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8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小说阅读(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18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18 年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B2.A3.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D5.(5分)①对自然的尊敬与感恩(如祭拜山神);②遵循自然法则(如不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③多年练就的技能(如猎手的优秀技能);④耐心坚韧等优秀品质(忍受低温,足够耐心,忍受烦闷等);⑤人与人的互助(如年轻猎人对老弱病残者的供养)。

(每点1分,共5分)6.(6分)①打猎过程构成一个完整曲折的故事,故事性强,吸引读者;②打猎过程中塑造了以阿什库为代表的鄂伦春人的形象,反映出鄂伦春人的狩猎文化与精神品质;③揭示了坚守传统文化与自然法则、迎接新生活的主题。

(每点2分,共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B8.B、D (B项3 分,D 项2 分)9.(4分)(1)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意义重要;(包括:新能源汽车事关能源安全,战略意义重要;新能源汽车发展事关国家安全,可减少城市污染;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产业发展)(2分)(2)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迅速;(1分)(3)新能源汽车行业问题多多。

(1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D11.A12.B13. (1)(5分)这是秦家的积蓄,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大丈夫应当亲自建功立业,来取得财富和地位,怎么屑于拿他人的财物呢!(每句1分,关键点:判断句、宾语前置、“丈夫”、“以”、固定结构)(2)(5分)这两位都是有名望的人,却长期在郎署任职,周翰心胸狭窄,安德裕嗜好喝酒,我听说他们二人都改正了。

(每句1分,关键点:“闻”、“ 而”、“ 狭中”、“嗜”、“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题,11分)14.B、D(B项2 分,D 项3 分)15.(6分)①“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又破败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伤感。

山东省2018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散文阅读(含答案)

山东省2018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散文阅读(含答案)

2018年3月山东省各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散文阅读2018年3月烟台市一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窗是故乡明姚琬昱①窗大概是人类文明的独特创造。

古时大户人家的窗与庭院相和谐、与绿水竹树相掩映。

诗人的窗则与山、与雪、与花相对。

不过对于寻常人家,窗可能只是一件日常生活里稀松平常的物件。

但是,当夜晚来到,窗的那头点起一盏盏灯时,这或明或暗的四方物,总能悄悄染上屋内的温馨或忧愁,落在熟悉它的人们的心尖上。

②小时候房间的窗临着城镇最普通的街道。

狭窄的街道上会有叫卖米酒的人,喊声落进每家每户的窗子里。

这时我就会踩上板凳,假装回应他的叫卖,在叫卖人闻声回头却不见人时,躲在窗后偷笑。

等到春节前,街头的墙壁上会挂满一幅幅海报、一副副对联,迎着冬风招摇着发酵中的年味。

③大多数时候,窗像一道屏障,窗外无论电闪雷鸣抑或明媚晴朗,窗内都是温暖的家。

每日傍晚拐进小巷,第一件事便是抬头看看家里的窗,若是亮灯,再多的心事也会先放下,觉得安稳起来。

④在还不能独自出远门的年纪,忙碌之余对着西边的窗户发呆,成为我日常的消遣。

夕照时,太阳如一个橘红色的火球,给矮小的山镀上一层金。

直至黑暗降临,太阳也渐渐粉白,落进山与楼房的背后去。

而此时堆积在天际处的云线,对我是最有魔力的存在,它们弯弯曲曲让人不知是云还是远山。

若是越过云、越过山,那边的人们正在做些什么呢?⑤在电影《天堂电影院》中,艾弗多对多多说:“一直待在这里,你会觉得这里就是世界,会相信世界一成不变。

”最后多多离开了西西里岛。

那时候家乡的小镇不乏远行的人,或求职或求学,和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一样,踏上开往天南海北的火车,家乡的那一扇扇窗也渐渐消失在暗夜的车灯后。

⑥新旧世界的转变,对年轻人的冲击无疑最大。

当我第一次面对不再有连绵雨水的干燥天气,行走在看不到河流的广阔大地时,我和身边的年轻人一样,感受到自我认知的渺小,便更不放弃任何一个向外探索的机会。

山东省2018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山东省2018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18年3月山东省各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2018年3月济南市一模(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

