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阶段专项复习—《竖式计算》(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阶段专项复习—《竖式计算》(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阶段专项复习——《竖式计算》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用竖式计算。

34-5.38= 12.92+8.86= 16.03-6.38=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

⨯=☆17.27.45-=+=1051821.567.83.列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8.4-5.9= 272÷16= 21.57+5.86= 545×28=4.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3.47+6.53 256+56+33 ☆80.07-66.18 ☆144×285.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5.78-2.49= 7.06+6.89= 19.1-1.26=※6-0.19=6.竖式计算并验算。

94×18= 9.87+13.45= 28.1-9.13= 2772÷63=7.计算下面各题。

(带※的要验算)※286×12= 9.8+1.77=※861÷21= 70-35.8=8.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680÷35= 363.42+8.7=★80-45.32=9.列竖式计算。

24.43+42.75= 12.45-9.26= 240÷16=10.列竖式计算。

-=210015÷=63.5 5.89-=10 1.9411.笔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

10-3.06=※11.36+8.54=72×53=※880÷16=12.用竖式计算。

584×24= 6.75+0.83= 20−10.99=13.竖式计算,带*号的验算。

*105×28= *12.56+6.8= 754÷29=14.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5.07+4.89=☆41-3.56=☆665÷32=15.竖式计算。

(第(3)小题请写出验算过程)(1)36.87-16.2=(2)19.4+4.62=(3)49.09-0.9=验算:16.列竖式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注意:①整数局部没有最高位,只有最低位,是(个位);小数局部没有最低位,只有最高位(非常位),它们两个之间的进率是(十)。

②区分:0.32里有〔〕个0.1和〔〕个0.01。

0.32里有〔〕个0.01。

③小数说“表示什么〞时,必须说成表示〔几个几〕。

如:20.24左边的2表示〔2个十〕,右边的2表示〔2个0.1〕,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

④小数的性质:小数..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的末尾⑤比拟小数的大小,先比拟整数局部,整数局部一样的再比拟非常位,以此类推。

10、生活中常用的单位:〔熟记〕质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长度: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面积: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名数改写方法:高级单位名数→低级单位名数×进率小数点向右挪动低级单位名数→高级单位名数÷进率小数点向左挪动11、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1〕保存整数,表示准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局部省略,要看非常位,假如非常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那么向前一位进一。

假如小于五那么舍。

〔2〕保存一位小数,表示准确到非常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局部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假如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那么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存两位小数,表示准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局部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假如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那么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

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总结)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作为四年级学生,我们已经学习了下册的数学知识,并即将迎接期末考试。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整理所学知识,本文将对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整数的运算下册的数学课本中,我们学习了正整数、负整数、0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我们掌握了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来解决与整数相关的问题。

二、小数与分数小数与分数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它们的相互转化是四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

我们通过绘制百分之十、百分之百和百分之一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学会了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化,并能够将小数和分数进行换算和比较。

三、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换算在四年级下册中,我们不仅学习了长度、质量和容量的基本单位,还学会了它们之间的换算。

我们能够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进行换算,将克、千克和吨进行换算,以及将毫升、升和立方米进行换算。

四、图形的认识和作图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和圆。

我们学会了辨认图形,并能够利用尺子、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所需的几何图形。

五、时间与时钟的读法时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概念,我们学习了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并能够通过时钟来读取和表示时间。

我们掌握了小时、分钟与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解答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四年级下册的重要知识点。

我们学会了统计数据并用柱形图和折线图进行展示。

通过收集数据、制作图表以及分析图表,我们能够了解数据的特征与规律。

七、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的最终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四年级下册的学习,我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

从蔬菜分装到整数加减法的计算,再到测量距离和解决时间问题,我们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1第一单元、乘法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25×4=100,25×8=200,25×16=400,125×8=1000,125×16=2000,24×5=120,11×11=121,12×12=144,13×13=169,14×14=196,15×15=225,16×16=256第二单元、升和毫升1、容量: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叫做这个容器的容量。

2、1升(L)=1000毫升(ml 、mL)3、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1升。

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1毫升。

(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称为棱长)4、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一瓶眼药水大约15毫升。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

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6、1升水重1千克,1毫升水大约20滴。

第三单元、三角形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三边关系):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精华版)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精华版)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精华版)总复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和 = 加数 + 加数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差 = 被减数 - 减数减数 = 被减数 - 差被减数 = 减数 + 差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积 = 因数 ×因数因数 = 积 ÷另一个因数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商 = 被除数 ÷除数除数 = 被除数 ÷商被除数 = 商 ×除数注意:1.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 ÷除数 = 商……余数,被除数 = 除数 ×商 + 余数,除数 = (被除数 - 余数) ÷商。

有关的运算1.不能作除数,可以作被除数。

A ÷ ÷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A + 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A - 0 = A。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A × 0 = 0.5.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A ÷ A = 1 (A ≠ 0)。

6.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 - A = 0.7.被除数等于除数(除外),商是1.A ÷ A = 1 (A ≠ 0)。

