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课程大纲
《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免疫学检验课程英文名称:Immunological Examination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学时数:38学时(理论:78学时;实验:30学时)总学分:6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本、专科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重点阐述免疫学技术的原理、类型、技术要点、临床应用及其方法学评价。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相关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并能针对不同的临床病例开展相关免疫学项目的诊断,并能对诊断结果进行合理的临床解释和分析。
由于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中最前沿的学科之一,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
因而,在以上所提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了解免疫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术,以使学生既能适应•般临床免疫检验工作,又要有一定的创新工作的能力教材使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免疫学检验”(吕世静主编)。
理论课讲授方式应抓住最基本内容,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学时数可适当地介绍反应本学科的有关进展,或已被公认并在本学科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学派观点,并给以公正的评价。
实验课可根据教学经费和实验条件,尽町能多地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免疫学教学内容分为重点内容(重点掌握),熟悉内容和了解内容。
重点掌握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知识,同时会联系实际加以灵活运用。
熟悉内容要求学生对其内容清楚明确。
了解内容要求学生有一般性认识,供有余力的学生深入学习参考。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思想教育目标1.树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思想,热爱医学检验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与人共事的工作作风;3.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有自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的能力。
(二)理论知识目标1.掌据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类型、技术要点、临床应用及其方法学评价;2.熟悉免疫学检验技术常用分析仪的构造、性能与检测原理,掌据仪器正常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使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3.了解经典传检验方法和现代检验技术各自特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了解国内检验的最新进展。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Clinical immunology examinations总学时:96 讲授学时:48 实验学时:48学分:4.5先修课程:仪器分析、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临床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诊断和防治措施的科学。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获得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病理过程及其机制以及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临床免疫学与检验概论(1学时)教学内容:1.1 免疫学技术概论1.2 临床免疫性疾病及检验概论教学要求:1.了解免疫学技术在医学中地位和应用;了解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简史。
2.了解临床免疫学及其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1学时)教学内容:2.1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2.2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2.3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2.4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教学要求:1.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2.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3.掌握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4.掌握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
授课方式:讲授第三章免疫原和抗体的制备(2学时)教学内容:3.1 免疫原的制备3.2 免疫血清的制备3.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3.4 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教学要求:1.掌握颗粒性抗原的制备和半抗原的制备;了解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2.掌握免疫血清的制备。
3.掌握单克隆抗体的概念;掌握B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4.掌握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了解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授课方式:讲授第四章凝集反应(2学时)教学内容:4.1直接凝集反应4.2间接凝集反应4.3抗球蛋白试验教学要求:1.掌握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1. 理论基础1.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分子和信号通路•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1.2 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验的种类和原理•抗原与抗体的基础知识•免疫学检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1.3 免疫学检验的临床应用•免疫学检验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免疫学检验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 实验操作2.1 免疫学检验的常用实验操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2.2 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免疫学检验实验设计的要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3. 诊断评估与质量控制3.1 免疫学检验诊断评估的基本原理•性能指标的计算和解释•临床样本的诊断评价方法3.2 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估4. 安全与道德•实验中的安全问题•道德问题和实验守则5. 教学要点5.1 宣传免疫学检验的重要性和意义•免疫学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免疫学检验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5.2 强化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3 实战训练和实验分析•免疫学检验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的基本方法6. 实践环节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实践环节,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IFA)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
7. 课程评估与7.1 学生评估•学生对于课程效果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案的评价7.2 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免疫学检验是一门重要的实验学科,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希望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免疫学检验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检验教研室编20091220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免疫学检验(Experimental Immunology)课程号(代码):504083040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学时:48 学分:3二、教学目的要求免疫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使学生知悉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理论和基本技术。