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的原理及实例(4章人口预测)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案例分析)


• 预测方法 (1)综合分析法 根据现状数据统计,2000-2005年间太和县域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 10.05‰,并且以自然增长为主;机械增长整体上呈现出流入态势,但是年均增 长率仅为0.7‰,并且历年波动较大,有增有减。综合考虑国家人口增长政策 的稳定性,以及太和县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推断规划期内县域人口自然 增长率将会呈现略微下降趋势;但同时,随着太和县经济的发展,未来太和 县的机械人口增长情况将有明显起色。 公式 pn=p0(1+k1+k2)n p0 基准年人口数,本预测采用2005年底人口数158.1万人; k1 机械增长率,2005-2010年取1.5‰,2011-2020年取2.5‰; k2 自然增长率,参考太和县历年人口自然增长变动情况,2005-2010年 取8‰,2011-2020年取5‰。 由此推测规划期内县域人口的近、远期的综合增长率分别为9.5‰和7.5‰, 则计算得到: 2010年太和县域户籍总人口数为165.75万人; 2020年太和县域户籍总人口数为178.61万人。
注:1996-2000年数据来自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人口统计资料; 2002年数据来自《宁德市近期建设规划》人口统计数据。 2004年数据来自宁德市统计局。
(二)城区人口预测 城区人口分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两个部分预测。 1.常住人口预测 本次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劳动力弹性系数法及经济相关法对常住人口 进行综合预测。 (1)综合增长率法 公式: N
2
人口 线性 (人口)
146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60 158 158.1013 156.1423 154.9505 154 153.2126 151.8087 150.3934 y = 148.85e 0.0099x R 2 = 0.9973 人口 指数 (人口)

人口预测方法(总结)

人口预测方法(总结)

1. 人口总量预测⑴人口总量趋势外推模型图1永康市1985年以来历年的人口变化⑵人口增长率预测模型人口增长率预测模型是根据计划生育有关指标而进行的一种人口预测方法。

数学公式表示为:P = P 0(1 + k )n +A P (3-2)式中:P 表示规划期总人口(人),P 0表示规划基期总人口(人),△ P 表示规划期间 人口机械增长数(人), n 表示规划年期,k 表示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 自然增长率k 可用出生率b 和死亡率d 表示:(3-3)人 220,000k =b -d210,000200,000190,000180,000年份年份永康市1989年以来历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图3永康市1989年以来历年的户籍人口迁移数量(3)人口离散预测模型人口离散预测模型也即人口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又称“宋健模型”,是我国自行提出的比较成功的人口发展预测模型,能较好的运用人口普查资料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

该模型是根据分年龄的人口结构递推公式进行预测,模型的数学表达如下:r2X o(t)=[1-4oo(t)] ^(t)送h i(t) k i(t) X(t) (3_6)XF(t +1)=[1-B(t)] "Xe + fe i =0,12..,m—1式中:X o(t)为t年代O岁出生婴儿数,X i(t)为t年代之年龄组人口数,卩oo(t)为t 年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P(t)为妇女总和生育率,即社会人中平均意义下一个妇女在整个育龄时期的生育总数(「2, r1即为生育年龄的上下限),h i(t)为生育模式,反映某一地区某一个育龄妇女生育状态分布,k i(t)为t年代之年龄组女性性别比,M(t)为t年代之年龄组人口死亡率,f i(t)为t年代之年龄组净迁移数。

