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 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氯气《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编号:XXXXXX有限公司方法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方法验证人员:方法验证日期:一、实验室基本情况1.1人员情况公司安排分析人员XXX和XXX进行了《固定污染源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分析方法的验证。
验证人员通过培训学习熟悉了该标准方法原理及分析流程,能够熟练操作仪器,独立完成整个分析过程,并通过了公司自认定考核。
分析人员见表1。
表1 分析人员一览表1.2仪器设备及试剂、标准物质该标准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由XXX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校准,具体内容见表2。
表2仪器设备(包括仪器、前处理装置)标准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本次方法验证使用试剂见表3。
表3试剂1.3实验室环境条件标准方法对测试环境无特殊要求,符合实验室日常环境控制即可。
目前实验室环境监控设备配置有温湿度表。
实验室配有通风橱,实验人员配备防毒面具。
二、方法简介2.1样品2.1.1样品采集2.1.1.1有组织排放样品采集将采样管头部塞适量玻璃棉后,插入排气筒采样点,用两支串联,内装10.0mL甲基橙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2L/min的流量采样。
当吸收液颜色有明显减退时,即可停止采样。
如不褪色,采样时间选择60min。
2.1.1.2无组织排放样品采集串联两支内装10.0mL的甲基橙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6L/min 的流量采样。
当甲基橙吸收液颜色明显减退时,即可停止采样如不褪色,采样时间选择60min。
2.1.2样品保存采样后,将两管样品溶液全部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吸收管,合并转移到此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待测定。
该样品显色完成后溶液颜色稳定,常温下至少可保存15d。
2.2实验方法原理及实验过程2.2.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氯气。
如何降低环境空气中氯气测定方法的测定下限

56
(下 转 第 56 1 ):
54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 第 4 期
治理工作中可能出现干扰的■素,加强了环境治理:n . 作 的 顺 利 实 行 。司'以利用环境质量监测对地区气候和 环 境 信 息 进 行 调 查 ,有 效 指 导 在 施 工 建 设 中 良 好 生 态 环 境 的 营 造 ,例 如 在 不 同 环 境 背 景 下 选 择 适 合 的 植 物 绿化景观进行环境的美化%
(_上 接 第 5 4 1 0
对 标 准 偷 差 0 . 6 6 % ; 含 氯 8.38m g /l的溴酸钾标准溶液 样 品 重 复 9 次 测 定 值 为 8.49、8.52、8.53、8.54、8.54、 8.55、8.55、8.57、8.59,萁 相 对 偏 達 在 -0.59%~0.35%之 间 ,相 对 标 准 偏 差 0.34%,测定结果均符合分光光度法 一般要求矣5 % 。
(上 接 第 5 3 页 )
过 纛 ,因为在脱硝过程中注入的氨不但会使催化剂的 寿命缩短,而農会增加腐蚀的力度,对烟坐造成一:fe 的 污 染 ,使得氨盐在空气预热器中不断的沉积,增加了大 气 中 氨 的 排 放 量 ,尤 其 是 形 成 氨 盐 。如 果 温 度 降 低 的 话 , A B S 会 将 烟 气 中 的 水 分 吸 收 ,进 而 产 生 一 种 具 有 腐 蚀 性 的 溶 液 ,使 催 化 剂 被 堵 塞 ,降 低 其 活 性 ,甚至会失 去活性c 烟气在空气预热器的热交换表面会形成ABS, 也 会 形 成 一 定 的 沉 积 ,使 空 气 预 热 器 的 效 率 不 断 降 低 。 根 据 相 关 资 料 显 示 ,SCR出口的氨逃逸量需要控制在 2x 10"6至 3x 10^之 间 ,在这个范围内的话,催化剂的更 换周期和空气预热器的检修周期都会延长。
固定污染源氯气原始记录

年 月 日颁布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分析原始记录
样品来源: 使用仪器名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型号:
编号:
分析方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T 30-1999
标准溶液名称
溴酸钾
使用液浓度
50.0ug/ml
使用液配制过程
批号 配制日期
生产厂家 有效期
储备液浓度 检出限 0.03mg/m³
0.2mg/m³
a= 校准曲线 b=
r= 采样日期ຫໍສະໝຸດ 曲线制备日期测定条件
507nm ,1cm 皿
样品种类
计算公式 C ( A a) b Vnd
样品状态
温度(℃) 湿度(%)
采样流量(L/min) 样品编号 采样地点
采样 时间
采样时间(min)
温度
气压
t(℃) P(kPa)
标准体积 Vnd(L)
采样体积(L) 测定结果
消光值 A C(mg/m³)
备注
样品前处理:
检测人:
校核人:
注“ND”代表未检出
审核人:
分析日期:
共 页第 页
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原理方程