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

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征授御史..。

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

已,陈时务十二策。

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府、大同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

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

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卜村、黑龙湾,安行无虞。

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征。

”时方行穵运〔注〕,率三十石,致一石.。

仪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所取,与“名”有所关联。

B.“嘉靖”是明朝一位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皇帝当政只有一个年号。

C.御史是古代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石”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十斗为一石。

11.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仪望弹劾仇鸾挟寇自重,但奏疏被皇帝压下。

后来,他又写了十二条策略陈述自己对政务的看法。

B.在河东巡察盐务时,宋仪望请求开通桑乾河至宣府、大同府的军饷通道。

皇帝让大臣们商议,最终未获批准。

C.宋仪望曾因得罪严嵩,被其借故贬官。

但在严嵩倒台后,他屡屡得到提拔重用,在抗倭和加强海防方面做出了贡献。

D.宋仪望忠于职守,他根据皇帝的旨意,给大臣洗冤,创建了表忠祠;给忠臣杨邦乂加固坟墓,在宗祠祀典里记载其事迹。

12.D(“根据皇帝的旨意”理解错误)(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

(2)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2018年春季高考第三次模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春季高考第三次模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请在答题卡上答题,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俨.然(yǎn) 间.或(jiàn) 咀.嚼赏鉴(jū)B.敕.造(chì) 褒.贬(bāo) 相形见绌.(chù)C.戛.然(jiá) 瞋.目( chēng) 盗跖.颜渊(zhì)D.宫绦.(tiāo) 奇葩.(pā) 良莠.不齐(yǒ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啃啮膏梁得鱼忘筌 B.阔绰抉择残羹冷炙C.倏地庇护磨肩接踵D.编纂镌刻开城布公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①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②去年,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

③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备受重视。

A.界限意向由于因而B.界限意见因为从而C.界线意见由于因而D.界线意向因为从而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的是()A.班长和同学们都经常对我说,学习上的问题,要多跟大家探讨,要多向老师请教。

B.目录学专家张之洞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

”C.旧日上海每到夜深,便有人叫卖“桂花赤豆汤”(一种红豆桂花糯米稀饭)。

D别的且不说吧,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是()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山东省各地市2018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阅读(含答案)

山东省各地市2018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阅读(含答案)

2018年3月山东省各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阅读2018年3月济南市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小题。

自咏示客陆游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

②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

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

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我”白发稀短的颓唐老态,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B.第二句“又”字写出了岁月流逝人生倏忽的感叹,“上元”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

C.颔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宦海生涯所经历的是非曲直无处分辩的心酸。

D.诗人借“箝纸尾”这个典故抒发感情,含蓄深刻,“饱谙”二字更是意味深长。

E.客人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主要表现客人对“我”处世方式的不满。

14.C E(C项,颔联是直抒胸臆;E项句意理解错误,表现的不是客人对“我”为人处世方式的不满,而是关心。

)15.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6分)15.(1)前一句是以问句形式对州官、对黑暗官场的庄严宣示,后一句用虚笔想象归隐后自己寄情山水的生活,(2分)整联虚实结合,卒章显志,(2分)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愤懑,甚至产生归隐的思想感情(2分)。

2018年3月淄博滨州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晚步陈棠晚步沙头①倚小晴,南山正与暮云横。

栖鸦啼处野烟合,飞鸟去边孤月生。

树暗风微花气度,溪深雨涨水痕平。

夜阑衣湿迷归路,仿佛前村灯火明。

【注】①沙头:地名、位下今湖北荆州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中的“沙头”一词交代“晚步”的地点,“小晴”点明了天气状况。

山东各地市2018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小说阅读含答案

山东各地市2018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小说阅读含答案

2018年3月山东省各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小说阅读2018年3月济南市一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本题共3小题,14分)令箭荷花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花市上就摆满了一片花草。

