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资源状况及用水结构分析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
在许多地方,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已经导致了许多严重的问题。
因此,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其效率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方法和影响其效率的因素。
一、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方法1. 定义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水资源利用量与投入的水资源利用量之比。
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是确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探讨提高效率的途径。
2.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指标(1)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是指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之间的比率,它是反映用水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
(2)单位水资源产值单位水资源产值是指单位时间内水资源的经济效益,通常用GDP和财政收入等指标来衡量。
这是评估水资源的利用效益的关键指标。
(3)水资源利用管理水平水资源利用管理水平是指国家、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上的综合能力。
3.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方法(1)ELOS(经济、环保、公平、可持续)ELOS是传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式,主要是评估经济、环境、社会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因素。
这种评估方法,主要是面向整个水资源利用系统,从宏观和微观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2)FAO-WaterFAO-Water是一种针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评估方法,它包括水资源、土壤和气象因素。
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将针对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上游和下游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考虑不同的因素,选择不同的评估指标。
(3) WATERNOMICS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估方法,WATERNOMICS包含水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它主要关注的是水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效益,并且计算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决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1. 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是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因素之一。
水资源的供应量、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量,以及水文周期、水文地质条件等,都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分析

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分析一、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1. 水资源短缺:全球范围内,水资源日益减少。
气候变化、环境破坏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导致水资源供需不平衡。
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紧张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水污染与环境损害:工业生产、城市化和农业活动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废水排放和农药、肥料的过度使用,使得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这不仅危害人民健康,还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不均衡的供水与用水结构:尽管某些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供水设施不完善或管理不善,导致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此外,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先进的农田灌溉技术,造成了大量浪费。
4. 水土流失与河岸侵蚀:在过度开垦和滥伐森林的情况下,土壤容易流失,并堆积在河道中导致淤积。
同时河岸侵蚀也是一个难题,严重影响了河道的正常运行。
5. 水利基础设施老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早期建设,到了使用寿命的尽头,存在着大规模维修和更新需求。
然而,资金短缺与技术问题使得基础设施维护和更新变得困难。
6. 水资源跨界问题:许多河流流经多个国家,在水资源分配和管理方面存在着各种争议与纷争。
这些跨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国际间达成共识,协调各方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7. 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影响: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威胁着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也对水利建设带来了额外挑战。
