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福建厦门大学生村官考试行测:工程问题的基本公式与正反比关系
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速解行测行程工程问题

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速解行测行程工程问题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速解行测行程工程问题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根本上每年都有行程问题以及工程问题的题目,但是有的时候对于行程问题或工程问题的题目,我们无法做到一分钟一道题的速度,尤其是一些复杂的题目,今天将带大家来学习一种快速解决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的思想——比例思想。
在行程问题中,贯穿整个行程问题的公式:路程〔s〕=速度〔v〕×时间〔t〕,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在s=vt中,存在着正反比的关系:1. 当s一定时,v和t成反比;2. 当v一定时,s和 t成正比;3. 当t一定时,s和v成正比。
【例1】某____从驻地乘车赶往训练基地,假如将车速进步1/9,就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20分钟赶到;假如将车速进步1/3,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多少分钟到?A.30B.40C.50D.60【答案】C【解析】由“车速进步1/9”可得,v1:v0=10:9,且从驻地赶往训练基地的路程是一定的,所以v和t成反比关系,因此,t1:t0=9:10,t1比t0少花一份时间,对应提早20分钟到达,所以按照原来的速度走完全程需要花t0=10×20=200分钟;由“车速进步1/3”可得,v2:v0=4:3,且从驻地赶往训练基地的路程是一定的,所以v和t成反比关系,因此,t2:t0=3:4,由于t0=200分钟,所以4份时间对应200分钟,即1份对应50分钟,t2比t0少花1份时间,所以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50分钟到。
因此,答案选C。
【例2】某植树队方案种植一批行道树,假设每天多种25%可提早9天完工,假设种植4000棵树之后每天多种1/3可提早5天完工,问:共有多少棵树?A.3600B.7200C.9000D.6000【答案】B【解析】此题是工程问题,在工程问题中,存在公式:工作总量〔W〕=工作效率〔P〕×工作时间〔t〕,在w=pt中,也存在着正反比的关系:1.当w一定时,p和t成反比;2.当p一定时,w和 t成正比;3.当t一定时,w和p成正比。
公务员考试2017行测数学问题之工程问题.doc

公务员考试2017行测数学问题之工程问题工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做某一件事,制造某种产品,完成某项任务,完成某项工程等等,都要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三个量,它们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 在小学数学中,探讨这三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应用题,我们都叫做“工程问题”. 举一个简单例子. 一件工作,甲做10天可完成,乙做15天可完成.问两人合作几天可以完成一件工作看成1个整体,因此可以把工作量算作1.所谓工作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我们用的时间单位是“天”,1天就是一个单位,再根据基本数量关系式,得到所需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6(天)·两人合作需要6天. 这是工程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这一讲介绍的许多例子都是从这一问题发展产生的. 为了计算整数化(尽可能用整数进行计算),如第三讲例3和例8所用方法,把工作量多设份额.还是上题,10与15的最小公倍数是30.设全部工作量为30份.那么甲每天完成3份,乙每天完成2份.两人合作所需天数是30÷(3 2)6(天)数计算,就方便些. ∶2.或者说“工作量固定,工作效率与时间成反比例”.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15∶103∶2.当知道了两者工作效率之比,从比例角度考虑问题,也需时间是因此,在下面例题的讲述中,不完全采用通常教科书中“把工作量设为整体1”的做法,而偏重于“整数化”或“从比例角度出发”,也许会使我们的解题思路更灵活一些.一、两个人的问题标题上说的“两个人”,也可以是两个组、两个队等等的两个集体. 例1 一件工作,甲做9天可以完成,乙做6天可以完成.现在甲先做了3天,余下的工作由乙继续完成.乙需要做几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答乙需要做4天可完成全部工作. 