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雨霖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雨霖铃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雨霖铃课件
•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元)卢挚《沉醉东风》
•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寒蝉——悲苦忧愁
意象拓展
长亭 谢亭 劳劳亭 西楼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 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李白 《菩萨蛮》:“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南浦 灞桥/南桥
今宵酒醒后的凄凉
离别之后
日后“良辰好景”
不再的孤独
虚写
PS:问“突出表达特征/主要艺术手法/主要艺术特色”, 须先从全词整体来考虑,然后分析细小字句手法。
诗词中的“虚实相生” 虚:
•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域来反衬现实。
• 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析:该句在诗中为“过片”,承上启下,并表明诗歌 主旨情感,为全词“诗眼”。而且本句由伤离别—— 自古伤——多情更伤——秋更伤——清秋更伤——冷 落更伤来层层突出“那堪”“伤离别”的情感,表达 细腻,情感凄苦,感人至深!
自古:离别在古代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谓“生离死别”主 要原因是交通的不发达,远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诸 多难以预见的阻隔因素,从而让分别之人产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复、归 期难料的纷纭情绪。加上离人多半因为被贬、流放,或为生活所迫,或 因战争离乱或男女情缘,这就特别惹起人的万端感慨。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柳—离愁 风—悲凉 月—思念 酒—愁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雨霖铃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雨霖铃课件PPT


果。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惯坐 在同一把椅子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呆在同样的地方呢?仔细 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都站
在哪里,学生能一下就指出来吗?
课程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 结果。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
惯坐在同一把椅子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呆在同样的地方呢?仔 细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
雨 霖 铃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 充满了别离。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 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 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 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 事。
柳永的《雨霖铃》书写的就是一个如此 哀婉动人的别离。
这首诗怎么读?
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①寒蝉凄切——“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 脚字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 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读 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就一景一顿,声断气不 断。 ⑤更那堪——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稍重、稍停,拖 音(统领字)
④作者在“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对别后情形的 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设想自己今后生活情境和 内心情感的?
从送别的都门“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旁”; 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 空间不断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作者想象别后 的情景——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送别,更怕 酒醒之后,看到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 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的孤 独寂寞。“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点染离情别绪更是凄 楚动人。

《雨霖铃》原文

《雨霖铃》原文
蓝田日暖玉生烟”,教科书上的注解有不妥 之处。律诗的颈联要求是严格对仗的,不但形式对仗,而且内容也对仗。“沧 海”一句用典,则“蓝田”一句也必须用典。然“蓝田”一句用何典,课本上没有 注明,只是给予字面上的翻译。结果造成了解读困难,教师难教,学生难 学。 其实,“蓝田”一句也是有典故的。典故源自南北朝干宝的《搜神记》。传说 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爱慕韩重,并想嫁给他,但没有成功,因此 郁闷而死。韩重从外地游学回来,前往她的墓上哀悼。忽然紫玉现出原形, 赠送明珠给韩重,并对他唱歌。韩重想抱住她,紫玉却像轻烟一般不见了。 “紫玉成烟”后来成了典故,一般指少女去世。《锦瑟》创作于李商隐的晚 年,知人论世,当为一首悼亡诗。至于悼谁,则学界尚无定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雨霖铃》原文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时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高中新编教材语文第三册以诗歌阅读鉴赏为主,其中有李商隐的着名的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雨霖铃》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导语】古诗词是语⽂课程⾥最重要的考试题⽬,同学们要重视起来,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语⽂必背古诗词《⾬霖铃》的原⽂、译⽂、注释和赏析,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

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

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 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急促,⾯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阵急⾬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已催着出发。

握着⼿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相对,千⾔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这⼀程⼜⼀程,千⾥迢迢,⼀⽚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望⽆边。

⾃古以来多情的⼈最伤⼼的是离别,更何况⼜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了。

这⼀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不在⼀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能和谁⼀同欣赏呢? 注释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修建⼀座长亭供⾏⼈休息,⼜称“⼗⾥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送别的地⽅。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急猛的阵⾬。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代指北宋的⾸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

⑥⽆绪:没有情绪。

⑦兰⾈:古代传说鲁班曾刻⽊兰树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

楚天:指南⽅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4.2《雨霖铃》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4.2《雨霖铃》课件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惆怅悲伤凄清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画了一幅怎
长亭
王褒《送别裴仪同》:“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王昌龄《少年行》:“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兰州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微小;人在旅途,所 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思绪。

