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地质编录(局部)
地质编录综合描述卡

检测手段
及结果
地质巡视,地层出露均匀,未见异常情况。
建基面缺陷
及处理
建基面有浮土,建议清除后采用砂垫层回填处理。
边坡稳定性
边坡坡度不满足要求,部分坡顶已有变形裂缝。
边坡处理措施
及实施
建议放缓坡或采取钢板桩支护,施工时加强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工程地质评价
1、基坑出露地层与地质报告吻合;
2、地下水位埋较深,与建基面基本持平。
3、建议放缓坡或采取钢板桩支护,施工时加强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摄影、录像说明
照片附后
编录人员
记录
年月日
施工地质编录综合描述卡
建筑物名称
井室
坐标或桩号
1+200
编录段编号
1#井室基槽开挖
高程
41.12~41.13
建基面形态
及岩性
建基面较平整,出露岩性为②层壤土(Q3al+pl)。
坡面形态
及岩性
边坡坡度较陡,岩性自上而下为:岩性自上而下为:①层素填土(Q4ml)、②层壤土(Q3al+pl)。
水文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编录【范本模板】

搞地质需掌握的基本知识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地质编录的一般要求

• 4、钻孔施工过程中,地质情况出现重大变化,需修改地质设计时, 要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汇报请示,以便及时发出设计变更通知书。
• 5、钻孔施工达到目的后,及时发出终孔通知书,测井通知书,测井结 束后,项目负责人组织初步验收,验收后若需要补煤,则下达补煤通 知书,补煤后再测井,合格后再提交封孔设计书封孔合格后方可搬迁 钻机。
• 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岩石特征 • 岩石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
状)、结构、矿物成分、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其它物理性质 (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 • b)蚀变特征 • 蚀变岩石类型、蚀变带内蚀变矿物的变化、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的相互位置、空间 关系等。 • c)矿化特征 • 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板介 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 d)次生构造 • 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作用构造,如结核、 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 • e)古生物及遗迹化石 • 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在观察岩 心时,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大比例尺素描图或照相、录像。
钻孔综合地质编录时应将原始地质编录、 测井解释成果、采样化验等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归纳总结。
(1)分层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 造、层理、地球化学、化石等对钻孔岩性进行系 统分层。
分层最小厚度一般≮0.3m,矿层、矿化蚀变带、 特殊标志层、构造现象例外。
对岩性详细观察描述要做到全面准确,以突出重 点。
地质编录描述卡

手段及结果
用钢尺对建基面尺寸等进行量测,对建基面岩性进行描述。
建基面
缺陷及处理
无
防地基工程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一致,未发现填土、软土、坑洞、古河道等特殊类土和物理地质现象,未发现超挖和橡皮土等施工不良现象,地基地质条件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编录负责人:参加人:记录:2021年6月30日
施工地质编录综合描述卡
建筑物
名称
堤防
坐标或
桩号
(YY247+160~YY247+430)
编录段
(块)编号
001
高程
(m)
114.272m
建基面形态
及岩性
建基面形态为矩形,基本平整。岩性:轻粉质壤土,褐黄色,稍湿~湿,稍密~中密。
水文地质
特征
地下水主要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编录期间地下水水位位于建基面以下。
施工地质编录测量工作论文