解二9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8.设全部工作量是18份.甲每天完成2份,乙每天完成3份.乙完成余下工作所需时间是(18- 2 3)÷ 3 4(天). 解三甲与乙的工作效率之比是6∶9 2∶ 3. 甲做了3天,相当于乙做了2天.乙完成余下工作所需时间是6-24(天). 例2 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作30天可以完成,共同做了6天后,甲离开了,由乙继续做了40天才完成.如果这件工作由甲或乙单独完成各需要多少天解共做了6天后,原来,甲做24天,乙做24天,现在,甲做0天,乙做40(2416)天. 这说明原来甲24天做的工作,可由乙做16天来代替.因此甲的工作效率如果乙独做,所需时间是如果甲独做,所需时间是答甲或乙独做所需时间分别是75天和50天. 例3 某工程先由甲独做63天,再由乙单独做28天即可完成;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需48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42天,然后再由乙来单独完成,那么乙还需要做多少天解先对比如下甲做63天,乙做28天;甲做48天,乙做48天. 就知道甲少做63-4815(天),乙要多做48-2820(天),由此得出甲的甲先单独做42天,比63天少做了63-4221(天),相当于乙要做因此,乙还要做2828 56 (天). 答乙还需要做56天. 例4 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其间甲队休息了2天,乙队休息了8天(不存在两队同一天休息).问开始到完工共用了多少天时间解一甲队单独做8天,乙队单独做2天,共完成工作量余下的工作量是两队共同合作的,需要的天数是28 1 11(天). 答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11天. 解二设全部工作量为30份.甲每天完成3份,乙每天完成1份.在甲队单独做8天,乙队单独做2天之后,还需两队合作(30- 3 8- 1 2)÷(31)1(天). 解三甲队做1天相当于乙队做3天. 在甲队单独做8天后,还余下(甲队)10-8 2(天)工作量.相当于乙队要做236(天).乙队单独做2天后,还余下(乙队)6-24(天)工作量. 431,其中3天可由甲队1天完成,因此两队只需再合作1天. 例5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他们两队一起做,其间甲队休息了3天,乙队休息了若干天.从开始到完成共用了16天.问乙队休息了多少天解一如果16天两队都不休息,可以完成的工作量是由于两队休息期间未做的工作量是乙队休息期间未做的工作量是乙队休息的天数是答乙队休息了5天半. 解二设全部工作量为60份.甲每天完成3份,乙每天完成2份. 两队休息期间未做的工作量是(32)16- 60 20(份). 因此乙休息天数是(20- 3 3)÷ 2 5.5(天). 解三甲队做2天,相当于乙队做3天. 甲队休息3天,相当于乙队休息4.5天. 如果甲队16天都不休息,只余下甲队4天工作量,相当于乙队6天工作量,乙休息天数是16-6-4.55.5(天). 例6 有甲、乙两项工作,张单独完成甲工作要10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15天;李单独完成甲工作要8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20天.如果每项工作都可以由两人合作,那么这两项工作都完成最少需要多少天解很明显,李做甲工作的工作效率高,张做乙工作的工作效率高.因此让李先做甲,张先做乙. 设乙的工作量为60份(15与20的最小公倍数),张每天完成4份,李每天完成3份. 8天,李就能完成甲工作.此时张还余下乙工作(60-48)份.由张、李合作需要(60-48)÷(43)4(天). 8412(天). 答这两项工作都完成最少需要12天. 例7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10天,乙独做需15天,如果两人合作,他要8天完成这项工程,两人合作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人要合作多少天解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30份,甲每天完成3份,乙每天完成2份. 两人合作,共完成 3 0.8 2 0.9 4.2(份). 因为两人合作天数要尽可能少,独做的应是工作效率较高的甲.因为要在8天内完成,所以两人合作的天数是(30-38)÷(4.2-3)5(天). 很明显,最后转化成“鸡兔同笼”型问题. 例8 甲、乙合作一件工作,由于配合得好,甲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如果这件工作始终由甲一人单独来做,需要多少小时解乙6小时单独工作完成的工作量是乙每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两人合作6小时,甲完成的工作量是甲单独做时每小时完成的工作量甲单独做这件工作需要的时间是答甲单独完成这件工作需要33小时. 这一节的多数例题都进行了“整数化”的处理.