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调制系统误比特率(BER)测试的仿真
AWGN信道中BPSK调制系统的BER仿真计算解读

序号(学号):学生实验报告书2014 年 4 月27 日实验一:AWGN 信道中BPSK 调制系统的BER 仿真计算一、实验目的1.掌握二相BPSK 调制的工作原理2.掌握利用MATLAB 进行误比特率测试BER 的方法3.掌握AWGN信道中BPSK调制系统的BER仿真计算方法二.实验内容利用仿真程序在MATLAB 环境下完成AWGN信道中BPSK调制系统的BER仿真计算,得到仿真结果,写出实验小结,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计算机matlab软件四、实验原理在数字领域进行的最多的仿真任务是进行调制解调器的误比特率测试,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话,接收器的误比特率性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误比特率的测试需要一个发送器、一个接收器和一条信道。
首先需要产生一个长的随机比特序列作为发送器的输入,发送器将这些比特调制成某种形式的信号以便传送到仿真信道,我们在传输信道上加上一定的可调制噪声,这些噪声信号会变成接收器的输入,接收器解调信号然后恢复比特序列,最后比较接收到的比特和传送的比特并计算错误。
误比特率性能常能描述成二维图像。
纵坐标是归一化的信噪比,即每个比特的能量除以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单位为分贝。
横坐标为误比特率,没有量纲。
五.实验步骤①运行发生器:通过发送器将伪随机序列变成数字化的调制信号。
②设定信噪比:假定 SNR 为 m dB,则 Eb/N0=10,用 MATLAB 假设SNR 单位为分贝。
③确定Eb ④计算N0 ⑤计算噪声的方差σ n ⑥产生噪声:因为噪声具有零均值,所以其功率和方差相等。
我们产生一个和信号长度相同的噪声向量,且该向量方差为σ n 。
⑦加上噪声,运行接收器⑧确定时间延迟⑨产生误差向量⑩统计错误比特:误差向量“err”中的每一个非零元素对应着一个错误的比特。
最后计算误比特率 BER:每运行一次误比特率仿真,就需要传输和接收固定数量的比特,然后确定接收到的比特中有多少错误的。
数字调制系统误比特率(BER)测试的仿真设计及分析

数字调制系统误⽐特率(BER)测试的仿真设计及分析数字调制系统误⽐特率(BER)测试的仿真设计与分析⽬录⼀、概述 (2)⼆、课程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3)三、SystemView动态系统仿真软件 (4)1.SystemView系统的特点 (4)2.使⽤Systemview (4)四、数字调制系统BER测试的仿真设计与分析 (5)五、仿真系统组成及对应结果 (10)⼀、低频相⼲调制解调系统组成与分析 (10)⼆、⾼频相⼲调制解调系统BER测试仿真模型建⽴与分析 (12)三、⾼频差分相⼲调制解调BER测试仿真模型建⽴与分析 (16)四、⾼频差分与相⼲调制解调BER模型对⽐分析 (21)六、⼼得体会 (26)七、参考⽂献 (27)⼀、概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程、电⼦信息⼯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信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乎囊括了所有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在学习中有些内容未免抽象,⽽且不是每部分内容都有相应的硬件实验,为了使学⽣能够更进⼀步加深理解通信电路和通信系统原理及其应⽤,验证、消化和巩固其基本理论,增强对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作能⼒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在通信原理的理论教学结束后我们开设了《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这⼀实践环节。
Systemview是ELANIX公司推出的⼀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模拟和分析的可视化仿真平台。
从滤波器设计、信号处理、完整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直到⼀般的系统数学模型建⽴等各个领域,Systemview 在友好⽽且功能齐全的窗⼝环境下,为⽤户提供了⼀个精密的嵌⼊式分析⼯具。
它作为⼀种强有⼒的基于个⼈计算机的动态通信系统仿真⼯具,可达到在不具备先进仪器的条件下也能完成复杂的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的⽬的,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案论证,尤其适合于⽆线电话、⽆绳电话、寻呼机、调制解调器、卫星通讯等通信系统;并可进⾏各种系统时域和频域分析、谱分析,及对各种逻辑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混合器、放⼤器、RLC电路、运放电路等)进⾏理论分析和失真分析。
数字通信系统误码率仿真分析报告

3G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数字通信系统误码率仿真分析学生:学生学号:学生班级:所学专业:实验日期:1. 实验目的1. 掌握几种典型数字通信系统误码率分析方法。
2. 掌握误码率对数字通信系统的影响与改良方法。
2. 实验原理1、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通信的任务是传递信息,因此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通信系统的最主要的质量指标。
有效性是指在给定信道能传输的信息容的多少,而可靠性是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
为了提高有效性,需要提高传输速率,但是可靠性随之降低。
因此有效性和可靠性是相互矛盾的,又是可交换的。
