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合集下载

中秋节的民俗文化与习俗

中秋节的民俗文化与习俗

中秋节的民俗文化与习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

作为家庭团聚和祭拜月亮的节日,中秋节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习俗。

本文将介绍中秋节的民俗文化与习俗,以及人们庆祝中秋节的方式和一些传统活动。

一、民俗文化中秋节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国人民丰富的传统文化。

其中最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是对月亮的崇拜。

月亮在中秋节中被视为家庭团圆和幸福的象征,人们通过赏月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此外,中秋节也与农耕文化相关,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二、习俗1.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室外或家中的庭院中摆放桌椅,与家人一起观赏明亮的圆月。

人们还会品尝美食,如月饼、柚子等,以增添节日气氛。

2. 吃月饼中秋节的最经典美食是月饼。

月饼有各种不同的口味和馅料,如莲蓉、豆沙和五仁等。

除了家庭聚餐时品尝月饼,人们还会送月饼互相祝福,这是中秋节传统的礼仪之一。

3. 剪纸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秋节的习俗之一。

人们会用彩纸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如兔子、桂花等,然后贴在窗户上。

这些剪纸作品给人们带来节日的喜庆氛围。

4. 点灯笼点灯笼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家庭、街道或公园中挂起华丽的灯笼,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彩色的,都给城市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三、庆祝方式和活动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和家人一起庆祝。

晚上,人们经常找一个开放的空地或公园进行户外活动,摆席子、赏月、品尝美食,一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一些城市还会举办传统的文艺表演,如舞狮、舞龙和民间音乐演奏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居民参加。

中秋节还有一些地方性的庆祝活动,如广州的“花灯大游行”、温州的“船灯游溯”等。

这些活动以独特的方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同时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习俗。

其中,赏月、吃月饼、剪纸和点灯笼是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习俗。

中秋节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中秋节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中秋节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中秋节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1.团圆: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回到家中和家人共度团圆时光,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思念之情。

2.感恩:中秋节也是感恩的节日。

人们会感恩自然、祖先和家庭所赐予的一切,感恩这个美好的时刻。

3.月亮,中秋节的主要象征是圆月。

月圆代表着团圆和完整,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此外,月亮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代表着仁慈、和蔼和祝福。

4.月饼:中秋节离不开美食,尤其是月饼。

月饼的圆形代表团圆和完整,月饼内馅也有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比如红豆代表团圆,莲蓉代表幸福等等。

同时,月饼也是人们互赠祝福的载体,寄托着美好的祝愿。

5.嫦娥奔月: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神话传说,即嫦娥奔月。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嫦娥因为误服仙丹而飞升到月球,成为月宫中的仙女。

这个传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神话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总之,中秋节是一个充满爱、美和祝福的节日,寓意着团圆、感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之。

中秋节的由来今年的9月19日,即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佳节。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1]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至于中秋节何时固定有八月十五日,根据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中秋节的传统活动有哪些祭月《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中秋节的了解

中秋节的了解

中秋节的了解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八月十五或月圆节。

它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通常是在公历9月或10月份。


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日,也是祭月、赏月的节日。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仪式,最早出现在中国西汉时期。

古代人们相信月亮是阴德之源,因此他们在农历八月的时候举行祭月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后来,这个习俗逐渐发展成为中秋节。

中秋节最有特色的习俗是赏月。

人们在节日晚上赏月,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观赏明亮的月亮。

同时,还有一些有趣的民间传统,如吃月饼、喝桂花酒、赏灯笼、猜灯谜等。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因为它的形状像月亮,象征团圆。

传统的月饼有多种口味,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此外,中秋节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食品和活动,如广东的鲜肉月饼、泉州的潮州月饼等。

在当代,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团圆的象征,家人经常通过团聚和互赠礼物来庆祝这个节日。

此外,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阅读传统诗歌和故事等,也会在节日期间举行。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机会,也是人们表达美好祝愿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中秋节又叫什么节 十大别称介绍