二、水利存在的主要难点1. 技术难题: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复杂而先进的技术支持。
例如,治理河流污染需要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灌溉系统的建设需要先进的灌溉技术。
在解决水利问题时,我们面临着技术研发与推广的巨大挑战。
2. 资金与投资难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和长期投资,包括新建、改造、维护等各个环节。
然而,许多地区财政紧张,在保证粮食、教育和医疗方面也需投入重要资源,因此很难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水利建设。
3. 土地与资源争夺: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有限且昂贵,为了满足人们对用地的需求,常常会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合理分配。
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综合指标与方法

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综合指标与方法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基础,而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评估旨在评估和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的综合指标与方法。
一、综合指标在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中,常用的综合指标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保护程度、水环境状况、水资源利用结构等。
1. 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衡量水资源利用与供应的高效性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衡量供水系统的漏损率、农业用水的灌溉效率、工业用水的回用率等来评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浪费、提高供需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
2. 水资源保护程度水资源保护程度是衡量社会对水资源保护行动的力度和效果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评估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水源地的保护措施等来评估水资源的保护程度。
加强水资源保护,减少水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3. 水环境状况水环境状况是衡量水体质量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河流湖泊的生态功能等来评估水环境的状况。
保持水环境的健康状况,有利于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4. 水资源利用结构水资源利用结构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方式合理性和多样性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评估不同行业和用途的水资源利用比例,如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的比例、城市供水与农村供水的比例等来评估水资源利用结构。
合理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使其更加多样化和适应性强,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二、评估方法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
1. 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定性分析,通过对水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来评估可持续性水平。
这种方法具有较低的数据要求,适用于初步评估和问题发现阶段,但主观性较强。
2. 定量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主要基于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通过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来评估可持续性水平。
我国用水结构情况

浅谈我国用水结构情况摘要: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使我国的水资源严重短缺。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用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水资源规划和供水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总用水情况;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一、引言20世纪中期世界总用水量迅速增长,到20世纪后期世界先进国家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期间中国用水量也经历了快速增长、低速稳定增长阶段。
由于水在一切生命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和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水资源状况及其发展态势是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程度标志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
[1]随着我国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用水量增加,各行业间相对独立、互无联系、粗放浪费,也造成了许多严重问题,如水资源的浪费、污染及其利用率低等,这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就必须摒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模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我国用水现状(一)我国用水结构分析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若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来衡量,则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一百一十名之后。
