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詹懋举以工为师》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詹懋举以工为师万历末,詹懋(mào)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①,甚妙。

詹大惊异,诘所自。

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

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

”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①一过:一遍。

1.解释加点字。

(1) 詹懋(mào)举为.颍州守(2) 一时琴师莫能及.2.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C.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常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于是请求看看。

D.曾见一老人带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装琴的口袋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3.从文中看,詹懋举“大惊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4.詹懋举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卷风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

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

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选自《梦溪笔谈》)5.下面“略”的义项摘录于《古代汉语词典》,其中符合“居民略尽”的一项是( ) A.疆界B.巡行,巡视C.谋略,智谋D.大致6.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子仪大度汾阳王①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

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

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等以为虽伊、霍②不当如此。

〞公笑谓曰:"尔③固非所料。

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

向使崇垣扃户④,不通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

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诸子佩服。

鱼朝恩⑤尝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愿裹甲以从。

子仪不许,但以家僮数人往。

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子仪告以所闻。

朝恩惶恐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选自"智囊") 【注释】①汾:郭子仪,封汾阳郡王。

②伊、霍:伊,商汤之臣;霍光,受汉武帝顾命辅佐昭帝。

皆是历史上的名相。

③尔:你们。

④崇垣扃户:围墙高立,门户紧闭。

⑤鱼朝恩:宦官,恃宠骄横,后为唐代宗下令缢杀。

【阅读指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人欲而人不非之。

〞这二句评语,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梦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仪却当之无愧地囊括了。

选文的两个事例分别表现了郭子仪的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宽宏大量、坦诚相见。

他的洞察世事、为人之谋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大启其第.( ) (2)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3)鱼朝恩尝.修具邀公( ) (4)或.言将不利公( )2.以下句子中加点"以〞的意思和用法一样的两项是( )A.以.袅拥覆B.*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C.构以.不臣D.子仪告以.所闻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2)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4.结合文章容。

校本作业答案

校本作业答案

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30篇)(一)詹懋举以工为师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①,甚妙。

詹大惊异,诘所自。

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

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

‛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注释】①一过:一遍。

1.解释加点字。

(1)颇善.此乎(善于,擅长)(2)一时琴师莫能及.(如,比得上)2.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C )A.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C.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常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于是请求看看。

D.曾见一老人带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装琴的口袋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14.从文中看,詹懋举‚大惊异‛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15(二)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仆私其直①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②,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③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谬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①直:价值。

②过:探访。

③踵:到,走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返回)(2)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进献)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C )A.恰好仆人穿着鞋子到集市上的店铺里去买东西。

B.恰好仆人穿着鞋子到集市上的店铺里去找卖主。

C.(楚人)恰好派遣他的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子。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7》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7》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7》兴利除弊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

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①,稀有安居时。

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②,起水门提阏③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

民得其利,蓄积有余。

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

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

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④,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

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倍增,盗贼狱讼衰止。

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选自《汉书·召信臣传》)【注释】①止舍离乡亭:停留和住宿都不在乡里的亭馆中。

②沟渎(dú):沟渠。

③起水门提阏(è):修筑水闸和其他能蓄水、放水的设施。

阏,水闸。

④游敖:闲游。

【阅读提示】汉元帝时,南阳(今河南南阳市)太守召信臣为官清廉,治政以“务在富民”为主旨,为人民兴利除弊,成为各地学习的楷模。

选文主要写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兴修水利工程、破除社会旧俗的故事。

文章紧紧围绕“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展开叙述。

“出人阡陌,止舍离乡亭”,表现召信臣一心为民,事必躬亲的“勤力”风范;“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则表现他注重俭约,重视农业生产。

最后写“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体现了召信臣兴利除弊,深受百姓爱戴。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躬劝耕农()(2)辄斥罢之()(3)盗贼狱讼衰止()(4)号之曰“召父”()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躬劝耕农,出人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

1(2)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

3.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的原因。

4. 选文与《治水必躬亲》都写到了兴修水利的问题,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赵奢收税赵田部吏①赵奢②收租税也,平原君家不肯出③;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第07讲 文言文之《卖油翁》-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讲义(部编版(0001)

第07讲  文言文之《卖油翁》-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讲义(部编版(0001)

第七讲 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知识梳理】 一词多义:之、而的用法 《卖油翁》一、重点字词句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以此自矜( 睨之(以杓酌油( 忿然( 笑而遣之( 但微颔之( 2.自矜 ___________________ 睨之忿然 ___________________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康肃笑而遣之3.重点句子翻译(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曾经在家中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2)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3)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油翁)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练罢了。

