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酒社会功能视角赏析《红楼梦》与《三国演义》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与酒文化

《红楼梦》与酒文化

《红楼梦》与酒文化《红楼梦》之酒香《红楼梦》写到秦可卿房中悬挂的那幅海棠春睡图时,曾特别提到了旁边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这幅以酒为内容的对联能登上秦可卿这个贵族夫人的闺房绣壁,正说明饮酒已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一种高雅文化。

在品读红楼的过程中,我们不难闻到阵阵清冽的酒香。

合欢酒黛玉放下钓竿,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

丫鬟看见,知他要饮酒,忙着走上来斟;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斟,这才有趣儿。

”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

”宝玉忙道:“有烧酒。

”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

黛玉也只吃了一口便放下了。

《红楼梦》第38回写林黛玉吃螃蟹后觉得心口微微疼痛,便命丫环将合欢花浸泡的酒烫一壶端上来。

合欢酒是把合欢树上开的小白花浸泡于烧酒中而制成的一种药酒,具有祛除寒气、安神解郁之功效。

林妹妹多愁善感,身体虚弱,自幼有不足之症,吃了性寒的螃蟹,喝几口用合欢花浸泡的烧酒,显然是对症下药,恰到好处。

屠苏酒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出。

《红楼梦》第53回写到了贾府在除夕夜大摆宴席,屠苏酒便在喜庆的大年夜登场了。

按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一要合家饮用屠苏酒。

《四民月令》记载:“元日饮屠苏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少者起”。

这是因为“少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

史书上记载:屠苏是羽帐名,丰贵之家,正月眷属会羽帐之中,饮此酒以辟瘟疫邪气。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也曾对此酒推崇备至,其《本草纲目》也详细记载了此酒的制法,指出这种酒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预防瘟疫之功效。

绍兴黄酒袭人笑道:“你放心,我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个人,每人五钱银子,共是二两;芳官、碧痕、春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他们告假的不算:共是三两二钱银子,早已交给了柳嫂子,预备四十碟果子。

论酒文化与红红楼梦

论酒文化与红红楼梦

论酒文化与《红楼梦》结构关键词:酒文化《红楼梦》结构论文摘要:对于《红楼梦》中酒的描写,我们称之为酒文化。

小说中的酒文化描写为全书的结构布局、塑造人物、连缀故事、展开情节等方面服务,作者也正是利用酒文化的描写来设计小说的关目,有机地结构小说。

中国文化的根柢属农耕文化,用粮食酿造醇酒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酒所具有的致醉功能使人进入一种独特的感官世界,并由此而在历史的思想精神发展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酒文化。

酒文化源远流长,李白“斗酒诗百篇”,陶渊明留下脍炙人口的饮酒诗,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可以说无酒不成诗。

据史料记载,曹雪芹本人嗜酒如命。

敦诚在《四松堂集》卷一《佩刀质酒歌》题记中还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秋天的早晨,敦诚在其兄敦敏的别墅槐园,恰巧碰到雪芹,当时风雨淋涔,朝寒袭衣,雪芹酒渴如狂,但他们身边都未带钱,于是敦诚便解下佩刀沽酒,雪芹非常高兴,大笑称快,立即作长诗一首,高声朗诵,以致谢意。

裕瑞《枣窗闲笔》记述说他“善谈吐,风雅游戏,触景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

”又说:闻其尝作戏语:“若有人欲快睹我书,不难,惟以南酒浇鸭享我,我即为之作书。

”在《红楼梦》中,酒是使故事情节逐渐展开并且不断走向高潮的重要因素。

酒贯穿在《红楼梦》中,并成为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

第一回写贾雨村在中秋佳节到甄士隐家做客,二人归坐,先是宽斟慢饮,次渐谈至兴浓,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

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雨村酒后吟诗与宋江醉后题反诗一样,均暴露出他的野心,为后文埋下伏笔。

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贾珍便去寻尤三姐饮酒取乐,贾琏去向贾珍请安,又拉尤三姐说:“你过来,陪小叔子喝一杯。

”尤三姐站在炕上指着贾琏、贾珍笑骂,并说要和那泼妇拼了这命,也不算尤三姑奶奶!喝酒怕什么,咱们就喝!说着,自己绰起壶来斟了一杯,自己先喝了半杯,搂过贾琏的脖子来就灌,说:“我和你哥哥已经吃过了,咱们来亲香亲香。

