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要与欣赏》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课后习题

艺术概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导论课后题二、问题与讨论2、对当下中国的设计实践,你有何评价?一、平面设计:是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重要领域。

20世纪上半叶,书籍装帧、商品包装、广告等设计已取得相当好的业绩,美术家同时也是设计家,绘制照相背景、舞台背景、月份牌和商业广告画,代表人物有鲁迅、闻一多、张光宇、孙福熙、陶元庆、杭稚英、张仃等。

80年代,模仿学习日本、港台、欧美,为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90年代民族、传统与现代结合,国际地位提高,出现了陈绍华、王序、陈汉民、余秉楠、王国伦等设计师。

二、产品设计:50年代轻工业日用产品装潢设计、外在装饰和造型设计;80年代建立工业设计专业,大型设备、精密机械依赖进口;90年代,上海调查 80%以上企业领导不清楚工业设计,一些大公司,如海尔、春兰、科龙,设立了设计部,聘请设计师参与设计。

这一时期代表企业有,1988年广州南方工业设计事务所,1991年广州美院雷鸟产品设计公司,1990年深圳蜻蜓工业设计公司,1995年北京市工业设计促进会。

三、环境艺术设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建筑师设计了一批优秀的民族传统建筑,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堂。

建国后的50年代,以建国十周年的北京十大建筑为契机,中国的室内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80年代,各地相继成立了一批大型宾馆,如香山饭店、长城饭店、国贸中心、曲阜阙里宾舍,80年代以后室内设计需求量激增,但大部分模仿欧美、日本、港台设计。

照搬照抄,鱼龙混杂。

四、染织、服装设计:50-70年代,主要为花布设计,近十年来,改组变革之中,发展困难教学从花布设计转向装饰织物设计、电脑设计教学。

服装设计,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各学校教师、学生在国际大赛中获奖,95年十佳设计师评选开始,但问题较多以参赛表演服装为主,求新求异,大众设计、日常设计弱化,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生产和实际生活需要。

3、有关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状态的思考?答:一、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设计实践。

(NEW)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习题详解

(NEW)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绪 论第1章 艺术本质论第2章 艺术门类论第3章 艺术发展论第4章 艺术创作论第5章 艺术作品论第6章 艺术接受论绪 论1《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作为学科的艺术理论或作为课程的《艺术概论》的特定研究对象是:(1)概括的说,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具体的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提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2通读全书,简述本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答:(1)基本框架《艺术概论》前三章与后三章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①第一部分包括本质论、门类论和发展论三章,可以看做是全书的总论,它从哲学的高度和历史的广度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各门艺术的特点和它们共同的审美特征,以及艺术发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外部建立起艺术的基本理论框架。

②第二部分包括创作论、作品论和接受论三章,它深入到艺术的本体,系统研究了创作主体、创作活动、创作成果以及创作后的艺术归属问题,揭示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普遍规律。

(2)主要内容《艺术概论》全书共有六章: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二章艺术门类论、第三章艺术发展论、第四章艺术创作论、第五章艺术作品论、第六章艺术接受论。

3为什么要学习《艺术概论》?答:之所以要学习《艺术概论》,原因在于:(1)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把理论学习看作是学习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理论是实践的产物,艺术理论则是人类广泛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外艺术史说明,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音乐、舞蹈、工艺、建筑、洞窟壁画等。

但理论却晚于实践,只有当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时期,才有总结实践经验的艺术理论出现。

(2)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来将艺术理论作为艺术创作实践的指导性原则①艺术理论一旦产生就会对艺术创作实践起指导作用任何真正的艺术创作,都是美的创造,而创造美就要遵循美的规律、艺术的规律。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P33、34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