在模型的具体应用中,课题组工作的重点是如何确定公式3-6中的各种参数。

①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的数据是2000年11月1日的数据,而规划所需的数据是年末的数据,课题组将普查的户籍人口分龄人口数按比例修正到2000年底的统计人口总数作为X i(t);②从普查资料来看45岁以下的性别比比较稳定,为了简化模型,t年代之年龄组女性性别比k i(t)用常量k表示,即采用普查资料中的45岁以下的男女性别比=104.85(女性=100)推算,故k= 0.488326;③根据普查资料,妇女总和生育率取2000年的数据P(t)= 0.8795;④模型中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Moo(t)假定与2000年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的80%,即采用4OO=3.88%O。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PPT参考幻灯片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PPT参考幻灯片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Z、P1、b!
Pn-规划末期人口规模; P0-规划基年人口规模;
预测步骤
1、收集整理城市、农村人口及农村 耕地面积数据(P0、P1、s);
K-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Z-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比例; V-农村转移劳动力带眷系数; F-农业劳动力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
2、确定其他参数(k、m、Z、V、f、b);P1-城市周围现状农村总人口;
拟合度接近1.0则相关性高,反之则低;
5、求出a、b待定系数后,再预测规划年的人口规模。
实例(略)
10
6、GM(1,1)灰色模型法 ★
适应范围
通过4~12年的历史人口数据,预测未来5~10年人口规模较为准确。
基本原理
11
6、GM(1,1)灰色模型法 ★
基本原理
12
6、GM(1,1)灰色模型法 ★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a、带眷比!
预测步骤
1、根据职工需求P1、P2及P3; 2、确定带眷系数; 3、将值带入上述公式计算即可。
Pn-规划末期人口规模; P1-带眷职工人数; a-带眷系数; P1-单身职工人数; P1-城市其他人口数。
4
2、带眷系数法
实例
某一工业新镇,规划末期需要职工10000人,单身职工6000人,带 眷职工4000人,带眷系数2.5,城市其他人口2000人,预测规划末期工 业新镇的人口规模。
基本原理
yabx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 !
预测步骤
y-人口规模; x-回归变量; a、b-待定系数。
1、确定回归的变量(年份、GDP);
2、收集相关资料(GDP)至少连续5年的城市人口和GDP历史数据;
3、将历史数据和GDP做数据散点图,判定其是否具有相关性,不具

人口预测和城市化水平

人口预测和城市化水平

人口预测预测目的:预测兰州市2035年的人口数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和人口自然增长法方法一:趋势外推法原理:通过一定年期(本实验中采用2000年—2020年的人口数)的人口数,按照一定的规律预测2035年的兰州市人口数经收集2000—2020年兰州市人口数如下表所示:图所示:正态分布图标准差为:0.975,回归方程为:y=5.646X-11003.953根据回归方程,则2035年兰州市的常住人口:5.646*2035-11003.953=485.95(万人);方法一:趋势外推法原理:通过一定年期(本实验中采用2000年—2020年的人口数)的人口数,按照一定的规律预测2035年的北京市人口数经收集2000—2020年北京市人口数如下表所示:北京市人口数据散点图正态分布图标准差为:0.975,回归方程为:y=50.07x-98772.4根据回归方程,则2035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为50.07*2035-98772.4=3120.21(万人);方法二:人口自然增长法原理:根据基期年的人口数直接推算未来人口数。

首先根据历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年期的自然增长率,然后根据公式Pt =Pt0(1+r)(t-t)+ (c-d),以2020年为基年,直接预测2035年的人口数,其中公式中:c-d的意思是净迁移量。

兰州市2000—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历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没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取历年的平均增长率作为预测年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则r=0.00538净迁移量值的散点图通过图可以分析出一下信息(1)2000年到2009年,兰州市的净迁移量波动较大(2)2010年到2019年,兰州市的净迁移量总体波动不大,在一个值上下波动(3)2020年的波动较大,但是总体的趋势是上下波动,因此取c-d的平均数作为净迁移量的值,即:c-d=23.81万人,以2000年为基数,预测2035年的人口数,预测期为35年,则r=0.00538,c-d=23.81根据Pt=Pt(1+r)(t-t0)+ (c-d)=293.44*(1+0.00538)(2035-2000)+23.814=377.87(万人)方法二:北京市自然增长法原理:根据基期年的人口数直接推算未来人口数。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方法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方法
2.中心城规划人口
(1)以建成区的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作为基数计算其自然增长率。
(2)以建成区内的非农业人口为基数计算其机械增长率。
(3)暂住人口:各地确定暂住人口时,对暂住时间的规定并不一致,有的是3个月以上,有的是半年以上,有的是1年以上。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暂住3个月以上的和半年以上的往往还要继续住下去。好多人是到时间后再续办手续。根据人口普查的统计口径,在某一城市居住1年以上即视为常住人口,所以统计暂住人口应以居住1年以上为标准。
(二)微观系列
1、中心城现状人口
首先要确定中心城建成区的范围,这在具体做某一城市总体规划时是很容易划定的,因为城市建设总是相对集中于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其次调查这一范围之内的人口,这要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逐个村委会(如果建成区内含有农村)进行调查,就可以获得这一范围内的人口数字。所统计的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
1.42
55.75
64.34
吉林
40.13
41.07
41.58
41.81
1.68
47.09
55.34
黑龙江
40.39
41.22
41.43
41.98
1.59
61.06
58.65
上海
66.14
67.68
69.34
70.00
3.86
江苏
21.69
22.60
23.55
24.37
2.68
38.99
47.92
浙江
17.07
17.62
18.12
18.63
1.56
42.25
55.49
安徽
15.52
15.64