酒在《三国演义》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酒在《三国演义》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 第 二 回 张 翼 德 怒 鞭 督 邮 何 国舅 谋诛 宦竖 》 I 帝 与后 、 妃 正 在楼 上 , 宫 女报 李
— —
儒至 , 帝大 惊 。 儒 以鸩酒奉 帝 。—— 《 第 四 回 废 汉 帝 陈 留践 位 谋 董 贼 孟德 献 刀》 操 骂日: “ 吾 以诚 心待 汝等 , 汝 等 反 欲 害我 耶 !吾不 杀 汝 ,汝 必杀 我! ” 喝左右 乱棒 打死 。 随 即人 宫 , 将 伏 后 所 生二 子 , 皆鸩杀 之 。—— 《 第 六 十 六 回 关 云 长单 刀赴会 伏 皇

四十 五 回 二 三 江 口曹 操 折 兵 群英 会 蒋干 中计 》 I 却 说玄 德 归 到寨 中。庞 统人 见 日: “ 主公 今 日席 上 见 刘 季 玉 动 静 乎 ? …… 以统之 计 , 莫 若 来 日设 宴 , 请季 玉赴席 ;于壁 衣 中埋 伏 刀 斧手 百 人 ,主公 掷 杯为 号 ,就 筵 上 杀 之; 一 拥 入 成都 , 刀不出鞘 , 弓不 I 二 弦, 可 坐而定 也 。 ” —— 《 第六十回 张 永 年 反 难 杨 修 庞 士 元 议 取 西
至, 先 埋伏 刀 斧手 五 十人 于壁 衣 中 , 看吾 掷 杯为 号 , 便 出下手 。 ” —— 《 第
酒 ,在 中 国文 化 中有 着极 其 重 要 的地 位 。不 仅从 酒 自身 出发— — 酒 的酿 造 、 品类 、 饮 用 礼仪 、 酒器等,
都形 成 了颇 为 深厚 的酒 文 化 ,而且 在社 会 的各 个方 面 , 上 至 国家 祭祀 , 下 至市 井 生活 ,酒 都起 学 中 , 从 《 诗经 》 开始 , 酒 便 是 不 可 或 缺 的一 份子 。 其 以独 特 的意象 内涵 , 为中国 传统 文学 添上 了浓 墨 重彩 的一 笔 。 同样 , 在 明 清小 说 中, 酒 以其 八 面 玲珑 的特 性 , 受 到 了各 种题 材 小

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红楼梦中的酒文化《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酒文化也占据着极重要的一席之地。

描写了众多人物对酒的不同情感,包括品酒、赠酒、斟酒、饮酒、醉酒等,深刻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酒之道,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品酒之道《红楼梦》中涵盖了丰富的品酒之道,从品酒的器具到品酒的方法、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描写。

品酒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器具,包括壶、杯、盏等,并要注意器具的材质、样式等,以体现品位和文化底蕴。

其次,要注重品尝过程中的细节,如酒的温度、口感、气味等,及时感受酒的味道,产生品酒的美妙感受。

二、赠酒之礼《红楼梦》中的酒文化体现出了赠酒的细致之道,这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礼仪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表达人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赠酒时要注意礼仪、名分、心意等,选择合适的酒款、器具、礼品等。

赠酒既要有诚意,也要注意场合的适宜性,凸显自己的品位、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

三、斟酒之技酒文化中的斟酒技巧讲究精准、细致,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细节上的差别是成功和失败的分野”之思想,也是交际中表达自己的技巧之一。

在斟酒时,要注重规矩,尊重尊卑,注重斟酒的姿势、力度、顺序等,以表达自己的品味与礼仪。

同时也要有亲和心和爱心,将自己的情感和心意融入进去,让斟酒成为一种温暖的行为。

四、饮酒之美在《红楼梦》中,饮酒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和情感表达。

在饮酒中,既要有品位,又要有思想,把自己与人的关系融入其中,达到一种心灵的相互交融。

在饮酒时,要注意节制,不可过度,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形象,保持优雅和气度。

五、醉酒之悲《红楼梦》中的酒文化并不只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品位的方式,它也揭示了过度饮酒所带来的悲剧性后果。

