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课件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合集下载
经典课件:鲁教版地理必修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之一

8.0
4.4 塑性为主
软流层 岩浆的主要发源 地
8.7
4.7
固态,波速较 均匀
下地幔
11.7 6.5 固态,
2891
古登堡面
13.7 7.3
地 核
外核
8.0 10.0
4771
0 液态 0
内核
11.0 11.3
3.5
.
固态
6
6371
3.7
2、圈层的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地壳
莫霍界面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23
练习
c
北
a
b
(1). a、b两处地质构造中有可能发现石油的是_____?
(2). 欲在此处建一个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处还是b处开凿?
(3). c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
24
断 层 示 意
.
25
.
26
返回
.
27
外力作用的表现
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
8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永恒的 普遍规律。看上去似乎 稳定坚固的地壳,其实 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地壳里的岩石都在发生着 什么变化。
火山
沉积岩
喷出型 岩浆岩
变质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地.
幔
9
岩浆岩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
(软流层)
喷出地表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 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它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起伏;
高中地理 2.1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课件 鲁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民生新闻】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
上天容易入地难。虽然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宇宙探测器甚至能 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然而对于我们脚下 6 371 km半径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那 么,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地 球的内部构造的呢?现在,人类可以利用地震波来 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分 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放射性元素 __________ 衰变产生的 热能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能 和重 ______ 力能
主要表现 对地表形 形式 态的影响 形成高山 地壳运动、 或盆地, 岩浆活动、 使地表变 变质作用、 得高低起 地震等 伏 风化、侵 把高山削 蚀、搬运、 低,把低 沉积、固 地填平, 结成岩作 使地表趋 用等 向平坦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1)据图分析软流层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部分? 其具体位置和物质组成是怎样的? (2)由图分析岩石圈的位置有何特点?是由什么物质 组成的? (3)地壳与岩石圈有何区别?
要点1
[读图说明]地幔 地幔上部 由塑性物质组成。 要点2 [读图分析]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 由岩 石组成。 要点3 [对比归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 内部圈层最外的一个圈层。岩石圈则包括上地幔 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地壳的全部。
3.地质构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 ①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图示法认识外力作用的空间差异
地球的内部圈层 读岩石圈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民生新闻】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
上天容易入地难。虽然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宇宙探测器甚至能 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然而对于我们脚下 6 371 km半径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那 么,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地 球的内部构造的呢?现在,人类可以利用地震波来 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分 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放射性元素 __________ 衰变产生的 热能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能 和重 ______ 力能
主要表现 对地表形 形式 态的影响 形成高山 地壳运动、 或盆地, 岩浆活动、 使地表变 变质作用、 得高低起 地震等 伏 风化、侵 把高山削 蚀、搬运、 低,把低 沉积、固 地填平, 结成岩作 使地表趋 用等 向平坦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1)据图分析软流层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部分? 其具体位置和物质组成是怎样的? (2)由图分析岩石圈的位置有何特点?是由什么物质 组成的? (3)地壳与岩石圈有何区别?
要点1
[读图说明]地幔 地幔上部 由塑性物质组成。 要点2 [读图分析]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 由岩 石组成。 要点3 [对比归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 内部圈层最外的一个圈层。岩石圈则包括上地幔 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地壳的全部。
3.地质构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 ①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图示法认识外力作用的空间差异
地球的内部圈层 读岩石圈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66张PPT)

