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总结归纳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一、引言高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科技、战争、贸易等。
构建一个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提高历史素养。
二、知识体系框架图1、古代史1)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文明。
2)古代西方文明: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等文明。
3)古代中国文明: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2、中世纪史1)中世纪欧洲:包括封建制度、教会、城堡等。
2)中世纪亚洲:包括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3)中世纪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土著文明等。
3、现代史1)早期现代欧洲: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2)早期现代亚洲:包括明清时期的中国、日本等。
3)早期现代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独立运动等。
4)世界大战:包括一战、二战等。
4、当代史1)冷战时期:包括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全球化时期:包括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
3)当代亚洲:包括中国改革开放、日本泡沫经济等。
4)当代非洲和美洲:包括非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政治改革等。
三、结语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
通过这个框架图,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因此,学习历史需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各个领域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高中历史框架图一、古代史部分1、古代中华文明(1)早期中华文明: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2)秦汉文明:秦朝统一、汉朝独尊儒术、大汉盛世(3)繁荣的唐宋文明:唐朝开元盛世、宋朝经济文化高峰(4)明清文明:明朝政治经济高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2、古代西方文明(1)古希腊罗马文明:民主政治、罗马法、文化成就(2)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统治、城市兴起(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改革运动、科技发展(4)近代西方文明: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政治制度变革二、近代史部分1、近代中国:清朝衰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民族解放运动三、现代史部分1、现代中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与分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新兴国家崛起、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四、世界史部分1、古代世界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2、中世纪世界: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中亚西亚伊斯兰教文明高峰、东亚儒释道文化圈形成3、近代世界:欧洲崛起与殖民扩张、启蒙运动与科技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4、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演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发展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是其核心思想,提倡人类文化、艺术和思想的独立与自由。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危机,19 世纪 60—9 完 全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 年代,清政府掀起 社会。
2、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
洋 务 运 动 , 兴 办 近 代 2、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粉 斗争连遭挫败,资产阶级的
军事和民用工业,创 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 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建 新 式 海 军 和 举 办 新 计划,但落后性使其难免失 3、随着民族工业短暂而迅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912 年推翻了清王朝,建立 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为 共 产 党 的 诞 生 奠 定 了 阶 级
产生。
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性质 基础。
依然没有改变。
1、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1、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 1、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
式 教 育 、 留 学 教 育 , 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 速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
培 养 实 用 人 才 等 。 运 级 革 命 派 , 建 立 中 国 同 盟 伍发展壮大,思想觉悟和斗
动 没 有 使 国 家 走 上 富 会 、 提 出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纲 争水平不断提高,这为中国
强道路,但却启动了 领,进行反清武装起义,1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
1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19 世纪中晚期至 20 世纪早期的世界
时间、 分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 加深 (1861-189 4)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和旧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旧民主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终 结( 19 1 革 命 的 高 潮( 18 95 - 19 12 )
2-1919)
1 、经 济 :第 二 次 鸦 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3、设置官员4、建立武装(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4、缴纳贡赋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结束:1860年10月,奕䜣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课时知识框架图3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课时框架图10课11课12课原因:①汉初的形式: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吸取秦亡于暴政的教训文景之治措施:①主义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②提倡节约③提倡“以德化民”大一统①政治:“推恩令”削弱封侯势力(主父偃的建议)汉朝汉武帝的大一统②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时间:公元25年东汉的建立都称:洛阳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13课14课15课16课17课知识点十:秦帝国的兴亡1.秦统一的条件:①统一是历史趋势②商鞅变法使秦国中最富强的国家。
③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大败七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纸上谈兵—赵括)2.秦的统一: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3.秦朝的建立:前221,秦王嬴政(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咸阳。
4.秦朝统一意义:(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从此,统一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了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5.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直接原因:大雨耽误工期。
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知识点十一: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内容:政治上:①采用“皇帝”称号②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度。
经济文化:①统一车辆形制②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③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④统一度量衡军事上: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匈进攻。
思想上:焚书坑儒知识点十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1.西汉建立:前202年,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的权力。
高中历史全套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全套思维导图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从最初的儒家思想,到后来的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体系。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爱、礼教、忠诚、孝道等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类本质、自由、正义等问题的思考。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更是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现代西方人文精神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尊严,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实现。
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这些成就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在文学艺术方面,古代中国的诗词、歌曲、戏曲等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代表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至今仍然广受欢迎。
4.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从XXX的万有引力定律,到XXX的相对论,再到现代的量子力学、基因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5.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于19世纪末,当时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如民主、科学、人权等。
这些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6.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以来,中国在思想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如、、理论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在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高铁技术、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在国际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中国的电影、音乐、美术等文学艺术形式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1949——至今)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 )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1949----1956)民主法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始标志:1966年,成立中央文革小组(1966----1976)结束标志:1976、10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经济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法制: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社会主义现代化政策:一国两制建设新时期成功实现: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1978——)统一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986年:制订“863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科教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50年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成功)。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外交成就70年代2、1972年,中日建交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改革开放后2001年,举办上海APEC会议2001年,加入WTO原因:国家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一单元核心知识能力框架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筹建新中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巩固新中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第1课核心知识能力框架图备政治协时间国际意义时间和意义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三环一体式导学助教”课堂教学模式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助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知识总结归纳结构框架图
随着综合科目的高考改革,高中历史教学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
很多学生苦于找不到一种理想的学习方法而烦恼,下面由本人为你提供的历史知识总结归纳结构框架图,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知识总结归纳结构框架图欣赏
历史知识总结归纳结构框架图1
历史知识总结归纳结构框架图2
历史知识总结归纳结构框架图3
历史知识总结归纳结构框架图4
历史知识总结归纳结构框架图5
高中历史知识点一
启蒙运动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原因:
(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3)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2、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张:
(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4、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思想主张: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
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
由的。
(4)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
3、孟德斯鸠: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4、卢梭:
(1)著有《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了“天赋人权”
和“人民主权”思想。
(2)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
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3)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2、评价: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知识点二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
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