无论是贾母在酒后的古怪行为,还是王熙凤在酒后的争吵,都暴露出醉酒的危险和悲剧。

因此,在饮酒时一定要注意自我节制,避免过度饮酒而导致不良后果。

总之,《红楼梦》中的酒文化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酒文化,让我们领略到酒文化的千姿百态,也提醒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礼节和自我约束,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心意和情感。

《红楼梦》酒令的叙事功能——解读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之三

《红楼梦》酒令的叙事功能——解读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之三

《红楼梦》酒令的叙事功能——解读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之三作为文学经典,《红楼梦》已经深度参与到当今的文化教育事业中,不仅是大学文学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还走入中学语文教材,教育部将其列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整本书阅读计划之中。

本文旨在解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之“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以酒令这一娱酒佐欢的工具为例,探讨《红楼梦》酒令在小说叙事中时间调控、核心线索的多方面功能及其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之间酒令叙事功能的不同等问题,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其主要原因在于:《红楼梦》已经摆脱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注重传奇描写的创作范式,将目光转向闺阁生活琐事的挖掘、提炼、升华。

《红楼梦》以酒令描写为突破口,把贾府大大小小的事情贯穿起来,压缩了小说的叙事时间和空间,体现出小说叙事艺术多方面的艰辛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在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第二十八、四十、六十二、六十三、七十五、一〇八回,酒令描写一共出现了六次,前八十回五次,后四十回仅仅一次。

从艺术形式的角度来看,酒令主要有律令、骰盘令、射博令、抛打令等不同类型。

《红楼梦》对这些酒令的行令规则和过程都有具体描写。

比如,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在冯紫英举办的酒筵上,宝玉等人所行的酒令是律令,宝玉是令官,提出行令的令格是,行令者不仅要说出女儿的悲、愁、喜、乐四种情感,而且还要明确产生这四种不同感情的原因,酒面要唱一支新鲜别致的曲子,酒底要选择一件酒筵上的现成物件,并且围绕这个物件说出古代的诗词、旧对或儒家经典上的典故。

酒令的令词必须与酒面、酒底存在必然的联系,它们在内容上必须保持一致。

不仅如此,《红楼梦》每一回所写的酒令类型绝不重复。

如第四十回写了鸳鸯三宣牙牌令,在第六十二回,薛宝琴、宝钗、探春、李纨等人行的是射覆令,史湘云行的是拇战,在第六十三回,宝玉、宝钗等人采用的是骰盘令和酒筹组成的复合令,第七十五回贾母等人行的是抛打令。

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红楼梦中的酒文化在《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小说中,酒文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

饮酒在古代中国被视为一种仪式,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同时也是展现身份地位和品味的象征。

通过作者曹雪芹的笔下,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清代贵族社会的饮酒习俗和文化内涵。

在红楼中,饮酒常常伴随着各种节庆和聚会。

比如在家宴上,主人会设宴款待亲朋好友,邀请客人共饮美酒,畅谈人生。

酒桌上,酒过三巡,情意渐浓,大家互相敬酒,交流感情,增进友谊。

酒宴之后,还常有诗酒歌舞的表演,更添了一份欢乐祥和的气氛。

除了家宴,红楼中还描写了一些特殊场合的饮酒仪式,比如贾宝玉的生日宴会。

在这个场合,酒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主人贾母亲自斟酒劝客,亲切和蔼。

在这样的盛宴中,酒杯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容器,更是友谊的象征,是人们心灵交流的桥梁。

在红楼梦中,酒的品种也是丰富多样的,有琼浆玉液,还有琥珀浆,更有琥珀黄金酒。

这些美酒在文中被赞美为“美不胜收,醇厚芬芳”,足以见得古人对酒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家宴和宴会,红楼中还描写了一些角色喜欢独自品酒的场景,比如贾宝玉和林黛玉。

他们常常在幽静的地方,与美酒为伴,倾诉心事,发泄情绪。

这种独饮的方式,既表现了角色内心的孤独和苦闷,也展现了他们对美酒的独特品味和追求。

在红楼梦中,酒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通过酒,人们可以放松身心,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和亲情。

酒文化的存在,丰富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人文生活,也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红楼梦中,酒文化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美酒的热爱和品味,更体现了人类对于情感交流和精神寄托的追求。

