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简单的行程问题》.doc

合集下载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2)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2)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行程问题教学设计单元教材简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内容,首先通过例1和例2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都不会感到困难。

例3是通过观察两组算式探讨和发现积不变的规律。

例4和例5都是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学习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易至难,逐步深入,由旧知引出新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义务教育数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数的运算”提出要求: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据此,设定本单元教学目标为: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4、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5、能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速度的意义,掌握速度的表示法。

3、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1、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简单的行程问题》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简单的行程问题》

《简单的行程问题》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P54《简单的行程问题》【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授课教师】庵埠镇维则小学陈瑞姿【教材分析】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连成一体。

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数学术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它们比较抽象,但这部分知识资源又蕴藏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教师、学生都要善于发现它们,这样才能将书本上的例题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体简单运动的常识出发归纳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个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构建并运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关键】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观察发现法、自学尝试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PPT、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流程设计二、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简单的行程问题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路程/单位时间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附:本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1.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这是新课标所赋予的任务。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简单的行程问题》课件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简单的行程问题》课件

物体 汽车 步行 神舟七号 骑自行车 蜗牛 猎豹 旗鱼 声音 17 级风
速度
70千米 ⁄时 70米⁄分 8千米⁄秒 8千米⁄时 8米⁄时 2千米 ⁄分 33米⁄秒 340米⁄秒 60米⁄秒
32
聪聪 560米
明明 560米
亮亮 420米
从家到学校所用的 8分钟 7分钟 7分钟
时间
时间相同,比路程。
时间相同,路程远的走得快,路程短的走得慢。
6
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怎么比?
从家到学校之间的 路程
从家到学校所用的 时间
聪聪 560米
8分钟
明明 560米
7分钟
亮亮 420米
7分钟
7
从家步行到学校的情况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行280千米要多长时间?
速度
路程
时间
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80千米,它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时间
路程
速度
? 280 ÷ 70 = 4(小时) 280 ÷ 4 = 70(千米/时)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18
一、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小明家和学校相距700米,他从家 到学校走了10分钟,他每分钟走多
少米?”这道题是--求---路---程- 求。速度 ( × ) 2、已知3小时走的路程,可以求速度。( √ )
19
二、题目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不计算)
1、小林每分钟走60米,他15分钟走多少米?
速度
时间 路程
列式:60 × 15
2、声音每秒传播340米,声音传播1700米
要用多长时间?速度
光传播的速度是30万千米/秒
14
例题(1)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一、基本简单行程及变速问题1、强强跑100米用10秒,旗鱼每小时能游120千米,请问:谁的速度更快?2、墨墨练习慢跑,12分钟跑了3000千,按照这个速度慢跑25000米需要多少分钟?如果他每天都以这个速度跑10分钟,连续跑一个月,他一共跑了多少千米?3、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用6小时从A城到B城,那么汽车每小时应该行驶多少千米?实际上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发生故障,在途中停留了1小时,如果要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一半行程上每小时应该行驶多少千米?4、甲乙两架飞机同时从机场起飞,向同一方向飞行,甲每小时飞行300千米,乙每小时飞行340千米,4小时后它们相距多少千米?这时甲提高速度打算用2小时追上乙,那么甲每小时应该飞行多少千米?5、萱萱一家开车去外地旅游,原计划每小时行驶45千米,实际上由于高速公路堵车,汽车每小时只行驶30千米,这样就晚到两小时,问:萱萱一家在路上实际花了几个小时?6、甲从A地出发去B地办事情,下午1点出发,晚上7点准时到达,如果他想下午两点出发,晚上7点准时到达,每小时就必须多行2千米,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7、小欣家离学校1000米,平时他步行25分钟后准时到校。

有一天他晚出发10分钟,为避免迟到,小欣先乘公共汽车,然后步行,结果仍然准时到校,已知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小欣步行速度的6倍,问:小欣这天上学步行了多少米?8、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6小时后相遇在中点,如果甲延迟1小时出发,乙每小时少走4千米,两人仍在中点相遇,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二、基本相遇问题:1、A、B两地相距48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100米,请问:(1)甲从A走到B需要多长时间?(2)两人从出发地到相遇需要多长时间?2、在第4题中,如果甲乙两人的速度大小不变,但甲出发时改变方向,即两人同时同向出发,问:乙出发后多久可以追上甲?3、甲乙两地相距350千米,A车在早上8点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开往乙地。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一、基本简单行程及变速问题1、强强跑100米用10秒,旗鱼每小时能游120 千米,请问:谁的速度更快?2、墨墨练习慢跑,12 分钟跑了3000 千,按照这个速度慢跑25000 米需要多少分钟?如果他每天都以这个速度跑10 分钟,连续跑一个月,他一共跑了多少千米?3、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用6小时从A城到B城,那么汽车每小时应该行驶多少千米?实际上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发生故障,在途中停留了 1 小时,如果要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一半行程上每小时应该行驶多少千米?4、甲乙两架飞机同时从机场起飞,向同一方向飞行,甲每小时飞行300千米,乙每小时飞行340千米, 4 小时后它们相距多少千米?这时甲提高速度打算用 2 小时追上乙,那么甲每小时应该飞行多少千米?5、萱萱一家开车去外地旅游,原计划每小时行驶45 千米,实际上由于高速公路堵车,汽车每小时只行驶30 千米,这样就晚到两小时,问:萱萱一家在路上实际花了几个小时?6、甲从A地出发去B地办事情,下午 1 点出发,晚上7 点准时到达,如果他想下午两点出发,晚上7点准时到达,每小时就必须多行2千米,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7、小欣家离学校1000米,平时他步行25 分钟后准时到校。

