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之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地球的圈层结构重难点1.地球内部圈层具体划分及特点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比较见下表。

重难点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

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重难点3.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1.A 2.D [第1题,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

第2题,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C.②是软流层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D.内外核之间3.D 4.C [第3题,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3节生物圈与植被学案鲁教版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3节生物圈与植被学案鲁教版第一册

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运用生物圈示意图,说明生物圈的分布范围,认识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变化、调节和稳定的重要作用。

(综合思维) 2。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类型并了解其分布范围。

(地理实践力)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综合思维)一、认识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2.对地表环境的影响(1)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②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影响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风化。

(2)对地表环境具有调节和稳定的作用,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二、识别植被类型1.森林植被(1)常绿阔叶林(2)落叶阔叶林(3)针叶林2.草原植被3.荒漠植被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自然环境影响植被的种类与分布①气候:不同的热量、降水及组合状况,植物种类和植被特点不同.②土壤:碱性土壤利于紫薇生长;酸性土壤利于马尾松、茶树生长。

③地形:海拔不同,会引起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变化。

(2)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分布可以指示环境:铁芒萁酸性土壤碱蓬碱性土壤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以森林植被为例)(1)固碳释氧,净化空气。

(2)涵养水源,保育土壤。

(3)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4)防风固沙,减轻灾害.1.植被就是植物. ()2.针叶林中的针叶叶片特征主要是抗寒。

()3.热带草原上没有树木。

4.荒漠中有的植物茎叶覆盖茸毛,以贮存水分.5.下列植物能反映出生长环境为碱性土壤的是A.苔藓B.铁芒萁C.碱蓬D.映山红提示:1。

×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针叶林中针叶叶片可以抗寒抗旱。

3.×热带草原上也会存在一些乔木或灌木。

4.×荒漠中有的植物茎叶覆盖茸毛,以抵抗灼热.5.C[碱蓬的分布指示碱性土壤环境,铁芒萁、映山红的分布指示酸性土壤环境,苔藓植物的分布能反映阴湿环境。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水域生态系统保护与治理
分析水域生态系统面临的污染、富营 养化等问题,探讨保护和治理水域生 态系统的措施和方法。
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
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问题和挑 战,探讨建设和管理城市生态系统的 措施和方法。
06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工业排放
01
工业生产排放大量废气,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层的影响
森林砍伐
过度砍伐森林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 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绿地面积减少, 影响生物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中的单一作物种植、过度开垦 等,导致生物栖息地破坏和生物多样性 减少。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对生物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导致生物死亡、变异等后果。
02
大气圈层与地理环境
大气圈层结构及组成
大气圈层结构
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 中间层、热层和逃逸层等多层次 结构,各层具有不同的温度、压 力和气体组成等特征。
大气组成
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等常量 气体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水 汽、臭氧等微量气体以及气溶胶 粒子等。
大气运动与气候变化
01
大气运动形式
地理环境概念与组成要素
01
地理环境概念
02
组成要素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 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 源等。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水、岩石、 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城市、产业、交 通、文化等要素。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7讲生物圈与植被学案鲁教版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7讲生物圈与植被学案鲁教版

第7讲 生物圈与植被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作用。

2.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分布区及常见树种。

3.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4.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地区的植被特征和气候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地理实践力:结合景观图识别植被类型并分析其特征。

一、认识生物圈1.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2.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1)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①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②影响⎩⎪⎨⎪⎧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各种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使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影响着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风化(2)具有调节和稳定地表环境的作用: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长期保持相对的稳定(地面气温15 ℃左右)。

二、识别植被类型 1.森林植被 (1)常绿阔叶林①分布区:一般分布在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

②主要特征:一年四季常青,树冠浑圆,树叶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无绒毛,质地较硬。

③常见树种:樟树、椰子树。

(2)落叶阔叶林①分布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

②主要特征:夏季葱绿,冬季落叶。

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③常见树种:桦树、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等。

(3)针叶林①分布区:比较广泛,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有,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亚寒带)气候区。

②主要特征:叶子呈针状。

③主要类型: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温和喜湿等不同类型。

2.草原植被(1)分布区: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的干旱气候区。

(2)主要特征:大多数植物根系发达,以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生产量很低,生物质积累缓慢。

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气候:在热量条件满足植物生长的情况下⎩⎪⎨⎪⎧降水丰富的地区:森林植被降水较少的半干旱地区:草原植被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荒漠植被(2)土壤:在亚热带气候区⎩⎪⎨⎪⎧碱性土壤利于紫薇等植物生长酸性土壤利于马尾松、茶树等植物生长(3)地形:海拔不同,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不同。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5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训练含解析鲁教版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5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训练含解析鲁教版

第5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一、选择题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