城市人口预测

城市人口预测

实例
6、GM(1,1)灰色模型法 ★
7、经济弹性系数法
基本原理
Pn P0 1 ν ′ ′ ′ V 其中:ν K
n
Pn-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 P0-基准期城市人口规模; n-规划期; ν′-规划期内的人口增长 平均速度。
预测步骤
1、收集至少连续5年内的人口和GDP 数据,并确定其平均增长速度; 2、根据人口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确定K值; 3、确定规划期内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得到规划期内的人口增长平均 速度; 4、按上述公司将值代入,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Pr
预测步骤
P1 R
1、确定预测城市在地区(国家)城市体系 中的规模位序(R); 2、收集其他城市人口规模(预测首位城市, 应收集2、3、4位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非首位 城市,一般收集首位城市的城市人口规模)。
Pc-城市人口数量; Pr-区域总人口; k-服务系数(0<k<1)。
8、城市等级—规模法
4、劳动力需求法
实例
已知某城市2003年,城市人口64.2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669348 万元。经济增长率Y综合考虑在人口预算经济增长率中近期取10%,远期 取7%,劳动力弹性系数取建议值0.7,;劳动贡献率近期预测为10%, 远期预测为20%,根据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推测K0 / Kn 在近期取1.10, 远期取1.00。 预测该城市在2010、2020年的城市人口规模。
1991-2000年的GDP的年均增长率: V′ 10 1991-2000年的人口年均增长率:
950 19.28% 163 562 ν ′ 10 0.65% 527
7、经济弹性系数法
实例
经济增长的人口弹性系数: K=

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

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
11 11
五、区位法
根据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地位和作用来对城市人口规模 进行分析预测。
“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
序的关系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P P R P P R q,作对数转换:lg lg q lg
i
1i
i
1
i
Pi 是第i位城市的人口;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可以由两个部分组成,生 态足迹分析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15 15
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为维持某一物质消费水平 下的某一人口、某一区域的持续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生产性土 地的面积总和,即为每个人提供可支配的食品营养物质、水、 能源、资源、住房、交通工具、各类消费品以及处理废弃物 所需占有的土地及海洋面积。
第五章
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
1
第一节 人口规模预测
回归分析法 增长率推算法 劳动平衡法 环境容量法 区位法 类比法 百岁图法 生态足迹法
2 2
一、回归分析法
1、年份与人口规模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 b0 b1 x
x为年份;y为人口规模
b0 ,b1为待定系数。
该方法要求人口有较长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而且人 口数据没有大的起伏。
基本/非基本比率(B/N):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 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
7 7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 发展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部分的内 容和规模日趋发展,该城市则势不可挡的要发展;
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由于某种原因而衰落, 同时没有新的基本活动发展起来,则该城市无可 挽回地要趋向衰落;
一是划分消费项目。一般将消费项目划分为生物生态足迹和能 源生态足迹。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

1、综合平衡法:适用于基本人口(或生产性劳动人口)的规模难以确定的城市,需要有历年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方面的调查资料。

2、时间序列法:这种方法要求城市人口要有较长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而且人口数据没有大的起伏。

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展因素缓和的城市。

3、相关分析法(间接推算法):适用于影响因素的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城市,如工矿城市、海港城市。

4、区位法:该方法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接近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模式地区的城市。

