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全面版

合集下载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PPT40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PPT40页
第8页,共40页。
4、孔子的政治活动:从政失败,周游列国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夹谷之






第9页,共40页。
从政失败
孔子在鲁国的活动
孔子五十一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 (王室总管)。第二年,他被升为司空, 专管全国建设。不久调任司寇,相当于 现代的最高法院院长,摄相事。
第35页,共40页。
1、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2、下列有关孔子“中庸”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是对“仁”的学说的否定 C.将“仁德”置于首要地位
D.认为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
第36页,共40页。
不知礼,无以立也。
——孔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 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
结合材料和教材,思考:礼的含义
第20页,共40页。
1)“礼”的思想:
含义:“- 周礼”--指心-尊西的尊等周建级立名分的制以分度封. 制和宗法制为核
A.强调因材施教
B.强调社会管理者的榜样作用
C.体现了孔子的高尚道德情操
D.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第37页,共40页。
5. 儒家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需要而不断发 展变化。“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ppt课件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ppt课件

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互为表里”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 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3)中庸之道
“和而不同” “恰如其分”
“中庸”:在对立两极中求得适度或适中,凡事掌握分寸, 恰到好处。“过犹不及”,成为了孔子思想方法论基础。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来!民鲜久矣。” -- 《论语.雍也》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孔子生平介绍
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前 479年(春秋末年) 鲁国人 今 山东曲阜。
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世界文化名人
2、奋斗人生 自学礼乐 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二、承前启后 ——开创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
“天下无道久矣。”: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礼坏乐崩;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 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 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的儒家思想一定程度 上阻碍了社会进步。
三、古代大教育家 1、创办私学 2、教育思想 (1)教育对象 (2)教育目的 (3)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3、教育成就
孔子杏坛讲学图
有教无类 “成人”、“君子” 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六经
四、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①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 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 ②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
2、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
组成部分(日本、朝鲜、越南) 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欧洲一些启 3、对欧洲: 蒙思想家从儒学中受到了启发、借鉴和鼓舞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19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19张PPT)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体现了“仁”?
(2)、关于“礼”(思想核心)
材料一: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对个人)
——《论语·颜渊》
材料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社会)
问题探究:请结合实际试评价“礼”的影响 ( 积极、消极)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明确提出,“仁” 即“爱人” ,并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为“仁”,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 “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 遵循的原则。对个人修养,他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 精神向“仁”的方向努力。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 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 的目的。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 其所谓“德”,就是“仁”的精神体现。子 张问“仁”,孔子更具体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 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五者 的出发点,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体谅上。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落户肯尼亚
4、影响篇:
(1)儒家思想(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 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 容。 (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 (3)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
理想追求 传承礼乐文化(政治、思想、教育文化)
授 课 方案

原创1: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原创1: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代表人物:
孔子Leabharlann 柏拉 图亚里士 多德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他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 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万世师表,一 已之力,铸就华夏子民的心理模式.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姓名 _孔__丘__ 字__仲__尼__
英文名 Confucius 生卒_B_C_5_5_1_——BC479
“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
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
“仁”的思想
(3)评价:
积极: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消极:仁爱有等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 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1、以下是孔子《论语》中的名句。在2008年8月8日北 京孔奥子运所会追开求幕的式“上礼的”“是三指千西弟周子时”的吟等诵级了制前度两,句体。现孔子 有政朋治自思远想方的来保,守不性亦。悦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你认为第三句不被吟诵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提出“打到孔家店”的 口号,21世纪初的我们又重新掀起了国学热,人们又将儒 学发扬光大,称其为新儒学,你认为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 儒家思想?试举例说明。
民族_____汉______
国别____鲁__国____
籍贯__山__东__曲__阜___ 隶属派别___儒__家___
曾任官职__中__都__宰___司__寇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理想__传__承__礼__乐_文__化__为__己__任_______________

