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小知识
中秋节的知识有哪些

中秋节的知识有哪些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举行,此时月亮最圆最亮。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家庭节日之一。
人们通过聚餐、赏月、吃月饼等方式庆祝这一节日,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秋节的一些知识。
一、中秋节的历史中秋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相传,周朝时期,商纣王残暴无道,民不聊生。
于是,人们通过赏月来向上天祈求平安。
后来,这个传统就流传到了唐朝和宋朝时期。
宋朝时期,赏月成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并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演变,中秋节最终成为了一个家庭聚餐和庆祝的重要节日。
二、中秋节的习俗1. 赏月:中秋节最为特别的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在室外组织赏月活动,或者在家中窗边欣赏明月。
在赏月时,可以品尝月饼、瓜果,同时也可以分享古诗词与家人朋友一起赏月。
2. 吃月饼: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就是吃月饼。
据说,月饼原本可以用作武器,但后来被化为佳肴,人们便一直坚持着吃月饼这个习俗。
人们在吃月饼时可以在中间夹上蛋黄和其他一些馅料,例如豆沙和莲蓉。
3. 飞翔灯:中秋节期间,家家户户还会放飞翔灯。
这种小型灯笼可以飘逸在空气中,如同一颗小星星,将普通的夜晚点缀得更加美丽。
三、中秋节的文化意义1. 家人团聚:中秋节是一个让家庭团聚的重要节日。
许多人在这一天会远离繁忙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这不仅可以让大家享受到亲人的温暖,也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2. 传统文化传承:中秋节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庆祝中秋节,可以使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习俗。
3. 祈愿平安:中秋节也是一个向上天祈福的日子。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借着赏月祈求平安,也可以向亲友祈福。
这种传统是中国文化和现代社会的一种有益的联系。
四、中秋节的现代变革虽然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个节日在各方面都有了新的变革。
例如,许多企业家和年轻人现在会利用中秋节礼品来表达关心和感激之情,而第三方平台也会推出更加创新的方式和活动,让人们更好地在这个节日里表达自己的情感。
有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有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中秋节,又称“月光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家中团圆,赏月祭月,共度美好时光。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秋节的知识,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令人向往的节日。
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活动,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
相传,古代人们崇拜太阳和月亮,认为月亮是人间的神仙,因此每年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会向月亮祈福,表达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据史书记载,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商代的人们将中秋节看作是祭祀月亮之日,通过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祈求丰收和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家庭团圆、亲友聚会的节日。
二、中秋节的习俗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赏月。
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合家团圆,一同赏月。
月圆则祥,月亮被视为团圆的象征,所以人们赏月的同时也是祈愿家人和平、幸福的美好时刻。
2. 吃月饼: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形状圆润,寓意团圆和谐。
传统的月饼有多种口味,如蛋黄莲蓉、五仁、豆沙等,口感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3. 赏桂花:桂花是中秋节的花卉之一,开花时正值中秋节,花香四溢。
人们会在这个时候赏桂花,欣赏其芳香,俗称“赏桂花”。
4. 点灯笼:中秋节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点灯笼。
人们会将各种形状的彩灯挂在院子里或楼台上,营造出灯火辉煌的节日氛围。
5. 嫦娥奔月:与中秋节有关的一个传说是“嫦娥奔月”。
传说中,一个叫嫦娥的仙女吃了长生不老药后,飞升至月宫并成为月亮上的仙女。
人们通过讲述和演绎这个故事来传承中秋节的文化。
三、中秋节的意义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更是人们表达思念和感恩之情的日子。
中秋节有着重要的家庭和社交意义。
在这一天,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同时,中秋节也是亲友交往的好机会,人们会互赠月饼和礼品,祝福彼此五福临门。
此外,中秋节还有一层文化的内涵。
中秋节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和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家族团结等。
中秋节的知识科普

中秋节的知识科普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它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通常相当于公历的九月中下旬。
下面是关于中秋节的一些知识科普:
1. 起源: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在中国最早可追溯至周朝。
周朝时,人们会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赏月、祭拜月神,以祈求丰收和家庭团圆。
2. 月亮与中秋节:中秋节的重要象征是满月。
由于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一年中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所以中秋节也常被称为“月老节”或“月夕”。
人们通常在中秋节当晚赏月,并相信月亮
代表团圆与美好的寓意。