《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

《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绪论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20 分)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地说法不正确?D.一个人地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地人生层面上.解析:一个人地人生境界会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审美等层面上,其中,前两者都是功利层面,只有最后一种是超功利层面.2 【单选题】(20 分)C.3C..4B.C.520有:A.B.C.D.1C.希或冈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 1960 年.该书是西方艺术理论界地名著之一.2 【单选题】(10 分)符合西方历史上地艺术理念论所主张地观念是?C.艺术呈现客观精神解析:艺术理念论主张艺术来自对客观地理念或精神地表达,故符合此观念地表述只有C,而 A、 B、D 三项由于都指向主观地因素地表达,因而都是错误地.3 【单选题】(10 分)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地表述顺序是?D.逸格、神格、妙格、能格解析:黄休复《益州名画记》所论述地具体等级顺序便是逸格、神格、妙格、能格,故只有 D 符合原意.4 【单选题】(10 分)中国历史上地道艺论所主张地艺术观念是?B.艺术为道之文解析:根据刘勰《文心雕龙》地论述,只有 B 才符合道艺论地意思,而 ACD 都是错地.5 【单选题】(10 分)西方历史上地艺术形式论所主张地艺术观念是?A.形式为艺术地根本解析:只有 A 才是西方历史上地艺术形式论所标举地观点,而 BCD 则是其反对地传统观6D.和7B.8A.述.9B.C.D.E.10B.C.D.余意E.余韵解析:BCDE 四项都大体符合艺术余兴层中余兴一词地含义,而 A 则不符合,故错.第二章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10 分)“春蚕吐丝”是哪位画家线条地代表性特点?A.顾恺之解析:顾恺之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其笔迹周密,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2 【单选题】(10 分)“曹衣出水”是哪位画家线条地代表性特点?B.曹仲达解析:曹仲达地艺术风格在现存地北朝佛教造像中仍可见,其人物画地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3 【单选题】(10 分)“屈铁盘丝”是哪位画家线条地代表性特点?D.尉迟乙僧解析:尉迟乙僧是中国唐代于阗国(今新疆和田)画家,所作佛画,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4C.5A..6B.7C.1C.2 【单选题】(10 分)以下表述中,哪个是圆雕地特点?B.圆雕可以“面面观”3 【单选题】(10 分)古埃及雕塑具有什么样地特征?A.“正面律”4 【单选题】(10 分)现、当代雕塑出现了哪些变化?C.雕塑地空间造型方式越来越多5 【单选题】(10 分)雕塑地审美方式在现、当代发生了怎样地变化?D.雕塑越来越强调平民化、生活化,强调融入人们地日常生活6 【多选题】(10 分)雕塑地空间形体可以用以下方式呈现:A.圆雕C.高浮雕D.低浮雕7 【多选题】(10 分)雕塑地材料包括:B.E.8B.D.E.1A.2E.3C.D.4B.D.鹿E.猴5 【多选题】(20 分)从以下楼阁中选出属于中国古代著名地三大楼阁.B.湖北武昌黄鹤楼C.江西南昌滕王阁E.湖南岳阳岳阳楼解析:黄鹤楼、腾王阁、岳阳楼是历史上形成地名楼,都具有深厚地文化内涵.6 【多选题】(20 分)以下那种非物质文化是构成乡村文化景观地重要部分?A.农耕E.器物农耕、服饰、器物文化都是既有形又有色彩,所以都是乡村景观重要地组成部分. 第五章章单元测试1 【多选题】(10 分)下面哪个是包豪斯地校长?A.迈耶B.格罗皮厄斯D.密斯·凡德罗2 【多选题】(10 分)A.B.C.D.1A.2C.3B.4A.B.C.5A.B.C.怀素D.黄庭坚E.王铎第七章章单元测试1 【多选题】(20 分)音乐是一种()地艺术.A.感情B.时间D.二度创作2 【多选题】(20 分) 节奏如果脱离了()地约定,表情意义会大不相同.B.速度D.力度解析:节奏可以脱离旋律与和声,却离不开速度与力度地制约.3 【多选题】(20 分) 音乐爱好者应该喜欢聆听A.西方古典音乐B.当代流行音乐C.中国传统器乐D.4C.5 种5A.1C.术”2B.现象.3A.现代舞(抽象表现主义)地产生和舞蹈后现代地产生解析:上世纪初在美国和德国产生地现代舞,使舞蹈进入现代主义时期,号称抽象表现主义时代;1960 年代出现贾德逊剧场后,受解构主义影响,并在否定抽象表现主义基础上进行了各种舞蹈实验,被称为舞蹈地后现代时期.