施工地质编录测量工作摘要:在工程施工中,地质编录图测绘工作是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一般地质编录测绘需要完成工程地质图图幅。
着重介绍了工程地质平面图图幅的编录测绘成图内外业处理方法,并对完成矢量化成图的精度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地质素描、摄影测量、编录测绘;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在如今施工技术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合同管理的背景条件下,传统的地质素描编录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面大,施工条件复杂,作业时间紧,更需要提高地质编录的质量和速度,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新的地质素描编录技术,来满足大型核电站施工地质素描工作的技术要求。
一、编录方法技术传统的编录方法是通过实测将揭露的工程地质现象利用平面图或展示图表现出来。
实测一般采用皮尺或钢尺量距或利用测量仪器实测各种地质点,然后根据距离或坐标室内cad成图,这种方法虽然工序简单,但操作人员多,工作繁琐,与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不相适应。
数码相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数码相机可以与计算机联接,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易于存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地质素描新方法。
二、地质编录的测绘方法1、平板仪测量法平板仪测量法,主要用于岩质水平建基面的地质编录测绘。
所谓岩质水平建基面,是指基岩地区进行工程建设,作建基岩体的设计高程为某一定值的平面,而实际施工中开挖面与其定值高程差不大于150mm的基面。
作为测量技术人员,一般对地形图的测量过程不会陌生,地形测量是测量工作者的基本功。
地质编录的平板仪测绘与地形图的测绘既有相似之点又有不同之处。
无论是地形测量还是地质编录测绘,其图幅内对测量控制点布置的要求和方式均是相同的。
通常情况下,图幅均是标准分幅,测绘原理与投影方式也是一致的。
地质编录测绘图与地形图最大的区别在于:地质编录一般是小范围,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现场具体情况而分块进行。
对基岩建基面的编录来说,其测图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0,且工程实践中多以1:100为主。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模板注意事项1.在钻探前必须明确本工点内是否出露(或隐伏)断层、破碎带!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破碎带必须仔细描述, 并及时反映到地质组!2.对斜坡钻孔一定要注意观测周边地形地貌, 看是否有滑坡发育, 一旦发现软弱层及时向地质组反映!3.初始水位和稳定水位必须按规定量测!4、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 对其深度、大小、特性等必须严格准确把握和描述!5、在土类颜色变化明显时、基岩换层处必须要分层, 并具体描述。
一、土类描述1.1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描述应包含内容:××色, 潮湿限度, 夹杂物及其重要成份是××, 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比例含量、光泽反映等。
注:光泽反映就是切面对光线的反映, 一般情况下描述为“光滑”、“稍有光滑”、“粗糙”。
示例:黏土: 黄褐色, 硬塑(坚硬、软塑、流塑), 18.4m以下为坚硬, 切面光滑, 夹杂少量碎石, 碎石成份为强风化灰岩,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2~20mm, 最大粒径为25mm;土质均匀, 手可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粉质黏土:黄褐色, 硬塑(坚硬、软塑、流塑), 夹杂少量碎石, 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2~20mm, 最大粒径为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 硬塑, 20.0m~30.5和40.5m以下为坚硬, 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 其中28.5~29.5m、35.5~37.0m夹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3~20mm, 最大粒径为50mm。
1.2粉土××色, 密实限度, 潮湿限度, 夹杂物及其重要成份是××, 层理及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比例含量等示例:粉土: 黄褐色, 6.2~6.7m为灰白色, 密实, 稍湿, 手捏有砂感, 不能搓条, 含约5%细砂, 局部夹黏土、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浑圆状, 一般粒径为5~20mm, 最大粒径为80mm。
地质编录(大全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地质编录(大全5篇)第一篇:地质编录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一)、编录前的检查工作1、钻孔编录必须随施工在现场进行,对钻孔质量进行监督,有关情况随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
认真检查班报表及各种记录、岩心的清洗整理编号及存放情况等一整套工作,要准确无误,如发现错误应及时和向本台机长或组长提出修改。
及时检查机台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孔深测量、钻孔弯曲度测量工作,超差时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妥善处理。
预见矿层时要及时向机台提供“见矿通知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探质量。
2、岩(矿)心丈量后,核对各种原始和计算数据,确认各数据值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岩(矿)心描述。
对每一段岩(矿)心均应进行详细观察描述。
为了避免重复,一般按不同岩性、不同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地质记录表中。
厚大的单一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但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二)、岩(矿)心描述内容(1)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并进行照象,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
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
(6)记录内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三)、样品采集随着工程进展,及时划样、采样。
要求各种样品均具有代表性。
采样小组应实地检查、现场核对岩(矿)心。
采样前应布样、填写分样牌、计算样品孔深,切忌混样及样品串号。
样品采集后,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应及时对所采样品质量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采集样品有化学样、光谱样、物相分析样、岩矿鉴定样、小体重样等1、化学样目的是通过对样品的化学分析,了解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查明矿石质量,确定矿体与夹石、围岩的界线,并作为储量计算的主要依据。
什么是地质编录