缺水状况在中国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全国约有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
其中严重缺水的有一百一十多个。
目前,中国耗用水量达到最大可利用量和安全极限量的70%。
[2] 中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区分布差异很大。
黄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只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约2%,为长江水量的6%左右。
在全国年径流总量中,淮、海河、滦河及辽河三流域只分别约占2%、1%及0.6%。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2012)一、北京市水资源基本情况北京境内由西向东共分布有5大水系,分别是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河蓟运河水系。
除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外,其他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区。
为了支撑不断扩大的用水需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北京就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务建设。
先后建设了88座水库,300余座大中型闸坝,30多座大中型自来水厂,30多座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历了30多年长期、快速的发展时期。
跨入新世纪以来,更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以成功举办奥运会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标志,北京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跨上了新的台阶。
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北京的水资源就处于长期入不敷出的状态: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连续干旱更加剧了北京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为保障城乡用水需求,我们不得不大量动用水库蓄水和超采地下水,付出了巨大的水资源代价。
进入新世纪以来,水务部门积极应对持续干旱,努力挖掘水资源潜力,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
由于自然禀赋不足、连年干旱和用水需求的刚性增长,北京的水资源短缺矛盾越来越突出。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瓶颈。
以下四方面来看北京的水资源状况:(一)天然降水和水资源形成情况首先,从天然降水和水资源形成情况分析。
北京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降水特点:年内6月-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上旬的几场暴雨,极易造成城市内涝、积水。
降水年际间丰枯交替,连丰、连枯时有发生。
最大年份降水量是最小年份的近4倍。
水资源:根据最新水资源评价成果(1956年-2000年),全市降水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为3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17.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5.6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计算量5.9亿立方米)。
用水分析报告

用水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档是对某个特定地区的用水情况进行分析的报告。
通过对该地区用水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水资源的供应情况、用水结构和用水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2. 用水资源供应情况2.1 地区总体水资源供应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该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XXX毫米,其中有效降水XXX 毫米。
通过渗入地下水和蓄水等方式,该地区年平均可获得可利用水资源XXX立方米。
2.2 地表水供应情况该地区拥有XXX个水库和XXX个水文测站。
根据统计数据,水库总蓄水量为XXX万立方米,水文测站监测到的地表水资源总量为XXX万立方米。
2.3 地下水供应情况通过对该地区地下水位的监测,发现地下水储量丰富,地下水位年平均深度为XXX米。
根据相关数据推算,地下水资源可供年平均开采量为XXX万立方米。
3. 用水结构分析3.1 农业用水根据统计数据,该地区农业用水总量为XXX万立方米。
主要用于灌溉农田和养殖用水。
其中,灌溉农田用水占比约为XX%,养殖用水占比约为XX%。
3.2 工业用水该地区工业用水主要集中于工业园区和生产企业。
根据统计数据,该地区工业用水总量为XXX万立方米。
工业用水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清洗和制造等方面。
3.3 居民用水根据居民抄表数据,该地区居民用水总量为XXX万立方米。
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居民用水主要包括生活用水和生活设施用水。
生活用水占比约为XX%,生活设施用水占比约为XX%。
4. 用水效率分析4.1 农业用水效率通过对农田灌溉设施和养殖场的调查,我们发现该地区农业用水效率较低。
其中,灌溉农田通过非节水灌溉方式进行灌溉,导致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养殖场的用水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用水效率较低。
4.2 工业用水效率该地区工业用水效率较高。
工业园区和生产企业在用水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如使用节水型设备、优化生产工艺等,有效提高了工业用水效率。
