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学案设计
南亚和印度学案

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南亚次大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2.印度的工农业类型及分布;印度主要的自然灾害。
3.能在地图中指出南亚主要地形区、河流、平原与岛屿的位置。
4.能分析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
课前预习案【教学过程】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位于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______°N ~_____°N 之间。
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2、范围:内陆国:_________________ 国家 临海国:_________________岛国:___________________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是 、 、 、 。
二、自然区域特征1、三大地形和两大河流-地形与水文特征(1)三大地形区北部 ,地形区名称是 山;中部,包括 和 平原;南部是 ,名称是 高原。
(2)两大河流⑦ 河,源于我国西藏(叫__________河),向西南流经南亚西部的干旱地区,注入________。
它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的灌溉水源。
冲积成 平原,河流中下游流经 沙漠;⑧ 河,发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南麓,流向东南,注入_________。
冲积成 平原,下游与河汇合,形成 三角洲。
2、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1)主要气候类分布热带季风:________热带沙漠:________ 高原山地气候:北部________________山、西北_________山和苏莱曼山、东北部的山地。
(2)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成因①特点:②成因:【做一做】读图完成表格,并在图中写出季风的名称、绘出风向。
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写左侧地理事物的名称,并完成填空。
(3)热带荒漠特点及成因西北部为热带荒漠特点:塔尔沙漠成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印度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农业分布、人口和经济状况。
(3)了解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2)运用数据和图表,分析印度的人口、经济和农业发展状况。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地理学科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树立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印度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农业分布、人口和经济状况。
(3)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特色。
2. 教学难点:(1)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印度的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特点及其在当地生活中的体现。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数据图表、案例分析资料。
2. 教学资源:互联网、图书、报纸、杂志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南亚地区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南亚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2. 探究与讨论:(1)介绍南亚地区的范围和主要国家。
(2)分析印度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农业分布、人口和经济状况。
(3)探讨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特色。
3.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亚地区宗教文化案例,如印度的佛教、伊斯兰教等。
(2)分析宗教文化对当地生活的影响,如建筑、服饰、饮食习惯等。
4. 小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印度的概况。
(2)引导学生思考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对当地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0.南亚和印度

10.南亚和印度【教学目标】1.南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2.印度的地形、气候及工农业发展特点。
【考点解读】1.了解南亚的地理环境特征,掌握其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知道印度的地形分布特征,理解其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原因,会分析印度工农业的分布、发展与其资源分布的关系。
【基础知识】一、南亚次大陆1、位置和范围: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大部分地区位于10°N—30°N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同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南亚次大陆”之称。
总面积约435万千米2,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个国家。
2、居民和宗教:世界人口密集区之一,印度人口最多(12.67亿,2014年),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人口也超过1亿。
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人多信奉佛教,印度、尼泊尔人多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多信奉伊斯兰教。
二、南亚的地形1、三大地形区:(1)北部山地: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地势由北向南逐渐下降。
(2)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西起阿拉伯海沿岸,略成弧形,向东延伸至孟加拉湾。
平原面积广大,是南亚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3)南部高原:南部是德干高原,高原东西两侧有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地势由西略向东部倾斜。
2、南亚的板块运动: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使碰撞交界区为地震频发区。
印度板块和亚欧大陆作用的“结点”区域,一个位于帕米尔高原,一个位于我国云南、西藏和缅甸交界地区。
“结点”区域是板块之间受力最强的地区,引发地震的概率较高。
三、南亚的气候1、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为高原山地气候,印度河流域有部分热带沙漠气候。
2、季风气候对降水的影响:(1)雨季:每年6月到10月,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
2. 掌握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对南亚及印度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难点:1. 印度的地理特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印度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南亚地区地图、印度地图。
2. 图片:南亚地区风光、印度名胜古迹等。
3.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
4.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南亚地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基本情况。
3. 讲解印度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引导学生掌握印度的地理特点。
4. 分析印度的人口分布,让学生了解印度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5. 讲解印度的宗教信仰,如印度教、佛教等,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宗教文化。
6. 讲解印度的历史文化,如古印度文明、莫卧儿帝国等,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历史发展。
7. 课堂互动: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地图和图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南亚和印度的认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南亚地区地图,标注印度的主要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南亚地区风光和印度文化的纪录片,增强学生对南亚与印度的直观认识。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
所用教材为北斗地图新课标区域地理,教材编排简洁精炼,重点选取了位置、范围、地形与河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宗教与社会、人口和经济等,重点突出。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必修课本里已经学过基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对于地理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
区域地理部分学生经过东南亚,东亚这些区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技巧,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具体特点,让他们把握区域特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要素知识,三大地形区,三条主要河流,三种气候类型等,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具体特征。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四、重、难点分析重点: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五、学法、教法分析学法:读图分析法(学生要具备从地图里提取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相互促进和提高也很重要)教法:自学指导法(学生是学习主体,要学会自己探究,教师可以从旁指导)、创设情境法(教师作为课堂主体,要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六、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很多同学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有谁能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的?(学生可能不知道)教师指“亚洲地形图”讲述: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新疆、中亚等地,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佛经600多部。
南亚和印度【高二区域地理】(需配合学案和教学设计)