5、职工带眷系数法:适用于新建的工矿小城镇。

广州陶粒厂广东陶粒厂 编辑:ejdnch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测步骤
1、收集近期至少5年连续的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 2、确定其他参数(Y、β、EL、K0、Kn); 3、将值带入上述公式计算即可。
4、劳动力需求法
实例
已知某城市2003年,城市人口64.2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669348 万元。经济增长率Y综合考虑在人口预算经济增长率中近期取10%,远期 取7%,劳动力弹性系数取建议值0.7,;劳动贡献率近期预测为10%, 远期预测为20%,根据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推测K0 / Kn 在近期取1.10, 远期取1.00。 预测该城市在2010、2020年的城市人口规模。
6、GM(1,1)灰色模型法 ★
实例
7、经济弹性系数法
基本原理
′ Pn = P0 (1 +ν ) ′ ′ V 其中:ν = K n
Pn-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 P0-基准期城市人口规模; n-规划期; ν′-规划期内的人口增长 平均速度。
预测步骤
1、收集至少连续5年内的人口和GDP 数据,并确定其平均增长速度; 2、根据人口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确定K值; 3、确定规划期内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得到规划期内的人口增长平均 速度; 4、按上述公司将值代入,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4、劳动力需求法
基本原理
E × Y K0 Pn = P0 × 1 + L × K β n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Y、 、 、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 、β、 EL、 K0 / Kn !
Pn-规划末期人口规模; P0-规划基年人口规模; n-规划年限; EL-劳动贡献率; Y-经济增长率; β-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 K0-规划基年劳动力系数; Kn-规划末期劳动力系数。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a、带眷比!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 、带眷比!
Pn-规划末期人口规模; P1-带眷职工人数; a-带眷系数; P1-单身职工人数; P1-城市其他人口数。
预测步骤
1、根据职工需求P1、P2及P3; 2、确定带眷系数; 3、将值带入上述公式计算即可。
2、带眷系数法
实例
某一工业新镇,规划末期需要职工10000人,单身职工6000人,带 眷职工4000人,带眷系数2.5,城市其他人口2000人,预测规划末期工 业新镇的人口规模。
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采用办法
城市人口规模一般预测方法
城市人口规模一般预测方法
1、综合增长率法√ 、综合增长率法 2、带眷系数法 、带眷系数法√ 3、剩余劳动力转移法 4、劳动力需求法 5、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 6、GM(1,1)灰色模型法★ 7、经济弹性系数法 8、城市等级—规模法 9、帕克曼定律
P末 = 4000 × (1 + 2.5 ) + 6000 + 2000 人 = 22000人
工业新镇规划末期人口规模22000人! 人 工业新镇规划末期人口规模
3、剩余劳动力转移法
适应范围
剩余劳动力的小城镇人口规模。 具有剩余劳动力的小城镇 剩余劳动力的小城镇
基本原理 n n Pn = P0 × (1 + k ) + Z × V f × P1 (1 + m ) − ( s / b )
9、帕克曼定律
适应范围
适用市区(城区)人口预测!
基本原理
Pc = k * Pr
Pc-城市人口数量; Pr-区域总人口; k-服务系数(0<k<1)。
预测步骤
1、确定区域总人口数; 2、确定服务系数。
9、帕克曼定律
实例
根据某城市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得知该城市在2020年该城市区域 人口将9792万人,参照一般发达国家城市区域人口的服务系数1/20左右, 考虑到城市自身的发展取区域人口服务系数为1/22。预测该城市2020年 的城市人口规模。 1 P2020 = × 9792万人 = 445.09万人 22 2020年该城市人口规模为 年该城市人口规模为445.09万人! 万人! 年该城市人口规模为 万人
预测步骤
3、剩余劳动力转移法
实例
已知某城市2000年的城镇人口P0为142.52万人,人口增长率k为 5‰,农村人口P1为411.06万人,人口增长率m为4‰,综合考虑规划末 期农业人口的劳动力比例f为60%,规划末期综合考虑其农村耕地总面积 s为533333公顷,人均负担耕地b为0.5公顷,预计2020年农村剩余劳 动力转移比例Z为40%,其带眷系数为2.5,预测该城市2020年的人口规 模。
实例
已知某城市都市圈包含了7个城市,2001年都市圈各个城市的人口规 模如下表。 城市A 城市 209 1 城市B 城市 134 2 城市C 城市 城市D 城市 63 3 48 4 城市E 城市 37 5 城市F 城市 35 6 城市G 城市 22 7
人口 规模 位序
预计2020年城市A的人口规模为430万人,预测2020年城市F的人口规 模? P 430 P7 = 1 = = 71.7万人 预测城市F在 年的城市人口规模为71.7万人! 万人! 预测城市 在2020年的城市人口规模为 年的城市人口规模为 万人 R 6