4.3 居民用水效率居民用水效率较为一般。
虽然居民用水量相对较少,但由于缺乏用水意识和节水设施的普及,居民用水也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
北京市地下水水位下降严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 . 北京市水资源状况
( ) 表 水 资 源 状 况 1地 北 京 市 地 表 水 主 要 来 白河 川 天
而 官 厅 水 库 蓄 水 不 到 2亿 n 。 总
然 径 流 和 人 工 修 建 的水 库 , 要 地 表 主 水 水 源 密 云 、 厅 水 库 多 年 平 均 来 水 官 分 别 为 80 .5亿 n 和 62 l . 0亿 m , 由 但
te oilc nmid vlp n i B in . h eaeo o c ee me t e ig s o n j
Ke r s g o n tr e o r e ; r u d wae v lwa e p l tu t y wo d : r u dwae s u c s g o n tr e ; t r u pysr e me r l e s
t ec u t r e s r s/ n h n s a 1o a b n , a gZ i i n h o n e m a u e /Ya gZ o g h n,) u Y n i g W n h q a g
Ab t a t sr c :Ba e n t e a ay i o o t u l r u d wae e e al e p ca l h e iu a l fd me t trs p l s d o h n lss fc n i a g o n t rlv lf l s e il t e s ro sf l o o si wae u p y n , y c s u c r a i a ay e h e s n f r u d c n i u l a e v l a 1 r m l t a i t , a e e o r e t t s wa e o r e a e , t n ls st e r a o so o n o t a w tr1 e f 1 fo c i i v r y w trr s u c ssau , t r g n e ma c e s p l n t sr cu e ec Mo e v r i p o i e o n e n e s l s o e s sa n b e e p o t t n a d u i z t n o a e u p ya d i t t r , t . r o e , t r v d se u tr l a u’ rt u t i a l x l i i n tl a i fw tr s u o t h a o i o
水务普查成果对朝阳区水务管理实践作用的研究

摘 要 : 水 是 生 命 之 源 , 生 产 之 要 , 生 态 之 基 。 开 展 水 务 普 查 , 是 对 朝 阳 区 水 资 源 的 一 次 彻 底 调 查 ,普 查 的 数 据 有 助 于 朝 阳 区 水 资 源 管 理 工 作 提 高 和 水 资 源 优 化 配 置 能 力 增 强 。 通 过 分 析 河 流 基 本 情 况 、 水 利 工 程 情 况 、 用 水 结 构 分 析 、 河段 防 洪 情 况 和 地 下 水 取 水 井等 主 要 普 查 指 标 表 明 , 目
5 8 2 . 4 3 k m。 其 中 , 区 管 有 坝 河 、 北 小 河 、 亮 马 河 等 2 8条 ,总 长 2 0 9 . 5 3 k m, 按 规 划 治 理 1 1 0 . 6 4 k m, 占 5 2 . 8 % ;市及通 州管理 河道 温榆 河 、清河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9 , 2 3 作 者简 介 :王 成 志 ( 1 9 8 1 一) ,男 ,高 级 工程 师 。
匹 克 公 同 湖 、ຫໍສະໝຸດ 阳 公 园 湖 、窑 洼 湖 等 湖 泊 、鱼 塘 及
北 京市7 卜 务 普 查 专栏
中划 定水 功能一 级 区河 段 长 度 为 1 5 0 . 9 8 k m , 不 同 防洪 标 准 下 有 防 洪 任 务 的 河 段 总 长 度 为 1 3 6 . 2 6 节水 水 平 处 于 全 国 领 先 水 平 ;居 民 家 庭 用 水 结 构 淋 浴 夏季 占 3 1 % ,冬 季 占 4 0 % ,洗 衣 占 1 8 % ,节 水 潜
前 朝 阳 区 河 湖 水 系 发 达 , 水 资 源 总 量 不 足 , 水 资 源 供 需 水 矛 盾 突 出 , 水 系 开 发 利 用 程 度 不 高 , 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 , 多 年平均降水量为 600 毫米 。北京大部分地区 降水年相对变率大于 20 %, 降水多集中在 7 、 8 两个月 , 有着 连旱连涝和春季十年九旱的 特点 。
北京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
分 , 地表水又分为自产水和入境水 , 各有不同 的特点 。
图 1 1955 —1997 年官厅 、密云水库来水量
— 40 —
河 、大清河四大水系 , 多年平均 17.72 亿立方 米 , 其中大清河为过境水 , 实际可利用的入境 水 90 %来自潮白河和永定河 , 取自密云 、官 厅两大水库 。 由于官厅水库上游经济发展 , 用水量增多 , 入库水量已从 50 年代的 19 亿 立方米锐减至 90 年代的 4 亿立方米 。 密云 水库的入库水量也从 70 年代的 12 亿立方米 下降到 90 年代的 8 亿立方米(如图 1)。 随 着两水库 上游的经济发 展和自然环 境的恶
二 、北京的水资源供需 现状与用水结构分析
1.需求总量 1979 至 1997 年北京水资源利用情况如
表 3 所示 。从表上可以看出 :近 20 年间北京 每年总用水量在 40 至 46 亿立方米之间 , 近 5 年在逐渐减少 , 近两年锐减至 41 亿立方米 以下 。
表 3 1979~ 1997 年 北京用水情况 单位 :亿立方米
10.23
1997
40.26
18.12 11.00
11.14
资料来源 :历年《水资源公报》
北京水资源状况及用水结构分 析
工业用水逐年减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产业
据资料分析 , 北京地区平水年的当地可 结构调整 , 减少了一些高耗能耗水的工业项
供水量为 44.2 亿吨 , 其保证率为 50 %;偏枯 年为 37.24 亿吨 , 保证率为 75 %;枯水年为 31.2 亿吨 , 保证率为 95 %⑦。 运用概率分布
— 42 —
路 , 现在北京的出境水大部分是污水 , 通过净 化处理使污水资源化 , 可以重复利用 。 这取 决于污水 处理厂的建设 投资力度 和运营情 况 。 跨流域引水是从根本上解决北京水资源 短缺的方案 , 但在近期不可能实现 。因此 , 北 京未来的水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在没有外来 水源引入的条件下 , 只有立足于当地可供水 量 , 靠增加调蓄和回灌能力 , 力争以丰补欠 , 来缓解枯水 、偏枯年的用水问题 。
年份 总用水量
农业
其 中 工业 城镇生活
1979
41.92
24.18 14.37
3.37
1980
46.30
31.83 13.77
1986
36.55
19.46 9.91
3.70 7.18