通过阅读这部经典之作,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酒文化,还可以领略到酒所承载的情感和思想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像红楼中的人物一样,用酒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美酒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心灵更加宁静和美好。

浅谈《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浅谈《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满纸酒香——浅谈《红楼梦》中的酒文化自古以来,中国热播就喜好喝酒,酒文化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而《红楼梦》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其中不乏许多对酒文化的描写。

据统计,在全书120回中,共出现“酒”字580多次。

从第1回甄士隐中秋之夜邀贾雨村饮酒起,到117回邢大舅王仁、贾蔷等在贾家外书房喝酒止,直接描写喝酒的场面共有60多处。

这其中,提到饮酒的名目也十分繁多,如祝寿酒、生日酒、祭奠酒、接风酒、践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戏酒等等二三十种,令人大开眼界。

可见古人对酒的喜爱之深。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先生写到的酒种和酒名大致有以下几种:黄酒、屠苏酒、惠泉酒、合欢酒、果子酒,甚至还有西洋的葡萄酒。

其中写的最多的就是黄酒了,如第38、41、63、75等回中都有写到众人喝的是黄酒。

在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袭人等丫鬟为了给贾宝玉过生日专门准备了“一坛好绍兴酒”,为宝二爷助兴。

据《吕氏春秋》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绍兴酒已经产黄酒了,到了《红楼梦》那个时期,绍兴黄酒已经成为了黄酒中的上品,成为贵族家庭饮宴中的佳品。

还有一种我比较感兴趣的酒是合欢酒。

合欢酒听名字就让人觉得有喜气,而它本身其实是一种药酒。

合欢酒是用合欢树上开的小花浸泡烧酒而制成的,中医典籍中记载了合欢花的药用可解郁、和血、宁心,因而合欢酒便具有了祛除寒气、安神解郁的功效。

书中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写林黛玉吃了点螃蟹,觉的心口微微地痛,自斟了半盏酒,见是黄酒不肯饮,便说须得热热地吃口烧酒,宝玉忙到:“有烧酒。

”便命丫鬟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

林黛玉多愁善感,身体虚弱,吃了几口性寒的螃蟹,吃几口合欢酒,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我们以后吃螃蟹的时候也不妨可以自制一点合欢酒来饮用。

当然他们对喝酒的器具也是十分讲究,不同而酒用不同的器具,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

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

酒的魅力,让名著里的故事告诉你

酒的魅力,让名著里的故事告诉你
闯祸之酒
大闹天宫
《西游记》的故事,一直是影视作品青睐的宠儿,但是想想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精彩故事,最初的源头是哪里呢?
对了,就是弼马温那场醉酒后的大闹天宫。齐天大圣本来就因定海神针被贬,但是在这场蟠桃宴中,天庭的美酒实在是太过迷人,以致于醉酒后的弼马温解放天性,毁了盛宴,齐天大圣也因此被五指山囚禁五百年。
酒在这里,是暖场的工具,更是将这极盛之宴推向高潮的催化剂。就连林黛玉平时这种体虚多病的人,也少吃了两口酒。酒中的人物,尽情感受晚宴带来的欢乐,书外的我们,却识破了这一场酒会的迷障,体味到其中的几分凄凉。
扬名之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羽温酒斩华雄
《三国演义》里群雄云集,关于酒的经典故事非常多,而用一杯酒来让一个人物亮相于读者面前,必不可少要提到的就是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何等威名,共同讨伐董卓,然而一个华雄试出了其中的真英雄——关羽。诸多大将败在华雄马下,而关羽只用了一杯酒从热到温的时间,便取下了华雄的首级。关羽的勇猛机敏,沉稳内敛,正如这桌上一杯温酒一般,初见平淡,饮后卓尔不凡。酒在这里,既是衬托关羽的工具,又是关羽性格的折射,可算得上是非常大快人心的一杯酒。
酒的魅力,让名著里的故事告诉你
说到酒,爱喝酒的朋友们肚子里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当然,古代人也喜欢喝酒,也因此不少文人逸事、诗词歌赋得以流传。但是,你有注意过古人所写的那些关于酒的故事吗?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唠唠,名著里的那些酒事!
极盛之酒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看过《红楼梦》的人,肯定对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这一章节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在书中,贾宝玉的生日这晚,不仅聚集了书中大部分的主要人物,更是通过酒中的游戏“象牙花签”来为全文的人物命运走向埋下伏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酒的社会功能视角赏析《红楼梦》与《三国演义》摘要中国酒文化发展源远流长。