可以用降低有效性的方法提高可靠性,也可以用降低可靠性的方法提高有效性。
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通常用信息传输速率来衡量。
当信道一定时,传输速率越高,有效性就越好。
传输速率有三种定义:码元速率〔s R 〕:单位时间传输的码元数目,单位是波特〔Baud 〕,因此又称为波特率;信息速率〔bR 〕: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比特数〕,单位是比特/秒〔b/s 〕,因此又称为比特率;消息速率〔M R 〕:单位时间传输的消息数目。
对于M 进制通信系统,码元速率与信息速率的关系为:()s b M R R s b /log 2=()baud MR R bs 2log =特别说明的是,在二进制数字通信系统源的各种可能消息的出现概率相等时,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相等。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都默认这两个速率相等,所以常常简单地把一个二进制码元称为一个比特。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的衡量指标是错误率。
它也有三种不同定义:误码率〔eP 〕:指错误接收码元数目在传输码元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即传输总码元数错误接收码元数=e P误比特率〔bP 〕:指错误接收比特数目在传输比特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即传输总比特数错误接收比特数=b P误字率〔WP 〕:指错误接收字数在传输总字数中所占的比例。
假如一个字由k 比特组成,每比特用一码元传输,如此误字率等于()ke W P P --=11对于二进制系统而言,误码率和误比特率显然相等。
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仿真与实现

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仿真与
实现
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仿真与实现,是指使用计算机来进行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测试,其中包括误码率、带宽分配、延迟时间等。
通常而言,在使用数字通信系统前,采取性能仿真技术,即使用计算机模拟实际环境,并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以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实际实施系统时可能遇到的风险,而且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水平。
误码率(BER)是指在进行数字通信时,传输的数据信息中出现的错误率。
误码率的测定是一种标准的数字通信系统测试,用于衡量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为了测试误码率性能,需要使用计算机模拟系统的操作环境,并设置所需的参数,以测量系统在特定情况下的误码率。
当系统的性能符合要求时,可以实施系统。
因此,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仿真和实现是一种重要的测试手段,可以帮助系统开发者检测系统的性能,并确保系统的功能和安全。
matlab 中ber仿真代码

一、MATLAB中BER仿真概述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是衡量信号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
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学计算软件,可以用于对数字通信系统进行BER仿真。
通过对不同调制方式、信道模型、编码方式等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
二、MATLAB中BER仿真的基本步骤1. 定义调制方式和解调方式:在MATLAB中,可以使用qammod和qamdemod函数来定义调制和解调方式,例如QAM调制和解调。
2. 生成信号序列:可以使用随机数生成函数randn或rand来生成信号序列。
可以生成对应调制方式的调制符号序列。
3. 添加噪声:可以使用awgn函数向信号序列中添加各种信道模型下的高斯白噪声。
可以添加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噪声。
4. 解调和误码率计算:使用事先定义好的解调方式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然后计算误码率。
可以使用biterr函数对比发送的信号和解调后的信号,计算BER。
5. 绘制误码率曲线:通过对不同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可以绘制出不同条件下的误码率曲线,从而比较不同系统的性能。
三、MATLAB中BER仿真的代码示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MATLAB代码示例,用于对QAM调制方式进行BER仿真。
```matlab定义调制参数M = 16; QAM调制阶数SNR_dB = 0:1:20; 信噪比范围numBits = 1e6; 发送比特数生成QAM调制符号序列data = randi([0 M-1],numBits,1);modSig = qammod(data,M);向调制符号序列添加AWGN噪声ber = zeros(size(SNR_dB));for k = 1:length(SNR_dB)rxSig = awgn(modSig,SNR_dB(k));解调并计算误码率demodSig = qamdemod(rxSig,M);[numErr,ber(k)] = biterr(data,demodSig);end绘制误码率曲线semilogy(SNR_dB,ber);xlabel('SNR (dB)');ylabel('BER');title('BER Performance of QAM Modulation');```通过上述代码示例,可以对QAM调制方式在不同信噪比下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绘制出相应的误码率曲线。
