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行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载体,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条件、社会习俗、自然产物等相关的具有较强历史性的故事。
4.民间故事: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等。
5.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
是关于宏达的叙事。
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忧于其他故事。
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6. 笑话: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
一针见血的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
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和。
8. 叙事诗:指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9.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10.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
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开展的叙事。
11.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12.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干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二、解答题1.民间文学的民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各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包括各式);②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反映了各民族具有特点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③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在民间文学上的反映而形成不同的环境特色;④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表现了不同民族的感情和性格;⑤根据本民族需要和习惯,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本民族的东西。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族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2.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音;(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文艺属性、民俗文化属性(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其文学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
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
从文艺属性着眼研究民间文学,就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
文艺学是研究各种文艺现实的科学。
完整的文艺学,应该包括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这两大部分既有共同的属性和联系,又各有特点,自成体系。
作为一门学科,民间文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1)对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作品的发掘,考释和整理。
(2)对中国现代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纪律与整理。
(3)对中国民间文学作品的文本、民间文学创作者与传承人情况以及相关的民俗文化研究。
(4)对民间文学一般理论的研究,如对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社会功能、传承规律等等的研究。
(5)外国相关理论和民间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与研究。
(二)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分两方面: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哦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史民俗学的一部分。
2.什么是“民间”?也就是什么是民俗学之“民”的问题。
民俗之“民”的范围很宽广,它渐有包容任何种类的人群的倾向。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doc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绪论1、民间文学: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两种含义:民间文学作品、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又叫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
2、民间文学的性质(双重属性):文艺属性、民俗文化属性。
3、(选择)民俗学之“民”的内涵是“民众”。
4、集体创作、口头流传是民间文学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本质区别的重要内容。
5、民俗:即民间风俗,一个国家的民众集团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
语言民俗:包括民间语言与民间文学,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
6、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化手段。
如有些民族唱情歌是婚恋的一种重要手段。
(2)被民众用以传达自己的政治见解。
有些时政民谣表达了民众对政府、官员或社会的尖锐抨击。
(3)娱乐和放松。
如劳动歌可以协调劳动节奏、增加劳动兴致。
(4)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有效工具。
如一些童谣能够起到教育孩子孝敬老人的作用。
(5)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
如司马迁在记述五帝的历史时就主要依据神话传说资料。
这说明民间文学是“口传的历史”,对历史学有重要的价值。
另外,民间文学以语言为载体,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
7、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
民俗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农村、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2)历时追溯法。
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研究对象在不同阶段和时期的演化状况,以期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3)共时比较法。
将研究对象与别的地方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在不同地域发生的传承规律和变异情况。
8、(补充)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界定):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汉语言文学专业民间文学重点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山风教研室倾情整理一、名词解释1.【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箭垛式人物】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鲜明性与单一化特点,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形象。
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社会民众很自然地就把与此类性格或品质有关的种种事件堆积到这个人物身上,使之成为聚集同类事件之矢的“箭垛”。
“箭垛式”人物一旦形成,又会进一步促使人物性格、品质特征的集中和强化,由大肆渲染、极度夸张而终至出神入化。
3.【故事类型】类型是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常用术语,1910年由芬兰的阿尔奈提出该概念(英文为“type”)。
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民间故事学家将许多故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数量有限的故事类型。
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4.【仪式歌】仪式歌是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
在仪式中有一些有特点象征意义或文化功能的程序化行为,此时念诵或演唱的套语、歌谣就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仪式歌。