这就是西方舞蹈在 20 世纪发生地所谓两次舞蹈革命.4 【单选题】(5 分)中国在 80 年代后,舞蹈审美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D.舞蹈审美在比较单一地基础上,开始逐渐走向多元化解析:事实上,中国当代舞蹈在改革开放后,现实主义仍是主流,基础没有根本变化,但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使舞蹈创作开始走向多元.5 【多选题】(15 分)中国古代地“礼”主要是指什么?B.礼仪C.道德D.等级制度解析:中国古代地“礼”主要指按等级所旅行地礼仪活动地祭祀活动,也包含着礼仪、道德、制度、等级、秩序等,礼化教育多通过艺术(乐)地方式进行.6 【多选题】(15 分)中国当代舞蹈审美应怎样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A.C.E.主张. 7A.C.D.1D.2B.解析:戏剧和生活是存在边界地,并非来源于生活地戏剧才是真实地.3 【单选题】(20 分)根据戏剧地人文维度,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B.戏有不同,大戏要体现民族气象,小戏则无需承担民族文化.4 【单选题】(20 分)下列关于戏曲艺术地说法,哪一种最为恰当?C.中国戏曲艺术地总体特征是程式化、歌舞化、虚拟性、综合性.解析:A 将行当程式、四功五法视作戏曲本体之所在是将戏曲看成狭隘地技术;B 守格基础之上才能破格、创格;D 民族审美特质是多样化地.关于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走进剧院,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C.拉动实体经济地发展第十章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10 分)“我要给观众不无裨益地惊吓.文明地保护性太强了,我们连起鸡皮疙瘩地本能都失去了.要想打破这种麻木,唤醒我们地道德平衡,就要使用人为地方法给人以惊吓.”这句话是哪个著名导演说地?D.希区柯克2A.B.C.梦D.E.1C.2B.3B.1C.2D.4/53 【单选题】(25 分)“艺术是有意味地形式”是谁提出来地?E.贝尔4 【单选题】(25 分)谁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A.蔡元培第十三章章单元测试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地目标是发展完满地人性,下列哪一种论述不妥当?B.美育是为了追求人地全面发展,这里说地“全面发展”,是指知识地全面发展;2 【单选题】(20 分)关于美育和德育地异同,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B.德育主要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地关系,而美育主要着眼于保持人(个体)本身地精神地平衡、和谐与自由,不涉及人与人地关系;解析:美育也涉及人与人地关系,但美育是通过维护每个人地精神地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地和谐.3 【单选题】(20 分)A.4A.B.C.5A.B.C.D.E.1D.2B.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地审美追求中迥异于文人、艺术家地优雅、精致地美感世界,在普通地、平凡地日常生活中营造美地氛围,追求心灵地愉悦;解析:在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地这种审美追求中,有一些文人、艺术家起了引领地作用.3 【多选题】(20 分)关于中华美学精神地问题,以下哪些说法正确?A.中国美学在审美活动中重视人心灵地创造作用;B.中国老百姓在普通地、平凡地日常生活中,都着意去营造一种美地氛围,是中华美学精神地体现;C.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人们观赏大自然,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地境界,从而得到极大地精神愉悦;D.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哲学和美学地目标就在于引导人们重视精神生活,要有一种高远地精神追求;E.中国美学有诸多重要地命题,比如:澄怀味象、气韵生动、虚实结合、观物取象等.4 【多选题】(20 分)中国美学在自然美地观赏上体现了一种强烈地生态意识,并认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下列哪些说法表现了这一观点?A.《易传》:“天地之大德曰生”;B.《通书·顺化》:“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C.《朱子语类》:“仁是天地之生气”;D.E.5A.B.C.D.E.。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概论参考答案(2).doc