AWGN信道中BPSK调制系统的BER仿真计算

AWGN信道中BPSK调制系统的BER仿真计算AWGN信道中的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系统的BER (Bit Error Rate)是通过使用仿真计算来估计误码率的。
在这个系统中,0和1两种不同的数字比特被编码成不同的相位,然后通过AWGN信道传输。
在接收端,使用最大似然检测来解调接收到的信号,并将其解调成0或1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系统的各个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1.调制阶数:在BPSK系统中,调制阶数为2,即只有两种可能的相位。
2.信噪比(SNR):SNR是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之间的比值。
在AWGN信道中,SNR可以表示为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信噪比通常以分贝(dB)表示。
3.误码率(BER):BER是指接收到的比特与发送的比特之间不匹配的概率。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BER仿真计算:1.生成随机比特序列:使用随机数生成器来生成0和1的比特序列。
比特序列的长度应与仿真中所希望获得的误码率有关。
2.比特到相位的转换:将生成的比特序列转换为相位序列。
在BPSK系统中,0表示一个相位(例如0度),1表示另一个相位(例如180度)。
3.信号的发送:将相位序列转换为正弦信号,并将其通过AWGN信道发送。
4.加入噪声:在接收端,我们需要给接收信号添加高斯白噪声。
噪声的功率由信噪比决定。
5.信号的接收:接收到的信号将通过最大似然检测进行解调。
解调后的结果将与发送的比特进行比较,并计算错误的个数。
6.误码率计算:通过比较接收到的比特和发送的比特,计算误码率。
将错误的比特数除以总的比特数,即可得到误码率。
在仿真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SNR的值来观察BER的变化。
通常,随着SNR的增加,误码率会减小。
这是因为较高的信噪比意味着更强的信号和较少的噪声,从而更容易准确地检测到发送的比特。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绘制BER曲线来直观地表示误码率与SNR之间的关系。
在绘制曲线时,通常使用对数坐标来显示SNR的范围。
qpsk的ber形式

qpsk的ber形式一、QPSK调制原理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是一种数字调制技术,也是一种相位调制技术。
它将数字信号分为两个部分,即实部和虚部,每个部分都进行二进制调制。
在发送端,将这两个二进制码分别映射为正弦波和余弦波的相位偏移量,然后通过载波进行传输。
在接收端,通过解调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还原出原始的二进制数据。
二、QPSK的BER公式BER(Bit Error Rate)是指在数字通信中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比率。
QPSK的BER公式如下:BER = 0.5 * erfc(sqrt(Eb/N0))其中,erfc表示互补误差函数,Eb表示每比特所需能量(即信噪比),N0表示单边带噪声功率谱密度。
三、影响QPSK BER的因素1. 信道噪声:信道噪声越大,误码率就越高。
2. 星座点数:星座点数决定了可承受的最大误差率。
当星座点数越多时,可以承受更高的误差率。
3. 调制方式:不同的调制方式对误差容忍度不同。
例如,与BPSK相比,QPSK可以容忍更高的误差率。
4. 信号功率:信号功率越高,误码率就越低。
5. 多径效应:多径效应会导致信号的多次反射和干扰,从而影响误码率。
四、QPSK BER的计算方法1. 确定星座点数和调制方式。
2. 计算每比特所需能量Eb:Eb = (A^2 * T)/2其中,A为星座点的振幅,T为每个符号所用时间。
3. 计算单边带噪声功率谱密度N0:N0 = (2 * N * B)/SNR其中,N为噪声功率,B为信道带宽,SNR为信噪比。
4. 根据BER公式计算误码率。
五、QPSK BER仿真实验可以通过Matlab等软件进行QPSK BER仿真实验。
首先生成随机二进制数据,并将其转换成QPSK调制信号。
然后添加高斯白噪声模拟信道传输过程,并在接收端解调还原出原始数据。
最后统计误码率并绘制BER曲线。
通过改变不同参数进行实验可以深入了解QPSK调制的性能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各类数字调制系统仿真与误码率分析

各类数字调制系统仿真与误码率分析4.1 2ASK 调制系统仿真分析 4.1.1 理论分析振幅键控(也称幅移键控),记做ASK,或称其为开关键控(通断键控),记做OOK 。
二进制数字振幅键控通常记做2ASK 。
对于振幅键控这样的线性调制来说,在二进制里,2ASK 是利用代表数字信息“0”或“1”的基带矩形脉冲去键控一个连续的载波,使载波时断时续的输出,有载波输出时表示发送“1”,无载波输出时表示发送“0”。
根据线性调制的原理,一个二进制的振幅调制信号可以表示完成一个单极性矩形脉冲序列与一个正弦型载波的乘积。
2ASK 信号可表示为0()()cos c e t s t t ω=式中, c ω为载波角频率,s(t)为单极性NRZ 矩形脉冲序列。
()()n b ns t a g t nT =-∑其中,g(t)是持续时间为b T 、高度为1的矩形脉冲,常称为门函数;n a 为二进制数字1,0,n P a P ⎧=⎨⎩出现概率为出现概率为(1-)4.1.2 基于MATLAB 的系统实现4.1.3 设计仿真图4-1 2ASK调制解调仿真图4.2 2FSK 调制系统仿真分析 4.2.1 理论分析在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中,当传送“1”码时对应于载波频率,传送“0”码时对应于载波频率。