据此回答1~3题。

1.据图判断( )A.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C.气温随着海拔上升而逐渐升高D.大气辐射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2.假如该地处于荒漠当中,则该地可能位于( )A.西西伯利亚B.柴达木盆地C.撒哈拉沙漠D.北美五大湖3.该地区9 m和34 m高度的气温白天相差不大,这说明( )A.对流是热量传递的重要方式B.夜间空气运动趋于活跃C.地面热容量大致使气温接近D.空气湿度大,热量散失慢解析:第1题,通过图示观察,地面气温在白天时间段比9 m气温高得多,而9 m气温在白天时间段又比34 m气温高,说明距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地面的气温较高,达60 ℃,且昼夜温差大,选项中符合这一特点要求的只有撒哈拉沙漠。

第3题,白天地面气温很高,导致地面附近空气的对流加强,因此近地面附近不同高度的热量得以交换,从而使温度趋于接近;夜间由于逆温层的出现,空气运动较为稳定;地面热容量小,所以近地面气温的变幅大;根据图示气温的变化无法判断空气湿度的大小。

答案:1.A 2.C 3.A(2021·泰安模拟)下图是我国汉江流域某地大气温度与相邻河水温度1月、7月日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4~5题。

4.人们利用气温与水温的差异为生活服务,就理论上而言,利用效果最好的是( ) A.冬季利用河水供暖B.冬季利用河水制冷C.夏季利用河水供暖D.夏季利用河水降暑5.该地区大雾天气多,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雾最常出现在( )A.夏季的白天B.冬季的夜晚C.夏季的夜晚D.冬季的白天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1月河水温度最高为7 ℃左右,比同时期大气温度高,但相差不大,仍属于较低温度,无法用来供暖,更不能用于制冷,A、B错误;7月河水温度相对较低,可以用来降暑,D正确;7月该区域气温在25 ℃以上,不需要供暖,且河水温度较气温低,C错误。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熔融 环境
沉积 环境
变质 环境
第3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属于沉积环境 下的沉积岩形成过程,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选项A是正确 的。
第4题,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知,甲、乙、丙、丁分别是沉积岩、 岩浆、岩浆岩和变质岩;花岗岩属 于岩浆岩,由此得出答案。
沉 积 岩
变 质 岩
岩 浆 岩
岩 浆
第5题,棱角分明的花岗岩经过风化作用,逐渐成为栩栩 如生的“猴子”。
莫霍界面 横波 古登堡界面 软流层 纵波
2800
4000
5000 6000
内核
外核
岩石圈 岩石圈 = 地壳 +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莫霍界面
地壳
地幔
古登堡界面
岩石圈
岩石圈 = 地壳 +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界面:(莫霍界面:地壳和 地幔 界面:地幔和 地核 的分界面)
只有上下颠簸
1.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 地震波 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 球内部大致划分为三个主要圈层: 地壳 、 地幔 和 地核 。
地震波
地壳 地幔
速度快, 能在固、液、气介质中传播
地核
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速度(千米/秒) 深 17 度 千 1000 米 2000 3000 0 3 6 9 12 15
喷出地表
侵入型岩浆岩: 花岗岩等 侵入
喷出型岩浆岩: 玄武岩等
3.沉积岩: (1)形成过程: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 晒以及生物作用下,又经过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形 成沉积岩。 (2)常见的沉积岩: 石灰岩 、 砂岩 、 页岩 、 砾岩 。 (3)沉积岩中可以找到 化石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课件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课件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的形成
喷出:玄武岩
侵入:花岗岩
岩浆
沉积岩的形成
变质岩的形成
接触带
石灰岩 岩浆
变质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小结
岩石 成因 常见岩石 主要特征
岩浆岩
岩浆上升 侵入岩:花岗岩 侵入岩:结晶度好 冷却凝固 喷出岩:玄武岩 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 石 圈 与 地 表形态
课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目标:
• • • • 掌握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结构 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读下面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问题 (1)填出地壳物质循环运动的四个组成部分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岩浆 D 和E 均属于 岩浆岩
(2)C 经过 上升冷却凝固 转化为 D,B 经过 重熔再生 转化为C
(3)一般地说,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的是 A
(字母)
花岗岩
玄武岩
玄武岩、花岗岩哪类岩石适合做建筑材料?
一、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陆地
海洋
2 、 岩 石 圈 的 结 构
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地核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小结
3 层,由内向外依次 1、地球的内部圈层共有____ 地核、地幔和地壳 , 是________________ 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 分界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背)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23h56m4s周期:①恒星日)外,各地相等0除两极为(②角速度.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3题。

1.岩石属于良好建筑材料
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P、Q两处地形成因的说
法正确的是
A.只受外力作用
B.只受内力作用
C.内、外力共同作用
D.强大挤压力作用
3.岩石年龄相近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读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单位℃),判断4~6题。

4.该地区及当前的季节为
A北半球冬季 B北半球夏季
C南半球冬季 D南半球夏季
5.P地区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座山,山上有冰川
B一座山,山顶海拔可能达2000米
C地势低洼,有沙漠分布
D周围广泛分布亚热带常绿林
6.分析某海湾放大图,其中最适宜建港口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我国某山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

