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管道焊后热处理施工工艺标准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26-89

设备或管道的上述附件 必须进行保冷 其保冷层长度不得小于
保冷层厚度的四倍或敷设至垫木处
第
条 支承件处的保冷层应加厚 保冷层的伸缩缝外
面 应再进行保冷
第
条 管道端部或有盲板的部位 应敷设绝热层 并
应密封
第
条 除设计规定需按管束保温的管道外 其余管道
均应单独进行保温
第
条 施工后的绝热层 不得覆盖设备铭牌 可将铭
时 应采取防护措施
第
条 工业设备及管道的绝热工程施工 应在工业设
备及管道的强度试验 气密性试验合格及防腐工程完工后进行
第
条 在有防腐 衬里的工业设备及管道上焊接绝热
层的固定件时 焊接及焊后热处理必须在防腐 衬里和试压之前
进行
第
条 在雨雪天 寒冷季节施工室外绝热工程时 应
采取防雨雪和防冻措施
第二节 施工前的准备和要求
用于保冷的硬质绝热制品 其抗压强度不得小于
四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应具有耐燃性能 膨胀性能和防潮性
能的数据或说明书 并应符合使用要求
五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化学性能应稳定 对金属不得有腐
蚀作用 当用在奥氏体不锈钢设备或管道上时 其氯离子含量指
标应符合图
的允许范围 也可按下式进行验证
式中
测得的 离子含量
测得的
度不宜小于
当外层管壳绝热层采用粘胶带封缝时 可不错
缝
第
条 水平管道的纵向接缝位置 不得布置在管道垂
直中心线 范围内 图
当采用大管径的多块硬质成型绝
热制品时 绝热层的纵向接缝位置 可不受此限制 但应偏离管
道垂直中心线位置
45° 45° 45° 45°
允许范围
图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业管道的焊接标准及施工工艺

工业管道的焊接标准和施工工艺1.1.1管道组成件必须具有制造厂的合格证明书,否则应补所缺项目的检验。
1.1.2焊接工程中所用的母材和焊接材料应具备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或质量复验报告。
1.1.3焊接工程中应优先选用已列入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母材和焊接材料。
1.1.4如设计选用未列入标准的母材和焊接材料,应说明该材料的可焊性,并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焊接工艺试验资料。
1.2.1焊接设备:包括交流电焊机、直流电焊机、氩弧焊机。
1.2.2机具包括:坡口加工机、切割机、角向磨光机、台式钻诃、等离子弧切割机、焊矩。
1.2.3计量器具包括:柜式水平仪、焊接检验尺,内外径千分尺、内外径卡尺、深度游标尺、高度游标尺、万能角度尺、光学水准仪、光学经纬仪。
1.2.4液压千斤顶、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热处理设备、微控电子式拉力试验机、便携式数显里氏硬度计、光谱分析仪。
1.2.5探伤设备及其它: X 射线擦伤机、超声波探伤仪、梯粉探伤机、智能化 X 射线探伤机、远红外线干燥机。
1.3.1与管道有关的土建工程、金属结构工程检验合格,满足管道安装要求。
1.3.2与管道连接的机械设备,容器已找正固定,或已确定管口方位及标高。
1.3.3管道组成件已清理完毕,并满足设计规定的特殊清理要求。
1.3.4管道加工及预制完成,并编号。
1.3.5焊接平台按工程要求制作完成。
备料施焊1.4.1 工艺流程:1.4.2 焊工1.压力管道所用焊工必须取得由长沙市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发的《锅炉 压力容器焊工合格证》,且只限于焊接《合格证》内规定的项目。
2 .“压力容器焊工合格证”有效期为三年,超过有效期后必须重新办 理,否则视为无效。
3.焊工累计合格项目满足 GB235-82 中表 4.4.1 规定的所有材质的焊 接。
4.焊工操作评定:焊工操作评定考试的技术要求,由技术人员制订, 要求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管理法令及用户的技术条件。
每一焊工都应有 鉴别的编号,且对焊工应不断观察其操作状况与重新评定的需要。
管道焊接施工工艺标准规范标准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管道焊接施工工艺标准规范标准规范标准规范标准.本文介绍了管道焊接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工厂管道预制加工和野外现场管道安装工程的焊接施工作业指导。
引用了多个标准,包括《特种设备焊接工艺评定》、《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力建设施工及技术验收规范》等。
术语方面介绍了焊接电弧焊的概念。
管道焊接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工厂管道预制加工和野外现场管道安装工程的焊接施工作业指导。
为确保施工质量,引用了多个标准,包括《特种设备焊接工艺评定》、《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力建设施工及技术验收规范》等。
同时,术语方面介绍了焊接电弧焊的概念。
自动焊是一种电弧焊焊接方法,用于管道焊接的常见方法包括热丝熔化极氩弧焊、涂层焊丝氩弧焊、药芯焊丝富氩二氧化碳焊混、(半)自动下向焊、二氧化碳(半)自动焊、埋弧自动焊等六种。
施工准备由现场施工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参与,按照准备工作计划有序地做好人力、物资、技术等准备工作,并将施工准备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包括阶段施工准备、专业施工准备和工序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包括熟悉技术图纸、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技术人员了解焊接工艺和质量的详细要求,并提出焊接方案,编制焊接技术资料,包括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规程或焊接作业指导书以及焊接质量控制资料等。
还需要进行焊工培训,包括操作技能和安全操作等。
物资准备包括管材、焊材、预热器材、焊接及热处理设备与器材、探伤设备与器材、耐压试验设施,并需要验收所提供的各类物资的质量合格证。