技巧二: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 因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为变质岩。
技巧三:组成地壳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 却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若箭头太多太复 杂的话,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
技巧四: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 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判断沉积岩。
背斜 向斜
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 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 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图A
图B
褶皱山、断块山
1.褶皱
判断 依据
褶皱 岩层形态 岩层新 老关系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岩层老、两 侧岩层新
煤
化石
1、岩浆岩 2、沉积岩 3、变质岩
已成岩石
(沉积岩或变质岩)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常见的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板岩
大理岩 片麻岩
【知识梳理】
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 沉积岩 和 变质岩 。
岩浆岩 、
岩石类型
形成
常见岩石
特点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上升冷凝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
重 熔 再 生
岩浆
变
沉积岩
质
作
用 变质岩
外力作用
图中的 a、b、c、d分别表示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图 5-1-3
地壳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
提示 地壳物质循环图有多种变式,我们可以归纳出一 些技巧。
技巧三:组成地壳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 却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若箭头太多太复 杂的话,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
技巧四: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 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判断沉积岩。
背斜 向斜
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 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 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图A
图B
褶皱山、断块山
1.褶皱
判断 依据
褶皱 岩层形态 岩层新 老关系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岩层老、两 侧岩层新
煤
化石
1、岩浆岩 2、沉积岩 3、变质岩
已成岩石
(沉积岩或变质岩)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常见的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板岩
大理岩 片麻岩
【知识梳理】
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 沉积岩 和 变质岩 。
岩浆岩 、
岩石类型
形成
常见岩石
特点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上升冷凝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
重 熔 再 生
岩浆
变
沉积岩
质
作
用 变质岩
外力作用
图中的 a、b、c、d分别表示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图 5-1-3
地壳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
提示 地壳物质循环图有多种变式,我们可以归纳出一 些技巧。
高一鲁教版地理必修同步课件第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整合

教材 P51 活动
1.从气压带、风带与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中可以看出,
本 风海流的流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课 时
又不完全相同。其它成因的洋流流向与风向并无关系。
栏 目
(1)在低纬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
开 关
海水向西流,形成南、北赤道暖流。
(2)在中纬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海水
风向的差异是正确解答此活动的关键。
本
1.在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情况下,风向与水平气压梯
课 度力的方向一致,即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时
栏
2.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
目
开 (北半球高空)图中,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变小,最后与
关 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北半球)图中,风向总是
本 注意三个问题:(1)地貌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
课 时
果;(2)某种地貌形态的形成可能是某种内力或者是外力作用
栏 目
占主导,应注意分析其主导因素;(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
开 关
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页,共16页。
教材(jiàocái)详解区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单元
(dānyuán) 整合
关
②B 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高的季
节,径流量大;气温低的季节,径流量随之减小。
(2)原因:两条河流径流的补给类型不同。
①A 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②B 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第十页,共16页。
教材(jiàocái)详解区
单元 (dānyuán) 整合
2.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鸟看世界-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课件

典型地区:高、低纬度地区, 赤道
热带雨林带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鸟看世界-地域 分异规 律教学 课件
01
赤道到两极
02 03
1
景观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欣赏
2
规律 解析 苔原带
D C
G
F E
4
热带草原带
5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合作
A
探究 3
7
6
热带荒漠带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01
02 沿海到内陆 03
2 西游记——沿海到内陆
景观 欣赏
主导因素: 水分 ,
大兴安岭
规律 探解寻析
根本原因: 距海远近 ,
锡林郭勒
合作 探究
阿拉善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鸟看世界-地域 分异规 律教学 课件
01 02 沿海到内陆 03
景观 欣赏
规律 探解寻析
景观 欣赏
规律 解析
应用 分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鸟看世界-地域 分异规 律教学 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鸟看世界-地域 分异规 律教学 课件
01
02 沿海到内陆 03
2 西游记——沿海到内陆
景观
欣赏
01
赤道到两极
02 03
景观 欣赏
规律 解析
合作 探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鸟看世界-地域 分异规 律教学 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鸟看世界-地域 分异规 律教学 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共32张PPT)

12、 越 是 无 能 的人 ,越喜 欢挑剔 别人的 错儿。 2021/8/82021/8/82021/8/8Sunday, August 08, 2021
13、 知 人 者 智 ,自 知者明 。胜人 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21/8/8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17、 一 个 人 即 使已 登上顶 峰,也 仍要自 强不息 。2021/8/82021/8/82021/8/82021/8/8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Page 33
9、 有 时 候 读 书是一 种巧妙 地避开 思考的 方法。 2021/8/82021/8/8Sunday, August 08, 2021
10、 阅 读 一 切 好书 如同和 过去最 杰出的 人谈话 。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6:01:31 AM
11、 越 是 没 有 本领 的就越 加自命 不凡。 2021/8/82021/8/82021/8/8Aug-218-Aug-21
岩浆
高压
冷却、凝固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常见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Page 15
堆积 沉积岩
外
力 侵蚀
沉 搬运
作
积用
岩下
形
成 岩浆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Page 16
沉积岩及特点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等 风化、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沉积岩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1)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过程、条件)
鲁教版 高一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复习课件

