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学知识及其他基础知识
旅游文学

五 现当代的旅游文学 如 : 朱自清《欧游杂记》 徐迟 《 黄山记》 方纪 《桂林山水》 梁思成 《曲阜孔庙》 刘白羽《长江三日》 刘成章 《走进纽约》 冯骥才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等
第三节 旅游文学名篇赏析
一 旅游诗歌 (一) 旅游诗歌的审美特征 1 画境美 2 意境美 3 理性美
1 画境美
二 旅游文学的功能
(一) 旅游文学的宣传功能
旅游文学作品成为了旅游景观 的最好广告,丰富了旅游资源 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景观 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知名度,推 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枫桥夜泊》 张继
(二 ) 旅游文学的审美功能
旅游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 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 的心灵,具有突出而丰富的美感 价值。
四 元明清的旅游文学 如: 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
《徐霞客游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张岱《西湖七月半》 姚鼐《登泰山记》 黄遵宪《日本国志》
康有为《欧洲十一学发生了根本性的 转变,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文学宗旨上,提倡以世 界先进文化为借鉴,写下了不计 其数的旅游作品,或传播西方文 明,或颂扬东方名胜古迹。
三 游记散文
(一) 游记散文的特点 1.借景抒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2.抒怀写意,具有较强的说理性。 3.摹山绘水,具有强烈的美感性 。 4.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
1.借景抒情,具有浓郁的抒情 性。
游记散文以写景为主,但 在写景的过程中,往往寓寄着 作者的感情。作者在赏景记游 的过程中,将感情寓于具体的 写景叙事或形象塑造上,通过 景物、情节或人物抒发自己的 感受。
旅游文学
远征
第一节 旅游文学概述
一 旅游文学的界定
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生活的文 学。主要以山川风物等自然景观 以及历史古迹、风俗民情等人文 景观为题材,表达了旅游者及旅 游工作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导游工作中对旅游文学知识的运用

导游工作中对旅游文学知识的运用李志军旅游活动不但是一种人类的物质活动,更重的是还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人们通过对自然美、人文美、社会美的亲身感受达到陶冶情操、愉悦精神这样一个目的。
要使旅游活动具有较高的智育功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真正收到获取知识,增添美感,鉴赏能力这样的效果,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应当充分地重视旅游文学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并且呢,能在导游讲解中运用好旅游文学知识。
一、旅游文学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神州大地遍布着众多的名山大川、古迹圣地,旅游资源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古往今来人们游历其间,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有的是题字书联,有的是吟诗赋词,有的撰文作记,名篇佳作是浩如烟海,千古流传、璀璨生辉。
这些丰富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旅游资源当中特殊的,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郁达夫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江山还要文人捧。
我们都知道,以语言文字之美为山水景物来点睛述意,增添魅力,这是文学对于旅游的一种特殊贡献。
北宋诗人林和靖吟咏梅花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引得每年的初春,去南京的梅花山,无锡的梅园,苏州邓尉香雪海和杭州超山这江南四大赏梅胜地去探梅的游人如织。
作家朱自清那片写的有声有色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得南京招牌旅游项目夜游秦淮河更有了一份诗情画意和人文气息。
湖南长沙的爱晚亭,原来叫红叶亭,因为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著名的《山行》,后来就改名为爱晚亭,这样就更加有知名度。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又使得安徽滁州那本来并不起眼的醉翁亭身价陡增。
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还有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这些著名的楼阁都是由于文学的媒介而出名的。
无锡的惠山泉,被誉为“天下第二泉”北宋诗人苏东坡有这么两句名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这两句诗无疑成了惠山泉现成的而且是经久不衰的广告语。
景以文名,景点因为诗文而闻名,文因景传,这些诗文由于景点而流传的更加广泛,山水景物一经文学的点染则名闻遐迩更加富有声誉而令人神往。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是指以旅游为主要内容,以描写旅游胜地、景色、历史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作品。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旅游的认识、体验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中国旅游文学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旅游随笔和游记。
《河图洛书》、《山海经》、《游记》等是古代旅游文学的代表作品。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旅游文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旅游文学在体裁上不断丰富,作品类型包括游记、游记散文、旅行随笔、旅行日记、地方风俗文学等等。
作品内容也更加多样化,既有对名胜古迹的描写,也有对人文风情的描述,更多地涉及到旅游与生活、旅游与环境、旅游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旅游文学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宣传,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加深了解和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中国旅游文学

1.画山绣水,写景抒情的旅游诗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 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杜甫的《望岳》: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 •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词曲 旅游词曲,是以词与曲的形式反映 旅游活动的作品。词的创作,始于为某 个既定乐谱配词,用于唱歌,所以叫填 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表明该 词所属的音乐曲调的名称。
中国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宝库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旅游文学主要 是以诗歌、词曲、散文及楹联等形式出现 的,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国的自然风 光和风土人情,在中国旅游文化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
诗歌
旅游诗歌的审美特征 1、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2、时间与空间的融贯 3、自我追求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
拙政园:拙补心勤,问当年学士联吟,月下花前,留得几人 诗酒; 政余多暇,看此日名公雅集,辽东冀北,蔚成一代 文章。
其他