什么是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是用文字、图件、表格等形式,把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过程中所观测的地质和矿产现象,以及综合研究的结果,系统、客观地反映出来。
这一工作过程,称地质编录。
它为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和矿产规律,评价和开发矿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
按性质,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通过地质观察、取样分析、试验鉴定和其他观测,以及通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化探等工作,直接取得有关图件,数据和文字记录等原始资料的过程,称原始地质编录。
它为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和矿产规律,编写地质报告,正确评价矿床,合理进行开采等,提供第一性的资料。
按地质工作的项目、研究对象、工程类型的不同,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方法和格式要求均不同。
在矿产普查、勘探和矿山开采过程中,原始地质编录有地质填图的原始地质编录、坑探工程地质编录、钻孔地质编录、样品地质编录以及各种采矿工程(如采场、台阶等等)的地质编录等。
综合地质编录,又称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它是根据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工作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编制出各种必要的、说明工作地区的地质、矿产规律的图表和地质、矿产勘查报告,为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地质矿产评价、矿山或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按其性质可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两类。
一、原始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天然露头和探矿工程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地质观察记录和素描,也包括各种采样、分析、鉴定等的成果。
原始地质编录一般取得下列三种材料:
(一)文字材料如探矿工程中地质现象的描述记录,取样记录,岩(矿)石薄片、光片重砂和化石鉴定的文字报告等;
(二)图表材料如各种坑探工程的素描图、采场及老铜的素描图、钻孔柱状图、照片、样品分析、鉴定结果表、探矿工程登记表等;
(三)标本和样品材料为了对观察对象作进一步研究而系统、重点、有代表性地采集各种标本和样品。
这三种原始材料,往往是互相配合的,在观察的同时,既要素描,也采标本或样品与文字描述。
原始地质编录的成果是研究工作区(或矿区)地质矿产情况和评价矿床的基础地质资料,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综合编录与综合研究得成果质量。
因此,认真、细致、全面、准确地进行地质观察与编录是对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二、综合地质编录
综合地质编录是指把综合研究原始资料所得的成果,用文字及图表进行记录和反映的工作,它是原始编录的深化。
只有通过综合编录,才能把找矿勘探工作所获得的零散材料系统化,把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保证对区域及地址矿产情况和成矿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不断提高;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认识修改原有设计和施工部署,达到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大的地质成果,及时提交合乎质量要求的地质报告。
因此,综合地质编录在指导找矿、勘探和评价矿床、矿山设计和成矿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编录一般取得以下材料:
(一)文字材料如地质报告文学说明书、单项研究的专题总结及各种试验报告等。
(二)图件材料如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勘探工程分布图、取样平面图、勘探线地质剖面图、储量计算平面及剖面图、水平断面图、矿体投影图、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矿床水文地质图、区域水文地质图、抽水试验曲线图、地质构造图、矿层对比图、矿层等厚线图、矿体或矿层重要元素品位变化曲线图或平面图,有时还编制剥离比等值线图,勘探砂矿时还需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当采用物、化探时,尚需编制物、化探异常成果图,有时根据工作需要尚可编制矿体立体图及其它有关综合图件等。
(三)表格资料如储量计算表册、样品分析结果登记表、内外检验证分析结果对比表、物象分析结果表、水文地质成果表、测量成果表、探矿工程表、岩矿物理机械性质测定表及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成果表等。
综合地质编录与原始地质编录是不可分割的,原始编录是综合编录的基础。
因此,进行资料综合整理的原始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或核实,认为合格无误,方能应用。
否则,势必影响到综合编录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