1988
42.43
21.99 14.04
1989
44.64
24.42 13.77
6.40 6.45
1990
41.12
— 41 —
北京社会科学 2000 年第 1 期
表 2 北京水资源总量 单位 :亿立方米
年份
水资源 水资源总
地表水
总量(包括量(不包括
地下水 入境水
(自产) 入境水) 入境水)
出境水
1986 37.73 27.03 14.20 17.91 10.7 10.28
1988 55.33 39.18 24.65 21.21 16.15 19.92 1989 27.88 21.55 12.00 13.98 6.33 8.73
21.74 12.34
1991
42.03
22.70 11.90
7.04 7.43
1992
46.43
19.94 15.51
10.98
1993
45.22
20.35 15.28
9.59
1994
45.87
20.93 14.57
10.37
1995
44.88
19.3
18.95 11.76
近十年均值 (8 8 -9 7)
32.59 17.69 22.49 12.87 18.48
资料来源 :历年《水资源公报》
5.未来水资源的变化趋势 总的来看 , 未来北京可利用的水资源总 量受入境水量 、自产水量 、处理后的污水可利 用量和跨流域引水四个变量影响 。 密云 、官厅两大水库目前和今后很长一 段时间内都将是北京主要的水源 , 但来水减 少之势不可逆转 。 目前 , 北京现有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达 95 %⑥ , 预 计今后 境内 自产 水量 变化 不大 。 地表水资 源可随着调蓄 能力增加而 有所增 加 ;地下水资源已多年超采 , 补给量受人为因 素影响越来越大(因渠系防渗漏措施和农业 喷灌技术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而减少入渗水 量 , 同时通过人工回灌工程又可增加入渗水 量)。 保持现有资源量不使地下水位继续下 降是最好的结果 。污水资源化是唯一可行之
1.自产水年际变化大 , 年内时空分布不 均匀
北京地表自产水量多年平均为 21.78 亿 立方米(包括大清河 2.8 亿立方米), 但枯丰 水年水量差别巨大 , 如近十年中干旱的 1993 年和 1997 年仅有 8.28 和 10.61 亿立方米 , 多雨的 1996 年达 25.95 亿立方米 ①。
目 , 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工业不景气 , 一些工 厂减产或停产 ;北京农业用水逐年减少的原 因是农田面积的减少和滴灌 、喷灌等节水措
算法测算 , 北京地区的年供水量如果保持小 施的实施 。生活用水连年增加的原因是城镇
于 40.68 亿吨的常量 , 丰水年多蓄一些 , 补平 水年和枯水年的水需求 , 就可以使水资源短
人口增加和生活 、环境质量的提高 。 另外 , 从近年北京用水的地域分布看 , 工
缺的矛盾缓和下来 。 从近十年的水供给量来 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主要在城近郊区 。城近郊
看 , 均值为 43.38 亿吨 , 大于 40.68 亿吨 , 基 本上处于水资源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 。
区用水量占全市用水量的比重在增加 :1995 年占 43.5 %, 1997 年占 50 %。
1990 48.59 36.86 19.02 23.71 11.73 14.6
1991 55.13 42.29 24.17 23.68 12.84 15.94
1992 32.71 22.44 10.94 15.18 10.27 11.61
1993 26.24 19.67 8.28 14.92 6.57 9.03 1994 59.37 45.42 25.76 36.58 13.93 24.48
北京河流汛期 径流量占全年的 60 %以 上, 近年来东部流域面积仅占全市面积的 8 %, 蓟运河水系径流深最大 , 西部流域面积 占全 市面积 的 19 %, 永 定河 水系径 流深最 小 。 北京地表自产水量取决于降水量和调蓄 能力 ,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加大了调蓄的难度 。
2.入境水量逐年衰减 北京入境水量来自潮白河 、永定河 、蓟运
北京水资源状况 及用水结构分析
北京处于水资源匮乏的海河流域 , 人均 水资源占有量不足 300 立方米 , 只有我国人 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 8 , 世界人均水资源占 有量 的 1/ 30 。 由 于城 市人 口 增加 , 经 济发 展 , 对水的需求早已超过了供给能力 , 多年来 一直以超采地下水和牺牲水环境为代价维持 着供需平衡 。
2.用水结构
表 4 用居民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农业用
北京用水结构在逐年变化 , 趋势是工农 水各年的比重升降值和增率两个指标 , 进一
业用水比重减少 , 生活用水比重增加 。 北京 步描述了用水结构的变化 。
表 4 1988~ 1997 年北京地区 水需求的结构变化
单位 :%
项目 年份
1995 47.62 30.34 15.56 28.93 17.28 21.62
1996 70.99 45.87 25.95 30.26 25.12 39.41
1997 30.75 22.25 10.61 16.4 8.5 19.44
多年平均
36.29 21.78 25.21 17.72 17.35
化 , 来水量减少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 北京 的入境水 来源于相 邻的河 北省北
部 , 这里与北京气候条件相近 , 所以入境水和 自产水基本上是丰枯同年甚至同期 , 很难起 到调节作用 , 遇到枯水年只能靠超采地下水 调节水资源总量 。
3.地下水连年超采 北京 全 市 地 下 水 资 源 量 多 年 平 均 为 25.21 亿立方米②(有的资料中为 24.5 亿立 方米), 平水年水资源总量可以满足需求 , 枯 水年只能靠超采地下水维持供需平衡 。 北京 部分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曾很丰富 , 有过水 网纵横 、泉脉众多的历史 , 但近几十年来过度 开采 , 形成了近 2000 平方公里的下 降漏斗 区 , 西部地区地下水接近疏干 , 有些地方已靠 开采深层地下水维持供水 。 目前 , 全市地下 水平均开采率 为 103.7 %, 城 8 区开采率已 达 116.4 %, 超采 最严重的丰台 河西地区已 达 145.2 %, 全市只有平谷 、延庆 、昌平 、密云 四个山区县 还没有超采 ③。 据计算 , 在北京 6528 平方公里平原地区 , 在地下 300 米以内 第四系含水层中地 下水总蕴藏量为 679.69 亿立方米 。但是至 1997 年 , 平原地区地下水 蓄存量已比 1960 年减少了 45 亿立方 米④, 平均埋 深 比 1980 年 下 降了 4.85 米 , 已 达 12.09 米(见表 1)。 由于地下水的超采 , 造成一系列环境问 题 :一是水质下降 , 矿化物增加 , 硬度加大 ;二
11.39 12.66 11.42 11.26 10.36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