1、传说轶闻 首先是笔记小说和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结合 其次,这些山水传说大多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结合 再次,山水传说总是褒扬着民族精神 2、小说 首先,旅游小说比较适合反映旅游生活 其次,旅游小说比较适应当代多数读者的阅读口味 3、影视作品 首先,当前旅游记录影视片十分丰富, 其次,反映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工作、生活为主要内容 的旅游故事影视片,揭示旅游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 所起的巨大作用。 此外,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对旅游资源的形成、宣传与 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国旅游地理文学科目复习题

一、填空题1、于光远认为:“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事业,也是一种(文化)事业。
”2、明朝(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3、三清是道教最高神团,分别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4、早在(黄帝)时代我国已有园林的雏形。
在商代末年,园林被称为(苑),到了西周,则被称为(囿)。
5、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概括为(和谐)两个字。
6、我国当前各民族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中国四大宗教。
7、中国明代造园大师(计成)在其著述《园冶》中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8、广义的衣指着身于身上的全部装束,狭义的衣仅指(上衣),下身所着的服装称(赏)。
9、被誉为“茶圣”的是(唐)代的(陆羽),其代表作是(《茶经》)。
10、中秋节源于古人对(月)神的崇拜,因时令处于(秋之中)而得名。
11、蒙古族的服饰由(首饰)、(长袍)、(腰带)、(靴)四个部分组成,其长篇史诗《嘎达梅林》是世界史诗中的瑰宝。
12、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拙政园的特点是(多水)。
13、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源远流长并(唯一没有中断)历史文化的伟大民族。
14、金元以来,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教派。
15、三清是道教最高神团,分别指(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16、在基督教发展的历史上,发生两次大的分裂,第一次分裂(争夺教权)而引发,分裂为西部的(天主教)和东部的(东正教),第二次分裂由(宗教改革)而发。
17、中国园林的构景方法丰富多彩,主要有(抑景)、(借景)、(点景)、(藏景)和框景等五种。
18、斗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联络柱、枋、梁的特有部件,由方形的(斗、升)以及短形的(斗)、斜出的(昂)组合而成。
19、在文化史上,一般把欧洲的17世纪称为“(巴洛克)”时代,这个时期的服装大体分为(荷兰风格)和(法国风格)两个历史阶段。
20、现代酒根据酿造方法不同,可分为(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
中国旅游文化知识点

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总论之间相互碰撞1、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是旅游主题、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2、文化的层次结构:文化有三个不同的要素和层面构成: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和物质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物质文化;二是文化行为要素和行为方式,即通常所说的行为文化;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和精神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3、文化与旅游的关系:1、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与“文化”并蒂连生2、中国文化孕育了旅游3、中国旅游启动着中国文化的创造4、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1)综合性,即形态的多样性和消费的广泛性(2)传承性,即旅游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演进性(3)民族性,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4)地域性,即旅游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5)时代性,即旅游主题文化子系统具有时代性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历史文化5、细碎知识点:①三皇五帝:伏羲、神农、女娲后世称为三皇;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di ku)、尧、舜为五帝②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③姓氏的作用:姓的作用是“别婚姻”,即识别、区分氏族,实行族外婚,起源于母系氏族氏的作用在于“明贵贱”,起源于父系氏族④科举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殿试前三名称谓状元、榜眼、探花)⑤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合称干支,可配为六十对,所以六十年一个甲子⑥帝王的号:谥号: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庙号:帝王死后,继位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尊号: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扬性的称号年号: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年号陵号:封建帝王陵寝的名称⑦古代把每月初一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大月十五、小月十六叫“望”注:其他的如名、字、号、十二生肖等内容看书,以上内容结合书学习第三章中国建筑文化6、中国建筑文化的特点:(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拥有完整的木架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2)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3)中国古建筑造型优美(4)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协调7、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表现在:1、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突出的特点之一, 2、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3、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8、宫殿的布局:1、严格的中轴对称;2、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3、前寝后殿9、宫殿外陈设:1、华表;2、石狮,有辟邪的作用,三王狮(狮子所蹲之石刻着鸟中之王凤凰和花中之王牡丹);3、日晷;4、嘉量;5、吉祥缸、6、鼎式香炉;7、铜龟铜鹤10、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式住宅的代表,最基本的四合院是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11、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的表现:1)敬天祭祖的礼制思想,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思想,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在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反映;2)中国古代建筑重在以平面结构为特色;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特点,并辅以砖瓦12、古建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1)螭吻(chi wen),龙的九子之一;2)仙人走兽(走兽指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an ni)、獬豸(xie zhi)等;3)四灵(龙、凤、麒麟、龟);4)四方之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代表东南西北);5)石人石马(主要是起仪仗、驱魔、保卫的作用)6)吉祥寓意图案13、古代房顶的类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级别: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演攒尖顶、单檐庑殿顶~~~第四章中国园林文化14、中国园林的定义:中国园林是为游览观赏、起居理事、读书养性等而建的,包括山、水、石、动植物与厅、堂、馆、榭、轩、楼、台、阁、亭、路、桥等各种建筑物的综合建筑群。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一、人类旅行的产生1旅行是人们处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发生的离开其常住地到异地作暂时停留并按计划返回的行为(如游说,经商等),是自愿的。