0.1× 0.1 Pn = 642331× 1 + ×1.10 万人 = 75.5万人 0.7 0.1× 0.2 ×1.00 万人 = 92.34万人 Pn = 757532 × 1 + 0.7
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 年城市人口规模75.75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 万人, 年城市人口规模92.34万人! 万人! 年城市人口规模 万人 年城市人口规模 万人
ν′-规划期内的人口增长平均速 度; V′-规划期内的经济增长平均速 度; K-经济增长的人口弹性系数。
7、经济弹性系数法
实例
现已收到某城市在1991-2000的人口和GDP数据,预测未来该城市 2020年的城市人口规模。
年份 GDP 亿元 人口 万人 91 163 527 92 208 530 93 270 533 94 372 537 95 473 542 96 580 543 97 710 550 98 802 553 99 881 557 00 950 562
1991-2000年的GDP的年均增长率: V′= 10 1991-2000年的人口年均增长率:
′ ν = 10
950 =19.28% 163
562 = 0.65% 527
7、经济弹性系数法
实例
经济增长的人口弹性系数: K=
19.28 = 29.66 0.65
根据该城市国门经济发展 规划推算该城市2001-2020 年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为10%, ′ ′ 所以同期人口增长平均速度为:ν = V = 10% = 0.44% K 22.66 所以该城市的人口规模为:
实例(略)
6、GM(1,1)灰色模型法 ★
适应范围
通过4~12年的历史人口数据,预测未来5~10年人口规模较为准确。
基本原理
6、GM(1,1)灰色模型法 ★
基本原理
6、GM(1,1)灰色模型法 ★
预测步骤
1、历史数据收集,5~15年连续的历史数据; 2、将数据整理运算成相关数列; 3、将数列参数带入上述公式进行运算,求出参数u、a; 4、残差检验; 5、确定模型后,预测规划年的城市人口规模。
5、回归分析法
适应范围
城市人口数据变动平稳,直线趋势较为明显。
基本原理
y = a + bx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 !
y-人口规模; x-回归变量; a、b-); 2、收集相关资料(GDP)至少连续5年的城市人口和GDP历史数据; 3、将历史数据和GDP做数据散点图,判定其是否具有相关性,不具 相关性则另取参数; 4、具有相关性前提下,做两则数据见的相关分析,并用拟合度判定 拟合度接近1.0则相关性高,反之则低; 5、求出a、b待定系数后,再预测规划年的人口规模。
1、综合增长率法
适应范围
经济发展稳定,人口增长率变化不大的城市(注意人口基数的增大和 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对增长率的影响)。
基本原理
Pn = Po × 1 + ( m + k )
n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m、 !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 、k!
预测步骤
1、确定该城市近几年的m、k; 2、确定该城市规划期内的m、k; 3、利用m、k带入上述公式计算即可。
Pn-规划末年的人口数; Po-规划基年的人口数; n-规划年限; m-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K-年平均机械增长率; m+k-年平均综合增长率。
实例(略)
2、带眷系数法
适应范围
工业企业和小城 建设项目已经落实,人口机械增长稳定,去估算新建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 市人口的发展规模。
基本原理
Pn = P1 × (1 + a ) + P2 + P3
20 20 P2020 = 142.52 × (1 + 0.005 ) + 0.4 × 2.5 0.6 × 411.06 (1 + 0.004 ) − ( 53.3 / 0.5 ) 万人
{
}
P2020 = 305万人
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 年城市人口规模为305万人! 万人! 年城市人口规模为 万人
20 P2020 = 562 × (1 + 0.0044 ) 万人 = 613.58万人
2020年该城市人口规模为 年该城市人口规模为613.58万人! 万人! 年该城市人口规模为 万人
8、城市等级—规模法
适应范围
在已知城市体系中其他城市的人规模及其排列位序。
基本原理
Pi R i = K(常数)
Pn-规划末期人口规模;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Z、 、 !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 、P1、b! P0-规划基年人口规模; K-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Z-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比例; V-农村转移劳动力带眷系数; 1、收集整理城市、农村人口及农村 F-农业劳动力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 耕地面积数据(P0、P1、s); P1-城市周围现状农村总人口; m-城市周围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2、确定其他参数(k、m、Z、V、f、b); s-农村耕地面积; 3、将值带入上述公式计算即可。 b-每个劳动力额定担负的耕地面积; n-规划年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