施工设施准备包括切割设备、焊接设备、预热设备、热处理设备、焊后残余应力消除设备、探伤设备、检验、检测、试验工具与设备等,以及耐压试验设施。
作业条件准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备,包括环境条件、安全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等。
4.4.1 焊接资质要求焊接工程师证、焊工合格证和无损检测证。
4.4.2 焊材库要求符合焊接材料二级库管理的标准规定,包括通风设施、温湿度测量计、焊条烘焙箱及保温桶、焊材堆放架和焊材管理制度等设施。
管道焊接工艺和热处理

5、热熔和电熔 接头型002-2006 《燃气用聚乙烯管道焊接技术规则》
2、实施单位 热熔:管道元件制造单位和管道安装单位 电熔:管道元件制造单位在产品设计定型时进行,管道安装 单位应当对其进行验证,验证项目为工艺评定规定的全部项 目
3、实施条件 首次采用焊接工艺参数; 不同原材料级别(例如PE80与PE100)的管道元件互焊; 同一原材料级别的管道元件,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差值 大于0.5g/10min(190℃,5kg); 管道元件对焊接有特殊要求;
预热温度对焊缝边界焊接热循环的影响
(2)预热要求
测温点位置(预热范围): 每侧宽度不小于3δ ,且不小于25mm;(距焊缝坡口边缘)
GB/T 20801对预热温度的要求:
6、其他焊接工艺
层间温度:不低于预热温度 焊接参数:由焊接工艺评定确定
线能量(热输入):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 缓冷 后热处理:在焊接完成后,立即加热到一定温度
奥氏体不锈钢与碳素钢、低合金钢、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 锈钢的异种接头应选用:
25Cr-13Ni(E309型),25Cr-20Ni(E310型)
(三)不锈钢的焊接
4、焊接工艺
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与低合金钢相类似 奥氏体不锈钢:快速冷却(与低合金钢相反)
不预热,层间温度≤150℃, 小线能量,多层多道焊, 背面充氩保护 药芯焊丝的应用
使用同一管道元件制造单位提供的管道元件时,管道安装 单位任选一个DN≥63mm规格进行验证即可覆盖所有规格。
5、试件数量:2组 6、试件检验项目及要求
热熔对接
电熔承插
电熔鞍形
7、检验要求
(1)热熔 外观
卷边应沿整个外圆周平滑对 称,尺寸均匀、饱满、圆润。 翻边不得有切口或者缺口状 缺陷,不得有明显的海棉状 浮渣出现,无明显的气孔。
工业管道焊后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工业管道焊后热处理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工程中非低温用碳钢、低合金钢及lCr5Mo钢等管道焊缝焊后热处理工艺。
2施工准备2.1施工用材料及机具要求:2.1.1热处理所用保温材料应能满足热处理保温性能要求,且应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
2.1.2热处理设备为可自动控制温度的固定盘柜式控制柜或手提式控制箱,并应配有电子电位差仪即长图记录仪,加热器采用绳状红外线加热器,热电偶为K型,其连接线为补偿导线。
2.1.3热处理设备应经检查合格,温度指示仪表及热电偶校验准确。
2.1.4挡雨、雪的遮盖物准备齐全。
2.2作业条件2.2.1热处理操作者应熟悉专业标准以及工艺、设备、测量仪表的使用。
2.2.2热处理前应对焊缝进行确认,确认项目包括:a)焊接工作已完成;b)焊缝外观符合质量标准;C)除铝铝耐热钢以外焊缝的无损检验已检验合格,并已取得检验合格通知单;d)其它要求的检验项目已检验合格,并取得检验合格通知;θ)防变形措施。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不合格*仅适用于铝铝钢。
3.2热电偶及加热器安装3.2.1每道焊口对称安装两支热电偶,热电偶安装在靠近焊缝边缘内,管材与热电偶端部接触处应用砂轮机打磨露出金属光泽,热电偶安装采用细铁丝捆扎,为保证所测温度为管材实际温度,在热电偶与加热器之间垫小块保温玻璃布以进行隔离。
3.2.2电加热缠绕宽度为焊缝两侧各100-125mm,-根加热器缠绕多道焊缝时,必须保证热处理部位的相似性,即:同材质、同规格,缠绕的圈数及宽度相同。
3.23加热器安装完毕后用保温棉进行保温,保温厚度100-125mm,为降低温度梯度,加热器外部100mm范围内应予以保温。
3.24处理工艺3.24.1温速度:300。
C以下不控制,300。
C以上升温速度为5125∕δ.o C∕h,且不大于220o C∕h o(δ为管壁厚度,单位为mm)o3.24.2处理温度见下表:*恒温期间任意两测温点温差不得大于50o C o3.24.3温时间厚度在25mm以下的非合金钢和16Mn恒温时间为Ih,厚度25mm以上为2h,合金钢及lCr5Mo(厚度40mm以下)恒温时间为2h o3.24.4降温速度为6500∕δ.o C∕h,且不大于260o C∕h z300o C后可自然冷却。
工业管道焊接热处理施工工艺标准

工业管道焊接热处理施工工艺标准QJ/JA0615-20061 目的为了规范压力管道等焊件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工艺,保证焊接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工艺标准。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承接的工业与公用压力管道焊接工程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
3 引用标准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 定义预热: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措施。
焊后热处理:焊后,为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
5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一般要求5.1焊前预热5.1.1 焊接工艺人员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份、焊接性能、厚度、焊接接头的拘束程度、焊接方法、焊接环境和所执行的施工工艺标准要求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焊前预热,必要时可通过试验确定。
