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合集下载

考点二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考点二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考点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1.被动运输
(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

(2)两种类型
2.主动运输
(1)方向:一般情况下物质分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

(2)特点: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

(3)生理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4)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实例[连线]:
3.胞吞和胞吐
(1)胞吞:
①概念: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②实例:白细胞吞噬细菌、变形虫吞噬有机颗粒。

(2)胞吐:
①概念: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②实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1.“三看法”快速判定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膜,哪些不能。
物质浓度差还受到细胞内外环境的影响。例如,温度、 酸碱度、离子强度等环境因素可影响物质的溶解度和 扩散系数,从而影响物质浓度差。
细胞膜通透性
01
细胞膜通透性是指细胞膜允许物质进入和逸出的能力。细胞膜通透性取决于膜 上通道和载体蛋白的性质和数量。
02
通道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允许小分子物质以被动运输的方式顺 浓度差或电位差进入或逸出细胞。载体蛋白则允许相对较大的分子或离子以主 动运输的方式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入或逸出细胞。
能量来源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TP 中,供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需要。
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主要方式,为生物提供能量, 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食物摄入
1 2 3
定义
食物摄入是指生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物质的 过程。
能量来源
食物中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 转化过程,释放出能量供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的 需要。
被动运输
不需要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 和协助扩散。
膜泡运输
通过形成囊泡的方式将物质包裹在膜内进行运输, 如内吞和外排作用。
核孔通道பைடு நூலகம்
核孔的选择性
核孔具有选择性,只允许特定大小的 分子通过。
核孔的功能
核孔参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 交换和信息交流,对细胞代谢和基因 表达等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目录
• 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 物质进入细胞的通道 • 物质进入细胞的能量来源 • 物质进入细胞的影响因素 • 物质进入细胞的实例
01
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

生物:3.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

生物:3.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授导型教案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标准》的这种理念,在开展此次教学中,我将采用授导型教学方式,中间穿插自辅式教学方式相结合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不仅与周围的环境之间发生物质交换,而且与周围的其他细胞之间也要发生物质交换。

因此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与第二章中质膜的结构和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学好其他章节有关内容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的基础,了解了细胞由一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质膜包被着,这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认知基础。

同时,高一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比较好的完成此次教学任务,但还不是很完善,这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扩散的特点。

2.阐明渗透的概念及原理。

3.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并概述原理。

4.概述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概念;区别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不同的方式。

5.概述胞吞和胞吐两种方式。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扩散作用和渗透作用的过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分析细胞的吸水原理和探索细胞吸水的过程,初步学会探索细胞吸水原理的科学方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区别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方式,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扩散和渗透作用的过程,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

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高考生物复习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高考生物复习

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但水可以通过自由扩 散的方式进出细胞,故其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吸水膨胀,在高渗蔗糖 溶液中会失水变小,A正确,B错误; 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水可通过水通道蛋白快速进出细胞,也可 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故其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吸水膨胀,在 高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失水变小,C、D正确。
提升 关键能力
2.请选用右面的材料、仪器和技术, 设计巧妙的方法,通过测定水通透 速率来证明蛋白A参与了水的跨膜 运输。 提示 将爪蟾卵母细胞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不作处理,向另一组爪蟾卵母 细胞内注入(显微注射技术)蛋白A的mRNA,两组细胞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 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转入到低渗溶液中并分别测定细胞的水通透速率,结果: 注入蛋白A mRNA的一组细胞水通透速率高于不作处理的一组。
硝酸银(AgNO3)可使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膨胀
√B.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不会变小
C.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膨胀 D.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变小
评价 迁移应用
123456
评价 迁移应用
123456
蛋白B既有物质运输功能(运输H+),也有酶的 催化功能(催化ATP水解),C正确; 当盐碱地发生水涝的时候,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减少,H+出的量减少,细胞内外的H+浓 度差减小,H+进入根细胞减少,吸收的 NO-3 也减少,D正确。
评价 迁移应用
123456
4.(2020·江苏,5)如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评价 迁移应用
123456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新人教版)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2.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

考点一各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比较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细胞外→细胞内细胞内→细胞外是否需要(消耗) 蛋白质不需要需要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消耗消耗模型举例O 2、CO2、甘油、乙醇、苯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H2O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无机盐、氨基酸等白细胞吞噬病菌分泌蛋白的分泌影响因素浓度差浓度差;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载体蛋白种类和数量;能量温度;能量提醒(1)胞吞过程需要某些特定的膜蛋白的作用,但是不需要转运蛋白的作用。

(2)胞吐不是只能运输大分子物质,也可以运输小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

(3)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主要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胞吞、胞吐主要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1)源于必修1 P70“与社会的联系”:囊性纤维化是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Cl-的跨膜运输,说明这种结构蛋白属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也反映了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是通过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来实现的。

(2)源于必修1 P71“相关信息”: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

(3)源于必修1 P72概念检测T2: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不是(填“是”或“不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

腌制果脯时由于细胞外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死亡,然后糖分大量进入细胞才导致果脯慢慢变甜。

2.协助扩散中转运蛋白类型(1)载体蛋白类: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2)通道蛋白类: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五年真题】2020版高考生物: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含答案)