但是,“整数化”并不能使所有工程问题的计算简便.例8就是如此.例8也可以整数化,当求出乙每有一点方便,但好处不大.不必多此一举.二、多人的工程问题我们说的多人,至少有3个人,当然多人问题要比2人问题复杂一些,但是解题的基本思路还是差不多. 例9 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作36天完成,乙、丙两人合作45天完成,甲、丙两人合作要60天完成.问甲一人独做需要多少天完成解设这件工作的工作量是1. 甲、乙、丙三人合作每天完成减去乙、丙两人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甲每天完成答甲一人独做需要90天完成. 例9也可以整数化,设全部工作量为180份,甲、乙合作每天完成5份,乙、丙合作每天完成4份,甲、丙合作每天完成3份.请试一试,计算是否会方便些例10 一件工作,甲独做要12天,乙独做要18天,丙独做要24天.这件工作由甲先做了若干天,然后由乙接着做,乙做的天数是甲做的天数的3倍,再由丙接着做,丙做的天数是乙做的天数的2倍,终于做完了这件工作.问总共用了多少天解甲做1天,乙就做3天,丙就做326(天). 说明甲做了2天,乙做了236(天),丙做2612天),三人一共做了261220(天). 答完成这项工作用了20天. 本题整数化会带来计算上的方便.12,18,24这三数有一个易求出的最小公倍数72.可设全部工作量为72.甲每天完成6,乙每天完成4,丙每天完成3.总共用了例11 一项工程,甲、乙、丙三人合作需要13天完成.如果丙休息2天,乙就要多做4天,或者由甲、乙两人合作1天.问这项工程由甲独做需要多少天解丙2天的工作量,相当乙4天的工作量.丙的工作效率是乙的工作效率的4÷22(倍),甲、乙合作1天,与乙做4天一样.也就是甲做1天,相当于乙做3天,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工作效率的3倍. 他们共同做13天的工作量,由甲单独完成,甲需要答甲独做需要26天. 事实上,当我们算出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之比是3∶2∶1,就知甲做1天,相当于乙、丙合作1天.三人合作需13天,其中乙、丙两人完成的工作量,可转化为甲再做13天来完成. 例12 某项工作,甲组3人8天能完成工作,乙组4人7天也能完成工作.问甲组2人和乙组7人合作多少时间能完成这项工作解一设这项工作的工作量是1. 甲组每人每天能完成乙组每人每天能完成甲组2人和乙组7人每天能完成答合作3天能完成这项工作. 解二甲组3人8天能完成,因此2人12天能完成;乙组4人7天能完成,因此7人4天能完成. 现在已不需顾及人数,问题转化为甲组独做12天,乙组独做4天,问合作几天完成小学算术要充分利用给出数据的特殊性.解二是比例灵活运用的典型,如果你心算较好,很快就能得出答数. 例13 制作一批零件,甲车间要10天完成,如果甲车间与乙车间一起做只要6天就能完成.乙车间与丙车间一起做,需要8天才能完成.现在三个车间一起做,完成后发现甲车间比乙车间多制作零件2400个.问丙车间制作了多少个零件解一仍设总工作量为1. 甲每天比乙多完成因此这批零件的总数是丙车间制作的零件数目是答丙车间制作了4200个零件. 解二10与6最小公倍数是30.设制作零件全部工作量为30份.甲每天完成3份,甲、乙一起每天完成5份,由此得出乙每天完成2份. 乙、丙一起,8天完成.乙完成8216(份),丙完成30-1614(份),就知乙、丙工作效率之比是16∶148∶7. 已知甲、乙工作效率之比是3∶2 12∶8. 综合一起,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之比是12∶8∶7. 当三个车间一起做时,丙制作的零件个数是2400÷(12- 8)7 4200(个). 例14 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解设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的工作量是 1.现在相当于三人共同完成工作量2,所需时间是答丙帮助甲搬运3小时,帮助乙搬运5小时. 解本题的关键,是先算出三人共同搬运两个仓库的时间.本题计算当然也可以整数化,设搬运一个仓库全部工作量为60.甲每小时搬运6,乙每小时搬运5,丙每小时搬运4. 三人共同搬完,需要60 2÷(6 5 4)8(小时). 甲需丙帮助搬运(60- 6 8)÷ 4 3(小时). 乙需丙帮助搬运(60- 5 8)÷4 5(小时).。
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正反比应用

通过历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资讯可以了解到,福建省公务员招录公告每年
约X考试。
同时,根据考情大纲,福建中公教育整理了福建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公务员考试题型中的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中正反比的应用比较广泛,这里中公教育专家简单介绍一下在这些问题中正反比的应用来进一步的巩固和学习。
一、简单概念
在M=A×B形式中,
例:做一项工程,甲与乙的效率之比为3:7,且乙单独做比甲做时少用12天,问乙单独做此项工程需要几天?