5.1.2 焊前预热温度应符合设计或焊接施工工艺标准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焊前预热温度宜采用表1的规定。
5.1.3 预热的加热方式一般采用氧-乙炔焰加热或电加热带加热法。
预热的温度应用热电偶、测温笔等测出。
当温度达到要求时才能进行焊接。
5.1.4 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应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
5.1.5 要求焊前预热的焊件,其层间温度应在规定的预热温度范围内。
5.1.6 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所有钢材的焊缝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5.1.7 不同钢号相焊时,预热温度按预热温度要求较高的钢号选取。
5.1.8 当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时,焊前预热温度可按表1规定的下限温度降低50℃。
5.1.9 当用热加工法下料、开坡口、清根、开槽或施焊临时焊缝时,亦需考虑预热要求。
表1 常用管材焊前预热工艺条件5.1.3 预热的加热方式一般采用氧-乙炔焰加热或电加热带加热法。
预热的温度应用热电偶、测温笔等测出。
当温度达到要求时才能进行焊接。
5.1.4 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应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
5.1.5 要求焊前预热的焊件,其层间温度应在规定的预热温度范围内。
压力管道焊接及焊后热处理施工工艺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工业管道或公用管道中材质为碳素钢、合金钢、低温钢、耐热钢、不锈钢和异种钢等压力管道的手工电弧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及其焊后的热处理施工.2 主要编制依据2。
1 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2 DL5007—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焊接篇)》2.3 SH3501-1997 《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4 GB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5 CJJ28—89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6 CJJ33—89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7 GB/T5117—1995 《碳钢焊条》2。
8 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2。
9 GB/T983-1995 《不锈钢焊条》2。
10 YB/T4242—1984 《焊接用不锈钢丝》2.11 GB1300—77 《焊接用钢丝》2.12 其他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技术文件。
3 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3.1。
1 压力管道焊接施工前,应依据设计文件及其引用的标准、规范,并依据我公司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出焊接工艺技术文件(焊接工艺卡或作业指导书)。
如果属本公司首次焊接的钢种,则首先要制定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然后对该种材料进行工艺评定试验,合格后做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3.1.2 编制的焊接工艺技术文件(焊接工艺卡或作业指导书)必须针对工程实际,详细写明管道的设计材质、选用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接头型式、具体的焊接施工工艺、焊缝的质量要求、检验要求及焊后热处理工艺(有要求时)等。
3.1.3 压力管道施焊前,根据焊接作业指导书应对焊工及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技术交底记录.3.1.4 对于高温、高压、剧毒、易燃、易爆的压力管道,在焊接施工前应画出焊口位置示意图,以便在焊接施工中进行质量监控。
3。
2 对材料的要求3.2.1 被焊管子(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且其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或部颁标准)的要求;进口材料应符合该国家标准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
最新工业管道焊后热处理工艺规程

工业管道焊后热处理工艺规程XXX有限公司工艺文件 XXX/XXX 第A版工业管道焊后热处理工艺编制:审核:批准:2010-XX-XX批准 2010-X-XX实施更改状态表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3%的碳素钢、低合金结构钢、低温钢、不锈钢、耐热耐腐蚀高合金钢现场焊接管道的焊后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是利用金属高温下强度的降低而把弹性应变转变成塑性应变以达到消除残余应力的目的。
在现场施工条件下的焊后热处理,系指对焊接接头进行高温回火,以降低接头残余应力,不包括其他各种形式的热处理,如固溶、调质及正火等。
2. 引用标准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金属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J517-91 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SH3523-92 石油化工工程高温管道焊接规程SHJ520-91石油化工工程铬钼耐热钢管道焊接技术规程JB/T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JB/T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3.2 3.2.1B ) 热处理设备为可自动控制温度的固定盘柜式或手提式控制箱,并应配有自动打点记录仪。