其中0011f 2w f 2w ππ==,,n θ为频率为1f 的载波的初始相位,n ϕ为频率为f0的载波的初始相位。
令n D 为Dn 的反码,即则有:当Dn=1时,0n =D ;当Dn=0时,1n =D 。
则2FSK 信号可表示为:其中,我们在分析中假设g(t)为单个矩形脉冲序列,其表达式为:由上式可知,相位不连续的2FSK信号可以看成是两个2ASK调幅信号之和。
2FSK信号波形可看作两个2ASK信号波形的合成,下图是相位连续的2FSK信号波形。
图4-2 2FSK调制解调理论图4.2.2 基于MATLAB的系统实现调制解调F1=st1.*s1;%加入载波1 F2=st2.*s2;%加入载波2 figure(2);subplot(411);plot(t,F1);title('s1*st1');subplot(412);plot(t,F2);title('s2*st2');e_fsk=F1+F2;subplot(413);plot(t,e_fsk);title('2FSK信号') st1=fsk.*s1;%与载波1相乘[f,sf1] = T2F(t,st1);%通过低通滤波器[t,st1] = lpf(f,sf1,2*fm);figure(3);subplot(311);plot(t,st1);title('与载波1相乘后波形');st2=fsk.*s2;%与载波2相[f,sf2] = T2F(t,st2);%通过低通滤波器[t,st2] = lpf(f,sf2,2*fm);subplot(312);plot(t,st2);title('与载波2相乘后波形');nosie=rand(1,j); fsk=e_fsk+nosie; subplot(414); plot(t,fsk);title('加噪声信号')for m=0:i-1;4.2.3 设计仿真图4-3 2FSK调制仿真波形图图4-3 2FSK解调仿真波形图4.3 2DPSK调制系统仿真分析4.3.1 理论分析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调制系统误比特率(BER)测试的仿真设计与分析目录一、概述 (1)二、课程设计要求 (2)2.1课程设计组织形式 (2)2.2课程设计具体要求 (2)三、软件简介 (3)3.1 SystemView系统的特点 (3)3.2使用Systemview进行通信系统仿真的步骤 (5)四、设计内容原理简介 (5)4.1设计分析内容 (5)4.2分析设计内容要求 (5)4.3设计目的 (6)4.4系统组成及原理 (6)五、仿真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10)5.1仿真模型的原理 (10)5.2 2DPSK系统的仿真模型 (12)5.2.1 2DPSK低频相干解调系统 (12)5.2.2 2DPSK高频差分相干调制解调系统BER测试仿真模型 145.2.3 2DPSK高频相干解调系统和2DPSK高频差分相干解调系统误码率比较 (20)六、心得体会 (22)七、参考文献 (24)一、概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在学习中有些内容未免抽象,而且不是每部分内容都有相应的硬件实验,为了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加深理解通信电路和通信系统原理及其应用,验证、消化和巩固其基本理论,增强对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在通信原理的理论教学结束后我们开设了《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
Systemview是ELANIX公司推出的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模拟和分析的可视化仿真平台。
从滤波器设计、信号处理、完整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直到一般的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等各个领域, Systemview 在友好而且功能齐全的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精密的嵌入式分析工具。
它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基于个人计算机的动态通信系统仿真工具,可达到在不具备先进仪器的条件下也能完成复杂的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的目的,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方案论证,尤其适合于无线电话、无绳电话、寻呼机、调制解调器、卫星通讯等通信系统;并可进行各种系统时域和频域分析、谱分析,及对各种逻辑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混合器、放大器、RLC电路、运放电路等)进行理论分析和失真分析。
在通信系统分析和设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本课程设计中学生通过运用先进的仿真软件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设计,既可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完成实验室中用硬件难以实现的大型系统设计,又可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设计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系统性和工程性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要求2.1课程设计组织形式课程设计第一节我们老师先给我们讲解课程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和DPSK系统的组成原理并向我们讲述课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课程设计过程按分组的方式进行,每两个人一组,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协作、充分讨论、相互启发的基础上形成设计方案。