3. 传统活动:中秋节有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
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月饼、猜灯谜、赏月、拜月神等。
此外,还有举行龙舟比赛的习俗,特别是在南方地区。
4. 月饼:中秋节的主食之一是月饼。
传统的月饼通常是圆形的,外皮酥脆,内陷有各种馅料如豆沙、莲蓉、五仁等。
月饼具有象征团圆和美好的意义,人们通常会在中秋节时互赠月饼,以表达亲情和友情。
5. 中秋节的象征物品:中秋节有一些特殊的象征物品。
例如,艾草枕袋具有驱邪辟邪的作用,人们相信它能保佑家庭安康。
此外,还有各种与月亮相关的图案,如兔子、蟾蜍等,它们也是中秋节的象征。
6. 文化传承:中秋节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秋节的习俗和传统在中国各地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家人团聚、感恩和祈福的价值观。
中秋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中国节日。
这些是关于中秋节的一些知识科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有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中秋节,又称月夕、月节、秋节、仲秋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
以下是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
1. 起源: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是为了庆祝秋收和感谢丰收。
2. 月亮:中秋节与月亮有密切的关联,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正是月圆之时,象征团圆和圆满。
3. 传统食品:中秋节最著名的食品是月饼,它是一种圆形的糕点,有各种不同的口味和馅料,如豆蓉、莲蓉、五仁等。
此外,还有其他传统食品如柚子、芋头等。
4. 传统活动:中秋节有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赏月、拜月、吃月饼、猜灯谜、故事讲解等。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增进亲情和友情。
5. 美丽的传说:中秋节有很多美丽而浪漫的传说,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故事。
这些故事反映了人们对幸福和团圆的向往。
6. 部分地区的特殊习俗:中秋节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习俗和特色。
比如,在广东地区,人们会放飞孔明灯,将祈福和祝福写在灯上;在福建地区,人们会摆放五仁糕,代表五谷丰收。
7. 传统文化:中秋节不仅是一种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文
化符号之一,反映了中国人对团圆和家庭价值观念的重视。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这个节日表达自己对家人、朋友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传承着古老的民俗和文化。
中秋节知识问答

中秋节知识问答中秋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
在这个团圆的佳节里,让我们通过一些知识问答,来更深入地了解中秋节的种种。
一、中秋节的起源问:中秋节起源于什么时候?答: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问:中秋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什么?答: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是为了庆祝秋季丰收,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问:嫦娥奔月的故事是怎样的?答:传说远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百姓难以生存。
英雄后羿力大无比,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后羿有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等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后,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
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中秋节知识大全

中秋节知识大全中秋节,又称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
这个节日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习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秋节的知识大全吧。
一、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传的是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
相传,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成为英雄,并娶得美女嫦娥为妻。
后羿从西王母处获得不死药,准备与嫦娥共同飞升。
然而,嫦娥在一次误食仙药后,独自飘向月宫。
后羿思念成疾,便在月下设宴,祈求团圆。
由此,中秋节便成了象征团圆、寄托思念的节日。
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1.赏月:中秋节当晚,人们会抬头仰望明亮的满月,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祈求家庭团圆、生活美满。
2.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
月饼种类繁多,口味各异,常见的有豆沙、五仁、蛋黄等口味。
3.点灯笼: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或院子里点亮灯笼,寓意着驱散黑暗、祈求光明。
4.赏桂花:桂花盛开于中秋时节,花香四溢。
人们会欣赏桂花,品尝桂花糕、桂花酒等美食,享受节日的氛围。
5.猜灯谜: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一项趣味性活动。
在月圆之夜,人们将谜语写在灯笼上,供人们猜测,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三、中秋节的现代庆祝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如今,人们除了遵循传统习俗外,还会以更现代的方式庆祝中秋节。
例如:1.家庭聚餐:中秋节成为家庭团聚的时刻,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共享美食佳肴,共度欢乐时光。
2.旅游度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中秋节期间外出旅游度假,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放松心情。