有一天他晚出发10 分钟,为避免迟到,小欣先乘公共汽车,然后步行,结果仍然准时到校,已知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小欣步行速度的 6 倍,问:小欣这天上学步行了多少米?8、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 6 小时后相遇在中点,如果甲延迟 1 小时出发,乙每小时少走 4 千米,两人仍在中点相遇,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二、基本相遇问题:1、A、B两地相距4800 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甲每分钟走60 米,乙每分钟走100米,请问:(1)甲从A走到B需要多长时间?(2)两人从出发地到相遇需要多长时间?2、在第 4 题中,如果甲乙两人的速度大小不变,但甲出发时改变方向,即两人同时同向出发,问:乙出发后多久可以追上甲?3、甲乙两地相距350 千米,A车在早上8 点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40 千米的速度开往乙地。

小学思维数学:简单的行程问题-带详解

小学思维数学:简单的行程问题-带详解

简单的行程问题1. 行程的基本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行程题.2. 掌握单个变量的平均速度问题及其三种基本解题方法:“特殊值法”、“设而不求法”、“设单位1法”3. 利用对比分析法解终(中)点问题一、s 、v 、t 探源我们经常在解决行程问题的过程中用到s 、v 、t 三个字母,并用它们来分别代表路程、速度和时间。

那么,为什么分别用这三个字母对应这三个行程问题的基本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

表示时间的t ,这个字母t 代表英文单词time ,翻译过来就是时间的意思。

表示速度的字母v ,对应的单词同学们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单词是velocity ,而不是我们常用来表示速度的speed 。

velocity 表示物理学上的速度。

与路程相对应的英文单词,一般来说应该是distance ,但这个单词并不是以字母s 开头的。

关于为什么会用s 来代表路程,有一个比较让人接受的说法,就是在行程问题的公式中,代表速度的v 和代表时间的t 在字母表中比较接近,所以就选取了跟这两个字母位置都比较接近的s 来表示速度。

二、关于s 、v 、t 三者的基本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可简记为:s vt =路程÷速度=时间 可简记为:t s v =÷路程÷时间=速度 可简记为:v s t =÷三、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板块一、简单行程公式解题【例 1】 韩雪的家距离学校480米,原计划7点40从家出发8点可到校,现在还是按原时间离开家,不过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6米,那么韩雪几点就可到校?【考点】行程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原来韩雪到校所用的时间为20分钟,速度为:4802024÷=(米/分),现在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6米,即现在的速度为241640+=(米/分),那么现在上学所用的时间为:4804012÷=(分钟),7点40分从家出发,12分钟后,即7点52分可到学校.【答案】7点52分【巩固】 小白从家骑车去学校,每小时15千米,用时2小时,回来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时间?【考点】行程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15230⨯=(千米),回来的时间 30103÷=(小时).【答案】3小时【例 2】 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简单的行程问题[新版].ppt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简单的行程问题[新版].ppt
跟我一起唱歌吧
精心整理
1
激趣引入
不能让他得逞 ,我和熊大赶 快去阻止他
哈哈,新的 一天来了, 我要赶快去 砍树……
精心整理
2
从家到伐木场的路程
光头强 270米
从家到伐木场的时间
光头强 3 分钟
熊大 240米
熊大 3分钟
熊二 240米 熊二 4分钟
各位小朋友比一比
,谁走的最快啊?
精心整理
3
毛毛,教你做 比较
精心整理
13
课后作业
1.练习册P28-P29简单行程问题部分。 2.预习书P56-P57平行线及垂线。
精心整理
14
(1)小林每分钟走60米,他15分钟走多少米?
已知速度和时间,求 路程。
(2)声音每秒传播340米,声音传播1700米要用多长时间?
已知速度和路程, 求时间。
(3)博尔特跑一百米,时间用了9.58秒,他的速度是多少?
已知路程和时间, 求速度。
精心整理
9
怎样利用已知条件求问题?
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速度X时间=路程
70×4=280(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千米? 225×10=2250(米)=2.25(千米)
… … …
速度 时间 路程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 路程,叫做速度; 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速度×精心时整间理 =路程
8
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第一种方法 相同的路程,不同的时间,比谁快?
熊大和熊二做比较
第二种方法
相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比谁快?
熊大和光头强做比较