它主要有三种类型: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
5.【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散文作品﹐歌谣﹑长诗、谜语谚语等韵文作品以及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等说唱作品。
6.【万物有灵观】所谓万物有灵观,指原始人或科学不发达的社会群体所持有的对灵魂或精灵的信仰。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1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2.变异性3、东海笑妇4.传说圈5.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6. 寓言7、柯尔克孜族8.赋陈其事9.说唱俑10.二小(小旦、小丑)二、DBADA CADCB三、1.ABCE2.ABDE3.BD4.AE5.ACD四、1. 民间文学:在民间创造,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
2. 口头性: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
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3. 机智人物故事:生活故事中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
在我国,这类故事大约涉及300多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民间机智人物,4. 民间笑话就是指民间流传的喜剧性短篇故事。
五1.呆女婿,巧媳妇,长工与地主,打官司和断案,以及机智人物故事。
2.歌谣词,十二、新乐府词。
汉贵族乐章载在郊庙歌词一类,全部是文人所作;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词、鼓吹曲词和杂曲歌词3类中,相和歌中尤多民歌有很高的艺术性,其艺术特征主要由三个方面:⑴天机自动,朴素混成;⑵形式多样,韵律和谐;⑶善用各种修辞手法。
六1.1、从概念上看,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传说,因为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是口头创作中所有叙事散文作品的称。
2、从分类上说,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
狭义的民间故事分为: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
3、从特点上来说,内容上,民间传说的人物传说是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或经历,表明人民对他们的评价。
如帝王传说,从秦始皇到光绪,他们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
还有著名作家、艺术家、工匠,及一些传统的、虚构的人物传说。
这些人物传说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不管存在还是虚构都是有名有姓的、有具体的历史时间、背景。
大学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复习提纲(免费完整版)

民间文学复习绪论关键概念1、民间文学答:概括地说,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
对于该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第三,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2、民间文艺学答:从文艺属性着眼研究民间文学,就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
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就是民间文艺学。
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这个说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另一种含义就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也就是“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
所谓的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第二种含义,即“民间文学之学”,也就是民间文艺学。
3、民俗答: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4、语言民俗答: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
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
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
5、民间答:什么是“民间”,也就是什么是民俗学之“民”的问题,是近年来被中外民俗学者普遍关注,并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
在西方民俗学史上,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的“民”的概念在外延上经历了一个由窄到广的演变过程。
大致经历了一下一段演变轨迹:民是以承载着“大众古俗”的乡民为主的民众——乡民和野蛮人——乡下人和流入城里的乡下人和他们的后代——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只要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并有自己的传统。
在我国,民“民”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大体上可总结为是这样一个过程: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或“民众”,重点指下层平民——“人民”或“劳动人民”,是与“反动统治者”、“剥削阶级”相对的一个群体,是以农民、工人等直接生产者为主的并富于革命性的阶级群体——打破很长时期以来关于“民”的阶级论,重要的民俗,在一个民族里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它不仅仅限于哪一个阶级。
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说明:局部资料参考是参考其他版本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教程复习整理笔记第一章结论〔〕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第三章神话〔〕第四章民间传说〔〕第五章民间故事〔〕第六章史诗〔〕第七章民间长诗〔〕第八章民间歌谣〔〕第九章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第十章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第十一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第十二章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第十三章民间文学的语境〔〕第十四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第十五章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第十六章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第十七章中国民间文学史略〔〕第十八章世界民间文学泛述〔〕第一章绪论1、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是广阔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阔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局部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领会: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开展 (试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开展变化)在这个多元文化大比拼的时代,每个民族都在努力高扬自己的文化旗帜。
于是,民间文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受到了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共同重视。
民间文学可以分成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
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开展。
3.领会:民间文艺学的性质 (谈谈对民间文艺学性质的认识)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如此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
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但不包括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舞蹈。
《民间文学概论》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概论》考试考前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第二部分复习指导2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2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2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2 简答题复习指导2 论述题复习指导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一、考核形式:闭卷,集中考试。