”二、文言文现象(一)通假字但手熟尔尔 ________________徐以杓酌油沥之杓 _______________ 同“耳”,罢了同“勺”(二)古今异义尝射于家圃尝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尝试;品尝曾经但手熟尔但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但是,表转折只是(三)一词多义之但微颔之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康肃笑而遣之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射尝射于家圃尔安敢轻吾射 _吾射不亦精乎而释担而立 _睨之久而不去 _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康肃笑而遣之 _(四)词类活用但微颔之 _尔安敢轻吾射(五)特殊句式尝射于家圃【活学活用】例题一【甲】《卖油翁》【乙】《百步穿杨》楚有养由基①者,善射。

课外文言文训练(四)

课外文言文训练(四)

苏子美饮酒 子美豪放,饮酒无算。在妇翁①杜正献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 ②。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闻读《汉书· 张子房传》,至 “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遽抚案 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③。又读至“良曰‘始臣 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 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正献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物④, 一斗诚不为多也。” (选自龚明之《中吴纪闻》) 【注释】①妇翁:妻父。 ②率(lǜ):标准。 ③大白:大酒杯。 ④下物:指下酒物。 3、苏子美读书时所说的“惜乎!击之不中。”和“君臣相遇,其 难如 惋惜 感叹 此!”这两句话分别表现了他 非常投入(有滋有味) 和 的 心 情,从中能看出这是一个读书 的人。 (3分) A 4、对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子美酒量的信心。 B、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子美之举的理解。 C、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汉书》魅力的肯定。
虎门节马 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庚子冬,沙角陷,公父子死之。 马为逆夷①所获。至香港,群夷饲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 逆怒刀斫②不从。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向沙滩北面悲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以手捧之,若置地,则昂首而去,以其地为夷有也。每华人围视, 指为陈公马,即泪涔涔下;或呼能带归,亟摇尾随之。然逆终不肯 放还,以致饥饿骨立,犹守节不变。道光壬寅③四月,马卒于香港。 【注释】①逆夷: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这里指当时侵略中国的英 军。 ②斫(Zhuò):大锄,引申为刀、斧等砍削。 ③道光壬寅: 即1842年。
拿出粮仓里的粮食来救济贫穷的百姓。 3、追者认为子奇必能治阿的原因是:因为和子奇一起去阿县的 , 都是富有经验的老人,子奇能虚心向他们求教。凭借老人 , 的智慧,年轻人决断,相互配合,必能成功。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

幼慧,即能诗。

顺治十五年进士。

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

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接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扬州鹾贾①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

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

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阔,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 霨以士祯对。

复问冯薄、陈廷敬等皆如霨言。

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

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

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日御览集。

迁刑部尚书。

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

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

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

徐起龙为曾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

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明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利曰:“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

”改缓决,入奏,报可。

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

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

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

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奉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

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

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

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

取司空图“味在酸咸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

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

)(注)①鹾(cuó)贾:盐商9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土桢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B.待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土桢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C.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桢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D.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土桢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9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甲】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

【甲】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

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

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

”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

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乙】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然书实不公,人皆苦之。

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

翁弱与僚属部曲①拥立,望其榜,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

弱翁放意②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国颜真卿书,弱翁顾谓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侍者以为笑。

【注】①部曲:侍从兵士。

②放意:随心所欲【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詹适弹琴(正好)B.即老人所贻(遗留)C.使僧梯取之(用梯子) D.拂拭就视(靠近)D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价电子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詹予以金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因请观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C.乃鲁国颜真卿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传者以为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②即令刻石,侍者以为笑。

【小题4】詹喜琴,钟好字,而两人的品性有何不同?请结合文中材料作简要评析。

(4分)答案【小题1】B【小题1】AC【小题1】⑴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⑵钟弱翁就命令为字刻石碑,他手下的服侍的人把这当做一个笑柄 .【小题1】钟:恃才傲物,詹:虚心博学解析【小题1】B项中的“殆”的意思为“赠送”。

【小题1】B项中的“因”的意思分别为“于是”、“因为”,D项中“为”的意思分别为“作为”、“给”。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士祯《詹懋举以工为师》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
詹懋举以工为师
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 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①,甚妙。

詹大惊异,诘所自。

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

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

” 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释】:①一过:一遍。

翻译】:
万历年间,詹懋(m co)举任颍州的太守。

有次召用木工。

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好坏。

叫来问他:“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

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

詹很惊讶,问从哪学来的。

木工回答说:“家在西郊外,
见一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担头,于是请让看看。

听他弹奏,心里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

”詹给他钱,他不要,说:“我,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

”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赠的,现在献给您。

”果然是把好琴。

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阅读训练】:
12.解释加点字。

(1) 颇善此乎?善( ) (2) 一时琴师莫能及及( )
13.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
查一下。

C.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常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于是请求看看。

D.曾见一老人带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装琴的口袋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14.从文中看,詹懋举“大惊异”的原因是:
15.詹懋举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1) 善于,擅长(2) 如,比得上
13.C(2 分)
14. 此人虽是一个木工,却不仅懂得评价琴技,自己的琴技更是了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