在此问题中,工作总量即这项工程,对甲与乙而言,工作总量是一定的,而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所以效率与时间成反比,题干中甲与乙的效率之比为3:7,所以甲与乙的时间之比为7:3,乙比甲少4份,4份对应12天,1份对应3天,所以乙单独做的时间=3×3=9天。
二、经典例题
>>>历年福建公务员职位表
1、工程问题:
2、行程问题:
例. 经技术改进,A、B两城间列车的运行速度由150千米/小时提升到250千米/小时,行车时间因此缩短了48分钟,则A、B两城间的距离为:
A.300千米
B.291千米
C.310千米
D.320千米
中公解析:A.列车的速度比为3∶5,时间比为5∶3,则48分钟相当于2份,每份24
分钟。
250千米/小时的话用时为24×3=72分钟(1.2小时),A、B距离为250×1.2=300千米。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福建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福建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
得头筹!。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正反比法解行程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正反比法解行程问题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正反比法解行程问题在行测数量关系中,行程问题是很重要的一局部,对于这一局部的题目,根据题干信息找等量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从而解决题干的问题。
但是在解决行程问题的过程中,有的题目列出等量关系去解方程会相比照拟费事,对于一些计算才能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讲无疑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因此,在行程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正反比的方法来解决。
要理解正反比,首先要知道正反比代表的是什么。
正比指的是假设两个数相除为定值,那么这两个数成正比;反比指的是假设两个数相乘为定值,那么这两个数成反比。
理解了正反比的概念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使用正反比的方法来解决两道题目。
例1、经技术改良,A、B两城间列车的运行速度由150千米/小时提升到250千米/小时,行车时间因此缩短了48分钟,那么A、B两城间的间隔为:A.300千米B.291千米C.310千米D.320千米【答案】A。
解析:题目所说列车的速度发生了变化,时间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在这个过程中,A、B两城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即路程一定,我们路程=速度×时间(s=vt),两数相乘为定值,因此,速度和时间成反比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提速前和提速后的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原来:如今V 150 : 250(3 : 5)t 5 : 3由题干信息可得,时间因此缩短了48分钟,由时间关系可知,如今的时间比原来的时间少2份,2份对应48分钟,因此1份时间对应24分钟,原来时间占5份,即为24×5=120分钟=2小时。
所求路程=速度×时间=150×2=300千米,选择A选项。
例2、某____从驻地乘车赶往训练基地,假如将车速进步1/9,就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20分钟赶到;假如将车速进步1/3,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多少分钟赶到?A.30B.40C.50D.60【答案】C。
解析:题干中车速发生变化,时间也随之发生变化,保持不变的是驻地到训练基地之间的间隔,也就是路程保持一定,因此速度和时间成反比的关系,当车速进步1/9时,原来和第一次发生变化时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原来:第一次V 9 : 10t 10 : 9由题干信息可得,时间提早20分钟,由时间关系可知,第一次变化与原来相比时间少1份,即1份对应20分钟,那么原来的时间为10×20=200分钟。
公务员笔试——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一、正反比的应用环境对于行测考试中的三量问题(基本公式由三个量组成,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总量=效率×时间、利润=定价×利润率、溶质=溶液×浓度、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正反比例就是一个基本的考点。
那么什么是正反比例呢,以行程为例,正反比例就是在题干描述中,当一个量为不变量时,另外两个量的比例关系,如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当一个量一定下来后,另外的两个量的正反比值我们就设定为特值,从而梳理计算出题目所求的量。
二、例题示范1、甲地到乙地,步行比骑车速度慢75%,骑车比公交慢50%,如果一个人坐公交从甲地到乙地,再从乙地步行到甲地,共用1个半小时。
问:骑车从甲地到乙地多长时间?A.10分钟B.20分钟C.30分钟D.40分钟解析:选B。
由题意可得步行的速度∶骑车的速度=1∶4,骑车的速度∶公交的速度=1∶2,故步行的速度∶骑车的速度∶公交的速度=1∶4∶8,根据路程相同,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可知步行的时间∶骑车的时间∶公交的时间=8∶2∶1。