中秋节又叫什么节 十大别称介绍

中秋节又叫什么节十大别称介绍中秋节又叫仲秋节、秋节、月夕节、玩月节、拜月节、八月会、追月节、团圆节。

1、仲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2、秋节根据节日时间,中秋节在秋季的八月十五,所以又叫“秋节”、“八月节”、“八月半”;3、月夕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因是夜月色倍明于常时;4、玩月节是日,古代有月下游玩、设宴赏月的习俗,所以被称为“玩月节”;5、拜月节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6、八月会八月会亦称“调声节”。

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流行于海南省儋州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这天,种植男女青年汇集镇上,互赠香糕、月饼、花巾、彩扇、背心等。

成群结队,川流过市。

晚上拥出村口。

到预定集合场地,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7、追月节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这天狂欢,被称为“追月”;8、团圆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作文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人们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吃月饼。

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也开始赏月光、吃月饼了。

我们全家人围站在阳台上,把大团圆月饼分成几块,分着吃。

这时,我望向了远处的月亮。

虽然说“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围绕这一股叫做“思念”的愁云。

这时,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好朋友----苗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秋节的所有习俗

中秋节的所有习俗

中秋节的所有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习俗。

下面是中秋节的一些常见习俗:
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通常会在室外或露天场所欣赏明亮的圆月,并举行庆祝活动。

2. 吃月饼: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就是月饼。

人们会全家团聚,一起分享各种口味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3. 点灯笼: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点亮各种色彩斑斓的灯笼,挂在室内、室外或庭院中,营造热闹喜庆的氛围。

4. 玩花灯:中秋节期间,许多地方会举行花灯展览,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花灯,如龙灯、猴灯、花鼓灯等。

5. 烧香拜月:有些人会在中秋节晚上烧香拜月,以表达对月亮的崇敬之情。

6. 秀才艾草:为了祈求子孙平安和健康,一些地方会将艾草煮熟后洒在家中,或将艾草插在门口,象征着驱邪和保佑。

7. 猜灯谜:猜灯谜是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

人们会在灯笼上写上谜语,其他人要猜出谜底,猜对者可以得到一些小奖品。

8. 饮咖啡:一些地方有饮用咖啡的习俗,认为喝咖啡可以提神醒脑,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以上是中秋节的一些常见习俗,不同地区和家庭可能还有其他习俗和活动。

关于中秋节的主题

关于中秋节的主题

关于中秋节的主题
1. 团圆主题:中秋节是传统的家庭团聚节日,人们常常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表达对亲情的珍视和向往。

2. 赏月主题:中秋节的一个重要活动是赏月。

人们在晚上欣赏明亮的月亮,祈求幸福和团圆,也把月亮看作是家人和亲人们的象征。

3. 民俗文化主题:中秋节承载着丰富的民俗与传统文化元素,如烧香、赏月、拜月、吃月饼、打龙舟等活动,都展示了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4. 感恩主题:中秋节也是一个表达感恩之情的时刻,人们借此机会感谢家人、朋友和其他重要的人们对自己的关爱和支持。

5. 祭祀主题:中秋节有祭祀月亮和祖先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向月亮和祖先祭拜,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同时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平安。

6. 文学艺术主题:中秋节也是一个庆祝文学和艺术的时刻,人们会通过诗歌、歌曲、舞蹈等形式展示对中秋节的热爱和向往。

7. 美食主题:中秋节最著名的传统美食是月饼,人们会在这个节日互赠月饼,体验中秋的独特味道,并象征着团圆和友情。

8. 乐观主题:中秋节是一个欢乐的节日,人们会以乐观的心态迎接中秋节,享受家人的陪伴和快乐的时刻,展现积极向上的
精神面貌。

这些主题展示了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人们在中秋节中表达感情、传承文化、庆祝团圆,并向往美好的未来。

中秋节资料大全

中秋节资料大全

中秋节资料大全中秋节,又称为月圆节、团圆节、嫦娥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将会共同庆祝并感受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

下面,我们将从中秋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食品文化、赏月活动、民间故事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资料。

一、历史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周代时期。

那时,人们已经开始用阴历来计算时间,农历八月十五被定为中秋节。

这个节日最初是用来祭祀月亮和感谢丰收的节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发展成一种家人团聚、感恩祈福的传统节日。

二、传统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核心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和家人一起赏月,或者在露天空地上合影与拍照,共同欣赏明亮的月亮。