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清淡的花香。

“老大爷,你买了这盆三叶梅吧,这花便宜,好活,你看它开得多么鲜艳!”花市东头,一个卖花的乡下姑娘在和一个看花的乡下老头谈生意。

这个姑娘集集来卖花,二十来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

老头蹲在她的花摊前面,摇摇头,对那盆开满粉红色零星小花的三叶梅不感兴趣。

“那一盆多少钱?”他朝姑娘身旁一指,眼睛里泛着某种惊喜。

那是一盆令箭荷花,在今天的花市上是独一份儿。

葱翠的令箭似的叶状枝上,四朵花竞相开放,花朵大,花瓣层层叠叠,光洁鲜亮,一层紫红,一层桃红,一层粉红,花丝弯曲嫩黄,阳光一照,整个花朵就像薄薄的彩色玻璃做的。

姑娘说:“大爷,那是令箭荷花。

”“我就要它!”老头口气很肯定。

姑娘又解释了一句:“它贵。

”老头有点生气:“有价儿没有?”姑娘听他口气很大,把他仔细打量了一遍。

老头瘦瘦的,60来岁,白布褂子,敞着怀,露着黑黑的结实的胸脯,不像是养种花草的人。

姑娘问:“大爷,你是哪村的?”“严村。

”老头没有正眼看姑娘,淡淡地回了一句。

“哦,知道。

”一个看花的小伙子打趣说:“严村,好叮当的地方啊,村里人天天吃‘人参’……”看花的人们哑然失笑了,姑娘笑得弯下腰去。

严村是多年来有名的贫困村,到了冬天就多靠吃自产的胡萝卜来生活,号曰吃人参。

只是到了最近几年,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村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多数人基本脱贫。

老头儿红了脸,好像受了莫大羞辱。

他一横眉,冲着姑娘说:“多少钱,有价儿没有?”“50。

”姑娘止住笑说。

“35块,多一分钱也不买。

”老头坚定地说。

“40,少一分钱也不卖。

”姑娘也不相让。

此时,集上热闹起来,花市上也站满了人。

那些买花的、看花的,多是农民打扮的人。

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高三语文2018.5 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包容性发展最先由亚洲开发银行提出:发展必须具备包容性、可持续性,更为民众所认同。

包容性发展在国际、国内受到高度关注,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尽管学者们对包容性发展的理解各异,但综合来看,学者们都认同机会平等和成果共享是包容性发展的核心内涵。

包容性发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它是一种把经济增长过程和结果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

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发展在发展理念上强调公平正义,在发展目的上注重以人为本,在发展方式上追求可持续发展。

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

包容性发展强调人人有平等机会参与增长过程,并分享增长成果。

过大的或者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使得增长成果难以惠及所有民众,长此以往会削弱社会凝聚力,降低政策的有效性,最终会损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世界银行区分了“机会的不平等(包括受教育等)”和“结果的不平等(包括收入等)”这两个相关而又不相同的概念。

从公平角度看,机会平等要比结果平等更为重要。

因此,促进和实现包容性发展,除了要重视努力实现高速、有效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努力消除民众尤其是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权利贫困和社会排斥外,还要倡导和保证机会平等,通过机会平等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缩小结果的不平等,增强增长的广泛共享性和共享的公平性,不断提高民众的福利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说,机会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正是包容性发展的核心要义所在。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3月份一模考试试题(语文)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3月份一模考试试题(语文)

滨州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曾经,香文化在我国古代十分盛行。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香文化伴随中国人特有的政治观、宗教观、文化观、生活观,融于中国传统的哲学体系之中,已逐步由文化现象上升为文化观念。

从香文化历史发展轨迹看,原始的香文化是“神农尝百草,辨识百草香;先民驱虫疫,屡屡起烟霞”。

宋代丁谓所著《天香传》中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

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说的是用香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用来供奉神明,亦可达到辟秽清洁的目的。

我们无法证明史前先民已开始用绿植熏香,但是我们有理由推断,史前先民已开始用绿植熏烟,抗击蚊虫和瘟疫的袭扰。

汉晋时期的香文化是“百姓敬天地,凭香烟缥缈;贵胄玉临风,赖香送温情”。

道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以及佛教传入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时期香文化的发展。

