤于光合作⽤、⾊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在这个波谱区内量⼦能量使叶绿素分⼦呈激发状态,并将⾃⾝能量消耗在形成有机化合物上),这段波普称光合有效辐射2、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内容和应⽤(P36——38)3、太阳⾼度⾓的影响因素:1)⼀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位置;2)⼀天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农业气象学习题1-5

农业气象学习题1-5

农业气象学习题1-5农业气象学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3、农业气象学是(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4、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平行)观测。

三、单项选择题: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D )。

A、大气物理学 B、地球物理学C、物理气象学D、大气科学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B )。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B、C)。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D、土壤肥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B、D)。

A、温度B、空气湿度C、能见度D、降水量五、问答题:1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3分)2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农业气象学 习题

农业气象学    习题

目录绪论 (1)第一章辐射 (2)第二章温度 (7)第三章水分 (12)第四章空气运动 (20)第五章天气学基本知识 (27)第六章农业灾害天气 (30)第七章气候通论 (34)第八章黑龙江气候 (40)第九章小气候 (42)一、名词解释大气,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要素。

二、填空题1.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对气候有作用。

2.臭氧层分布在,它对地球生物有作用。

3.大气上界有公里高,它是根据来确定的。

4.大气物理上界有公里高,它是根据来确定的。

大气最低层是层,此层在中纬度地区有公里高。

5.对流层的特点是:、、。

三、简答题1.大气共分几层?对流层的高度是多少?2.臭氧层分布在哪里?距地面有多高?为何当今世界科学家们关注臭氧层的变化?第一章辐射一、名词解释太阳常数,辐射通量密度,光照强度,大气透明系数,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辐度,太阳总辐射,太阳辐射总量,生理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可照时,日照时,日照率,曙暮光光照时间,光能利用率,长日性植物,短日性植物,中性植物。

二、填空题1.同纬度地方随海拔高度增高,则太阳直接辐射越,天空散射辐射越。

2.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能力。

但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却是。

3.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后被削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能的、和作用而引起的。

4.太阳辐射光谱总能量主要是由、和组成。

5.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多,则地面上的有效辐射越,天空云越少,则地面有效辐射越。

6.在夏至这一天,地球上从南极到北极,越往北可照射越;冬至这一天,从南极到北极越往北,可照时越;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可照时。

7.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例外),地理纬度每增高1度,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就减小度。

8.植物对昼夜长短的反应,统称为现象。

长日照作物要求太阳光的可照时数长于小时。

9.绿色植物对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

对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作用的辐射波长范围大致在0.30~0.75微米之间、称为。

农业气象学试题汇总(含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汇总(含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汇总(含答案)《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一)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某一瞬间大气得状态与大气现象得综合称天气;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3、在地面辐射差额 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 为反射率 , r 为地面有效辐射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得导热率与土壤温度, 同时还受地面与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得影响;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得开始;6、大陆性气候得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与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9、农业气候三要素就是光、热、水;10、农田中得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处;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____ 指向____ ;AA、地面;空气B、空气;地面C、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 _____ ;CA、短波辐射B、中波辐射C、长波辐射D、超长波辐射3、在北半球0 - 66、5° N 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得一天就是____ 日;B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4、某年或某月得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得差值称为降水____ ;AA、距平B、平均变率C、极差D、相对变率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得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得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 ____ ;AA、高;小B、低;小C、高;大D、低,大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得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____ 倍得地方;BA、 1B、 3C、 4D、 67、摩擦层中得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____ ,低压在 ____ ;CA、右前方;左前方B、右前方;左后方C、右后方;左前方D、右后方;左后方8、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 ____ 气候型;BA、草原B、地中海C、季风D、高山9、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 ___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 ____ AA、大;大B、小;大C、大;小D、小;小10、下述得几种风哪一种不就是地方性风 ____ ;CA、海陆风B、山谷风C、季风D、焚风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您认为对得,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得标"错")1、地球大气,按其物理性质得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错)2、白天地面辐射差额为正值, 地面吸收了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地面温度高于贴地气层与下层土壤、(对)3、由于水汽压与绝对湿度其数值与单位都基本相同, 所以气象上常用水汽压来代替绝对湿度、(错)4、中国气候得形成因素共有:季风性明显,大陆性很强,温度差异大,降水复杂化四个方面、( 对 )5、土壤经耕翻后,其热容量与导热率会增大,而镇压后得土地, 其导热率与热容量会减小、( 错 )简答题:1、农业气象学得研究对象有哪些?答:农业气象学得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与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得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与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得反馈作用。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A) 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B) 气候与农作物产量关系研究(C) 农业灾害防治措施(D) 降雨的分布和降水量变化2. 农业气象学是农学和 ______两个学科的综合应用学科。