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原理方程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定量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该方法基于甲基橙与氯离子之间的反应,通过分析其吸收光谱来测定氯离子的浓度。
甲基橙是一种有机染料,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吡啶环。
当甲基橙与氯离子反应时,氯离子与甲基橙分子中的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基橙。
这个反应是一个快速的化学反应,且是可逆反应。
甲基橙与氯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甲基橙 + 氯离子→ 氯代甲基橙在甲基橙分光光度法中,我们通过测定氯代甲基橙的吸收光谱来间接测定氯离子的浓度。
氯代甲基橙溶液在紫外-可见光区域有特征性的吸收峰,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60 nm。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溶液中溶质的吸光度与溶质的浓度成正比。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建立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测定氯离子浓度的方程。
假设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C,甲基橙溶液的吸光度为A,则有以下关系:A = εlc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溶液的厚度),c为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定甲基橙溶液的吸光度来计算氯离子的浓度。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需要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氯离子标准溶液,然后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
利用标准曲线法,将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一个标准曲线方程。
通过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再利用标准曲线方程,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
除了甲基橙分光光度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定氯离子的浓度,如电化学法、滴定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和灵敏度较好的优点,因此在实际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结起来,甲基橙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氯代甲基橙的吸收光谱来测定氯离子的浓度。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通过测定甲基橙溶液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因此在水质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环境监测空气废气现场采样技术要求采样流量等

用X光看片机检查每张滤膜不得有针孔或缺陷,在15~30℃任一点条件下,滤膜在干燥器中平衡24h,称重。
将已编号并称重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放上滤膜夹,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样品采完后,打开采样头,用镊子轻轻取下滤膜,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号码相同的滤膜带中。
样品采完后,尘膜在恒温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温度、湿度、平衡24小时。
滤膜称量精确到。
空气:Saltzman法:短时间采样(1h以内):10ml吸收液(5g对氨基苯磺酸)乙二胺盐酸盐)大气综合采样器长时间采样(24h以内):或50ml吸收液液柱不低于80mm,采气时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0±4℃,空气采样器采样、样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时应避光。
气温超过25℃时,长时间运输及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
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m3,采样时在吸收瓶入口端串联一段15~20cm长的硅胶管,不干扰NO2测定水平。
空气方法一:Saltzman法短时间采样(1h以内):取二支10ml吸收液和一支内装5~1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液柱不低于80mm),用尽量短的硅橡胶管将氧化瓶串联在二支吸收瓶之间。
大气综合采样器长时间采样(24h):取二支25或50ml吸收液(液柱不低于80mm)和一支内装5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液柱不低于80mm),用尽量短的硅橡胶管将氧化瓶串联在二支吸收瓶之间,采气时吸收液温度报纸在20±4℃空气采样器方法二: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取一支10ml吸收液(5g对氨基苯磺酸+50ml冰乙酸和5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用一小段硅橡胶管将氧化管连接在吸收瓶入口端。
采样、运输时应避光。
氧化瓶管适合在空气相对湿度30%~70%时使用。
氧化管因吸湿引起板结或部分变为绿色,应及时更换。
气温超过25℃时,长时间运输及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
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m3,采样时在吸收瓶入口端串联一段15~20cm长的硅胶管,可排除干扰。
甲基橙分光法测氯气 曲线 概述及解释说明

甲基橙分光法测氯气曲线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甲基橙分光法测氯气的曲线概述及解释说明。
该方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氯气浓度的分析技术,根据甲基橙和氯气发生反应后产生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样品中的氯气含量。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首先,我们将在第2部分介绍甲基橙分光法测氯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然后,我们将在第3部分详细讨论曲线生成过程、曲线特征解释以及曲线应用案例分析;最后,在第4部分给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甲基橙分光法测量氯气曲线的全面说明。
通过阐述该方法的原理、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步骤,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利用该方法准确测量样品中的氯气含量。
同时,通过对曲线特征进行解释和应用案例分析,读者可以了解该曲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最后,本文还将总结回顾实验过程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期望。
以上是文章“1. 引言”部分的内容。
2. 甲基橙分光法测氯气2.1 原理介绍甲基橙分光法是一种常用于测量氯气浓度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甲基橙与氯气发生反应后发生颜色变化的特性。
甲基橙是一种指示剂,它在酸性条件下呈现黄色,而在受到还原剂氯气作用时,会转变成无色。
2.2 实验方法为了进行氯气的浓度测量,首先需要准备一个标准溶液,并对该溶液进行稀释以得到不同浓度的溶液。
然后,将所需测试的样本中的氯气释放到溶液中,并观察颜色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甲基橙溶液:称取适量的甲基橙固体,并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甲基橙溶液。
2. 稀释标准溶液:取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3. 样品处理:将待测试样品中的氯气释放到甲基橙溶液中,促使反应发生。
4. 观察颜色变化: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并进行比较和记录。
2.3 数据处理在甲基橙分光法测量氯气浓度时,一般使用比色法来定量。
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事先建立的标准曲线,可以得到相应的氯气浓度值。
环境空气和废气中各项目监测采样细则