3.网络庆祝: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分享中秋节的喜悦与祝福,传递思念之情。
4.举办文化活动: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会举办各类中秋节主题活动,如文艺演出、民俗展览等,丰富人们的节日生活。
四、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代表着团圆、思念、和谐与美满,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亲情的价值观。
中秋节知识问答题

中秋节知识问答题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
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知识问答题,快来看看你能答对多少吧!一、中秋节的起源1、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答: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
2、中秋节最初是为了庆祝什么而设立的?答:中秋节最初是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团圆、赏月的节日。
二、中秋节的传说1、以下哪个是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A 牛郎织女B 嫦娥奔月C 梁山伯与祝英台答:B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中秋节最著名的传说之一,传说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药,然后飞到了月宫。
2、“吴刚伐桂”的传说中,吴刚为什么一直在砍桂树?答:传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宫,令他砍伐月桂树。
但这棵桂树高达五百丈,而且随砍即合,吴刚永远也砍不倒它。
三、中秋节的习俗1、中秋节人们通常会吃什么传统食品?答:中秋节人们通常会吃月饼。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
2、除了吃月饼,中秋节还有哪些常见的习俗?答:中秋节常见的习俗还有赏月、祭月、玩花灯、猜灯谜等。
四、中秋节的诗词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作品?答: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以下哪句诗描写的是中秋节的景象?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答:B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句诗描绘了中秋节海上明月升起,远在天涯的人都在此时共赏明月的情景。
五、中秋节与月亮1、为什么中秋节的月亮看起来又大又圆?答:中秋节时,月亮正好运行到地球与太阳的连线上,并且月球距离地球较近,所以看起来又大又圆。
2、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叫什么?答: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称为月相。
六、中秋节在不同地区的特色1、在南方的一些地区,中秋节有什么特别的庆祝方式?答: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如广东,有舞火龙的习俗。
中秋节的知识

中秋节的知识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现代公众假期之一。
中秋节庆祝的时间通常是在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被称作“中秋”。
中秋节是融合了历史文化、农业文化、民俗文化和人们今天珍爱的美好生活情趣的日子。
人们在中秋节后惯于赏月、吃月饼、赏灯等多种活动。
下面,我们将从中秋的由来、传说、习俗等方面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知识。
一、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意义中秋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我国古代农民非常信奉阴阳,认为每年的缕缕气息是由于阳余阴不足,因此不仅会举行春分和秋分两天的节日,还会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这天,欢度中秋佳节,祈求丰收和虔诚感念先祖。
民间传说中秋节是专门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家屈原而设立的,据传屈原是楚国一位相当了不起的人,他在为了救国无能为力,不幸被排挤在宫廷之外,最后自杀投江,故此节日也称为“月夕”或“屈原节”。
不过,在唐朝后,这个传说逐渐被放弃,中秋节发展成与庆祝丰收、感恩祭祖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意义渐渐转化为纪念和感谢大地之母,庆祝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
二、民间的传说和实践除了上述关于屈原的传说之外,还与中秋节有关的典故有很多,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玉兔捣药”等。
最流行的莫过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它是关于中秋节的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神话故事之一。
传说中,嫦娥是玉帝的嫔妃之一,也是十分美丽与聪明的一个女子。
神话中说,有许多仙药,其中有个极为重要的仙药,它名叫“长生不老药”。
相传这种药物被盘丝洞下的蟠桃园守卫在王母娘娘的桃树中存放着。
有一天,嫦娥偷偷来到了桃树,想要品尝一颗仙果,却被睡熟的王母娘娘发现了。
为了逃脱审判,嫦娥吞下了仙果,由此起了飞天遁地的能力,最后奔向了明亮的月宫,成为了月宫中的守护仙子。
在中秋节常见的一些传统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赏月。
很多人都会在中秋节晚上来到户外,或者在家中的窗户旁赏月。
就连孟浩然也在《登高》诗中留下了“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样的名句,表现了月色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小知识【篇一:传统节日小知识】春节(新年)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
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过去也叫元旦。
正月十五元宵节(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
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
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
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
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