已知“一个人坐公交从甲地到乙地,再从乙地步行到甲地,共用1个半小时”,可得9份为90分钟,1份为10分钟,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2份时间,则为20分钟。
选择答案B。
2、甲乙两辆从A地驶往90公里外的B地,两车的速度比为5:6。
甲车于上午10点半出发,乙车于10点40分出发,最终乙车比甲车早2分钟到达乙地。
问两车的时速相差多少千米/小时?A.10B.12C.12.5D.15解析:根据题意,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5:6,因此两车从A到B所用的时间比为6:5,乙比甲晚出发10分钟,且比甲早2分钟到达,因此全程乙比甲快了12分钟,即一个时间份数为12分钟,因此全程乙用时12×5=60分钟,即乙的速度为90公里/小时,甲的速度为90×5/6=75公里/小时,因此两车速度之差为15公里/小时。
国家公务员考试技巧预备:工程问题

2015年国考技巧预备:工程问题华图教育师杰工程问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的常考题型,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重点掌握工程问题涉及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对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一、工程问题基本概念及关系式工程问题中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三个量。
工作量:指工作的多少,可以是全部工作量,在没有指明具体数量时,工作总量可视为已知量。
工作时间:指完成工作的所需时间,常见的单位一般为小时、天。
工作效率:指工作的快慢,也就是单位时间里所完成的工作量。
工作效率的单位一般是“工作量/天”或“工作量/小时”。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个量之间存在如下基本关系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解决基本的工程问题时,要明确所求,找出题目中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量中的已知量,再利用公式求出未知量。
常用基本方法:赋值法和方程法。
赋值法又分为根据工作时间的公倍数对工作总量赋值和根据工作效率的比赋值工作效率。
下面我们就以几道真题来讲解。
二、工程问题常考题型【例1】一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要15天做完,乙单独做需要12天做完,二人合作4天后,剩下的工程由甲单独做,还需要( )天完成。
A.6B.8C.9D.5【解析】由题意根据甲、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的工作时间分别为15和12,可以赋值工作总量为15和12的公倍数60,所以甲和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4和5,因此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可得[60-(4+5)4]/4=6,所以选择A【例2】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6∶5∶4,现将A、B两项工作量相同的工程交给这三个工程队,甲队负责A工程,乙队负责B工程,丙队参与A工程若干天后转而参与B工程。
两项工程同时开工,耗时16天同时结束。
问丙队在A工程中参与施工多少天?A.6B.7C.8D.9【解析】由题意根据工作效率比为6:5:4,可设甲、乙、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6、5、4,设丙队参与A工程x天。
根据A、B工作量相同列方程,6×16+4x=5×16+4×(16-x),解得x=6。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工程问题

公务员考试: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抓住单独的工作效率或合作的工作效率是解题的关键。
工程问题比较难的题型主要有两种1、合作的过程中有人休息的(一般假设不休息来算)2、轮流工作的(一般用周期来算)其他的工程问题一般都比较简单,我在这里就不分析了!下面主要讲解下上面提到的2种情况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要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30 天完成。
两人合作,期间甲休息了2 天,乙休息了8 天(不在同一天休息),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多少天?()A.11B.15C.16D.20------------------------------------甲休息的2天,乙单独做;同理,乙休息的8天甲单独做所以甲8天的+乙2天的+合作的=1甲和乙合作,工作效率为:1/10+1/30=4/308/10+2/30+X/30/4=1X=12+8+1=11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9小时完成。
如果按照甲先乙后的顺序轮流做进行,完成这件工作需要几小时-----------------------------------甲12小时完成,乙9小时完成,所以他们的工作效率分别为1/12和1/9轮流做的题,我们就用周期的办法来解决把甲、乙各做一个小时看做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他们完成的工作量是(1/12+1/9)=7/361/(7/36)=5….1/36即合作了5个周期后还剩下1/36,所以甲再做1/36/1/12=1/3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
所以总的需要5*2+1/3个小时3、一份稿件,甲、乙、丙三人单独打各需20、24、30小时。
现在三人合打,但甲因中途另有任务提前撤出,结果用12小时才完成。