国学文化儒家经典 儒家学术创始人 孔子介绍PPT模板

国学文化儒家经典 儒家学术创始人 孔子介绍PPT模板

韩 国 尊 儒 最 甚
文出列儒所不每孔
化了入教大仅年子
儒融“大或学拥都在
学入文中受里有举韩
外到化小过还儒行国
传现立学儒设教盛被
的代国的教有学大尊
一生”教的专会的为
千活的育熏门、““
多之国科陶研儒释大
年中策目。究教奠成
来 。 。 。 19 儒 文 大 至
, 韩 亚 60 教 化 祭 圣
韩 国洲年的研”文

思 想 影 响
在 国 外

化亚 洲 许 多 国 家 接 受 了 儒 家 文


一对 定法

的国 启德

迪国 作等 用欧

美 国




儒 学 在 日 本
的日本走中受 现本主上国中 代的义追本华 政国兴求土文 治家起民。化 等和和主例影 等企发之如响 。业展路,最
服的的儒早 务道桥家的 ;德梁的是 儒支;“日 家柱儒民本 的;家本。 “儒的”孔 中家“思子 庸的义想在 ”“利成日 概忠之为本 念孝辨自的 用””由影 来观成民响 协念为权不 调为日思亚 日近本想于 本代资家在
国 挖金,学究纪宣
受 掘融韩科所念王
儒 儒风国。等孔”
学 教暴把韩机子。
影 响
的 精
过 后
儒 教
国构 80 ,
诞 辰
千 百
%
最 髓,的 而。年
深 ,韩道的且 来

把 传
国 又
德 伦
人 信
在 20 韩
, 韩
统提理奉多国国
三 教 同 源 在 越 南
越越统导儒 南南地地学 人儒位位在 称、。,秦 之释 到汉 为、 后时 “道 黎期 三三 朝即 教教 形已 同合 成传 源一 独入 ”或 尊越 。三 之南

课件2: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课件2: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考查孔子的教育贡献及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 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 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 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 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 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 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青少年时代的孔子 (1)公元前 551 年,孔子出生在__鲁__国__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2)起初学习“六艺”,十五岁立志学习_礼__乐___,后来成为儒士, 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3)三十岁时,对“六经”已融会贯通,开始_收__徒___讲学。
类别 思想主张
评价
目的是改变春秋时期的混乱,匡正社会秩 “克己复礼”
序,但社会变革是不可阻挡的
政治 “仁就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
思想 是爱人”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强调和谐完美,有利 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类别 思想主张
评价
扩大受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贵族垄 “有教无类”
特别提醒:《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
思想编纂而成的,涉及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 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 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1)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违背_周__礼__ 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_人__际__关__系___的 社会道义,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原创5: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路过陬邑(进 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自学礼乐
孔子生长于当时的文化中心──鲁国,在周 礼的熏陶下,6岁“为儿嬉戏,常陈俎豆, 设礼容”。15岁时,就确立了坚定不移的 学习志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学 习鲁国保存的中国古代文化,从中寻求治 国救人之道。这一基本方向,决定了他一 生的生活道路,形成儒家的思想特点。
仁者“爱人”
仁 “பைடு நூலகம்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4.“仁”与“礼”的关系 孔子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密切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中庸”。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北宋的程颐加以解释:“不偏之谓中, 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 者,天下之定理。”
3.周游列国 孔子55岁时,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先后经过卫、曹、陈、 宋、蔡、郑、楚等十几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却没被采纳,直到68岁时返回鲁国。
4.献身文教 孔子30左右开始讲学,在做官、周游列国期间也未停止办学。 晚年回到鲁国后整理文化典籍《春秋》,融会贯通“六经”,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
孔子爱教育、爱学生,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子三千, 七十二贤人。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 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
二、开创儒家思想
1.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lzq910PPT课件