中国香文化第一次跃进性的发展出现在西汉时期。

以汉武帝为代表的上层统治者起了主导作用,王公贵族对香的大力推崇直接带动了对香的使用。

但是,香之所以在后世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品质,则应归功于历代文人。

从杨庭秀的《焚香诗》中可见文人对香的情意:平生饱食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妩媚。

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隋唐时期的香文化是“三教传天音,把香助冥想;帝王堂前燕,飞羽扬仙烟”。

在唐代,对香品的用途有了完备细致的分类:厅堂有堂炉、供炉焚香,卧室有卧炉、熏球焚香,文房有文炉、琴炉焚香,修炼有行炉、压经炉焚香……可以说在唐代已经是专香专用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3月山东省各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小说阅读2018年3月济南市一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本题共3小题,14分)令箭荷花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花市上就摆满了一片花草。

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清淡的花香。

“老大爷,你买了这盆三叶梅吧,这花便宜,好活,你看它开得多么鲜艳!”花市东头,一个卖花的乡下姑娘在和一个看花的乡下老头谈生意。

这个姑娘集集来卖花,二十来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

老头蹲在她的花摊前面,摇摇头,对那盆开满粉红色零星小花的三叶梅不感兴趣。

“那一盆多少钱?”他朝姑娘身旁一指,眼睛里泛着某种惊喜。

那是一盆令箭荷花,在今天的花市上是独一份儿。

葱翠的令箭似的叶状枝上,四朵花竞相开放,花朵大,花瓣层层叠叠,光洁鲜亮,一层紫红,一层桃红,一层粉红,花丝弯曲嫩黄,阳光一照,整个花朵就像薄薄的彩色玻璃做的。

姑娘说:“大爷,那是令箭荷花。

”“我就要它!”老头口气很肯定。

姑娘又解释了一句:“它贵。

”老头有点生气:“有价儿没有?”姑娘听他口气很大,把他仔细打量了一遍。

老头瘦瘦的,60来岁,白布褂子,敞着怀,露着黑黑的结实的胸脯,不像是养种花草的人。

姑娘问:“大爷,你是哪村的?”“严村。

”老头没有正眼看姑娘,淡淡地回了一句。

“哦,知道。

”一个看花的小伙子打趣说:“严村,好叮当的地方啊,村里人天天吃‘人参’……”看花的人们哑然失笑了,姑娘笑得弯下腰去。

严村是多年来有名的贫困村,到了冬天就多靠吃自产的胡萝卜来生活,号曰吃人参。

只是到了最近几年,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村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多数人基本脱贫。

老头儿红了脸,好像受了莫大羞辱。

他一横眉,冲着姑娘说:“多少钱,有价儿没有?”“50。

”姑娘止住笑说。

“35块,多一分钱也不买。

”老头坚定地说。

“40,少一分钱也不卖。

”姑娘也不相让。

此时,集上热闹起来,花市上也站满了人。

那些买花的、看花的,多是农民打扮的人。

他们除了吃饭穿衣,也爱上了鲜花的香味。

一个穿着皮尔卡丹衣服的年轻人忽然挤上来说:“他不要,我要。

我给你40。

”老头一看就有些急:“有个先来后到吧?这花我看中了!’’“你可拿钱呀!看你这穷样!回家吃‘人参’吧!”一片笑声,老头的脸腾地红了:“这花我今天非买不可了!”老头用双手紧紧护着那盆令箭荷花。

“皮尔卡丹”一看老头这样,他忽然凑近老头的耳朵嘀咕了几句什么。

老头立刻冷着脸说:“不行不行,明天也是孩他妈的生日,她也爱花!”“你这个人真难说话!这么贵,你吃它喝它?”“咦,我不吃它喝它,你送花给你领导,他就能吃它喝它?”人们听得明白,就又笑起来了。

“皮尔卡丹”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心理,陡地变了脸色说:“你是哪个村的?村支书是谁?”老头一愣,嗔怒道:“少来这一套!唬谁呢?”“皮尔卡丹”冷冷一笑,说:“就是嘛,你们乡下人,还缺花看吗?高粱花、棒子花、打破碗碗花,野花野草遍地都是。