艺术概论参考答案(2).doc

艺术概论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壁画是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

3.六艺,礼、乐、书、数、射、御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离骚》。

5.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的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6.五代南唐画家顾阖中的不朽名作《韩熙载夜宴图》。

7.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著名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

&六朝三杰,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紫薇和梁的张僧繇。

9.文艺复兴“画坛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10.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11.维也纳古典三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12.德彪西为印象派代表人物,勋伯格为表现派音乐的代表人物。

13.青海省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盘”生动的记录了5000年前的原始跳舞的情景。

14.“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鲁迅说的。

15.古典主义戏曲的'三一律'原则时间一律、地点一律、情节一律。

16.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中国的戏曲。

被称为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17.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是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

18.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9.西晋陆机的《文赋》就是一篇用赋体形式写成的论文,其中的“观古今之须臾,扶四海于一瞬”。

二、简答题一、什么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有几点;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是健全审美子心里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二、简述蒙太奇的概念蒙太奇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应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其一,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其二,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大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其三,从美学层面上进,蒙太奇是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

电大 艺术赏析概要2-5套答案

电大  艺术赏析概要2-5套答案

“艺术欣赏”形成性练习二(本练习涉及教材全部内容)综合练习1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陶纺轮等原始工艺的审美属性表明,审美对象自身体现着审美主体的精神需要。

2.欣赏任何艺术,都要求欣赏者既要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又要能与作品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

3.简单地说,音乐、舞蹈对情感的表现是比较直接的,绘画、雕塑对情感的表现是比较间接的。

4.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

”5.艺术欣赏者接受作品的内容,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活动,“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的画论,其所以合理,因为有欣赏者的想象力在起作用。

6.建筑中的仓库、车棚和低标准住宅的物质性因素趋近于1;而宫殿、园林和陵墓等的精神性因素接近于1。

7.希腊帕提侬神庙和中国佛光寺大殿风格迥异,但在立面的处理上都运用了形式美的法则。

8.素描又称单色画。

9.唐代著名的画家吴道子的作品大多数是佛教题材的人物画。

10.雕塑作品《挣扎的奴隶》的作者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米开朗琪罗。

11.在埃及雕刻中,我们找不到笑容,这大概是由于他们太重视“永恒”的追求了。

12.彩陶成就最突出的是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

13.书法中点画的刚柔变化,直接体现情感的节奏,有如感情的“心电图”。

14.张旭摆脱了不偏不激的王羲之,冲破了“尚法”的唐初四家的樊篱,树起了“非法”的旗帜。

15.调式种类很多,现在广泛使用的调式有:西洋大、小调式;中国汉族五声调式,其他民族调式等。

16.斯美塔那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9世纪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者。

17.著名悲剧《马克白斯》的作者是莎士比亚。

18.在摄影画面中,色彩的组合随着线与形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的色彩的节奏和韵律。

19.从19世纪中叶照相术问世后,电影的先驱者运用“视觉暂留”原理,经过约50年的试验,终于实现了“使照相活动起来”的梦想。

20.电影画面的画幅形式1∶1.33的长方形(普通银幕),是电影发明者根据大量古典绘画的画幅概率确定的,是最符合人们视觉习惯的一种比例。

王宏建_艺术概论(课后习题+答案)[1]

王宏建_艺术概论(课后习题+答案)[1]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与答案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P33、34 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红颜色全部是陈老师勾画的重点具体的页数也写了需要自己在去翻书复习。

简答题也是全部有答案。

第一章绪论【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1、艺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P12、美育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目的是塑造完美和谐的人性。

P23、拿来主义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7二、判断正误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是一种比客观现实更为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对)P12、唐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指出:“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错)P43、李后主穷奢极欲,沉湎声色,是一个典型的昏君,他所作的《后庭花》成为了亡国的代名词。

(对)。

4、靡靡之音可以亡国,恐怖的乐曲则可以“杀人”,匈牙利钢琴手鲁兰斯·查理斯创作了《黑色星期五》,引起了一桩桩音乐奇案。

(错)三、选择题1、英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C )在《教育论》中有一句名言:“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

”A、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B、怀特海C、赫伯特·斯宾塞D、席勒2、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可把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并列艺术,比如( A )就是时空并列艺术。

P2A、文学、戏剧、影视B、音乐、舞蹈、书法C、绘画、雕塑、建筑D、曲艺、工艺美术3、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又名( D ),表达了资产阶级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意志,以及对斗争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欢乐必将降临的信心。

P3A、第六交响曲B、第七交响曲C、第八交响曲D、第九交响曲4、以下说法(B )是正确的。

P15、A、从实践论的角度看,艺术是人对社会生活进行再创造的一种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也就是艺术家根据创作意图,对素材加以选择、集中、提炼和加工的创作活动。

B、谈到艺术,我们脑海里的本能的反映就是一系列艺术作品和无数的艺术家,但这仅是构成艺术的主要元素或曰表象,而不是艺术的定义和本质,更不能表示出艺术的特色。

C、总的说艺术分为3类7种:第一类是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第二类是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第三类是综合艺术,包括戏剧、电影。