▲孔子55岁,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 周游列国的旅程.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 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 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 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鲁哀公3年,孔子60岁,去郑国,被人嘲笑,称之为” 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君子是要有胸怀,又要有坚持原则精神的。 胸怀宽阔,就善 于与人沟通,交流;就听得进各种意见;别人的意见能使你清醒, 能使你看到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改正缺点,就是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提出 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 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
(故孔今名山丘子东,说曲字:“阜 仲城 尼吾东。少南也)贱。,因故父多母曾能为鄙生事子。而”祷于尼丘山, ◆孔子三岁时,父卒,孔子-母--子--移-居《曲论阜语阙·里子,罕生》活
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思考:“卑”、“贱”对孔子思想的影 响?
1、 青少年孔子: (1)立志: 自学礼乐--做礼乐制传人
协调仁、礼关系,达到社会和谐(“和而不同”) (类似今科学发展观)
中庸与仁、礼关系: 中庸之道是协调礼和仁关系的方法 达到中庸做法:“和而不同”(君子) 中庸和仁的终极目的在于“克己复礼”。
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和而不同谓和睦相处,但不盲从苟同。
①本意:“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⑶中处庸理之事道情不偏不倚, 不走极端,选择正确道路。
协调仁、礼关系,达到社会和谐(“和而不同”) (类似今科学发展观)
Hale Waihona Puke (3)哲学思想:中庸之道“中庸” 本意:“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本课提纲

孔子的一生


“仁”(核心)
化 创
孔子的基本思想观 点和政治主张
“礼”

中庸之道
人 孔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 在中国思想史上 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在世界思想史上
作业:
日本首相将与近日访华, 在访华的日程安排中,他将 前去孔庙祭奠孔子,请帮他 写一篇关于孔子的祭文!字 数在500字左右.
孔子办私学
二、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一)“仁”--仁者爱人(核心) 1、仁的含义:爱人
[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
2、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
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
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 社会秩序。
对象:“有教无类” 内容:《诗》《书》《礼》《乐》 目的:“成人” “君子” 方法:“因材施教”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贺任意刑杀;在伦理道 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 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 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 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 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 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 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智者;五十岁时 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 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 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 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完整版课件

但强调等级名分上尊下卑,这是保守性。
情景探究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 君子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反中庸


情景探究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
问题三 “中庸”有什么含义?它是墙头草两边倒吗?
含义:“过犹不及”,处理任何事情都不 偏不倚恰到好处,是协调礼和仁的方法。 理解:不是。中庸思想强调“和而不同”, 要求执政者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 “和为贵”(和谐)的价值目标。
为什么要学孔子? 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建树? 孔子思想对今天的我们有哪些启示?
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生:殷商帝室的后裔,父亲:孔纥
童年、青少年时期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 ——历史传说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史记·孔子世家》
情景探究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

伦理概念
中 庸
哲学概念

政治概念
情景探究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教育目标 成人君子
贤明:颜回 贵 善族 辩子 :弟 端:木赐孟懿子、司马牛 贫 愚穷 笨卑 :微 高:柴颜回、闵子骞、子路 家 迟境 钝富 :裕 曾:参子贡、冉有 天 鲁资 莽聪 :颖 仲:由颜回、子游、子夏 相 通对 达愚 :钝 子:贡曾参、子路
人际关系大师 招商财神爷 网络名人 国际孔子文化节:孔子搭台,经济唱戏
链接必修
第 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创立儒学 孔子
1
儒 课 战国时期 蔚然大宗,发展儒学 孟子、荀子