2. 家人团聚:中秋节是一个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努力与家人团聚在一起,一同享受团圆的幸福和温馨。

3. 赠送月饼: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互相赠送月饼,作为表达家人、朋友之间亲情和友谊的象征。

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食品之一,有各种各样的口味和馅料。

4. 传统游戏:人们在中秋节期间还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如放飞孔明灯、掷柚子、比赛吃月饼、猜灯谜等,增加节日的乐趣。

三、食品文化1. 月饼:中秋节最重要的食品是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有各种不同的馅料,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由于其寓意团圆,所以人们通常会在中秋节期间赠送月饼,以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祝福。

2. 柚子:柚子也是中秋节期间常见的水果。

柚子的外皮可以剥掉,里面的果肉可以直接食用。

人们相信吃柚子可以带来好运和健康。

3. 汤圆:在南方地区,人们通常会食用汤圆来庆祝中秋节。

汤圆是一种圆形的糯米团子,有各种不同的馅料,如芝麻糊、红豆沙、花生、绿豆沙等。

四、赏月活动中秋节的赏月活动是这个节日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人们会在晚上和家人一起赏月,或者参加社区举办的赏月活动。

除了赏月,人们也会欣赏月亮的优美并尝试着通过诗歌、歌曲、故事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中秋节的知识

中秋节的知识

中秋节的知识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现代公众假期之一。

中秋节庆祝的时间通常是在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被称作“中秋”。

中秋节是融合了历史文化、农业文化、民俗文化和人们今天珍爱的美好生活情趣的日子。

人们在中秋节后惯于赏月、吃月饼、赏灯等多种活动。

下面,我们将从中秋的由来、传说、习俗等方面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知识。

一、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意义中秋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我国古代农民非常信奉阴阳,认为每年的缕缕气息是由于阳余阴不足,因此不仅会举行春分和秋分两天的节日,还会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这天,欢度中秋佳节,祈求丰收和虔诚感念先祖。

民间传说中秋节是专门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家屈原而设立的,据传屈原是楚国一位相当了不起的人,他在为了救国无能为力,不幸被排挤在宫廷之外,最后自杀投江,故此节日也称为“月夕”或“屈原节”。

不过,在唐朝后,这个传说逐渐被放弃,中秋节发展成与庆祝丰收、感恩祭祖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意义渐渐转化为纪念和感谢大地之母,庆祝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

二、民间的传说和实践除了上述关于屈原的传说之外,还与中秋节有关的典故有很多,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玉兔捣药”等。

最流行的莫过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它是关于中秋节的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神话故事之一。

传说中,嫦娥是玉帝的嫔妃之一,也是十分美丽与聪明的一个女子。

神话中说,有许多仙药,其中有个极为重要的仙药,它名叫“长生不老药”。

相传这种药物被盘丝洞下的蟠桃园守卫在王母娘娘的桃树中存放着。

有一天,嫦娥偷偷来到了桃树,想要品尝一颗仙果,却被睡熟的王母娘娘发现了。

为了逃脱审判,嫦娥吞下了仙果,由此起了飞天遁地的能力,最后奔向了明亮的月宫,成为了月宫中的守护仙子。

在中秋节常见的一些传统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赏月。

很多人都会在中秋节晚上来到户外,或者在家中的窗户旁赏月。

就连孟浩然也在《登高》诗中留下了“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样的名句,表现了月色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杨雨菲“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多么优美的诗句啊!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写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这首绝句借捡桂花一事道出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

中秋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又名桂花节。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有很多,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木……在中秋节,大家祈求平安,祈求家庭如月那般圆满,似月那般和睦。

家家吃月饼、观桂花、赏圆月。

每个家庭都是幸福的、美满的,为节日的到来而忙碌地准备着……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

月饼店可真是人山人海,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大伙儿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买月饼的高潮过后,路上的行人少了,大家都回家准备去了。

到了傍晚,路上散步的人极其少,我们一家走在路上,觉得很冷清,虽然灯火通明,但是让人很伤感。

约摸七点多,抬头望去,天上灰的一片,没有星星,没有圆月,天空显得很单调。

约摸八点半,我们回到家里,我站在窗口望天空,那广阔的天空没有一点装饰物,我忽然想到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天狗吞月”。