2~5℃密封避光保存,48h内测定
铬酸雾
污染源废气
hj/t29-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有组织:玻璃纤维滤筒等速采样
7天内分析完毕;
无组织:5ml水吸收液U型多孔玻板瓶,min采集30~60min
24h内分析完毕;
污染源废气
HJ67-2001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烟尘采样方法等速用滤筒采集尘氟,后串联3个75ml冲击式吸收瓶
只有气态氟时,串联2个50ml多孔玻板瓶,~2L/min采集5~20min
常温下保存一周
氟化氢
污染源废气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hj 688-2013
等速采样:用滤筒过滤,后串联3个75ml冲击式吸收瓶,第3个为空瓶,采集时间不少于20min
无组织:玻璃纤维滤膜100L/min采集1h;
0~4℃密封保存,24h之内完成试样制备,制备后可保存30天;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玻璃纤维滤筒等速采样5~30min
/
饮食业油烟
污染源废气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附录A
不锈钢滤筒等速采样
4℃以下可保存7天;
铅及其化合物
石英滤膜、特氟龙滤膜或聚丙烯等有机滤膜100L/min采集10m3
干燥,避光、密封保存;
污染源废气
HJ 777-2015 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无组织:同环境空气
有组织:石英纤维滤筒/玻纤滤筒等速采样600L
干燥,避光、密封保存;
环境空气废气现场采样技术要求