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 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李白《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送别” 周邦彦《兰陵王 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 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再 读
2.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
凄凉、沉寂、忧愁

3.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痛苦 低沉 压抑 凄凉 哀婉


4.词人为什么如此痛苦压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象之景:浩渺的烟波,沉重的暮霭,望不到边际
的楚天,营造了一个迷漫广阔的意境。表现了词
人想象分别后孤独寂寞的感情。
3.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被誉为千
古名句,这句词好在哪里?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 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三雨霖铃最新

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三雨霖铃最新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倾吐呢?
找出词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寒蝉 长亭 骤雨初歇
烟波
暮霭
想象走了又走(一路上)水波渺茫,远 处如烟雾笼罩。傍晚的云气沉沉空阔 千里。紧扣上文的“无绪”,把近景 和远景连成一片,以情带景,写离别 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
风:秋风带来的是凉意和凄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残月:多表离愁别恨,寂寞凄凉。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寄扬州判 官》)
写景的句子鉴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时间、地点、气候,也不止烘托悲 苦凄凉气氛,主要是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时值深秋,作 者与恋人在城外的长亭里饯别,寒蝉凄切的嘶鸣使人倍添 愁苦,面对着美酒,却毫无心情。骤雨初歇,暮色苍茫, 这时候无论如何都该启程了。不想走而又不得不走,作者 心中矛盾而又痛苦。 这是借浩渺的暮霭来表现黯淡的离愁。作者要去的地方, 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霭之上是辽阔无边 的楚天,这一去不知何处才是归宿,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前途茫然,作者心中无限悲戚。
依依惜别 上阕:
实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景语:

初歇。 实 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沉楚天阔。虚 写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情语: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实 写
下阕:相思苦

风残月。
虚写
景语: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落 情语: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 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雨霖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词描画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寒蝉凄切寒蝉凄切
寒蝉: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卢挚《沉醉东风》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晏几道《采桑子》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忧愁悲苦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庾信《哀江南赋》
月(残月)月(残月)
清 冷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表明别后冷落凄清之感,写出一种典型的怀人境域,足以与诸名家的“雅词”相比。可谓雅不避俗,俗不伤雅,显出柳词的特色。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经典评论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勾图景,传递感情。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李白《菩萨蛮》
离愁别绪
长亭:
来得快,去得也快。天不留人。
骤雨: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维《芙蓉楼送辛渐》
渲染悲伤沉重的氛围
这一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 “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突出表现了词人离别时悲凉的感情。这句诗表面写景,实是写情,这是景中见情的写法。
月下花前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下片:
是词人想像别后羁旅生活的情景。
赏析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李清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 “虚设”,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 无人共语而倍觉痛楚,词人以虚景、 虚情收束全篇,写出了“清秋节”之 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告消失,而 “伤离别”的实情却是随时令之推移 与日俱增。
下阙: 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伤情无限。 第一层是开头两句,陈述别情,点明主旨。
以哀景衬哀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情——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矛盾
恋人在都门外的长亭摆下酒筵 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 人毫无心思,为什么?
这七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 环境与典型心理:欲饮无绪,欲留 不能,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 舟催发,这样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的矛盾何其尖锐。
情——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味无限,不着 一字,尽得风流。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_寓__情__于__景__,__借__景__抒__情__ (1分),词人用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个意象: _酒__、__杨__柳__、__晓__风__、__月__影(1分)集中渲染成一幅 _凄__清__孤__寂__的画面(1分),用_酒__的__愁__苦__ 、 _杨_柳__的__萧__疏__、 晓__风__的__清__冷_ 、 _残__月__的__破__碎来烘托 _形_只__影__单__、__孤__零__惆__怅___的离人心境(2分),抒 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小结1分)
苏轼: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韦庄: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 温庭筠: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结论:亲人分离的象征
那一天知道你要走 我們一 句話也沒有說 當午夜的鐘聲敲痛離別的 心門 卻打不開我深深的沈默 那一天送你送到最後我們 一句話也沒有留 當擁擠的月台擠痛送別的 人們 卻擠不掉我深深的離愁 我知道你有千言你有萬語 卻不肯說出口 你知道我好擔心我好難過 卻不敢說出口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用:
• 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 茫茫的惆怅。
• 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又是 为下片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 从眼前所见写起,又想象行舟后所见之景, 半虚半实。
借浩淼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黯淡的离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雨霖铃
柳永
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 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 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
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是虚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一句运用了_寓__情__于__景__和__以__虚__景__写__实__情__的 手法,(1分)词人借用_想____象___之___景__ ,通过 浩___渺___的____烟___波___,___沉___重____的___暮___霭___,___无____边___的___楚___天_____这些 意象,(1分) 营造了_迷____蒙___辽___阔__的意境,(1分) 含蓄而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分别后_抑___郁___悲____伤____ 、 __孤___寂___落___寞____之情的浓重、绵长和深沉。(1分)
临远,望故乡渺邈,归
之 思难收。叹年来踪迹, 苦 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
楼望,误几回、天际识
归舟。争知我,倚阑干
处,正恁闲愁。
望 海 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 柳画桥,凤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 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 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 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因情 情景 造交 景融
思 念 苦
小结: 寒蝉、长亭晚
离别前
骤雨歇
都门帐饮
离别时
执手相看泪眼
渲染气氛寓情于景 实
白描手法