【五年真题】2020版高考生物: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含答案)

专题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考点一细胞的吸水与失水1.(2015·海南卷,10)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识记及理解能力,难度较小。

由题意可知,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叶片,细胞内的细胞液浓度考虑相同,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中,一定的时间后,甲的浓度变小,说明植物细胞失水,甲的浓度>植物细胞;乙的浓度不变,说明植物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乙的浓度=植物细胞;丙的浓度变大,说明植物细胞吸水,丙的浓度<植物细胞。

由此可知: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而非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B错误;水分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由题意可知,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变化均是考虑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正确。

答案 D2.(2014·上海卷,21)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右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解析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表示失水越多,质壁分离越明显,紫色越深,X/Y值越大,失水越少,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小,故A、B错误;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表示失水越多,越不易复原,故C错误;而X/Y值越大,表示该细胞失水越小,则该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故D正确。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一、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1. 概念: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 动运输。 2. 类型: (1)自由扩散: ✓概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特点: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举例:气体、脂质小分子等。 (2)协助扩散: ✓概念: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 ✓特点: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举例:钾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3. 影响因素: (1)被动运输的速率直接受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大小的影响。 (2)协助扩散的速率还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 4. 转运蛋白: (1)分类: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2)特点:具有特异性。 ✓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 改变。 ✓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 或离子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3)实例 ✓水分子的运输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还可以以自由扩散 方式进出细胞。 细胞膜上还存在一些无机盐离子的通道蛋白。(例如:Na+通道、K+通道)
✓ 因为O2浓度的高低可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曲线③表示物质运输速率与O2浓 度无关,说明这种运输方式不需要能量,应为被动运输。
✓ 曲线④表示物质运输速率与O2浓度有关,说明这种运输方式需要能量,达到一定O2浓度后, 运输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应为主动运输,曲线起点的含义是无氧呼 吸为主动运输供能。
※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以及生物膜的区别:
半透膜
概念范畴 物理学上的概念
特点 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第二单元 第6课时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第二单元 第6课时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1.0×10-10 1.0×10-6 1.0×10-2
H2O 1.0×10-4 1.0×10-1 1.0×10-1
膜类型及 处理方式
单纯磷脂 双分子层
细 无处理 胞 加入呼吸 膜 抑制剂
葡萄糖 0
1.0×10-10 1.0×10-12
物质跨膜运输速率(cm/s)
K+
Na+
O2
0
0
1.0×10-2
1.0×10-8 1.0×10-6 1.0×10-2
1.0×10-10 1.0×10-6 1.0×10-2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跨膜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
√B.K+和Na+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C.O2跨膜运输时只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 D.细胞吸收水的方式可能有协助扩散
H2O 1.0×10-4 1.0×10-1 1.0×10-1
6.某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做了相关实验,请根 据表中实验结果分析,
膜类型及 处理方式 葡萄糖 单纯磷脂
0 双分子层 细 无处理 1.0×10-10 胞 加入呼吸
1.0×10-12 膜 抑制剂
物质跨膜运输速率(cm/s)
K+
Na+
O2
0
0
1.0×10-2
1.0×10-8 1.0×10-6 1.0×10-2
第6课时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目标要求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比较
物质出入细
被动运输
胞的方式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
图例
运输方向
低浓度→高
高浓度→低浓度
胞外→胞内 _胞__内__→__胞__外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
讨论: 红细胞结构中, 细胞膜 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一 层半透膜 。
青菜放在盐水里会变得干瘪,而放在清水里又会变得干挺, 这是为什么呢?
质壁复原
• 质壁分离复原是指质壁分离的原生质体恢复原状,即恢复 细胞紧张状态的现象。
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如果把一些蔗糖放入杯子,不需要搅拌,过个几个小时后, 这杯水会变成什么样呢?为什么呢?
整杯水变甜是因为糖分子在水中不断运动的结果,我们把 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结果:
• 扩散使分子均匀分布
特点: •扩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扩散是分子由高浓度向低浓 度运动,最终达到平衡的 过程。但如果,物质在进 出细胞的过程中必须通过 质膜。我们把这种水分子
通过质膜的扩散称为渗透。
渗透
扩散
渗透作用
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 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 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或水分子 从水势高的一方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一方移动的现象。
发生条件: 1.有半透膜 ; 2.半透膜两侧有物质的量浓度差。
• 发生条件: 1.大液泡 2.细胞壁 3.活细胞
被动转运:
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 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是细胞膜的物质转 运作用其中的一种。包括简单(自由)扩散和易化扩散两 种。
• 将动物细胞放在这样的蔗糖溶液内也会失水,它会发生质 壁分离现象吗?为什么?
• A.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也发生质壁分离
• B.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质壁分离复原
• C.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破裂
• D.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皱缩
不会!无细胞壁和大液泡
联系与区别:
• 1.将少许高锰酸钾结晶投入一杯清水中,观察实验现象。下 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溶液的紫色逐渐加深 • B.高锰酸钾结晶逐渐减少 • C.高锰酸根离子和钾离子的运动方向为结晶→水中 • D.会发生渗透现象
• 8.将菠菜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从 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重复几次,分别放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