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教学文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教案5篇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教案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3、24页。
【课程标准陈述】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学习目标】1.通过画图、摆一摆、列式的方法,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二班得了多少面小旗”这个问题的答案,能正确列式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自主探索,独立用列式的方法算出“三班得了多少面小旗”,能正确列式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在以上两个问题的学习过程中,经历读题、审题、找已知信息和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些解决问题的步骤,知道解题的三个步骤“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应该怎样做。
4.通过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总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感受模型思想。
【学习重点】能正确列式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总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解决“同样多”的问题,学生回顾一一对应的学习方法,在“卫生评比”的情境中,学生经历读题、审题,在题目中寻找已知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画一画、算一算、摆一摆等方法,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拓展延伸,学生分析线段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评价学习目标3,4 【学习过程】一、开门见山,兴趣导入(评价目标1)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解决问题)是的,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你想不想来试一试?【课件出示】茶杯盖有这么多,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茶杯盖有20个?(茶杯和茶杯盖是一一对应的)一一对应在数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1.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 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个数,例如5,让学生说出比5多2的数和比5少2的数。
2.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是在这个数的基础上加上这个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就是在这个数的基础上减去这个几。
二、新课讲解1. 老师讲解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 老师通过示例题,让学生跟着一起计算,例如:求比7多3的数是多少?求比9少4的数是多少?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是用这个数加上这个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就是用这个数减去这个几。
三、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挑选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错误。
四、拓展提高1. 老师出示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
2.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六、作业布置1. 老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2. 老师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拓展,让学生掌握了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灵活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数,如10,让学生说出比10多3的数和比10少3的数。
2.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方法。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讨论。
四、实际应用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六、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讨论,使学生掌握了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 提问:同学们,你们会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2. 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小红有多少个苹果?-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探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方法。
- 总结方法: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就用这个数加上(减去)几。
3.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方法。
- 练习题包括: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际问题解决-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 实际问题包括: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5.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方法。
- 强调: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就用这个数加上(减去)几。
6. 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 作业包括:课后练习题、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耐心辅导,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我们将使用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教材,具体是第53页的内容。
这一页介绍了如何通过加法和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个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
这些图片和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们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方法。
教学过程:(1)引入:我会先用一张图片来引入这个概念。
我会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10个苹果,另一张是5个苹果。
我会问学生们:“这两张图片中的苹果数量有什么不同?我们如何计算出10个苹果比5个苹果多几?”通过这个问题,我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并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概念。
(3)练习:在讲解之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
这些练习题会包括不同的数字和情境,让学生们运用他们刚刚学到的方法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我会鼓励学生们相互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并在下面写下具体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箭头和数字来表示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1. 题目:小华有9个糖果,小明比小华多3个糖果,请问小明有多少个糖果?解答:小明有9 + 3 = 12个糖果。