2产生的时间:人类社会最早的外出旅行活动是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旅行经商活动,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有意识或自愿的外出旅行活动3特征:a人们外出是处于自愿的b离开自己的经常居住地前往另一地,但并不以到另一地居住或生活为目的,并在一定的时间后返回原居住地c人类社会最早旅行活动产生的根本条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需要二、我国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士人漫游(李白,杜甫等),帝王巡游(隋炀帝,乾隆),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宗教旅行(玄奘,鉴真),观光旅行,修学旅行,商务旅行,考察旅行(徐霞客)部分事例简述:1秦汉时期出现最早的文史考察旅行,其中以西汉历史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游历活动最著名。
此外,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则可以说是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公务旅行。
2唐宋时期,除了商贸旅行之外,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都有记载。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这一时期士人漫游和宗教旅行的发展。
所谓士人漫游,是指当时以一些名人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处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李白,杜甫,陆游以及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都是图书代表。
宗教旅行方面,以玄奘和鉴真两位高僧的宗教旅行活动最为后人称颂。
同时唐宋时期外国来华访问的人数也空前增多。
3明清时期,表现最为突出的要数航海旅行和科学考察旅行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是航海旅行方面的典型代表。
专业性较强的自然科学考察表现十分突出,明代李时珍的药物考察和徐霞客的地学考察为典型代表三、旅游产生的条件1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旅游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2产业革命使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外出旅行的机会3产业革命带来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加速了西方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从而刺激了旅游的发展4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既缩短了旅行时间,也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全国导游知识点总结

全国导游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全国导游,要深入了解本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还需要了解各个地方的特色景点和旅游资源。
因此,全国导游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服务。
一、历史文化知识1.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全国导游需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以及现代史等。
要了解每个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以便向游客介绍。
2. 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丝绸之路、魏晋壁画、佛教石窟、南京明城墙、荔浦山水田园等,全国导游需要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特点和价值有深刻的了解,能够为游客提供精彩的解说。
3. 民俗文化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风土人情、民间故事等。
全国导游需要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能够向游客介绍中国独特的民俗风情。
4. 文化名人中国历史上涌现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如孔子、屈原、鲁迅、李白、杜甫、苏轼等。
全国导游需要了解这些文化名人的生平和作品,向游客介绍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二、地理知识1. 地理位置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国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全国导游需要了解中国各个地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包括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南部热带地区、北部寒带地区等。
2. 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十分丰富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
全国导游需要了解中国各地的地形地貌特点,能够向游客介绍各地的自然风光。
3.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全国导游需要了解中国各地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能够向游客展示中国的自然风光和资源丰富。
4. 气候环境中国的气候环境各异,有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类型。
全国导游需要了解中国各地的气候环境特点,能够向游客介绍各地的气候特点和气候旅游资源。
三、旅游知识1. 旅游资源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及其他基础知识
(总分:22.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1,分数:5.50)
1.著名散文游记《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沈括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
2.在对联的写作中出句与对句之间存在递进、转折、条件等关系的对联形式叫作( )。
A.正对 B.串对 C.反对 D.合掌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解析] 串对也叫流水对,是指出句和对句是平行的两句话,各自意思完整,但上下两联的意思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3.对联在( )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分数:0.50)
A.
B.
C.
D. √
解析:[解析] 清朝进入对联发展的巅峰阶段,对联的创作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代。
4.词牌名《菩萨蛮》是以( )来命名的。
A.乐曲的名称 B.词的内容 C.人的名字 D.全词的字数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
5.安溪铁观音是( )中的珍品。
A.绿茶 B.红茶 C.乌龙茶 D.黄茶
(分数:0.50)
A.