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与《三国演义》中对酒有诸多描述,正是这些功能各异之酒,给文学增添了无限魅力,也拓展了酒文化的艺术空间。

本文从酒的社会功能角度,去品尝不朽著作中酒的另一番甘醇。

关键词:酒社会功能文学礼俗策略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

酒自古就与人的日常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亲朋聚会、庆功设宴、外交走访、祭奠祖宗等都离不开酒,它成为人们表达情感、寄托理想、调节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酒更是以其自身的特殊性渗透到文学领域。

曹操对酒当歌的豪放,李白醉后的轻狂,留给后人多少千古绝句。

四大名著《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也对酒进行了诸多描写,其刻画细腻、生动逼真,令人印象深刻。

正是这些酒气盎然的文学作品,将人内心的壮志豪情和情感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文化的载体,酒在人类的文化发展中有其特殊的社会功能。

从酒的功能角度来欣赏文学著作,又将品尝出怎样一番甘美香醇呢?一酒是礼俗载体早在《左转》中就提及了酒的社会功能。

“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

”汉人鲁匡也云:“百礼之会,非酒不行。

”中国是传统礼仪之邦,酒在古时被视为神圣庄严之物,非祭天地,祭宗庙而不用。

随着酒文化的发展,许多酒事活动已演变成为系统的酒俗礼仪,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贵族,传统制度极为森严,因此更是注重礼仪的规范和程序。

书中多次提到宴饮场面,这些场面多数都是群饮,而且众人并非随意聚集饮酒,许多酒宴都安插了名目,如寿酒、祭祀之酒、节日庆酒或诗社聚会用酒。

第71回中贾母八十寿辰至,作为贾府最高权威人物,贾母的生日宴席必定不能马虎了事。

因担心场面不够宏大,荣宁两府同时设宴,饮酒看戏长达数日。

第18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元妃游完大观园,尤氏、凤姐早已备好宴席。

按皇家礼仪叩拜行礼,入座之后大开筵席,贾母陪同,尤氏、李纨、凤姐等亲自捧羹把盏,在一旁伺候,由此可见元妃的地位以及贾府对此次宴席之重视。

此后的章节中也不断提到贾府除夕时节设宴祭宗祠,庆元宵开夜宴,年酒、戏酒天天不断,亲朋好友络绎不绝。

所以,贾府逢节必设宴已成为习俗,尤其祭祀之酒,场面宏大、奢华铺张,有跪拜的地毯,烧香帛的焚池,有专人奏乐。

而且等级尊卑相当森严,分别设有主祭和配祭,其余祭祀的人则按尊卑长幼排位,焚香奠酒,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君臣尊卑和长幼孝道之礼俗。

古时许多礼俗都离不开酒,如婚庆时新人要喝交杯酒寓意百年好合,端午喝雄黄酒以辟邪。

《三国演义》中有相关礼俗。

刘备与关、张二人相识于桃园,即刻备下祭拜之物,宰牛设酒,焚香立誓拜天地。

古时人们结拜讲究特定的仪式,必须祭拜天地,歃血为盟,即把牲畜的血涂于嘴唇之上,后来也有人改用鸡血,或者咬破手指将血滴入酒中饮下,随后还将碗摔碎。

这样的饮酒礼仪不仅显示出结拜者的豪情,更喻意了不忠者如碗的忠诚之义。

第57回中,周瑜亡,孔明前往吊丧,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曰:“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尝!”其中,“酹”即把酒浇在地上之意,表示祭奠,“觞”指古时的酒杯。

因此,酒在中国的传统礼仪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祭拜无酒,后人缅怀先祖之心无以寄托;生宴无酒,儿孙满堂之乐无以表述。

离开了酒,许多民俗活动便失去了依托。

二酒是策略手段以酒谋事,是酒的另一社会功能。

常言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勾践倾酒三军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鸿门宴楚汉争霸。

酒在军事家、政治家的手中胜过百万雄兵。

曹操与刘备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操畅谈英雄,一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唬得刘备筷子落地。