2. 题目:桌上有7个橘子,小红比桌子少2个橘子,请问小红有多少个橘子?解答:小红有7 2 = 5个橘子。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应用题教案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教学方案设计绵阳英才二年级数学组:李英教学目标:1. 学生能通过关键句分析初步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能准确找到问题中的大数、小数和相差数三个量。
2. 初步建立起“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解决问题模型,利用手势明确求大数用加法〔小数加相差数〕,求小数用减法〔大数减相差数〕。
3. 初步感知检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分析方法。
1. 谁大谁小〔从关键句中去找〕2. 求大求小〔从问题中去找〕。
3. 用加用减〔求大数用加,求小数用减〕。
教学难点:利用示意图、数量关系分析以及手势帮助学生理解求大数用加法〔小数加相差数〕,求小数用减法〔大数减相差数〕的道理。
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 师:你能通过下面的数学信息,找到谁大谁小吗?试一试。
(1) 二〔5〕班数学单元考平均分为95分,二〔2〕班比二〔5〕班高2分。
师:谁与谁比?谁高谁低?〔2〕妈妈35岁,比爸爸小3岁。
师:谁与谁比?谁大谁小?到底是谁比爸爸小3岁?补充完整后就知道了。
师引导:3岁是什么?是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相差数。
〔3〕甲绳子长15厘米,乙绳子比甲绳子短5厘米。
师:谁与谁比?谁长谁短?5厘米是什么?生:是甲绳子和乙绳子之间的相差数。
〔4〕红花有23朵,比黄花多3朵。
师:谁与谁比?谁比黄花多3朵?谁多谁少?3朵是什么?生:是红花与黄花之间的相差数。
2. 小结:PPT:二〔25〕班爸爸妈妈甲绳子乙绳子红花黄花师:两者相比,更高的,更大的,更长的,更多的……它们对应的数量较大,在含有“比〞的问题中这些数我们称为大数。
反过来,更低的,更小的,更短的,更少的……它们对应的数量较小,在含有“比〞的问题中这些数我们称为小数。
大数与小数之间相差的局部叫做相差数。
3.上期我们一起学习了求相差数的问题,今天利用大数,小数和相差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继续学习含有“比〞的新的问题。
二、新授建模:〔一〕例1第1小题:含有“多〞字用加法的情况: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1. 你准备怎么解决这道题目?2.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生可能会说道因为有个〞多〞字。
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文档资料

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手势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在手指游戏中以旧引新教师与一学生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让其余学生观察两人各出了几个手指。
(如5和2)师: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并像这样说一句话吗?(指名说,齐说)( )比( )多( ),( )比( )少( ),( )和( )相差( ),算式是( )。
与学生再玩一次(如:2和0),师:你会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吗?同座互相说说看。
师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两个数相比,如果不是同样多,必然有大有小,我们通常把较大的叫做大数,较小的叫做小数,两个数之间的差叫做相差数。
那要求大数比小数多几,或小数比大数少几,也就是要求两个数相差几,用什么方法?对,求相差数用减法。
那求大数或小数该用什么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这类问题。
(板书:大数小数相差数 5-2=3 2-0=2)二、在手指游戏中初建数学模型1.求较大数。
师:老师伸出几个手指?(5)请你们伸出跟老y币同样多的手指。
比老师多伸出1手指,是几个?可见:比5多1是几?怎样列式?(5+1=6)请小朋友边比划手指边齐说:比5多1是6,5+1=6。
师:比5多2、3、4、5又各是多少呢?同座边比划边齐说。
后让四大组依次边比划手指边观察边口述:比5多( )是( ),( )+( )=( )。
师:大胆猜想一下:比5多的数肯定是大数,还是小数,用什么方法?(求较大数用加法)我们不妨再用手指游戏验证一下!师与男生合作,示范比划:比10多1是,算式是。
师与女生合作比划:比10多2是,算式是。
比10多3,4,5,等等呢?同座合作边比划边说说看。
小学数学二年级《比多比少》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比多比少》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标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比多比少》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理解与掌握一、比多比少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首先接触到了《比多比少》这一重要的应用题。
这类问题主要涉及到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和关系,让孩子们通过对比,理解数量的相对性。
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立这样的问题:“小明有8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谁拥有的苹果更多?多多少?”这就是一道典型的比多比少应用题。
通过这个问题,孩子们可以理解到“比多”和“比少”的概念,并且掌握到比较的方法。
为了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引导:1、直接比较:直接观察两个数量的大小,可以得出哪个数量更多,哪个数量更少。
2、采用加减法进行比较:如果两个数量差距较大,或者需要在数量上作出调整,我们可以通过加减法来计算数量的差距。
3、利用符号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用“>”、“<”和“=”等符号来表示数量的相对大小和相等关系,让孩子们对这些符号有直观的理解。
二、两步应用题在掌握了《比多比少》应用题之后,我们进一步学习两步应用题。
这类问题需要孩子们通过两步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的结果。
例如,“小明每天跑步2公里,一周总共跑了多少公里?”这就是一道两步应用题。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小明一周中每天跑步的总距离,然后将其相加,得到一周总共跑步的距离。
为了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引导:1、分步计算:在解决两步应用题时,我们需要将问题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步骤,每一步计算出一种量,最终将这些量结合起来得到答案。
2、理解问题的逻辑结构:在理解问题时,我们需要明确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需要计算的,以及计算的顺序是什么。
这有助于孩子们理解问题的逻辑,理清解题的思路。
3、应用题与生活的联系:两步应用题通常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将问题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上述的跑步问题中,可以让孩子们计算自己一周的跑步总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比的应用题
1. 动物园里有44只小猴,大猴比小猴少18只。
有多少只大猴?
2. 同学们做手工,折纸鹤85只,折的纸船比纸鹤少19只。
折纸船多少只?
3. 有32只鸡,鸡比鸭多10只。
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4. 有黄花35朵,红花比黄花多8朵。
红花有几朵?
5. 小明考试得了94分,小红的分数比小明少4分,小红得了多少分?
6. 小红家有公鸡35只,公鸡比母鸡少30只,母鸡有多少只?
7. 小青得了13朵红花,比小华多得5朵,小华得了多少朵红花?
8. 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少8朵。
一共有几朵?
9. 黑兔9只,白兔比黑兔多3只,黑兔和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10. 动物园里有大猴20只,有小猴30只,小猴比大猴多多少只?
11. 学校有10个足球,16个篮球,足球比篮球少多少个?
12. 妈妈买红扣子18个,白扣子10个,黑扣子8个。
红扣子比白扣子多多少个?三种扣子一共有多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