别后
烟波暮霭 晓风残月
良辰好景

寓情于景

直接抒情
离别前凄清寂寥的环境
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场面 离别后迷蒙辽阔的景物 离别后凄清孤寂的生活
实写 虚写
艺术效果: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 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词人与 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
直接抒情的句子: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情事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情态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旨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别后生活
写景的句子: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谐 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别佳人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离别环境 凄切悲凉
离别场面 难分难舍
此去行程 惆怅伤感
寒蝉 长亭 骤雨 (实)

无绪催发 泪眼无语
情 入

烟波 暮霭 楚天 (虚)
伤 离 别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过 渡 伤离别
清秋节
今宵 酒醒伤情 杨柳 晓风 残月
经年 惨不成欢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當你背上行囊 卸下那份榮耀 我只能讓眼淚留在心底 面帶著微微笑 用力的揮揮手 祝你一路順風 當你踏上月台 從此一個人走 我只能深深的祝福你 深深的祝福你 最親愛的朋友 祝你一路順風
《雨霖铃》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景 寒蝉、长亭、骤雨、烟波、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楚天(实景)
凄 (实景)


杨柳岸 、晓风、残月(虚 景)
第二层是“今宵”句,虚景实写,明写景,暗 写情,名句绝妙。
第三层是后四句,写离愁之深,令人神伤,无 穷意味。
问题: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 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综合领悟
这首《雨霖铃》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 如果让你为它取个题目的话,你会拟个 什么样的题目呢?
长亭别

樯橹灰飞烟灭(虚景)



(周瑜)谈笑 帐饮、执手相看泪眼,竟 缠

行 无语凝噎
绵 (我)一尊还酹江月



者 情
无绪、留恋、多情自古伤 离别、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说
凄 凉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悲 愤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总体区别
1、题材选择的狭窄与广阔。 2、表现手法的含蓄与豁达。 3、格调的绮丽或沉郁。 4、格律的遵守与突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 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秋雨黄昏送别图
鉴赏:这一句点出了别离的_季__节__、_地__点__和 _时__间__(1分)。通过_寒__蝉__、__长__亭__、__日__暮__、__骤__雨__ 这些意象(1分),营造了_凄___清___萧___瑟___(1分)的 送别氛围,为全词奠定_凄___凉___伤___感___ 感情基调。 (1分)
上阙: 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从抒情的重点和层次上看,上阙扣住“别” 字,由出行到“帐饮”,到“催发”,到“执 手”,到“遥念”,突出了惜别的深情,离别的 痛苦。
( 写景抒情显得黯淡凄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那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
伤离别。自古伤离别是常情,似乎有
自我安慰之意,接着又转入现实的痛 苦中来:递进语气强调了此时清秋离 别更让人难受。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作业:阅读下面这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首词,结合词风特
际。草色烟光残照里, 点,写一段三百字
无言谁会凭阑意? 左右的赏析文字。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 (可以先从情景交
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融入手分析全词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情感,然后重点赏
伊消得人憔悴。
析其中的某一句)
晓风残月
——《史记·刺客列传》
象 征
离 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
探究思考:此时置身于“杨柳”、“晓风”、“残月 情景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情绪?
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四件最能触动 离愁的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冷落、空虚、 孤寂、惆怅。
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 心中千言万语要和对方说,却激动地哽咽,什 么都说不出来了。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是情感 的集中表现 ,真挚动人.这时是“此时无声胜 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