思 想
第 秦朝时期 焚书坑儒,打击儒学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综合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礼、中庸思 想构成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等主张对当今教育仍有很大意义, 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 想,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 影响。
课堂探究讲义
【探究核心问题】 一、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2.昙花一现的从政生涯
(1)鲁国的季氏重新掌权后,任命孔子为 _中__都__宰___,后来他官至司寇。 (2)孔子试图加强君权,削弱大__夫____权,抑 制陪臣,结果失败。
(3) 孔 子 ___周_游__列__国_____ , 宣 传 自 己 的 政 治 主张,都没有被采纳。
3.孔子的晚年
68岁时开始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 秋》,献身__文__化__教_育_______事业。
3.孔子在教育中,注重因材施教,还注重 言传身教。
4.孔子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诗》《书》 《礼》《乐》《易》《春秋》,倾注了自己 的政治理想,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树立了 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探究热点考向】
以全新的角度考查孔子的基本思想和 主张 例1 祭孔大典是孔子文化节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0年祭孔大典在形式上更具有参与性。主办方在 孔庙大成殿前设计了一个“仁”字造型,邀请200 名贵宾为孔子献花,鲜花造型的“仁”字完整地呈 现在来宾面前。仁的思想( )
四、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
(1)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 封建社会传__统__政__治______的理论基础。
(2)古代文化:“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的核心内容。
(3)古代教育: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他在教育目标、_______教__育_内__容_、办学形式等 诸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2012优化方案 优秀课件】历史选 修四(配人教版)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课程标准
教材研读学案 第
1

课堂探究讲义
速效提能演练
课程标准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 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材研读学案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青少年时代的孔子 (1)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__鲁__国____一个没 落贵族家庭。 (2)起初学习“六艺”,15岁立志学习_礼__乐___, 后来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 《乐》,以传承文化为己任。 (3)30 岁 时 , 对 “ 六 经 ” 已 融 会 贯 通 , 开 始 __收__徒____讲学。
3.教育内容
(1)起初为使学生“成人”,主要教授《诗》、 《__书__》、《礼》、《乐》。
(2)为使学生成为“君子”,还教学生 “__政__事__”和治国的本领。
4.教育方法
(1)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不同接受 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注重__言__传_身__教_____,用自己的行为告诉 学生什么是君子之道。
【特别提醒】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 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涉 及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 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 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1)春秋时期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 变,违背__周__礼____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 紧张。
5.整编古籍:孔子整理编撰了古代文化典 籍“六经”,即《诗》、《书》、《礼》、 《易》、《乐》、《__春__秋___》。
【特别提醒】 孔子是我国儒学创始人,被后人 尊称为“至圣”。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他的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 理论基础,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他在古代 教育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也是深远的。教 育 思 想“有源自无类”“成人”成“君 子”
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
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有 利于教育的推广
培养博学明礼的高素质人才
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
二、孔子在教育和文化典籍整理上的贡献
1.孔子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 的垄断,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 的范围。
2.孔子主张培养德行完美、具有治国本领 的“成人”“君子”。
(3)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 出中庸思想。
【特别提醒】 提出仁,主张以德和礼治国, 体现出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提 出中庸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有利于建 立一种和谐关系。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主张“__有__教__无__类____”,开创私 学。
2.教育目标
要把学生培养成“君子”。君子不仅具有独善其 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 善__人_际__关__系____的社会道义。
2.内容
(1)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 “ 礼 ” 作 为 ___立__国__立__身__ 的 基 础 ; 主 张 “ 克 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仁是孔子思想的_核__心_____,是处理 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 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类 别
思想主张
评价
目的是改变春秋时期的混乱,
“克己复礼” 匡正社会秩序,但社会变革

治 “仁就是爱人



是不可阻挡的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 关心与爱护,有利于缓和社
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强调和
中庸思想 谐完美,有利于个人修养和
社会和谐
类 别
思想主张
评价
扩大受教育对象的范围,打
2.对世界的影响
(1)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 __朝__鲜____ 、 日 本 等 国 , 这 些 国 家 分 别 建 立 孔 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
(2)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论 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 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特别提醒】 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 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的骄 傲和光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已经成 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 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 默化中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国际 国内形势发生巨变的今天,孔子的思想仍然 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儒学被世界上一些 有识之士视为希望之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