姑娘,给你40块钱,我买了!”说着,把四张崭新的钞票送到姑娘脸前。

姑娘不接他的钱,冷冷地看着他。

然后又看一看蹲在地上双手护花的老头。

她突然用亲切而果断的语气对老头说:"大爷,就依你,35块,给你了。

”“皮尔卡丹”气得脸色发白,指着姑娘的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你你……”“我叫蒋小玉,南关的,我们支书叫蒋大河,你还打听谁?问吧!”人们被她这爽直的话给逗笑了,看着她笑微微地站在花丛中,恍若她就是挺秀盛开的令箭荷花。

(根据贾大山的微型小说《花市》,有修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对花市的描写精雕细刻,具有浓浓的诗意,它暗示了社会生活的美好变化,为下文写很多人来看花买花做铺垫。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例如“他一横眉,冲着姑娘说”中的“横眉”就体现了买花老头受到周围人的讥笑后生气又决心买花的心情。

C.小说对买花老头的外貌描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突出了他的身份、职业和性格特征,又与他爱花买花形成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D.小说以小见大,以一个过去常以胡萝卜为粮的贫困村的老头欲花35元买一盆花的事,来表现生活富裕后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4.A(描写不是浓墨重彩,精雕细刻)5.小说中“皮尔卡丹”这一形象有何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结合全文加分析。

(5分)5.形象特点:(1)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心的修养,动不动就变脸发火。

这从他的脸色的变化和动作可以看出;(2)很势利,近似市侩,总想以钱和势压人,比如买花想送领导,打听人家村的支书等。

(每点1分,共2分)用意:(1)深化主题。

批判社会中存在的物质富裕而精神贫乏的人或者现象。

(2)起反衬作用(答“对比作用”也可),衬托文章中的买花的老人和卖花姑娘的淳朴。

(3)推动情节的发展。

(答对一点得1分,三点得3分)6.卖花姑娘最后以35元钱的价格将令箭荷花卖给了老头儿,这一举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6.(1)性格上:卖花姑娘这么做,是她本性善良,性格爽直、有正义感的表现。

(2)情节上看:通过对话,卖花姑娘知道二人买花的不同目的,最终选择了将花卖给老头儿;(3)心理上:“皮尔卡丹”瞧不起农民,卖花姑娘自己也是农民,但她心里明白,捍卫老头儿的尊严,其实也是捍卫自己的尊严;(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2018年3月淄博滨州一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挪开暖瓶刘心武他一再叮嘱我,到了纽约,一定要当面问她,还记不记得挪开暖瓶的那回事。

他和她,30几年前,和我,同在工厂一个车间。

他们是正式工人,我是教师,下放劳动。

我比他们大十岁,但很合得来。

我跟他学镟工活儿,叫他师傅。

她是统计员,那时梳着俩抓鬏,走过来跑过去,扎着红头绳的大抓鬏前后晃荡,使人联想起硕大的蝴蝶。

工间休息的时候,在那间更衣室当中,大家围坐在一张长方形的大案子前,说说笑笑,用大搪瓷缸子,大口喝水。

大案子上,常放着几只大暖瓶,是最粗糙的那种,铁皮条编的露着瓶胆的外壳,漆成浅蓝色。

他在我面前回味过很多次,就是挪开暖瓶的那件事。

他非常喜欢她,休息时,却不敢坐在她近旁。

她总大大方方地坐在案子一端,他呢,那天选择了一个离她最远的位置,就是案子的另一端。

那天大家究竟议论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那天他话多,正当他高谈阔论,她忽然大声说:“哎,把暖瓶挪开!”我坐在案子一侧,离暖瓶比较近,就把一只暖瓶挪了挪,他还在议论,她就更大声地对我说:“劳驾,把那个暖瓶也挪开!”我就把两只暖瓶都挪到一边去了。

这些细节,经他提醒,我都还想得起来。

她要求挪开暖瓶,是因为暖瓶挡住了她的视线,使她不能看清楚大发高论的他。

挪开了暖瓶,她就睁圆一双明亮的眼睛,直盯着口若悬河的他,两个抓鬏静止不动,仿佛一对敛翅的春燕。

后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很大的变化。

我们的人生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很大的变化。

我成了所谓作家。

她1978年考取大学,1983年赴美留学,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一所州立大学的终身教授。