(A) 气候学(B) 生物学(C) 地理学(D) 生态学3. 以下哪项不是农作物适宜生长的气象要素?(A) 温度(B) 光照(C) 湿度(D) 风速4.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包括______和气侯变化两类。

(A) 旱灾(B) 暴雨(C) 降温(D) 雾霾5. 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受气象因素影响最为显著的生长期是______。

(A) 开花期(B) 结实期(C) 幼苗期(D) 成熟期6.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气象学的观测手段?(A) 地面观测(B) 卫星遥感(C) 摄影测量(D) 化学分析7. 农作物对光照需求程度与其生长阶段有关,一般来说,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对光照的需求______。

(A) 最高(B) 最低(C) 无要求(D) 无法确定8.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预测的常用手段是______。

(A) 天气预报(B) 雨量观测(C) 温度记录(D) 气象雷达9. 土壤湿度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以下哪个方法不适合用于测定土壤湿度?(A) 高频地感器(B) 湿度计(C) 刻度管(D) 遥感技术10.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气象学的应用领域?(A) 定量评估农作物产量(B) 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C) 帮助农民制定种植计划(D) 研究农作物的育种方法第二部分: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解释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气象灾害指的是由气象因素引发的对农业生产产生不良影响的天气事件。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等。

这些灾害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甚至完全灭亡,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和供应链的稳定。

2. 举例说明农业气象因子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习题5

农业气象学习题5

农业气象学习题1-5农业气象学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3、农业气象学是(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4、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平行)观测。

三、单项选择题: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D )。

A、大气物理学 B 、地球物理学C、物理气象学 D 、大气科学2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B )。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 B 、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 D 、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四、多项选择题:1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C)。

A、光照条件 B 、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 D 、土壤肥2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D)。

A、温度 B 、空气湿度C 、能见度 D 、降水量五、问答题: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3 分)2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气象学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农业生产、气象条件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_________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3、农业气象学是______________科学与______________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农业、气象单项选择题: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D )。

A、大气物理学B、地球物理学C、物理气象学D、大气科学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B)。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多项选择题: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C )。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D、土壤肥力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D)。

A、温度B、空气湿度C、能见度D、降水量问答题: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3分)2、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1分)填空题: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___平行___________观测。

第一章地球大气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大气的正确叙述是(C )。

A、几乎全部的水汽、尘埃、氮、氧都集中在对流层。

B、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二氧化碳。

C、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大气中。

D、臭氧能吸收波长小于 0.175 微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 在大气的所有气体中,对农业作用最大的气体有O2、H2O、CO2和(B )。

A、H2 B、N2C、NH3D、CH43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大气层是(A )。

A、近地气层B、平流层C、电离层D、散逸层4 CO2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是因为它(B )。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B、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D、对杂草及病虫害繁殖有影响5 臭氧在(C )km处含量最高。

A、0-10B、12-15C、20-25D、15-256 下列关于地球大气成分说法正确的是(B )。

A、干空气是混合气体,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液化。

B、水汽是大气中唯一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相变的气体成分。

C、臭氧主要集中在距地面20~25㎞的气层中,主要吸收红外辐射。

D、气溶胶粒子能够削弱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7、在CO2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 C )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确定8、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 B )。

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9、大气中的水气( B )。

A、对地面有降温作用B、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集中在近地气层及以上的大气层D、随海拔高度变化较小10、风可调节补充空气中的( B ),有利于光合作用。