二、考试时间:统一为120分钟。
三、试卷结构:本课程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述题和论述题。
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为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为1题,20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2 单项选择题复2 习指2 导答题技巧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是4个,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
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分类、代表作品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本课试题的单项选择题比多项选择题要容易得多。
因为,一是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没有少选多选的问题;二是内容确定,选项之间在内容上的相似性小,如果对该知识点熟悉,能很快地确定正确选项;三是选项字数少,理解得快。
单项选择题选项的内容主要是确定性的内容,如作品名称、体裁分类名称、作者名、阶段等。
如果对重要知识理解了并记忆准确,单项选择题会做得快而准;如果对它不熟悉或没印象,就根本没法做。
单项选择题的选项中也有一小部分分析性的内容,字数较多,难度稍大。
复习重点和难点绪论: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的范围。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第二章:中国古代民间文学资料的记录与保存、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第三章:神话的含义、历史上的主要神话学派及其对神话的解释、神话的种类及其代表作品第四章:传说界说、传说的种类与思想内容、四大传说第五章:民间故事的界定、故事的特点、提出AT分类法的人物及其著作、故事的价值、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第六章:民间歌谣的含义、民间歌谣的起源与演进、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六类民歌的名称与定义、民歌的形式与分类第七章:本章重点掌握史诗的特征与三大英雄史诗第八章:民间叙事长诗的概念、特点与类别、中国民间叙事长诗概况、《哭嫁歌》作品分析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第十章:民间说唱概说、评书、快书与快板、相声第十一章:什么是民间小戏、民间小戏的类型、民间小戏的源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行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载体,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条件、社会习俗、自然产物等相关的具有较强历史性的故事。
4.民间故事: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等。
5.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
是关于宏达的叙事。
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忧于其他故事。
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6. 笑话: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
一针见血的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
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和。
8. 叙事诗:指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9.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10.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
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开展的叙事。
11.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12.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干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二、解答题
1.民间文学的民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各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包括各式);
②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反映了各民族具有特点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
③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在民间文学上的反映而形成不同的环境特色;
④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表现了不同民族的感情和性格;
⑤根据本民族需要和习惯,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本民族的东西。
2.民间文学有什么价值?
①艺术价值:
a.开启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先河(幻想、现实)。
神话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创造的浪漫主义最早在神话出现;
b.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
c.为人类文学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d.为人类文学语言宝库增添了异彩。
②实用价值:
a.民间文学是人民生产劳动的伙伴;
b.是人民进行斗争的武器;
c.是人民自我教育的生动体裁;
d.是社交和礼仪活动的手段;
e.是不成名的乡规民约。
③科学价值:所谓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就是指民间文学为各种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史诗主要有哪些特点?
①时代性:史诗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文学现象。
A.史诗作为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是在艺术发展不发达的阶段中产生
B.史诗产生时,艺术生产还未作为艺术生产出现
②是集体创作的历史时期,是一个不同时代的共同创造,同时代的人共同创造;
③史诗的产生与民族觉醒有关;
4.传说的产生有哪几种情况?
①对真人真事的艺术加工,使之典型化;
②以某一真事为基础然后假托一人在经过虚构综合其他人共有的事象而成传说;
③一件事物的特征展开联想而形成传说;
④借历史名人的事迹解释地方事物的特征。
5.民间故事有几类?哪一类产生最早?
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童话和寓言;幻想故事产生得最早,其时间在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社会初期。
6.是民间文学发生变化的原因?(4个)
①民间文学靠心记口传,易变化;
②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劳动者主体,他们没有著作权观念,所以容易引起民间文学的变化;
③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的变化引起民间文学的变化;
④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更也容易引起民间文学的变化。
7.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相互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①各民族都经历了相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遭遇了相同的自然灾害和洪水神话;
②有些民族是同源的关系;
③杂居和相邻的各民族之间由于地域和语言的关系,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带来极大的方便,从而使各民族民间文学在内容、情节上呈现出相互接近或基本相同的现象;
④由于共同的习俗或宗教信仰,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也很容易相互交流和影响,从而产生内容相似的作品。
8.传说有什么特点?
①历史性;②可信性;③传奇性;④地方性。
三、论述题
1.民间文学有何特征?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2.神话一般产生于什么时间?为什么?
3.由于各种原因,民间文学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中哪个变化最深刻?为什么?
4.作为具有历史性的传说,与历史著作有什么区别?
5.在神话中,劳动人民以什么为认识对象?他们是怎么认识这些对象的?这种认识结果如何?在历史这种认识体现了什么论述规律?
6.史诗主要有哪些特征?庄严性变现在哪些方面?
7.根据我国的现状,分析少数民族歌谣丰富的原因?
8.为什么生活故事当中,多半都表现劳动人民的阶级斗争和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