看似酒后闲言,却道出一代枭雄曹操的奸诈。

饮酒前曹操曾说“在家做得好大事”,已表明他对刘备起疑,只是未能辨别真假。

而此时论英雄是假,探刘备有无雄霸之心是真。

书中将酒计发挥到极致的要数东吴大将周瑜,趁曹操派蒋干到营中做说客之机,将计就计,设酒宴款待。

周瑜先入为主,自称军营中滴酒不沾,如今见到好友,当痛饮一番,为后面的大醉做好铺垫。

随后解佩剑、设监酒,有提及军事者皆斩,封住蒋干之口。

席间为了引诱蒋干上钩,几番故作烂醉之态。

酒后周瑜邀请蒋干共寝,使其得到偷看书信“之机”。

次日故意问对方昨日醉后有没有酒后失言,泄露军机,从而彻底打消蒋干的疑虑。

周瑜以酒为载,设计铺谋,步步深入,使后来曹操错斩良将,足见周瑜智谋之深。

此外猛张飞施计诈酒醉,智擒刘岱,后又以酒败张;徐氏复仇用酒计,连诛二贼;樊氏宴席间把酒,欲惑赵云。

连女流之辈也以酒谋事,难怪有人说《三国演义》中的酒是充满智慧的酒。

《红楼梦》中的贾琏也借酒施计。

第44回王熙凤生日宴席上不甚酒力,回房休息时撞见贾琏偷情,醋意加上酒气而大耍泼劲。

贾琏气急败坏,追杀老婆。

试想琏二爷素来惧内,这次又是他偷情在先,为何一反常态,反逞起威风来了?这正是男人聪明之处,在犯小错时低声下气,主动认错,通常能博得妻子的原谅。

而偷情绝非小事,加上凤姐泼辣狠毒,即使认了错,也难保今后不落为把柄,受到百般要挟折磨。

与其一辈子忍气吞声,受人钳制,不如索性闹破了,让此事变得人尽皆知,看她以后能怎样?所以贾琏人前越发倚酒三分醉,故意发酒疯嚷着要杀老婆,反唬得凤姐不敢大闹,没了主意,只得哭哭啼啼地请出权威长辈替自己做主。

而封建社会男人三妻四妾实属平常,加上贾母素日疼爱孙辈,这类“酒”后失足,最多责备几句,不会过多惩罚。

贾琏故意耍混,借酒发狂,轻易就让自己从丑事中脱身。

三酒能激发文学灵感酒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创作灵感的催化剂。

缺少酒,就没有李白当年的豪放;没有酒,曹雪芹也写不出《红楼梦》中雅致脱俗的诗词。

据史料记载,曹雪芹平生也酷爱酒,而他笔下的红楼女子多有才华,书中多次提到结社做诗行酒令。

酒令是人们饮酒助兴的一种特殊方式,可以猜谜、抽签行令、轮流对诗联语,虽然贾府中主子丫头都十分擅长此道,但对出真正好的酒令还须得饱读诗书,颇具文采。

在唐宋时期,还形成了专门的酒令习俗和酒令文化。

大观园众姐妹中数黛玉、宝钗二人文采最高。

然而,黛玉体弱多病,宝钗端庄贤淑,二人饮酒终不失斯文优雅之态,钟情于酒又颇具才华的当数史湘云。

史湘云的身世与黛玉相似,自幼父母双亡,由亲戚家抚养长大,对富贵权势不太看重。

但是她不同于黛玉的多愁善感,心直口快,开朗豪爽。

但是这种豪爽也与王熙凤有区别,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时特意赋予了她封建社会文人的豪放不羁。

结诗社时,两首海棠诗已初现其文采。

在38回里饮酒赏菊,《对菊》《供菊》两首菊花词中,湘云将自己喻为菊花,表达出了自己与世无争、豪爽调侃,傲世不群而又安分豁达的情怀。

聚会行酒令时,“日出红杏倚云裁”和“只恐夜深花睡去”就是分别引用了唐代诗人高蟾和宋代苏轼的诗句。

第50回众人赏红梅续诗,湘云更是不甘落后,续上诗句最多,连她自己也戏称这哪里是做诗,分明是在抢命。

李纨将这归功于席上吃的鹿肉。

然而鹿肉有功,酒岂无绩?宴席间湘云说自己吃鹿肉爱喝酒,喝了酒,才有诗,正是酒助长了她的诗歌。

史湘云有着男儿的疏朗和开阔襟怀,饮酒之风豪放不拘,全无女儿之态。

行酒令时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儿吃肉,甚至敢不顾封建礼教,饮醉后躺在芍药花下的青石板上睡大觉,口中还憨憨醉语,犹如在说酒令,更是表现出史湘云对酒的酷爱。