A、N2 B、CO2C、O3D、H2O11、干洁大气的主成主要包括(B )。

A、O2、O3、CO2和固体微粒 B、N2、O2、ArC、O2、CO2、Ar D、N2、CO2、O3多项选择题:1、( B、C、D )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A、臭氧B、水汽C、二氧化碳D、固体杂质E、氮和氧2、固体微粒在大气中的作用包括( B、D )。

A、反射太阳短波辐射,使空气温度降低B、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减缓地面辐射冷却C、能增大地面温度的日变幅D、可作为水汽的凝结核,促进大气中水汽的凝结3、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B、E )含量增多。

A、O3 B、CO2C、H2O D、O2E、尘埃名词解释题:干洁大气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填空题:水汽是大气中唯一具有__相态____变化的气体,可以吸收来自于地表的______长波________辐射。

大气由三部分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气溶胶粒子)简答题:1、为什么干洁大气叫永久气体?答:大气中各种气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较稳定,(1分)且含量也变化不大,(1分)它们的沸点都很低,(1分)在地球上可能出现的温度范围内,它们永无液化的可能,(2分)所以干洁大气是永久气体。

2、大气铅直结构及主要特征(适中、难)单项选择题:1、大气结构指大气()。

A、从地面到大气上界空气的成分变化。

B、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气象要素的分布特征。

C、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和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分布的特征。

D、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组成成分。

C2、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降低,湿度增加。

B、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升高,湿度降低。

C、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湿度增加。

D、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湿度降低。

C3、对流层中的平均温度递减率为()℃/100m。

A、0.5B、0.65C、0.8D、1.0B填空题:1、世界气象组织依据______________垂直分布、______________现象和______________程度等现象对大气进行垂直分层。

大气温度和水分、电离、扰动2、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可将大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散逸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暖层(电离层)3、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垂直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4、______________层又称电离层,具有反射______________的能力。

暖(热)、无线电波5、______________层大气透明度好,适宜于飞机的飞行。

平流6、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下降,又称______________层。

高空对流1、对流层()。

A、含有大量的臭氧B、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C、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D、云、雨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B、C、D2、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有()。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D、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A、B、C3、在大气的各层中,对流层()。

A、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B、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5℃/100mC、空气多以水平运动为主D、天气变化最为复杂的层次A、B、D4、对流层的特点包括()。

A、空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比较均匀B、空气主要作水平运动C、气温日变辐大D、随高度增加风速减小E、水汽和尘埃含量多C、E5、大气上界指()。

A、散逸层高度800公里B、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1200公里C、地球大气密度接近于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D、高云族的云顶高度E、地球大气密度为零的高度B、C第二章辐射1、辐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容易、难)名词解释题: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基尔荷夫定律:当热量平衡时,物体对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值,仅为温度与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黑体发射出的总辐射与该物体的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维恩位移定律: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填空题:1、不透明物体的吸收率与反射率之和为______________。

12、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______________。

黑体3、地球上所有生命都直接或间接的依靠来自______________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太阳或太阳辐射4、由于辐射的波长不同,一般把太阳辐射称为______________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称为______________辐射。

短波,长波5、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

瓦/米2或w/m2;勒克斯或lx6、辐射强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光通量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

瓦/米2或w/m2;流明/米2或lm/ m27、黑体辐射具有最大辐射能力的波长随温度升高逐渐向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的特点。

短1、当热量平衡时,物体对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值,仅为温度与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

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A、基尔荷夫定律B、普朗克定律C、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D、维恩定律A2、黑体发射出的总辐射与该物体的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A、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B、普朗克第一定律C、基尔荷夫定律D、维恩位移定律A3、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A、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B、普朗克第一定律C、基尔荷夫定律D、维恩位移定律D4、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发生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A、宇宙天体来的能量B、太阳、地面和大气放射的能量C、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释放的能量D、海洋潮汐产生的能量B5、温度愈高物体放射能力的波长愈向短波方向移动。

已知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的波长为0.475微米,由此计算得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A、5780 KB、6500 KC、6000 KD、6300 KC2、太阳辐射名词解释题:太阳常数:当地球距太阳为日地平均距离时,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能通量密度。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分子散射:当散射质点较小(如空气分子等)时,此时散射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称为分子散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