管壁厚度小于或等于25mm 的焊接接头宜用挠性指状加热器(镍铬电阻丝)加热,管壁厚度大于25mm的焊接接头,宜用感3.2.2作业条件A)热处理操作者应熟悉专业标准熟练掌握工艺、设备、测量仪表的使用方法。
B)热处理前应对焊缝进行确认,确认项目包括1)焊接工作已完成;2)焊缝外观经检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3)其他要求的检验项目己检验合格,并取得检验合格通知单;4)除铬钼耐热钢外,焊缝的无损检测已检验合格,并已取得检验合格通知单。
3.3热电偶及加热器安装3.3.1每道焊口对称安装两支热电偶,热电偶安装在靠近焊缝边缘30mm内,管材与热电偶接触处应用砂轮机打磨出金属光泽,热电偶安装采用细铁丝捆扎,对于不锈钢管道,应用不锈钢捆扎,不得用电焊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为了规范压力管道等焊件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工艺,保证焊接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工艺标准。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承接的工业与公用压力管道焊接工程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
3 引用标准
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 定义
预热: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措施。
焊后热处理:焊后,为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
5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一般要求
5.1焊前预热
5.1.1 焊接工艺人员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份、焊接性能、厚度、焊接接头的拘束程度、焊接方法、焊接环境和所执行的施工工艺标准要求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焊前预热,必要时可通过试验确定。
5.1.2 焊前预热温度应符合设计或焊接施工工艺标准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焊前预热温度宜采用表1的规定。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5.1.3 预热的加热方式一般采用氧-乙炔焰加热或电加热带加热法。
预热的温度应用热电偶、测温笔等测出。
当温度达到要求时才能进行焊接。
5.1.4 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应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
5.1.5 要求焊前预热的焊件,其层间温度应在规定的预热温度范围内。
5.1.6 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所有钢材的焊缝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5.1.7 不同钢号相焊时,预热温度按预热温度要求较高的钢号选取。
5.1.8 当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时,焊前预热温度可按表1规定的下限温度降低50℃。
5.1.9 当用热加工法下料、开坡口、清根、开槽或施焊临时焊缝时,亦需考虑预热要求。
5.2 焊后热处理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5.2.1焊后热处理是否需要进行,主要视焊件的材质和厚度而定。
当有消除焊接残余应力要求或需经热处理改善接头组织、应力状态以满足使用性能时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5.2.2焊后热处理温度应符合设计或焊接施工工艺标准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常用管材的焊后热处理温度宜选用表2的规定。
表2 常用管材焊后热处理工艺条件
5.2.3 调质钢焊缝的焊后热处理温度,应低于其回火温度。
5.2.4 管道焊缝宜采用外加热式电热法进行局部热处理。
5.2.5 热处理的加热范围,每侧不应小于焊缝宽度的3倍,加热带以外部分应进行保温。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5.2.6 焊后热处理的加热速率、热处理温度下的恒温时间及冷却速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温度升至400℃以上时,加热速率不应大于(205×25/δ)℃/h,且不得大于330℃/h。
b) 焊后热处理的恒温时间应为每25mm壁厚恒温1h,且不得少于15min,在恒温期间内最高与最低温差应低于65℃.
c) 恒温后的冷却速率不应大于(60×25/δ)℃/h,且不得大于260℃/h,400℃以下可自然冷却。
6 热处理控制
6.1热处理工作实施之前应由热处理责任人员根据图样、用户要求、现场实际及装备情况编制热处理工艺文件。
热处理工艺文件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需热处理的材质及主要规格、数量;
b)热处理的种类;
c)热处理方法及所需设备和温度检测仪表;
d)热处理的加热速度、恒温温度、恒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e)热电偶的安装数量、位置及固定方法;
f)热处理的安全防护;
g)热处理的检验要求。
6.2热处理工作程序和管理要求按QG/JA33.01《压力管道安装质量保证手册》中热处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公司测试中心修订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胡晓娟
.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