100-120L/min
1小时(滤膜增重不少于10mg)
/
/
用X光看片机检查每张滤膜不得有针孔或缺陷,在15~30℃任一点条件下,滤膜在干燥器中平衡24h,称重。
将已编号并称重滤膜绒面向上,放上滤膜夹,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样品采完后,打开采样头,用镊子轻轻取下滤膜,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号码相同的滤膜带中。
GB/T15262-94《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废气
废气:定电位电解法
/
/
/
/
仪器示值稳定后读数,测定结束后继续吹扫仪器传感器。直到一直显示为零。
HJ/T57-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极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见454页
15、二氧化碳
空气
样品采完后,尘膜在恒温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温度、湿度,平衡24小时。
滤膜称量精确到0.1mg。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见200页
项目
采样方法
采气流量
采气量/采样时间
样品保存时间
吸收瓶
其他特殊要求
标准号
12、苯系物(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乙丙烯)
空气
气相色谱法
大气综合采样器
活性炭采样管
废气
盐酸奈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大气综合采样器
0.05-0.2L/min
采气至第二个吸收瓶呈微红色
采集好样品应置于冰箱内3-5℃保存,并于24小时内测定完毕
多孔玻板吸收瓶
按顺序串联一支空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一支氧化管和两个各装75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作为样品的吸收装置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见466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T 30-1999 1.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氯气测定。
1.2 当采集无组织排放样品体积为3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3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 0.086~3.3mg/m3,当采集有组织排气样品体积为5.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2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
0.52~20mg/m3。
1.3 游离溴有和氯相同的反应而产生正干扰,微量二氧化硫对测定有明显负干扰。
2. 方法原理
含溴化钾、甲基橙的酸性溶液和氯气反应,氯气将溴离子氧化成溴,溴能在酸性溶液中将甲基橙溶液的红色减退,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退色的程度来确定氯气的含量。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过程中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3.1 浓硫酸:ρ=1.84g/ml。
3.2 甲基橙。
3.3 溴化钾。
3.4 溴酸钾:基准试剂。
3.5 硫酸溶液:1+6。
量取100ml浓硫酸,缓慢地、边倒边搅拌加入到600ml水中
3.6 甲基橙吸收贮备液
称取0.1000 g甲基橙,溶解于100ml 40~50℃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加无水乙醇20ml,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放置暗处可保存半年。
3.7 甲基橙吸收使用液
用吸管移取甲基橙吸收储备液250ml,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00ml 1+6硫酸溶液,再加入5.0g溴化钾,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8 溴酸钾标准贮备液:c(l/6KBrO3)1.41×10-1mol/L。
称取1.9627g溴酸钾,用少量水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每毫升相当于5.00mg氯。
放置暗处,可保存半年。
3.9 溴酸钾标准使用液:c(l/6KBrO3)1.41×10-3mol/L。
用吸管移取溴酸钾标准贮备液10ml,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溴酸钾标准使用液每毫升相当于50.0µg氯。
4. 仪器
4.1 分光光度计:具1cm比色皿。
4.2 采样仪器
4.2.1 有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参照GB 16157—1996中9.3有关部分配置采样仪器。
4.2.1.1 采样管
以硬质玻璃、氟树脂或氯乙烯树脂为材质,具有适当尺寸的管料为采样管。
4.2.1.2 取样装置
25ml多孔玻板吸收管。
4.2.1.3 流量计量装置
按GB 16157—1996中9.3.6配置流量计量装置。
4.2.1.4 抽气泵
按GB 16157—1996中9.3.7配置抽气泵。
4.2.1.5 连接管
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
4.2.2 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4.2.2.1 引气管
以聚四氟乙烯或聚乙烯软管作引气管,在其头部接一玻璃漏斗。
4.2.2.2 取样装置
25ml多孔玻板吸收管。
4.2.2.3 流量计量装置
按GB 16157—1996中9.3.6配置流量计量装置。
4.2.2.4 抽气泵
按GB 16157—1996中9.3.7配置抽气泵。
4.2.2.5 连接管
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氯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
5. 样品采集和保存
5.1 有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5.1.1 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GB 16157—1996中9.1.1和9.1.2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5.1.2 采样装置的连接
参考GB 16157—1996中9.3图28,按采样管、样品吸收装置、流量计量装置和抽气泵的顺序连接好采样系统,连接管要尽可能短。
按GB 16157—1996中9.4的要求检查采样系统的气密性和可靠性。
5.1.3 样品采集
将采样管头部塞适量玻璃棉后,插入排气筒采样点,用两支串联,内装10.0ml甲基橙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2L/min的流量采样。
当吸收液颜色有明显减退时,即可停止采样。
如不退色,采样时间选择60min。
5.2 无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5.2.1 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GB 16297—1996附录C的规定确定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位置,或按其他特定要求确定环境空气采样点。
5.2.2 采样装置的连接
按引气管、样品吸收装置、流量计量装置和抽气泵的顺序连接采样装置。
按GB 16157—1996中9.4 的要求检査采样系统的气密性和可靠性。
5.2.3 样品采集
串联两支内装l0.0ml甲基橙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6L/min 的流量采样。
当甲基橙吸收液颜色明显减退时,即可停止采样。
如不退色,采样时间选择60min。
5.3 样品的保存
采样后,将两管样品溶液全部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吸收管,合并转移到此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待测定。
该样品显色完成后溶液颜色稳定,常温下至少可保存15天。
6. 分析步骤
6.1 校准曲线的绘制
取7只100ml容量瓶,各加入20.0ml甲基橙吸收液,并按次序分别移入溴酸钾标准使用溶液0.00、0.20、0.40、0.80、1.20、1.60、2.00ml (即相当于含氯量为 0、10、20、40、60、80、100µg),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放置40min后,用lcm比色皿,在波长507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对氯含量(µg)绘制校准曲线,并计算得到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
6.2 样品测定
采样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的溶液,放置40min后,用lcm比色皿,在波长507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7. 计算和结果表示
7.1 样品中氯气浓度的计算:
测得样品吸光度后,在校准曲线上读得其对应的氯含量x;或根据回归直线方程:y=a+bx来计算求得氯含量x。
即:
x= (Y-a) /b
式中:
Y——吸光度;
a——截距;
b——斜率,1/µg;
x——氯含量,µg。
结果计算的公式为:c=x/V nd。
式中:
c——样品气体的含氯浓度,mg/m3;
x——样品溶液中测得的含氯量,µg;
V nd——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干采气体积,L。
按 GB 16157—1996 中 10.1 或 10.2 计算V nd。
7.2 氯气有组织排放的“排放浓度”计算
按GB 16157 —1996中11.1.2或11.1.4计算氯气的“排放浓度”。
7.3 氯气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kg/h)”计算
按GB 16157—1996中11.4计算氯气的“排放速率”。
7.4 氯气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计算
7.4.1 按下式计算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氯气平均浓度
式中:
c——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氯气平均浓度;
c i——一个样品中的氯气浓度;
n——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采集的样品数目。
7.4.2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的计算
按GB 16297—1996附录C中C2.3计算氯气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
8. 说明
8.1 温度低于20℃时,校准曲线绘制和样品测定都必须延长反应显色时
间;或将反应后的吸收液置于 20~30℃恒温水浴中40min。
8.2 在现场采样时,如氯气浓度较高,则操作人员应在上风向并戴好防毒口罩操作,严防氯气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