D、德国哲学家沙夫预测:“今后人类主要从事的工作,首先就是以科学和艺术为主体的创造性劳动。

”四、个案分析1、请以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像为例子,分析阐述怎样在艺术欣赏的实践中提高欣赏能力。

P5答;多看、多听、多研究,其实就是一种“再反映”即艺术鉴赏的实践活动。

面对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像,首先,我们就是要“多看”,通过“看”其实就是观赏来感觉这件作品。

此时我们眼前的雕塑作品——《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

有了以上印象,接着,我们就要通过反复的“研究”,探求米开朗基罗创造这一作品时的社会环境和思想状况,并且了解“大卫”在《圣经》中是何人物。

最后,我们就要把“看”的感觉和“研究”的结果结合起来,对《大卫》进行评价和赏析了。

2、艺术的美在于整体的和谐,请以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

答:达·芬奇却独具匠心,让十二位门徒与耶稣坐在一起共进晚餐,十三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整体.该作品的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大画家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

艺术家根据“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创造出艺术作品,那么欣赏者当然也得以“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去鉴赏它。

五、简答题1、请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谈谈怎样在“艺术概要与欣赏”这门课中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思想道德水平。

答:教材《艺术欣赏基础》选择了3类7种艺术形式作介绍: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电影。

此外:建筑(园林)、书法(篆刻)、工艺美术(日用工艺、实用工艺、陈设工艺)。

艺术是人与现实审美联系中最为直接的媒介,艺术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情感性特征,吸引着受教育者参与到审美教育实践活动中,使参与者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学会用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社会、人生和自我。

通过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戏曲和电影等各种门类的艺术理论的学习和艺术作品的鉴赏,会提高我们的文化艺术素养。

这一学习和鉴赏的过程,自然就是通过艺术熏陶而培养人文气质的过程。

2、请简要回答艺术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作用。

3、答案:略六、综合论述题请具体阐述我们应该怎样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艺术欣赏原则。

答案:略第二章绘画【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1、内蒙古阴山岩画2、黑色人像画风;黑色人像画风开始于古朴时期的公元前7世纪末。

绘画的方式是在自然的陶土上,用一种特别的黑色颜料描绘图像,再刮出细长的轮廓线,烧过之后便会变得乌黑发亮,其余部分则成为红色。

当时雅典是黑陶式的发展中心。

P143、素描;素描又称单色画。

广义上指的是以任意一种材料作单色的描绘,狭义指用铅笔、钢笔、木炭笔等在纸上绘出形象。

P334、立体派绘画艺术1907年至1911年,立体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打散形体,再按几何图形将它们重新组合于画面上,此时的立体主义被称为“分析立体主义”。

1911年末之后,立体主义主要特征是将表现具象的物体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在一起,所以被称为“综合立体主义”。

P285、汉密尔顿二、判断正误1、史前原始绘画艺术诞生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错)P102、相对岩画而言,在有形制品陶器上描画,创造者是在追求构图完整的设计,因此,陶绘便更具有艺术特质。

(对)P123、中世纪初期,被称之为“黑暗时期”,欧洲陷入一种极其不安、恐怖、杀戮、征战的骚动的中,没有什么绘画艺术可言。

(错)。

P174、莫奈是印象派的创立者,他终其一生都坚持印象主义的原则和目标,也是唯一在生前赢得大众认可的印象主义画家。

(对)P275、达达主义艺术运动于1916年发生于瑞士并很快流行于欧美,得名于法语dada一词。

该词意思是“玩具小木马”,很准确地概括了达达主义绘画艺术玩偶风格的特点。

(错)P296、二战刚刚结束,抽象表现主义便迅速出现,并很快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自此,纽约第一次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

(对)P30三、选择题1、瓶画(器皿上的彩绘)《狄俄尼索斯航海》是古希腊(C )时期的作品。

P14A、几何形风格B、东方风格C、黑色人像D、红色人像2、以下四种西方绘画艺术风格,( A )是以地名命名的。

A、拜占庭B、哥特P18C、巴洛克P24D、洛可可P243、到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汹涌澎湃成为席卷欧美的艺术风潮,其代表作家是(B)。

