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自主学习引导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知识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概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学习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3)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引入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功能1.展示草原美丽景色图片,播放《天堂》歌曲询问:美妙的歌曲将我们带到了一个什么地方?2.自古以来美丽的草原就是诗人歌颂的对象,你知道那些诗吗?3.美丽的草原在长期的各种因素影响下,有的依然光彩夺目,但更可惜的是有些草原消失了,想知道原因吗?想让美丽的草原永远稳定地、详和地存在吗?展示本节课题1.询问:美丽的草原上有我们很熟悉的牛羊,还有什么生物是你熟悉的?展示美丽的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
2.询问:这些生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你知道吗?欣赏歌曲放松心情,脑海中展现美丽的各式草原美景。
学生思考,朗诵某首诗。
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思考、情绪调动回答:鼠、兔、鹰、草……思考回答:食物链待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书写草原上食物链。
3.用食物链草→鼠→鹰引导学生明白鼠数量变化造成草原的不稳定,是草原生态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存在着无数个复杂而又精妙的生态系统。
从广袤的森林到辽阔的海洋,从荒凉的沙漠到肥沃的农田,每一个角落都有着生命的足迹,都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并非一成不变,它们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而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就像是一个看不见的“大手”,在默默维持着生态平衡。
这种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外界的干扰和变化,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我们先来看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是如何参与自我调节的。
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的数量会受到食肉动物的控制。
当食草动物的数量增多时,食肉动物有了更丰富的食物来源,其种群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会导致食草动物被捕食的概率增大,从而使得食草动物的数量减少。
反之,如果食草动物数量减少,食肉动物的食物短缺,其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这样的相互制约关系,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数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再比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当草原上的某一种植物数量增多时,以这种植物为食的动物数量可能会增加,而以其他植物为食的动物数量可能会相对减少。
这种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因为动物的啃食和传播种子等行为会对植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作用。
除了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干旱的地区,水分的缺乏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也影响了动物的生存。
而当气候变得湿润时,植物能够更好地生长,为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栖息地。
土壤的肥力、酸碱度等性质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会失去平衡,甚至崩溃。
比如,人类的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许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从而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被严重破坏。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阐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片和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引入:课件播放:《天堂》歌曲。
美妙的歌声将我们带到了一个什么地方?美丽的草原在长期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有的依然光彩夺目,但可惜的是有些草原消失了。
想知道为什么吗?想让美丽的草原永远稳定地祥和地存在吗?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1.引导学生分析图,对图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图显示了哪两种生物的关系?横坐标代表什么?纵坐标代表什么?紫色曲线代表那种动物?绿色曲线代表哪种动物?2.认识完图形后,知道学生以一个时间段为代表来分析,1965-1980年之间狼和驼鹿的变化情况,讨论下列问题:【讨论】⑴1965年——1980年,这15年间驼鹿的数量和狼的数量有什么变化规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狼和鹿的关系)(2分钟)⑵假设有一年(1980年),狼因病大量死亡,对鹿群会产生什么影响?⑶鹿群会一直增加下去吗?为什么?【过渡语】可见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当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其他成分如何变呢?3.引导学生分析食物链,理解各种生物的数量始终维持在动态的平衡之中。
草鼠蛇⑴在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鼠的数量上升,一段时间后,蛇的数量会如何变化?草的数量会如何变化?⑵蛇的数量上升了,鼠的数量又会如何变?⑶鼠的数量下降了,草的数量如何变?⑷草的数量上升了,鼠的数量如何变?【归纳总结】1.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_______ 之中,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其本身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第17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水平。
2、描绘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水平是有限的。
水平目标:
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水平。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行际实行问题分析并且学以致用的水平。
3、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度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升环保意识。
3、注重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水平有大有小,在一定限度内能够开发利用生态系统,但生态系统的调节水平又是有限的,不可过度开发利用。
【教学难点】:
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分析几种生态因素的关系。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法步骤】:。
_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_的课例及教学反思

中学生物学 Middle School Biology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1)01 - 0036 - 03
Vol.27 No.1 201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课例及教学反思
马建兴 (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苏州 215004) 蔡 萍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梁丰初级中学 江苏苏州 215600)
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的依次建立,有助 于学生理解第一个概念——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 能力”。建立模型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讨论 甚至激烈的争论,不同的思想碰撞交融、去伪存真,表 现出较强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 数学模型,画曲线图的能力欠缺,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 意数学描点法介绍与训练。但对这部分的讲解不宜太 深,初中学生能画出大约的数量变化趋势即可。
图 2 草数量保持稳定的概念模型
一定数量的老鼠
食物来源丰富
鹰数量增加
恢 复
食物来源丰富
草数量增加
老鼠数量增加 捕食量减少 鹰数量减少
捕食量减少 捕食量增加 老鼠数量减少
食物来源减少
图 3 老鼠数量保持稳定的概念模型示意
图 4 草、鼠、鹰数量关系曲线图
通过三种模型的建构,学生清晰地看到草、鼠、鹰 三种生物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 制约,它们的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地变化,生物 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能够生生不 息、不断发展,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这是通过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所实现的,学生从而得出结论,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2 分析比较,内化新知
36
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繁多,教师请学生建立 一个理想化的模型来研究该生态系统。先将草原生态 系统理想地假设成只有草、鼠、鹰三种生物,请学生思 考当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鼠、鹰的种群 数量如何变化。