他下岗后做过很多种事,现在比较稳定,是一家大公司的仓库管理员。

那家工厂早已消失,原址成为一个华丽的专供“成功人士”享受的商品楼盘,底层是商场,商场附设星巴克咖啡厅,我和他正是在那里会面的。

他知道我要去美国讲演,打电话说要见我,托我个事。

我就约他到星巴克,他喝不惯咖啡,甚至闻不惯那里头的气息,他说完他的心事嘱托,就离开了。

我已经年逾花甲,他和她也都早已结婚有了子女,我们应该都不算浪漫人士,但他却还是希望我能在美国见到她,并私下里问她,还记不记得挪开暖瓶的事情?那是不是意味着,在他们生命的那个时段,她喜欢他,以至他说话时,她不能容忍任何障眼的东西,她不但要倾听他,还要注视他。

他只希望她在我面前表示,她还记得,确实,她那时喜欢过他,然后,我回国把她的回应告诉他,他就满足了。

我把他的嘱托,视为一个神圣的使命。

甚至于,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成好这个使命,不亚于要把我那演讲的任务达到圆满。

人的一生有许多美好的瞬间。

使这些瞬间定格,使其不褪色,可以永远滋润我们那颗在人生长途跋涉中越磨越粗粝的心。

我演讲那天,她没有来。

当地文化圈的人士聚餐欢迎我,她也没露面。

我给她打去几次电话,都是英语录音让给留言,但我留了言也没有回应。

直到回国前一晚,再拨她家电话,才终于听到她的声音。

她的声音一点没有变。

她很高兴。

说她们全家到欧洲旅游,昨天才回家。

她说看到报道,祝贺我演讲成功。

我就引导她回忆当年,提到好几个那时工厂里的师傅,其中有他,她热情地问:“都好吗?你们都还保持着联系吗?”我就先逐个说一下那些人的近况,然后特别提到他,提到他那时如何喜欢高谈阔论,那时候我们给他取的外号是“博士”……我都提到那张旧桌案了,她一直饶有兴味地听着,还发出熟悉的笑声,但就在这关口,发生了一个情况,就是她先道了声“sorry”,然后分明对她那个房间里另外一个人,估计是她女儿,大声地说:“朱迪,你把那个花瓶挪开,我看不到微波炉了……”虽然她马上又接着跟我通话,但我的心一下子乱了,我都不记得自己究竟是怎么跟她结束通话的。

回国很多天了。

我没主动给他去电话。

他也还没有来电话。

如果他来电话问我,我该怎么跟他说呢?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一段不仅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引出了下文“他”与“她”的故事。

B、“硕大的蝴蝶”和“敛翅的春燕”分别写出了“她”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我把他的嘱托,视为一个神圣的使命”,这句话不仅说明了“我”对“他的嘱托”的重视,也交代了赴美的原因。

D、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简洁流畅,意蕴丰富,结构精巧,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和布局谋篇的匠心。

4.C (C项“交代了赴美的原因”的说法错误,“我”赴美的原因是去美国演讲)5、小说中的“他”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5分)5.(1)性格执著。

虽已过去多年,他还是想弄清她让挪开暖瓶的缘由。

(2)脾气随和。

与工友们都很合得来。

(3)善于言谈。

在工厂里时好高谈阙论。

(4)观念传统。

遇到喜欢的女孩不敢表白,不习惯星巴克的氛围。

(共5分,写对一条给2分,写对两条给4分,写对三条给5分。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6、通电话的过程中发生了“她”让人挪开花瓶的情况,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6.(1)不喜欢视线被阻挡,是“她”的一种习惯。

(2)说明“她”不记得“挪开暖瓶”那回事了。

(3)用“挪开花瓶”照应“挪开暖瓶”。

(4)推动下文“我的心乱了”等情节。

(5)这一情况使小说发展达到了高潮。

(共5分,写对一条给2分,写对两条给4分,写对三条给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