气 温
气 温
气压
时间
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气 气压
气
压
温
气温
时间
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冷锋和暖锋比较
冷锋
暖锋
主 动 移 动 的气 冷气团
暖气流
团暖:气团上升的原因:被迫抬升
主动徐徐爬升
符
号降: 水
强度大,历时短 连续性降水
特锋 面点:的
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倾雨 向:区
(1)此图中主动移动的气团代
表的字母是 A ,属于 暖 气团,
为 暖 锋示意图,字母B属于 冷 气团。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 西
东
方向是 自西向东 。
(2)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C 地, 气压最高的
是 E 地, 出现降水的是 D 地。
(3)该锋形成的降水在锋 前
(前、后),
冷位于
气团一侧。
(4)C、D、E三地,表示该锋过境前的是 E ,冷受
丙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遭受侵蚀成 为谷地。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 丙 处开采最合适;其中 乙 处最不合适建设大型工程。
大气的垂直分层
特点
与人类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的关系
对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 与人类
高
流 层
低;下暖上冷,空气 对流运动显著;天气 现象复杂多变。
关系最 为密切
锋后(冷气团一侧) 锋前(冷气团一侧)
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中主动移动的气团代
表的字母是 A ,属于 冷 气团, A A 为 冷 锋示意图,字母B属于 暖 气团。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 西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整合课件鲁教版必修1

c、d、a顺序,是逆温由出现到消失的过程。故选D项。
尝试解答答案:稳定 稳定
题目答案:D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专题三 影响等温线走向与弯曲的因素 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 征,但也有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 其中间区域数值较低;反之,数值高。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3.逆温的影响 (1)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 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 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 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 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3.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 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 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2)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 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3)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 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 凸出的为寒流。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1)流水作用: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搬运作用显著,下游 以沉积作用为主。因此,河流上游地形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 下游地形主要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的形成
喷出:玄武岩
侵入:花岗岩
岩浆
沉积岩的形成
变质岩的形成
接触带
石灰岩 岩浆
变质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小结
岩石 成因 常见岩石 主要特征
岩浆岩
岩浆上升 侵入岩:花岗岩 侵入岩:结晶度好 冷却凝固 喷出岩:玄武岩 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 石 圈 与 地 表形态
课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目标:
• • • • 掌握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结构 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读下面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问题 (1)填出地壳物质循环运动的四个组成部分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岩浆 D 和E 均属于 岩浆岩
(2)C 经过 上升冷却凝固 转化为 D,B 经过 重熔再生 转化为C
(3)一般地说,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的是 A
(字母)
花岗岩
玄武岩
玄武岩、花岗岩哪类岩石适合做建筑材料?
一、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陆地
海洋
2 、 岩 石 圈 的 结 构
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地核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小结
3 层,由内向外依次 1、地球的内部圈层共有____ 地核、地幔和地壳 , 是________________ 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 分界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沉积岩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石灰岩、 砂岩、页岩
具有层理构造
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大理岩、板岩、 石英岩、片麻岩
具 、 堆 积 等 作 用 重融再生
冷 却 凝 固
变 质 作 用
重融再生
岩浆
岩 石 圈 的 物 质 循 环
沉积岩
变 质 作 用
变质岩
4
岩 浆
意义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B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2、
2、下列各组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D
A.花岗岩 、玄武岩、板岩 C.石英岩、砾岩、页岩
)
B.砂岩、大理岩、石英岩 D.页岩、砂岩、石灰岩
3、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 ( C )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大理岩、板岩 D、砂岩、花岗岩
1
岩 浆 岩
2
沉 积 岩
3
3
变 质 岩
思考: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小结:
岩 石 圈 的 结 构 组 成 与 物 质 循 环
分3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球的内部圈层 岩石圈的结构: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
岩浆岩 三大类岩石 沉积岩 变质岩 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各类岩石的特点和成因
2、图中所示地震波在经过两个界面时传播速度各 发生了什么变化
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大大加快 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传播速度大大减慢
小结
3、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主要的发源 地。软流层位于内部圈层中的哪一层,是处在 该层最上面吗?
地幔 不是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 。 4、岩石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