B.
C. √
D.
解析:
6.主要产于我国青海、四川、西藏、云南,味甘,性温,具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功效的中药材是( )。
A.三七 B.鹿茸 C.冬虫夏草 D.阿胶
(分数:0.50)
A.
B.
C. √
D.
解析:
7.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有100多种针法绣技,以“荚蓉鲤鱼”座屏等为代表作的刺绣是( )。
A.苏绣 B.湘绣 C.粤绣 D.蜀绣
(分数:0.50)
A.
B.
C.
D. √
解析:
8.中国传统工艺“三绝”指( )。
A.福建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
B.宜兴紫砂陶、德化瓷器、苏州缂丝
C.常州留青竹刻、洛阳唐三彩、福州寿山石雕
D.北京雕漆、扬州玉雕、南京云锦
(分数:0.50)
A. √
B.
C.
D.
解析:
9.已故旅美i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取材自江南古镇( )。
A.乌镇 B.西塘
C.同里 D.周庄
(分数:0.50)
A.
B.
C.
D. √
解析:
10.下列属于清香型的酒是( )。
A.四川五粮液 B.山西杏花村汾酒
C.江苏洋河大曲 D.安徽古井贡酒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解析] 四川五粮液、江苏洋河大曲、安徽古井贡酒均为浓香型,山西杏花村汾酒为清香型。
11.属于我国特有的酿造酒,也是我国最古老的饮料酒是( )。
A.白酒 B.葡萄酒
C.药酒 D.黄酒
(分数:0.50)
A.
B.
C.
D. √
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9,分数:9.00)
12.下列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的有( )。
(分数:1.00)
A.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B.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解析:[解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作者是南宋的杨万里。
13.下列作品中属于明代小说的是( )。
(分数:1.00)
A.《两游记》√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解析:[解析] 《红楼梦》属于清代小说。
14.下列名茶中属于乌龙茶的是( )。
(分数:1.00)
A.黄山毛峰
B.武夷岩茶√
C.安溪铁观音√
D.广东凤凰单枞√
E.君山银针
解析:[解析] 黄山毛峰属于绿茶,君山银针属于黄茶。
15.关于宋锦的描述,正确的是( )。
(分数:1.00)
A.始于南朝刘宋年间,成熟于明代,发展于清代
B.产于苏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高级丝织物√
C.是一种主要专供裱书画用的织锦√
D.其品种可以分为大锦、合锦、小锦三大类√
E.其图案取材常用的有龙凤、麒麟、孔雀等灵禽瑞兽
解析:[解析] 宋锦始于宋高宗(北宋)时期,因此A答案错误;云锦图案取材常用的有龙凤、麒麟、老虎、孔雀、仙鹤、梅鹿等灵禽瑞兽及花卉果实、仙道宝物,象征着吉祥如意,因此E答案错误。
16.我国的“三大国粹”是指( )。
(分数:1.00)
A.中医中药√
B.茶叶
C.中国画√
D.京剧√
E.瓷器
解析:
17.我国著名的三大官府菜是指( )。
(分数:1.00)
A.扬州红楼菜
B.北京谭家菜√
C.北京清宫菜
D.曲阜孔府菜√
E.南京随园菜√
解析:
18.根据酿造方法分类,可以将酒分为( )。
(分数:1.00)
A.蒸馏酒√
B.发酵酒√
C.配制酒√
D.米酒
解析:
19.世界三大饮料是指( )。
(分数:1.00)
A.茶叶√
B.咖啡√
C.可可√
D.酒
解析:
20.并称为“楷书四大家”的是( )。
(分数:1.00)
A.唐代欧体√
B.颜体√
C.柳体√
D.元代赵体√
E.明代祝体
解析:
三、判断题
(总题数:8,分数:8.00)
21.诗句“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其中渭城是指秦朝的咸阳,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22.对联的书写顺序是上联在左,从左往右写。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 对联的书写顺序应当是上联在右,从右往左写;下联在左,从左往右写。
23.晋、唐、宋、明、清是中国书法艺术走向成熟和兴盛的五个重要朝代,而“法、意、姿、变、韵’’则构成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核心。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24.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茶被称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25.由于产地的不同白毫银针分为南北两路:“南路”银针产于福建福鼎;“北路”银针产于福建政和。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 “南路”银针产于福建政和;“北路”银针产于福建福鼎。
26.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有“四大菜系”,即鲁、苏、川、粤。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27.茅台产于贵州省仁怀县,一直以来被誉为“国酒”,192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 茅台: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28.阿胶又称驴皮胶,是驴皮去毛后用清水熬制而成的黑色胶质块,已有2000多年的生产历史。
( )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