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七夕节(中国情人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牵牛星和织女星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中秋节始于宋代,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主要的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月”为内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
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圆润,被人们看成是合家团圆的象征,因此,又被人们叫做“团圆节”。
九九重阳节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腊八节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除夕夜(大年三十晚)【篇二:中秋节知识竞赛】预赛第一轮一、选择题1. 中秋节是从在哪个朝代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答案:④唐①明②宋③元④唐2.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答案:①祭奉月神的祭品①祭奉月神的祭品②馈赠亲友的礼物③节日食品④地方小吃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答案:②王安石①李白②王安石③杜甫④白居易二、问答题1、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比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水仙不开花——装蒜等等。
那么有些歇后语是跟中秋节有关的,请问“八月十五办喜事”这句歇后语的后半句是什么?答案:人月共团圆2、中秋节的月饼有很多口味,例如起源于广东地区的广式月饼,它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多以莲蓉为馅料;起源于上海,江浙地区的苏式月饼,它的馅料有豆沙、玫瑰花、桂花等,皮薄,馅大,油多,甜度很高。
请问饼皮疏松,有独特的火腿香味,馅料咸甜适口的滇式月饼起源于我国那个地区?答案:云南,贵州地区3、在我国的某个省市,他们那的中秋节有个习俗叫“剥鬼皮”,有辟邪消灾之意,请问这是我国的的哪一个省?答案:广东预赛第二轮一:选择题1、在中秋节的有关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答案:②桂树①槐树②桂树③柳树④杨树2、以下哪个国家中秋节不吃月饼?答案:③日本①美国②意大利③日本④英国3、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答案:①悲欢离合①悲欢离合②天气的好坏③凶吉的象征④身体是否健康二:问答题1、有关中秋节的歇后语。
请问“八月十五看桂花”的下半句是什么?答案:花好月圆2、和月饼有关。
我国月饼的始祖是“太师饼”,话说武王伐纣,纣王派了个太师率兵抵御,这个太师制作了一种甜味糕饼,作为行军干粮。
后来这种饼传到民间,就被叫做太师饼。
请问做这个“太师饼”的人,他是谁?答案:闻仲3、还是跟“剥鬼皮”这个习俗有关,请问“剥鬼皮”指的是吃哪一种食物?答案:芋头4、中秋节的首推美食就是月饼,关于月饼的起源说法有很多,有一种是说元朝末年,朱元璋想要联合反抗力量来推翻元朝统治,但元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朱元璋手下一个谋士想出用月饼来传递消息,请问这个谋士是谁?答案:刘伯温决赛1、依然跟“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
传说中嫦娥是吃了后羿拿回来的灵药才飞上了天,请问这个灵药是谁给后羿的?答案:西王母2、依然和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
请问,在“嫦娥奔月”的传说中,蓬蒙是什么人物?答案:后羿的徒弟3、请问中秋节小孩子喜欢玩的“兔儿爷”灯笼起源何时?答案:明末4、相传,唐朝有个皇帝曾经梦见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
这个皇帝醒来后,对梦中的情景还记得清清楚楚,于是他把梦中的乐曲记录了下来,创作了《霓裳羽衣曲》,请问这个皇帝是谁?答案:唐明皇 / 唐玄宗 / 李隆基5、中秋节我们会在夜晚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我们常说的月亮其实就是月球。
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请问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多少倍?答案:81倍加时赛1. 潮汐与什么有关?——月亮2.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元末3. 中国汉族有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另外一个节日是什么?——端午节4.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传统台湾月饼的原料是——番薯5. 火腿、五仁、百果等硬馅月饼,存放时间为——15-20 天为宜传说中与月饼来历有关的皇帝是——朱元璋国旗上有月亮的是哪个国家——巴基斯坦历史上“月下追韩信”的是——萧何6. 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观是什么——钱塘观潮【篇三:中秋知识问答】一、问答题1、减肥绝招 (打一宫女)2、东坡交友广(打一影视明星)3、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4、身为中国人,你知道为什么要吃月饼吗?5、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字谜)朝6、丹桂飘香中秋月7、红豆集团的前身:港下针织厂8、红豆的企业愿景:打造中国第一文化品牌,缔造跨国百年企业9、企业精神:诚信、务实、创新、争先10、红豆的五大产业:服装,房地产,生物科技,轮胎,机械车辆11、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18、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二、选择19、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a月饼节 b团圆节 c故乡节 d诗人节20、在哪个朝代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a唐 b宋 c元 d明21、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馈赠亲友的礼物 c节日食品 d地方小吃2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a王安石b李白 c杜甫d白居易24、中秋节又可以称为什么?a仲秋 b月夕 c秋节 d追月节25、下面哪一种饼,是月饼的始祖?(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
a太师饼 b胡饼 c宫饼 d乐团26、下列哪一个节日不属于三大灯节?a 春节b端午c中秋d元宵27、中秋之夜在我国哪一个身份有抛帕招亲的习俗?a江苏 b湖北 c河南 d山东28、“中秋晚,有送瓜”是哪一个省的风俗?a湖南 b湖北 c河南 d河北2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