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影响因素,为学生今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理论上的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又强调联系实验操作和具体案例分析等实践的重要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并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进程,及时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教学内容*”示教学难点)〔一〕基本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免疫学简介,免疫学检验的内容,免疫学检验的应用,免疫学检验的发展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抗原的性能,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抗原的种类,免疫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抗体产生的规律,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结构,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原性,人工制备抗体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抗原抗体的亲和力和亲和性,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第三章抗原和抗体的纯化离心分离法的原理、方法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应用;盐析的基本原理,盐类和浓度的选择,影响盐析的因素,脱盐,有机溶剂沉淀法,非离子聚合物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离子交换剂种类和性质,技术要点:离子交换剂的选择和处理,装柱和加样,洗脱和收集,离子交换剂的再生与保存,影响交换容量的因素,应用;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常用凝胶,凝胶的选择,柱的选择,凝胶柱的制备,加样与洗脱,凝胶柱的再生与保存,凝胶层析的应用;亲和层析法原理,载体和配体的选择,载体、配体、间隔臂,载体的活化与配体的偶联,技术要点,再生和保存,应用;电泳的分类,基本原理,影响泳动速度的因素:带电颗粒的性质,电场强度,pH值,离子强度,电渗作用,支持介质的筛孔,其它影响因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特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优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应用。
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Immun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6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学分:2总学时: 32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后续课程:病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肿瘤学及其它相关的临床学科。
选用教材[1] 曹雪涛主编.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 陈福祥主编.医学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必读书目[1] 徐顺清主编.免疫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 吕世静主编.临床免疫学检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 曹雪涛主编.免疫学前沿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 颜世敢主编.免疫学原理与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5] 曹雪涛主编.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选读书目[1] Janeway's Immunobiology. 9th ed.[M]. New York: Garland Science, 2016;[2] 储以微主编.医学免疫学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3] 杨旭燕主编.临床免疫学进展[M]. 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4] 布尔梅斯特尔主编.免疫学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 周光炎主编.免疫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二、课程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免疫学概论教学要求:1.掌握免疫学的有关概念和免疫系统的功能;2.熟悉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概念与特点;3.了解免疫学发展史及展望。
4.掌握免疫系统、免疫器官的组成。
5.掌握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英文名称:Clinical Immunology Laboratory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总学时:62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30 实验课学时:32一、课程性质和地位临床免疫学与检验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在正常生理代谢的调节及对外来病原菌的防御功能,当免疫反应调节异常或缺陷时,将导致疾病的发生。
与免疫疾病有关的活性物质的检测与分析,是医学检验专业学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供五年制本科临床检验专业)。
为适应现代化医学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的检验医学教育不断完善,遵循五年制检验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学生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的原则,力求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能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启发式、实例等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目的。
实验课是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免疫学检验,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掌握】免疫应答各个阶段,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NK细胞的主要功能,免疫学检验包含内容。
【熟悉】中枢免疫器官对免疫细胞的发育作用,外周免疫器官组成及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补体系统的主要激活途径。
【了解】免疫辅助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临床免疫学主要的研究方向,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在移植免疫、肿瘤免疫中的意义,现代免疫学技术包括方法。
思考题:1、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2、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3、免疫学检验可分为几个部分?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掌握】抗原抗体反应概念、原理是什么,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抗原抗体反应特点,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
免疫学检验课程大纲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是从事医学实验室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随着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检验技术成为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免疫学检验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稳定、方便快捷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应用范围廷伸至医学检验专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床旁检验POCT产品的应用当中发展成为一种微量化学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
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特异性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抗原、免疫球蛋白、抗原和抗体反应、补体和免疫应答等免疫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免疫系统和免疫分子概念和知识。
2. 使学生能够熟悉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抗体制备技术、免疫比浊分析、酶免疫分析术和荧光免疫技术等基本检验方法。
3. 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常规仪器的操作和维护,使学生熟悉免疫学实验室的一般管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免疫学的主要成就及与医学的关系,理解免疫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免疫学基本概念,难点是免疫系统。