四、四则运算顺序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其中加法和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 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的移动
• 小数点向右移:
•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 小数点向左移:
1
•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0 ;
1.三角形∠1=140°∠3=25°求∠2 的度数。
180°-140°-25°=15° 180 °-(140° +25°)1=5°
140°
2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一个底角70°,顶角多少度?
180°-70°-70°=40°
180°-70°×2=40°
70° 70°
3.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2016年
四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要点ppt
重点知识回顾(一)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
•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 只有乘、除法,都要按 从左往右 的顺序计算。
•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4、算式有括号,
我三边 相等。
180°÷ 3 =60°
求出等腰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96° (180°-96 °) ÷2= 4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0厘米, 求一条腰的长度。
36厘米
(80-36) ÷2= 22(厘米)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名数改写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学习资料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学习资料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学习资料目录第一周四则运算 (1)第二周观察物体 (9)第三周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13)第四周乘法分配律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18)第五周第三单元检测评讲 (24)第六周小数意义、性质及大小比较 (26)第七周单位换算及求近似数 (32)第八周第四单元检测评讲 (37)第九周三角形的认识 (39)第十周期中检测评讲 (45)第十一周小数加减法及稍复杂的单位换算 (48)第十二周第六单元检测评讲 (55)第十三周轴对称和平移 (56)第十四周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59)第十五周鸡兔同笼问题及期末复习 (63)第一周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被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3)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4)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与0有关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6、四则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算。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一、数的认识数的概念——数的大小和排列二、加减法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三、乘除法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表及其应用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除整十整百数及其应用四、分数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表示分数加减法及应用五、小数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基本运算六、有关长度和面积长度的认识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七、有关时间和温度时间的认识时间的单位——秒、分、时温度的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通常来说,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小数、有关长度和面积以及有关时间和温度的知识点。

其中,加减法为数学基础,乘除法为数学进阶,而分数和小数则为数学拓展。

对于数的认识,学生们需要了解数的大小和排列,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加减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而在乘除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表及其应用、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除整十整百数及其应用。

此外,学生们需要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

在分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表示、分数加减法及应用。

在小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基本运算。

有关长度和面积的学习中,需要了解长度的认识、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在有关时间和温度的学习中,需要了解时间的认识、时间的单位——秒、分、时、温度的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等内容。

总之,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内容涵盖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可以为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四则运算1、运算顺序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P12:加、减、乘和除统称四则运算。

3、P13:有关0的运算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除以一个数,得0。

0不能做除数,例如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

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1、确定物体的位置(1)找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

如:“在XXX的东偏南”就是以“XXX”为观测点(2)找出较小的夹角,从箭头方向开始写出方向。

(3)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2)用量角器确定建筑物的方向。

(3)用直尺确定建筑物的距离。

(4)画出建筑物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第3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P28:加法交换律a+b=b+a 34+89+66=34+66+89 26+47-6=26-6+471、只有加法,减法。

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一”号一起交换。

3、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P29:加法结合律a+b+c=a+(b+c) 88+104+96=88+(104+96) 79+26-9=26+(79-9) P34:乘法交换律a × b=b× a 4×58×25=4×25×581、只有乘法。

2、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3、注意找好朋友:2×5=104×25=1008×125=1000P35:乘法结合律a×b×c=a×(b×c)125×67×8=67×(125×8)P36:乘法分配律拆:(a+b)×c=a×c+b×c25×(200+4)=25×200+25×4合:a×b+a×c =a×(b+c)265×105-265×5=265×(105-5)1、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

2、拆的时候,是将括号外面的数分给括号里面的两个数。

3、合的时候,是提取相同的因数,将不同的因数相加或相减。

特别注意: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2、运算性质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公式:a-b-c=a-(b+c)举例:128-57-43=128-(57+43)记忆:减变,加不变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公式:a÷b÷c=a÷(b×c)举例:2000÷125÷8=2000÷(125×8)记忆:除变,乘不变3、两个数相乘,可以将其中一个数进行拆分,再简便计算。

第4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每一份占其中的、、、P51: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P52: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整数部分的最低数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高数位是十分位。

2.309 ,2在个位,表示2个一,3在十分位,表示 3个0.1 ,9在千分位,表示9个 0.001。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读写①先读(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写)法来读(写)。

②再读(写)小数点③最后读(写)小数部分,依次读(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注意: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要读几个零,小数末尾的0也要读出。

3、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P60:小数的大小比较①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②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③如果十分位还相同,再看百分位,直到比较出两个小数的大小为止。

注意:数位不够,用0占位。

5、P6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大小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6、P68:名数的改写(单位换算+题组练习)(一)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厘米=0.1分米=0.01米(二)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三) 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四)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1元=10角=100分 1分=0.1角=0.01元7、P73: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

求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类似,都是用法。

P74: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①先分级,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②在万(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亿)字,求出精确数。

③再按要求求出近似数。

最后注意带上单位。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构成。

第5单元三角形1、定义:三角形一定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三条高。

2、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按边分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5、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四边形的内角和=360°五边形的内角和=540°第6单元小数的加法与减法1、小数的加减法方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也就是数位要对齐。

②从最低位算起,哪一位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③不够位时,用0占位。

2、小数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小数的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与整数的混合运算一样。

小数的简便计算与整数的简便计算一样,都是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7单元统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看统计图回答问题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①定点②写数据③连线④写日期2、根据问题画统计图第8单元数学广角1、植树问题(1)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总距离÷间隔距离+1总距离=(棵树-1)×间隔距离(2)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总距离÷间隔距离—1总距离=(棵树+1)×间隔距离(3)一端栽:棵树=间隔数=总距离÷间隔距离(4)封闭棵数=间隔数2、锯木头问题:①次数=段数—1②总时间=锯一次的时间×次数3、敲钟问题:间隔数=钟声数—14、上楼梯问题:层数=楼层数—1解决问题的策略常用的数量关系: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a×4=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ab)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工总=工效×时间工效=工总÷时间时间=工总÷时间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地砖的块数地砖的块数=房间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相遇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的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相距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空间与图形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正确测量和画出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应用。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

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按边分类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4、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5、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7、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8、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9、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10、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