月亮一直躲在厚厚的云层里,那里很舒服吗?我不解,但我更愿相信传说。

临近九点,月亮终于从被窝里蹦出来了,我看到的月亮被云层包围着,发出淡黄色的微弱光芒,朦朦胧胧,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让人捉摸不透,给人一种压迫感。

赏完圆月,就要尝美味的月饼啦。

“哇,豆沙馅、葡萄馅、枣泥馅……”品种太多了,看得我眼花缭乱,还是妈咪贴心呀!妈妈看着我吃了十多分钟,问“吃饱了吗”一声饱嗝,替我回答了妈妈。

接下来我看了电视,便去和周公见面了。

我的中秋节不奢华、不隆重,却很充实,很美满、很温馨,这便是我过的中秋节,你呢,快乐吗?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2)班共有学生75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

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

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一)基本结构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

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

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三、教学目标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

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

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

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转眼一学期工作已经结束,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暂告一段落。

现将本学期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我的教学思想:语文是工具学科,发展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是关键。

一直以来我谨记“一切为了学生的长远打算”。

尽量使自己少些“应试教育”的影子,方方面面尽可能的发展学生的素质。

为此,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走出去”学习,自觉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并不断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我时常觉得自己是在一条十分重要而又十分崎岖的山路上摸索中前进。

这个学期正在形成以写作为首的总体素质发展的教学模式(作文+预习+学习+训练+作文+课外+作文修改)。

以“单元”为单位,先让学生写作,发现知识缺陷后去学习课文,从中受到启发,课文教学结束后再进行作文讲评和修改。

从而来内在的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学习方法和习惯,而并非为考试而学习。

我相信在教师的教育思想的根本改变后学生也能从中受到良好的影响。

我深知:语文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1、采取各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主动探究。

其次,鼓励学生课下巩固、探索,这是对课堂很给力的辅助。

在作业设计上力求有效、有趣,不断创新。

这个学期,我继续改进“预习本”、“复习本”、同时对“课堂作业”“小字”“作文”有着不同程度的改进。

为了全面提高效果,采用了一些个性化的方法。

例如,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小本子放到口袋,本上将课文、课外阅读中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摘抄记录,随时可以拿出来看看。

再例如每周末写一篇作文。

不规定内容自由作文。

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发展学生的创作才能。

另外还布置阅读作业,比如《爱的教育》等。

再次、举行活动来促进专项能力的形成。

比如练字,我进行每月一次的定期竞赛。

此外,降低难度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引导课内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广度。

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将课内外有机结合。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有意让学生将课外学到的词语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行展示、交流,这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

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3、加强各项训练,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遗忘快,好奇心强,机械记忆能力强等),分析了解学生具体的语文能力知识不足,有序有方法地进行一系列的专项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反正了学生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学习探索,研究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充分参加。

例如字词记忆。

从开学起,坚持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读写、听写;课文朗读。

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

并多次组织朗读课文、诗词的比赛;为了加强学生的书写速度我在课前进行了“两分钟抄写竞赛”的专项训练;为了加强学生的书写速度我在课前进行了“一分钟默记竞赛”的专项训练等等。

4、时刻培养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和学生的学习。

这个学期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每天放学时都为学习布置具体预习任务,并适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找问题、思考课后题),坚持课前预习,并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新课授完,必要求复习。

其次,正确的上课方法。

“该说时就说,该听时就听,该写时就写”,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

再次,写工整字,做规范作业。

我经常和学生说:“…字如其人‟,能写一手好字的人,会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

”强调文字书写的重要性,并适时进行写字训练与指导。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使学生的字越来越漂亮,作业越来越规范、美观。

三、语文课堂教学课堂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也是最能体现有效教学的地方,大部分能力的形成和基础知识的完成都在课堂上形成。

靠课下辅导既花费师生的大量课余时间又降低学习兴趣。

为此,我单独将课堂教学列出来,一方面为提醒自己对课堂教学的重视,二是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总结:1、抓准一堂课的训练点。

除了按照学校的统一时间安排制定全学期教学计划外,我还系统制订每单元、每课教学计划,加强一堂课的目标性,要让所有目标形成一个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