P25-26A、达维德、安格尔、卡洛瓦等B、热里科、德拉克洛瓦、戈雅等C、卡拉奇、勒布伦、布留洛夫等D、库尔培、柯洛、米勒等4、以下说法(A)是正确的。

A、中国画以诗文填补画面在画论中称之为“补画”,但“补”的意义不是填充空白处,而是形成书画浑然的面貌。

P35B、西画中的透视采用的是“焦点透视”,因而画面表现的只能是在一定视域范围内的某一瞬间的图像,所以,西画就像一台照相机在照相。

P33-34C、哥特式时期的重要画家杜奇欧重新诠释了拜占庭艺术,并将热情与想象注入其中,这是西洋绘画史的重要转折点,因此后人称他为西方绘画之父。

P19D、在现代画坛,花鸟画整体上仍然十分引人注目,而且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出现,使得花鸟画艺术成为高峰。

5、下面(D )的精粹概括是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特点。

A、分解与重构P 28B、色彩的抒情C、速度美的展现P29D、梦幻的世界6、以下说法是错误的(C )。

A、油画,顾名思义,即是用油来调和颜料所作的画。

它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造型因素的综合表现的画种。

P33B、传统油画的写实与传真方面的技巧是相当高的,既可以达到像照相机一样的如实描摹的能力,同时又能表现出作品的深刻的内涵,能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融为一体。

P34C、中国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不受限制,以画家之“我”为中心,笔下之物由“我”驱遣,因此,中国画也就没有远近深浅之分。

D、空白在中国画中是从美学的角度来考虑的,称之为“计白”,计白为黑,黑出形,白藏象,是计划之白,策略之白。

P36四、个案分析1、请以唐寅山水画的代表作《落霞孤鹜图》为本,谈谈“知君作画不是画,分明诗境但无声”的技巧和意境。

2、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创作《维纳斯的诞生时,在写实手法中掺杂了一些变形因素。

请谈谈变形手法体现在哪些地方,画家这样画的意图是什么,表现了他的哪些情感?答;再从表现技法上看,写实手法中掺杂一些变形的因素,如维纳斯的脖子过长,头发用线太过分,好像是一绺绺有弹性的物体。

手足的比例也夸张些。

这一切,似乎在故意强调形象的精神,而不是着重表达肉体。

维纳斯这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自己这个时期对现实生活的惊惶与不安。

画家自己对现实的矛盾反映。

萎靡和娇弱,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迷茫P463、请从安格尔的绘画技巧、寄予的理想和对美的全新概念等方面谈谈《泉》所体现出来的理想化的“纯粹的美”。

五、简答题1、请以《狄俄尼索斯秘教仪式》为例,谈谈古罗马绘画艺术的第二种风格〔建筑式风格〕的特色。

2、请简要回答中国画“诗书画印合一体”的起源、形式和风格。

答;唐画宏伟,绝少题诗书款;宋画充实,款题多在石隙树缝间;元画空灵,必题书款押印。

在文人画兴起的元代,绘画已发展成为文人寄托情趣的艺术。

“诗书画印合一体”是中国画一种独特的情趣,形成普遍风格在元代。

有的作品仅有寥寥数笔,形象似简练粗率,而大半画幅是序跋;有的半幅是诗,半幅是画,多的还是以画为主,诗文“补画”。

但“补”的意义不是填充空白处,而是形成书画浑然的面貌。

P35六、综合论述题1、请结合时代背景,以“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为例,综合论述造就“意大利文艺复兴三巨匠”的原因和他们在绘画艺术上的伟大成就。

2、请综合论述波普艺术产生的背景及条件、主要画家及作品、特点及影响。

第三章雕塑【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1、汉代《青铜奔马》(马踏飞燕)甘肃武威的出土,高34.5公分,其造型由具象写实转变为塑造理想中的马。

理想中的马并非现实中的凡马,而是“天马”。

它蹄下的飞鸟,亦非燕子,而是古代传说中的“龙雀”。

因此,马踏飞燕也称“马超龙雀”,是东汉青铜艺术的经典珍品。

P852、印度《树神药叉女》3、罗丹《吻》4、马约尔《地中海》5、圆雕圆雕最能表现出雕塑艺术的特点是占有实在空间的三维实体,可以从各个方面观赏。

圆雕一般不带背景,它主要是通过自身实在的体积和与之相协调的环境构成统一的艺术效果。

P77二、判断正误1、雕塑的创造早于绘画的创造,早在原始人类开始学会制造工具的活动中便产生了雕塑艺术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