【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概况一、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征二、免疫学发展简史三、免疫学检验第二节免疫系统一、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2、外周免疫器官二、免疫细胞1、淋巴细胞2、免疫辅佐细胞三、免疫分子【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第二章免疫化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抗原一、抗原的性质1、异物性2、理化特性3、其他因素二、抗原的特异性1、抗原决定簇2、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三、抗原的分类1、根据抗原的特异性分类2、根据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分类3、根据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分类第二节免疫球蛋白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基本结构2、功能区3、基因表达二、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1、同种型2、同种异型3、独特型三、抗体的生物学活性1、IgV区的功能2、IgC区的功能四、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1、IgG2、IgE3、IgA4、IgD5、IgE第三节抗原抗体反应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特异性2、可逆性3、比例性4、阶段性三、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1、反应物自身因素2、环境条件3、比例性四、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1、凝集反应2、沉淀反应第四节补体系统一、概述1、补体的组成和命名2、补体的理化性质二、补体系统的激活1、经典激活途径2、MBL激活途径3、旁路激活途径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四、补体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1、溶血实验2、补体结合实验【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第三章免疫分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细胞因子的概念和种类,理解免疫膜分子概念和种类,掌握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结构和功能。
《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Immun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ical Diagnosis课程代码:26410082学分:4.5学时:99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63实验学时:36)先修课程:人体结构学、人体机能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建议自学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教材:(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李金明,刘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夏圣,杨曙梅.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第1版,镇江:出版社,2014.)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免疫学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临床免疫学检验部分为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四大临床专业技术之一。
它主要讲述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和分子的组成,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免疫应答如何参与临床免疫学相关性疾病发病机制;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临床实验室诊断中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掌握免疫学发展史的概要和杰出人物的贡献,学习他们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和优秀的科研和执业道德;掌握免疫学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课程目标2:应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机制诠释临床常见免疫相关性疾病(5)掌握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结合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抗原提呈)。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BCR抗原识别多样性的分子基础,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B细胞的分类及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2.难点:BCR的基因结构及基因重排,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BCR抗原识别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第十章T淋巴细胞(一)课程内容(1)T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分化、TCR的重排、T细胞的阳性选择、阴性选择与中枢免疫耐受的建立;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是从事医学实验室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随着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检验技术成为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免疫学检验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稳定、方便快捷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应用范围廷伸至医学检验专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床旁检验POCT产品的应用当中发展成为一种微量化学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
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特异性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抗原、免疫球蛋白、抗原和抗体反应、补体和免疫应答等免疫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免疫系统和免疫分子概念和知识。
2. 使学生能够熟悉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抗体制备技术、免疫比浊分析、酶免疫分析术和荧光免疫技术等基本检验方法。
3. 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常规仪器的操作和维护,使学生熟悉免疫学实验室的一般管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免疫学的主要成就及与医学的关系,理解免疫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免疫学基本概念,难点是免疫系统。
【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概况一、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征二、免疫学发展简史三、免疫学检验第二节免疫系统一、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2、外周免疫器官二、免疫细胞1、淋巴细胞2、免疫辅佐细胞三、免疫分子【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第二章免疫化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抗原一、抗原的性质1、异物性2、理化特性3、其他因素二、抗原的特异性1、抗原决定簇2、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三、抗原的分类1、根据抗原的特异性分类2、根据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分类3、根据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分类第二节免疫球蛋白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基本结构2、功能区3、基因表达二、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1、同种型2、同种异型3、独特型三、抗体的生物学活性1、IgV区的功能2、IgC区的功能四、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1、IgG2、IgE3、IgA4、IgD5、IgE第三节抗原抗体反应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特异性2、可逆性3、比例性4、阶段性三、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1、反应物自身因素2、环境条件3、比例性四、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1、凝集反应2、沉淀反应第四节补体系统一、概述1、补体的组成和命名2、补体的理化性质二、补体系统的激活1、经典激活途径2、MBL激活途径3、旁路激活途径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四、补体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1、溶血实验2、补体结合实验【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第三章免疫分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细胞因子的概念和种类,理解免疫膜分子概念和种类,掌握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免疫膜分子概念和种类。
【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一、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二、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结构和功能三、人类白细胞抗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及医学意义第二节免疫膜分子一、白细胞分化抗原二、黏附分子1、黏附分子的分类2、黏附分子的共同特点第三节细胞因子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二、细胞因子简介1、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3、肿瘤坏死因子4、集落刺激因子5、趋化性细胞因子三、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四、细胞因子的医学意义1、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缺陷2、细胞因子表达过高3、细胞因子受体水平过高4、细胞因子与疾病防治【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第四章免疫应答【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免疫耐受的概念、条件和机制,理解超敏反应概念分类,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及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免疫应答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及作用,难点是超敏反应概念分类。