据此回答7-9题。

7.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山最可能位于
A.15°N附近
B.25°N附近
C.35°N附近
D.45°N附近
8.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A.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
B.1月出现逆温现象
C.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
D.该山顶有永久积雪
9.导致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
A.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B.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C.到达的大气辐射少 D.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下图反映的是某月3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回答10~11题。

10.该图反映的是
A.1月气压分布状况
B.4月气压分布状况
C.7月气压分布状况
D.10月气压分布状况
11.G2气压中心是
A.夏威夷高压
B.亚速尔高压
C.印度低压
D.冰岛低压
12.我国某高山地区,降水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最可能的是
读四个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13~14题。

1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4.仅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关于地质构造与资源开采、工程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隧道工程应避开断层带
B.向斜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
C.石油、天然气常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D.断层地带有利于建设水库
16.读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压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读图,回答17~18题。

17.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A.生物圈 B.水圈
C.①圈层 D.②圈层
18.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
B.生物圈孕育于其它圈层中
C.①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②中硅铝层在海洋下缺失
二、双项选择题
读地貌素描图,回答19~21题
19.因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乙、丁
20.属于沉积地貌的是
A 甲、丁
B 乙、丙
C 乙、丁
D 甲、乙
21.分布在干燥地区的是
A 丙、丁
B 甲、丙
C 乙、丙
D 甲、丁
图为P、Q地某时“气温水平分布”和“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判断22~24题。

22.图示地区所属半球和此时
季节是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夏季
D.冬季
23.此时,P-Q之间盛行
A.海风
B.陆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4.图示时期,下列叙述可信
的是
A.我国南方进入多酸雨季节
B.非洲草原上动物向南迁徙
C.纳赛尔水库上游来水减少
D.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最小
25.若右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椭圆表示海洋,则
A.箭头①可能表示大气降水
B.箭头①可能表示水汽输送
①②
C.箭头②可能表示蒸发
D.箭头②可能表示地表径流
26.如果下图表示某条河流一年内不同时期
的流量变化曲线,则在这期间可能
A.修建了水利工程
B.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
C.加固了防洪大堤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题号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三、综合题
27.读下图回答(15分)。

(1)填出左图中数码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名称,并从右图中选择其相应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地点气候类型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气候成因


(2)对比①、②两地的气候特征:从降水分析①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气温分析:①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③和⑥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⑴图中地质构造是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

⑵A处地形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处地形为,形成原因是。

⑶A、B、C、D四中,________处地下水最丰富;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⑷你认为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哪些地质作用(包括内、外力作用)?(至少3种)
29.读图13,分析完成下列各题(10分)。

⑴P处地形类型为______,若该处此刻出现降雨天气,则形成其降水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

⑵P是重工业城市,工业排放大量烟尘和酸性气体,工业废气对降水有哪些影响?
⑶锋面过境后,P处空气质量是否会有明显改善?为什么?
31.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实测值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⑴绘出图示区域等压线,并分析A 、
B 处的气压场类型:A ____ ,B ____ 。

⑵分析完成下表: ⑶尝试对D 地未来几天的天气进行预报。

31.读下面“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甲)”和“某大陆西侧海面年平均水温(℃)分布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各题(11分)。

(1)图甲中a 、b 、c 三条洋流中,属风海流的是 和 ,它们分别是 风带和 风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

(2)图中③处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3)若有人想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有利条件,乘帆船远航,从A 到B ,又返回到A ,请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往返航行的路线及方向。

(4)图乙所示海面水温分布能否出现在图甲中? 。

图乙中等温线的弯曲是由
地区 天气特点
形成原因
C D
因素造成的,用实线或虛线箭头在图上画出该海区洋流的分布。

必修1第二单元参考答案
⑵降水丰富,而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全年降水稀少,少量降水又多集中在夏季全年温和,气温年、日较差小冬冷夏热,气温年、日较差大
⑶相同点:全年高温。

不同点:③全年少雨,气温年较差大;⑥全年多雨,气温年较差较小。

28.(12分)
⑴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⑵山脉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火山火山喷发物在火山口附近堆积
⑶C A
⑷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等
29.(10分)
⑴盆地暖锋
⑵烟尘充当凝结核,增加降水量;酸性气体多,易形成酸雨等
⑶不会,且可能恶化。

因暖锋过境后,盆地上空受暖气团影响,而盆地内部冷空气难以移走,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抑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影响,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30.(12分)
⑴(绘图略)高压脊低压槽
⑵C-有较大的风,阴天、下雨-受冷锋过境影响 D-晴朗、温暖-受暖空气影响
⑶不久,冷锋经过D地,D地出现较大的风和阴天、下雨天气,气温将明显下降,气压升高;冷锋过境后,天气转好,之后气温会逐渐回升。

31.(11分)
(1)a c 西风东北信风
(2)纽芬兰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3)(画图略)
(4)能洋流(画图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