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里,生态系统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大舞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都在上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生态系统自身具备的自我调节能力,更是让这个舞台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和平衡。
咱们先来说说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想象一下,在一片繁茂的森林里,兔子们欢快地吃着青草,而狐狸则在一旁伺机捕捉兔子。
如果兔子的数量突然增多,那青草可能会被过度啃食,但是别担心,因为狐狸有了更多的食物来源,它们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从而更多地捕食兔子,让兔子的数量不至于失控。
这就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一个小例子。
我记得有一次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池塘。
池塘里有小鱼、小虾,还有一些水草。
刚开始的时候,水草生长得特别旺盛,几乎占据了半个池塘。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再去看,发现水草的数量减少了,而小鱼小虾却变得更多了。
原来,水草过多影响了水中的氧气和养分供应,小鱼小虾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它们就会吃掉一些水草,让池塘的生态重新达到一种平衡。
回到咱们的教学中来,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
比如说,让学生们分组模拟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比如草原上的草、羊和狼。
给他们一些卡片,代表不同的生物数量,让他们通过增减卡片来模拟生态系统的变化,看看他们能不能理解其中的自我调节机制。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多举一些身边常见的例子。
像城市里的公园,里面的树木、花草、鸟儿和昆虫,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自我调节关系。
又或者是家里的鱼缸,鱼的数量、水质、水草的生长等等,都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在自我调节。
还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的纪录片,让他们直观地看到大自然中那些神奇的自我调节现象。
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旱季和雨季,动物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生态系统又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然后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们观察自己身边的小生态环境,比如小区里的花园、学校的花坛,记录下它们的变化,并尝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

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 本节课从 生态 系统 的调 节 方式 和调 节 能 力两 个 方 面 概 述 了 生
态系 统 的特点 。 生 态 系统 的 自我调 节是 一 个非 常复 杂 的过 程 , 其 中各 种 生 物 的 变 化 与物 质 循 环 、 能 量 流 动 联 系 在一 起 , 非常 抽象 。生态 系 统 的调节 能 力取 决 于
中图 分类 号
1 教 材 分 析
G 6 3 3 . 9 1
文献标 志码
4 . 1 导入 课题
B
“ 生 态 系统 的 自我 调 节 ” 是 鲁教 版初 中生 物 学 第
教 师 播 放视 频 “ 美 丽 的大 自然 ” , 要求学生 : 说 出 看 到 的 生态 系 统 类 型 ; 并 以草 原 生 态 系统 为 例 , 尝 试
响 ?如果 狼全 部死 亡 呢 ? 小 组表 达交 流 ( 参 考 答案 :① 食 物链 :草一驼
描 述 生态 系统 的相对稳调 节能 力是 有 限 的。
关注 影 响生 态 系统稳 定性 的 因素 , 认 同人 与 自然 能够 协调 发展 。 3 教 学 准 备
4 . 2 课 题 讲 解
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现代 网络资源以及 I p a d 等工 具 ,不仅充分体现了现代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理念 , 还 避 免 了搜 集 资 料 时 间 的局 限性 和课 堂空 间 的局 限 性
对教 学效 果 的负 面影 响 。
2 教 学 目标
分析罗亚岛上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图, 小组合作 共同解决下列 问题 : ① 说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
分析兔子的数量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 师 生共 同分 析得 出结 论 :生 物与 环境 相互 影 响 、 相互 依存 。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教案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教案一、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物种和环境结构发生变化时可以适应畸变,确保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能力。
它是生态系统本质的一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特性之一。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1. 非马虎的竞争和协调机制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竞争和协调机制间接促成了物种数量和特定分配方式的发展,仿佛指挥家一样,控制着来来往往的物种,确保它们能够掌控和平衡共同生存环境,从而实现系统调节。
2. 生态系统结构的有效维护生态系统结构会受到物种的影响,所以生态系统会成型一种有效的维护机制,如管理物种数量、促进物种演变以及不断维护物种种群数量,从而有效地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3. 生态系统中罕见当先生态系统中某些物种的出现和消失是生态平衡的重要原因,一些罕见物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保护这些罕见物种的存在,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实现1. 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关键,丰富的物种可以有效地维护生态系统,抵御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2. 强化系统耐受性生态系统耐受性可以使系统能够有效应对外来威胁,从而实现系统的自我调节,扩张系统的受损范围,缩小系统不良反应规模,从而实现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 开发生态技术技术是实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如人工管理、野生放归等,可以使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的调节状态,从而实现自我调节的能力。
四、总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生态系统核心特性之一,它可以促进物种之间的有序竞争,抵抗环境的影响,保持森林的多样性,利用生态技术和耐受性等机制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一、目标: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
生态平衡;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导学提纲:
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既存在着,又存在着相互、的关系。
和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2.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流动和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
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越。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和等自然因素可在瞬间使一些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三、课堂练习
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 ( ) A.相互制约的 B.多种多样的
C.不断进化的 D.谁也离不开谁
2.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
C.动物瘟疫 D.生态环境被破坏
3.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
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剧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
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4.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
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④有利于保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资料分析:北美驯鹿是可爱的动物,它们在广阔的草原上生活。
可是,它们常受到狼的威胁,于是,人们为保护驯鹿而捕杀草原上的狼,驯鹿家族繁盛起来。
可是,过了一些年后,人们发现草原被驯鹿糟蹋的很厉害,而且北美驯鹿有时成批死亡。
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北美驯鹿失去了天敌狼后,种群扩大了,草场不足,草原被破坏,而且那些老弱病残的鹿也不能及时被淘汰,加剧了草场不足的困难。
加之,没有稂的追杀,北美驯鹿的运动少了,体质下降,病死的北美驯鹿也增加了。
于是,人们又把“狼”请了回来。
(1)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2)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
(3)在我国北方,牧民放牧时常有狼来偷食羊,于是牧民们联合起来将狼消灭光了,他们的这种做法对吗?
(4)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