【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一、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二、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1、抗原摄取2、抗原提呈3、抗原处理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四、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第二节免疫耐受一、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1、抗原因素2、机体因素二、免疫耐受发生的机制1、中枢免疫耐受2、外周免疫耐受第三节超敏反应一、Ⅰ型超敏反应1、发生机制2、临床常见疾病二、Ⅱ型超敏反应1、发生机制2、临床常见疾病三、Ⅲ型超敏反应1、发生机制2、临床常见疾病四、Ⅳ型超敏反应1、发生机制2、临床常见疾病【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第五章抗体的制备技术【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多克隆抗体概念,理解基因工程抗体种类和应用,掌握抗血清的制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抗血清的制备,难点是基因工程抗体种类和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原的制备一、颗粒性免疫原的制备1、发生机制绵羊红细胞制备2、核酸抗原制备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1、可溶性抗原制备2、细菌抗原制备3、脂多糖抗原制备4、免疫球蛋白制备三、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1、载体的选择2、连接方法3、半抗原免疫原鉴定四、免疫佐剂第二节抗血清的制备一、用于免疫的动物二、免疫剂量、途径和时间1、免疫剂量2、免疫途径3、免疫时间三、动物采血法四、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五、抗血清中抗体的纯化第三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方法1、细胞的选择与制备2、细胞融合3、杂交瘤细胞的选择培养4、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三、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中的应用1、单克隆抗体的特性2、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第四节基因工程抗体一、人源化抗体二、小分子抗体三、特殊基因工程抗体四、完全人源化抗体【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六章免疫比浊技术【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理,理解免疫比浊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透射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透射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理,难点是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比浊技术原理一、透射免疫比浊技法二、散射免疫比浊技法三、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技法四、免疫胶乳比浊技法第二节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一、主动免疫比浊仪器概况二、免疫比浊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三、临床应用【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七章酶免疫分析技术【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物素亲和素技术,理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掌握酶免疫分析技术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酶免疫分析技术的分类和基本原理,难点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酶和酶的底物二、抗原的制备1、常用标记方法2、纯化与鉴定三、固相载体四、酶标比色仪第二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基本原理二、技术类型三、最适工作浓度选择1、间接法检测抗体2、双抗体夹心检测抗原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和注意事项第三节其他酶标记免疫测定技术一、均相酶免疫测定二、非均相酶免疫测定三、固相膜酶免疫测定四、生物素-亲和素标记技术在ELISA中的应用1、生物素-亲和素的特点2、生物素-亲和素在ELISA中的应用【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八章荧光免疫技术【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免疫芯片的临床应用,理解荧光免疫显微技术的标本制作,掌握荧光免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荧光免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难点是荧光免疫显微技术的标本制作。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荧光的基本知识二、荧光抗体的制备1、荧光素标记物的制备2、澜系元素标记物的制备第二节荧光免疫显微技术一、标本的制作二、荧光抗体染色的技术类型1、直接法2、间接法3、双标记法三、荧光显微镜检查第三节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一、CLSM的工作原理二、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及其特点三、CLSM的临床应用第四节荧光免疫测定技术一、荧光偏振免疫测定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三、特殊基因工程抗体四、完全人源化抗体第五节荧光芯片技术一、免疫芯片的检测原理二、免疫芯片的关键技术三、免疫芯片的分类四、免疫芯片的应用【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九章其他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放射免疫技术的分类和原理,理解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和原理,掌握电化学免疫分析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电化学免疫分析技术,难点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和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放射免疫技术一、放射免疫分析法二、免疫放射分析法三、IRMA和RIA的比较四、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一、胶体金的一般特性二、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三、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四、临床应用及评价第三节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一、发光的基本知识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三、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四、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第十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和功能检测【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NK细胞活性检测方法,理解T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掌握免疫细胞的分离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免疫细胞的分离原理,难点是T细胞功能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吞噬细胞分离与功能检测一、吞噬细胞的分离1、单核细胞的分离2、巨噬细胞的分离二、相关功能检测1、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2、巨噬细胞功能检测第二节外周单个核细胞的分离与纯化一、Ficoll分离法二、Percoll分层液法第三节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一、淋巴细胞的纯化1、红细胞的去除2、血小板的去除3、单核细胞的去除二、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三、相关功能检测1、T细胞功能检测2、B细胞功能检测3、NK细胞功能检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十一章流式细胞术【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流式细胞术的应用,理解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方法,掌握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和分析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和分析原理,难点是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流式细胞术的原理一、细胞分析原理二、细胞分选原理三、流式细胞术的特点四、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的注意事项第二节流式细胞仪的技术要点一、FCM单细胞标本的制备二、FCM样品的荧光染色三、FCM常见荧光染料的种类和特性第三节流式细胞仪的检测分析一、单参数直方图二、二维等高图第四节流式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二、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十二章免疫学检验的质量保证【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免疫学实验常用评价指标,理解标准品的分类和特性,掌握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