那么甲只打了几小时?----------------------------------我们先考虑乙和丙,他们12个小时能打1/2+4/10=9/10所以甲打了1/10/1/20=2小时4、一项工程甲队独做24天完成,乙队独做30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作8天后,余下的由丙队做,又做了6天才完成。
行测公式口诀大全

行测公式口诀大全一、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1. 等差数列。
- 通项公式:a_n=a_1+(n - 1)d(a_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口诀:数列等差有规律,首项公差要牢记。
n项数值轻松觅,通项公式来帮你。
2. 等比数列。
- 通项公式:a_n=a_1q^n-1(a_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口诀:等比数列看公比,首项乘上它幂次。
n项数值由此知,通项公式莫忽视。
(二)数学运算。
1. 工程问题。
- 基本公式: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口诀:工程问题三要素,总量效率和时间。
已知两者求其一,公式变形来计算。
2. 行程问题。
- 基本公式:路程 = 速度×时间。
- 相遇问题公式:s=(v_1+v_2)t(s为路程,v_1、v_2为两者速度,t为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公式:s=(v_1-v_2)t(s为路程,v_1为快者速度,v_2为慢者速度,t 为追及时间)- 口诀:行程问题路速时,相遇追及有公式。
相向速度来求和,同向速度做差之。
3. 利润问题。
- 基本公式:利润 = 售价 -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 = 成本×(1 + 利润率)- 口诀:利润问题要记清,售价成本和利润。
利润率也很重要,公式之间会变形。
二、资料分析。
(一)增长相关。
1. 增长量。
- 公式:增长量=现期量 - 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1 + 增长率)- 口诀:增长量,有两种,现减基期最普通。
还有基期乘率除一加率,计算准确就成功。
2. 增长率。
- 公式:增长率=(现期量 - 基期量)/(基期量)×100%=(增长量)/(基期量)×100%- 口诀:增长率,分式求,现减基期除以基。
增长量与基期比,概念理解不费力。
(二)比重相关。
1. 比重。
- 公式: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口诀:比重部分比整体,公式简单要牢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工程问题是厦门大学生村官中每年都可能会考到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难度虽不算太大,但是考生们的拿分率并不是很高,更多的原因是对于这部分基本的内容掌握不是很清楚,基本的公式利用度不高造成的。
下面中公大学生村官考试网教育专家就来介绍一下解答工程问题要用的基本公式和方法。
一、工程问题的基本公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对于这个公式大家可能已经比较熟悉,但更重要的是要弄明白他们之间的正反比关系。
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
工作效率一定时,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
工作时间一定时,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成正比
这种正反比关系是解答工程问题时用得比较广泛的知识点,一般来讲我们把工作总量设成倍数的形式去解决会更好。
下面我们就各类工程问题题型来讲解如何应用正反比和特值。
二、工程问题题型介绍
1、普通工程问题
例题:建筑队计划150天建好大楼,按此效率工作30天后由于购买新型设备,工作效率提高20%,则大楼可以提前( )天完工。
A、20
B、25
C、30
D、45
【中公大学生村官网解析】效率原来和现在的比为5∶6
时间原来和现在的比为6 ∶5
所以原来是120现在是100,提前20天完成。
2、多者合作问题
例题:一项工程,甲一人做完需要30天,甲、乙合作完成需要18天,乙、丙合作完成需要15天。
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该工程需:
A、8
B、9
C、10
D、12
【中公大学生村官网解析】设工程总量为90,甲的效率为3,甲和乙的效率和为5,乙和丙的效率为6,所以乙的效率为2,丙的效率为4。
所以甲乙丙三个人一起做需要10天。
3、交替工作问题
交替工作问题:
(1)总量特值的设定
(2)一个周期的工作量
(3)一个周期的工作时间
(4)多少周期接近工作总量
交替工作问题问法:
(1)完成这项工作用了多长时间?
(2)这项工作最终是由谁来完成的?
(3)某个人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了多长时间?
例题:一项工程甲做10天完成,乙做20天完成,现在按照甲做一天,乙做一天甲再做一天,乙再做一天的顺序轮流工作,问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少天?
【中公大学生村官网解析】设工作总量为20。
这样甲的效率为2,乙的效率为1。
一个周期的工作量为3,6个周期接近工作总量。
经过6个周期后由甲来做,再做一天完成。
所以经过的时间为13天。
4、青蛙跳井问题
例题:一口井深20米,一只青蛙从井底爬上来,第一天上3米,由于劳累第二天又滑下了2米,问这只青蛙多少天可以从井底爬出来?
【中公大学生村官网解析】这类问题我们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青蛙最后一跳的问题,青蛙最后一跳可以是3米,因此前面只需要上17米,两天上1米,17米需要34天,再加上最后的一天一共是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