简单的行程问题

简单的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练习一、一般行程问题:1、一辆列车3小时行360千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行多少千米?2、东、西两站相距2560千米,一辆汽车从东站开往西站,已行了940千米,剩下的路程平均每小时行90千米,还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西站?3、张明和王亮从学校同时出发到离学校5040米的某地去,到达后立即往回走,张明往返每分钟都走80米,王亮去时每分钟走90米,返回时每分钟走70米。

谁先回到学校?二、相遇问题: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68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72千了360?2、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由相隔18千米的两地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54千米?3、甲地到乙地快车每小时行32千米,慢车每小时行18千米,如果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可在距中点35千米的地方相遇,甲乙两地相距是多少千米?4、芳芳家距离学校1200米,她每天早晨上学要花20分钟。

如果芳芳每分钟多走40米,她可以提前多少分钟到达学校?三、追及问题: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4千米的两地同时向东行驶,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3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几小时后甲可以追上乙?2、甲、乙两人相距150米,甲在前,乙在后,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5米,两人同时向南出发,几分钟后乙追上甲?3、东、西两地相距120千米,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客车在前,货车在后。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10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120千米,那么出发后多久货车追上客车?4、东东步行上学,每分钟行75分钟。

东东出发12分钟后,爸爸发现他忘了带文具盒,。

马上骑自行车去追,每分钟行375米,爸爸追上东东所需要多长时间?五、综合:1.甲乙两辆列车同时从相距150千米的A、B两城向C城驶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在前,甲车在后,几小时后,甲车才能追上乙车?2、客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出3小时后,一辆货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出5小时后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P54《简单的行程问题》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庵埠镇维则小学陈瑞姿
【教材分析】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
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连成一体。

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
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
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数学术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它们比较抽象,但这部分知
识资源又蕴藏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教师、学生都要善于发现它们,这样才能将书
本上的例题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体简单运动
的常识出发归纳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个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构建并运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关键】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观察发现法、自学尝试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PPT、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设计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要紧密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实际,引入
学习实际。

从学生实际出发,亲切自然,将学新知
生引入到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趣。

设计意图:以调查表为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探究,自主
出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真正体现了数学是学习
分层练习,刃厨
新知
设计意图: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分层练
习。

注重评价的体验,使学生得到心里的满足,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自由总结本回顾总结,课后
节课学到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思考
自主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1.师:我们同学每天上学借助了什么交通工
具?你们知道交通工具的速度吗?现在我们
就一起来看“你上学所需的交通工具调查
表”。

2.教学媒体出示“你上学所需的交通工具调查
教师学生数学教
表”。

引导报数学要紧
(一)
上学所需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速度学生据,密学生联系
自行车每分钟行驶225 米
自学自学的生活实际
公交车每小时行驶30 千米
教材,讨论实际、学
引入
摩托车每小时行驶15 千米
通过听讲习实际。

新知
小汽车每小时行驶60 千米
小组思考从学生
讨论,实际出
3.结合调查表,师概括:像自行车每分钟行驶
225 米,小汽车每小时行驶60 千米⋯⋯用来
引导发,亲切
预计
表示每分钟、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叫做什么?
学生自然,将时间
(速度)
进行学生引10
学生提问:“路程”一词可以换成“距离”吗”
分析入到一分钟
(师:“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度,也
比较个生活
可以是线段的长度。

而“距离”指的是两点
间线段的长度。

所以这里用到“路程”一词)。

(电脑课件演示距离、路程的说明图)
4.师:老师在填写交通工具的速度时,你们有
什么想说的?(学生谈到书写太麻烦。


5.师:大家想不想自己创造出简单的速度的表
示法?(学生自由创造出各种速度的表示法:培养
学生
的抽
象概
括能
力。

化的教
学情趣。

1 分:200 米⋯⋯)
6.师:为了统一,请大家自习教材第54页,
学习速度的简单的表示法。

学生自学后,质疑解难:①速度表示法中的“/”读作什么?②时、分可以写作小时、分
钟吗?③速度简单的表示法先写那部分?④速度表示法按什么顺序读?
7学生试写“调查表”中的交通工具的速度。

上学所需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速度
自行车225米/分
公交车30千米/时
摩托车15千米/时
小汽车60千米/时
通过学8.师:速度表示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
生小组讨论)
讨论,引(学生小结出“/”的左边是米数、千米数,
导学生右边是时、分。


进行分9.引导学生知道米数、千米数就是路程,时、
析比较,分、秒就是时间,速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就
既培养
了学生是用复合单位,统一时间:路程/单位时间来
的抽象
表示。

这样的表示法简明、清楚。

概括能
力,又让10.利用听力大比拼“夺星星”,有效调动学
学生加生的注意力,加深对速度表示法的认识。


深了对
速度的试着比较两个速度的快慢。

表示法11.让学生说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激发学
的理解
和掌握。

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利用多媒体播放其他速
度:一般火箭燃气的喷射速度约为2千米/秒;
飞机飞行的速度约为800千米/秒;声音的速
度是340米/秒;光的速度是30万米/秒;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