季 风
我们继续西行, 在南亚西北部印度 与巴基斯塔交界处, 有一片广袤的沙漠, 称为塔尔沙漠,又 叫印度沙漠,据当 地导称,这里原 先是水草丰美的地 方,散落着多个小 公国。那么,是什 么原因使得它称为 如今的沙漠?
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 位置: 西南季风 的末端
降水少
沙漠
植被减少、沙漠化
历史: 人为过渡开发、破坏
南亚和印度
第一课时 南亚
学习目标 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三大地形区的分 布及两条主要河流状况 2.掌握南亚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及成 因,理解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掌握南亚塔尔沙漠、德干高原热带草原的 成因 4.能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一、请根据预习的内容,将学案上的【旅行前TIPS】 部分完成,你有5分钟的时间
展示时间
【奇闻探究】我们来到南亚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
方,发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现象· · · · · ·
印度东北部的 梅加拉亚邦,有一 个小镇坐落在布拉 马普特拉河边,这 便是著名的“世界 雨极”乞拉朋齐。 1861年乞拉朋齐一 年的降雨量达到 20447毫米之多, 1960年8月~1961年 7月再次以26461.2毫 米的降雨量刷新世 界纪录,获得“世 界雨极”的美称
材料一 恒河平原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孟加拉 国、印度等国的深水稻一般生长在1-6米深的水中,根茎长。 其修长的茎能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身场所。 (1)深水稻的单产比一般水稻低,分析恒河平原发展深水 稻种植的原因。(10分)
下一次 我们将深入印度, 探寻其面纱下的美景
【微套路】分析气候成因
分析该地区气候特征 影响降水的因素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 地势高低 地形(阻挡冷空气) 阴坡、阳坡 洋流 海陆位置 人为因素
区域地理——南亚与印度导学案

区域地理——南亚与印度【典型例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问题探究1】(1)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什么?(2)南亚每年3-5月形成热季,气候干热,原因是什么?(3)读图,描述印度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
(4)据印度年降水量、南亚地形图,指出德干高原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及原因。
(5)根据印度年降水量图、地形图,分析德干高原降水较少的原因。
(6)季风气候对南亚农业的影响【问题探究2】(1)德干高原地势东西比较,哪里地势较高?哪里地势较低?(2)南亚自北向南可分为三大地形区。
78°E经线南亚自北向南分别穿过哪些地形区。
(3)南亚地形对气温的影响【问题探究3】简述南亚地形地势特征对河流特征的影响(三大河流)【问题探究4】读图,说出印度农业主要分布区及原因农作物主要分布地区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印度东北部和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沿海地区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平原)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茶叶东北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的低山)黄麻恒河三角洲甘蔗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地区【工业】工业部门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钢铁工业德干高原东北部东北部煤、铁、锰丰富,且矿区邻近、配合好棉纺织工业孟买靠近棉花产区麻纺织工业加尔各答地处黄麻产区高科技工业班加罗尔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世界地理南亚和印度导学案