这样一个醉情溢言,才貌兼备的坦荡女子,何等可爱和令人倾倒。

《三国演义》中的挥毫泼墨的场面虽不及《红楼梦》多,但却不也乏才华横溢之辈。

周瑜堪称文武双全,精通音律,群英会上饮酒至酣,舞剑作歌发狂吟。

曹氏父子也是这一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作“历史三曹”,文才颇高。

第48回曹操平定北方后,宴饮长江。

月光皎洁,曹操酒酣,兴致颇高,慷慨赋诗,得著名的《短歌行》,其内容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堪称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美酒杜康令曹操直抒襟怀,以悲凉沉雄之调道出胸中成就霸业的卓越毅力和高远志向。

曹操的儿子曹植在第79回中遭兄长曹丕逼迫,于七步之内得诗,随后又叹手足之情犹如豆与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处虽然两首诗词非酒后所得,但曹丕之母卞氏哭着求儿子饶曹植一命的言辞中清楚地表达了曹植平生嗜酒疏狂,常常自恃才气横溢而酒后放纵。

可见,自古文人多爱酒,皆因酒能令人陶醉、胸襟敞开,将心中积压已久的情感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

四酒的药用价值酒的种类虽多,但其性味功能大致不过温而味辛。

从中医的角度讲,温而辛者皆能祛寒、发散疏导。

故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就把酒誉为“百药之长”。

而《神农本草经》中也明确记载了有的药物适宜用水煎,有的适宜用酒送服。

《红楼梦》第38回,黛玉吃了螃蟹后觉得心口微微地痛,须得喝口热热的烧酒,宝玉便令人烫了一壶合欢花浸泡的烧酒。

因为螃蟹性寒,而烧酒性辛,能祛除寒气,加上合欢花有安神、解郁的作用,正好可以治疗黛玉的多愁善感、夜间失眠之症。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大观园里有除夕饮用“屠苏酒”之风俗。

“屠苏酒”也是一种药酒,因为除夕正是天气寒冷之时,而此酒采用赤木桂、防风、蜀椒、桔梗、大黄、赤小豆等浸泡而成,具有祛风寒、清湿热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三国时期酒也与药物同用,第108回也提到诸葛恪见吴主孙亮,因怀疑酒中有毒,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辞。

后来令仆人回府取自制药酒,才放心饮用。

最早的麻醉法“酒沸麻沸散”也是三国名医华佗发明,即用热酒服下,令病者如醉死,然后手术。

因为酒精能抑制大脑皮层,起到麻醉神经的作用。

难怪关羽刮骨疗伤前饮酒数杯,手术中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状。

此外,酒还可以外用,有活血祛瘀,消毒止痛等功效,酒与医学早已融为一体。

除了以上提及的社会功能外,酒也有负面作用。

贾府中的佣人婆子喝酒打牌,纨绔子弟喝酒闹事;《三国演义》中吕布因酒陷囹圄,刘备酒后失言丧黄忠,张飞酒醉丢城池乃至性命等。

可见,酒的社会功能形形色色,关键在于饮酒者如何待之。

礼俗之酒也好,计谋之酒也罢,那一滴滴晶莹醇香的美酒,再次折射出不朽名著中气势磅礴,雄浑厚重的文学魅力。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浪漫主义视域下的中西方酒文化的比较),项目编号:cjy11-16;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基于社会学视域的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cjyb10-13。

参考文献:[1] 崔利:《酒的杜会功能初探》,《酿酒》,1993年第3期。

[2] 杜贵晨:《把酒话三国,书成醉后人——〈三国演义〉的饮酒描写》,《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1期。

[3] 龚若栋:《试论中国酒文化的“礼”与“德”》,《民俗研究》,1993年第2期。

[4] 贾勇星:《酒中有成败——论〈三国演义〉的借酒用计和酒误大事》,《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