《南亚和印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地图册P44图文,分析南亚和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
2.结合地图册P45图文,找出南亚的宗教及分布国家。
3.结合地图册P46-P47图文,归纳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分布。
【重难点】自然地理特征【难点】热带季风气候【思议环节】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思考: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3.印度主要农作物和工业的分布?【展评环节】(“十个三大”)南亚自然特征:(“六个三大”)一、南亚的位置和范围1.位置2.国家及首都(三类国家、三个亿国)内陆国:临海国:岛国:二、地形地势(三种地形)北部:中部:南部:三、河流(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国家、注入地)四、气候(三种气候)五、印度工农业分布(三大矿产)南亚人文特征:(“四个三大”)三大宗教、三大工业、三大经济作物、三大粮食作物合作探究思考:1.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气候特征:成因:2.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及措施。
【练结环节】(2011年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甲中A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图乙为A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描述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南亚和印度》导学案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6—9月降水量较丰富(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学案设计
1 / 6
第三章 世
界地理
南亚与印度
【学习目标】
1、识记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背会主要的河流、地形区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记住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印度的人口压力。
4、会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预学指导】
(1)在图中用红色的笔描画重要经纬线:10°N (印度南端)、北回归线(印度中部)、80°E (印度中部)、90°E (孟加拉湾),记住他们穿过的重要地区
(2)标出海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3)标出陆地:喜马拉雅山南坡、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4)用线条画重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东/西高止山、兴都库什山脉 (5)标出重要地形区:恒河平原、恒河三角洲、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塔尔沙漠 (6)在下图中填出重要河湖: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雅鲁藏布江)(7)在下图中画出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 (8)在下图标出大致的重要农业区:水稻、小麦、黄麻、甘蔗、茶叶、棉花等分布区(9)在下图标出重要工业区:以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为中(10)在下图标出重要城市: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
【预学案】
(1)填写国家与首都:
①国是 首都是 ;②国是 ③国是 ④国是 ⑤国是 ⑥国是 (2)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是 、 、 、 。
A
①
②
③ ⑤ ⑥
C
④ ⑦
A
B
c
D
a b
E d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地理位置特征:
2、范围:
内陆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临海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岛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南亚的地形特征
2、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1)两大河流
①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向西南流经南亚西部的干旱地区,注入________。
它是__________的重要的灌溉水源。
②恒河:发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南麓,流向东南,流经___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
③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中国境内为,注入
(2)水文特征
3、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1)主要气候类分布
热带季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沙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山地气候:北部________________山。
(2)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成因
①特点:
②成因:
(3)热带沙漠气候(塔尔沙漠)特点及成因
(4)南亚降水时空分布及成因
2
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学案设计
南亚的西南季风对农业有重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的雨极
我国四川西部(雅安),山岭起伏用里的峨眉山是大陆上多雨的地方,有“西蜀漏天”之称。
雅鲁藏布江河谷里的巴劳卡,年平均降雨量达4500毫米。
台湾岛火烧察,是我国降雨量最多的地方,平均年降水量是6500毫米,1912年曾出现过8409毫米的记录,被称为中国的“雨极”。
世界绝对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印度乞拉朋齐, 1960年8月到1961年7月,出现26461.2毫米的最高纪录,成为世界“雨极”。
世界多雨地方除了乞拉朋齐以外,还有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西印度群岛和太平洋中的某些岛屿等地。
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是
三、南亚的人文特征:
1、民族、宗教与语言:印度的居民大多数信奉_________教,其次为___________教。
2、人口压力大。
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
(1)主要矿产及分布:
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等,它们主要分布在
(2)主要部门与工业工区
3 / 6
新兴工业:
主要工业部门: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而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信息产业。
分布:在印度南部。
班加罗尔是印度的新兴工业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印度主要城市
新德里,首都,位于,是全国中心。
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
加尔各答是印度的中心,也是印度第大城市和第大海港。
孟买是印度的中心,也是印度第大城市和第大海港。
附近(德干高原西北部)是主要棉花产区。
【知识框架】
【我的疑问】
4
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学案设计
【合作探究】
1、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3季的成因?
2、德干高原内部的植被不是热带季雨林,而是稀树草原,解释其原因?
3、说出南亚主要的自然灾害分布并简析成因?
5 / 6
6
【当堂检测】
1.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 ( )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2、图2 为恒河三角洲某民居在不同季节的景观,读图回答 该民居建筑结构的最主要功能是: A.防蚊虫 B.通风散热 C.防洪涝 D.解决地表不平
3、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4.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 ) A .小麦 B .棉花 C .黄麻 D .水稻 5.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 ) A .a 工业区 B .b 工业区 C .c 工业区 D .d 工业区 6.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 A .逐渐减少 B .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C .逐渐增加 D .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2017成都一诊)目前,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28万平方千米,印度的耕地面积约为170万平方千米。
在农业技术
发展方向上,与美国、澳大刺亚等国重视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同,中、印两国均选择了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据此完成7~9题。
7.导致印度耕地面积大于我国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源
D .土壤
8.印度的热量条件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但多数地区农作物种植实际为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其原因主要是 A .降水季节变化大 B .机械化水平低 C .水土流失严重 D .市场需求量小 9.中、印两国农业技术发展方向一致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投入少
B .自然灾害频发
C .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区,地块小
D .人均耕地少
甲 乙 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