之后老师给我们发放有关的课程设计背景资料,设计过程采取课堂集中辅导,分散设计的方式进行。
课程设计结束要求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书,必要时可要求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课程设计方案演示和答辩,评出若干优秀设计成果。
2.2 课程设计具体要求(1)设计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设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本小组的讨论、任务分工等;(2)设计过程必须在本组内独立完成,不得跨组参考或抄袭,避免方案出现雷同;(3)设计书一律采用A4纸打印,用统一封面装订;(4)课程设计原则上在1.5周内做完;(5)最后一周周五进行优秀设计方案评选,在各组推选代表进行方案介绍的基础上,推选出2-3个优秀设计方案。
三、软件简介3.1 SystemView系统的特点SystemView 属于一个系统级的工作平台,它通过方便、直观、形象的过程构建系统,提供了丰富的部件资源、强大的分析功能和可视化开放的体系结构,已逐渐成为各种通信、信号处理、控制及其它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仿真平台以及通信系统综合实验平台。
整个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强大的动态系统设计与仿真功能SystemView 提供了开发电子系统的模拟和数字工具,在基本库中包括多种信号源、接收器、各种函数运算器等,大量的信号源和丰富的算子图符和函数库便于设计和分析各种系统;多种信号接受器为时频域的数值分析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它还自带有通讯(Communication)、逻辑(Logic)、数字信号处理(DSP)、射频/模拟(RF/Analog)等专业库以备选择,正是由于这些库中提供了大量完成具体功能的直观的图符单元,使复杂的系统设计和模拟变得易于实现,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方案论证。
它还可以实时的仿真各种DSP结构,以及对各种逻辑电路、射频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和失真分析。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利用 SystemView带有的CDMA、DVB等扩展库即可十分方便的完成这些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2)方便快捷SystemView使用了用户熟悉的Windows界面功能键,采用功能模块去描述系统。
设计窗口中各功能模块都用形象直观的图符表示,图符参数可根据需要实时调整,无需进行复杂编程即可完成各种系统的设计与功能级上的仿真。
同时其无限制的分层结构使建立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变得容易。
在系统仿真方面,SystemView还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动态探针功能,可以仿真实际的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的工作,用于输出信号观察。
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在设计窗口和分析窗口之间切换,分析窗口带有的“接收计算器”功能强大,可以完成对仿真运行结果的各种运算、谱分析、滤波以及眼图与星座图绘制等,通过真实而灵活的分析窗口用以检查系统波形。
使得对所设计的系统可达到实时修改、实时直观显示的操作效果。
(3)可扩展性Systemview具有与外部数据文件的接口,可直接获得并处理输入/输出的数据,使信号分析更加灵活方便。
另外,它还提供了与编程语言VC++或仿真工具 Matlab 的接口,可以很方便的调用其函数。
除了一般的方案论证外, SystemView还提供了灵活的硬件设计的接口:与Xilinx公司的软件Core Generator配套,可以将SystemView系统中的部分器件生成下载FPGA芯片所需的数据文件;SystemView还有与DSP芯片设计的接口,可以将其DSP 库中的部分器件生成DSP芯片编程的C语言源代码。
总之,Systemview 是一个功能强大、用途广泛的工具平台,并且特别适合于信号的分析、处理及系统的设计和模拟。
目前他在工程技术、教学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2 使用Systemview进行通信系统仿真的步骤:(1)建立系统模型:根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确定总的系统功能,并将各部分功能模块化,根据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画出系统框图。
(2)基本系统搭建和图标定义:从各种功能库中选取满足需要的可视化图符和功能模块,组建系统,设置各个功能模块的参数和指标,在系统窗口按照设计功能框图完成图标的连接;(3)调整参数,实现系统模拟参数设置,包括运行系统参数设置(系统模拟时间、采样速率等)等。
(4)运行结果分析:在系统的关键点处设置观察窗口,利用接收计算器分析仿真数据和波形,用于检查、监测模拟系统的运行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参数,分析结果。
四、设计内容原理简介4.1 设计分析内容2DPSK信号的产生原理、调制解调的方法以及误比特率的分析是通信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以相干接收2DPSK调制传输系统为误比特率分析对象,被调载频为1000Hz,以PN码作为二进制信源,码速率Rb=100bit/s,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对该系统的误比特率BER进行分析。
4.2 分析内容要求(1)观测仿真过程中原始基带信号波形、差分码波形、2DPSK 信号波形、本地载波、解调端相乘器输出、低通滤波器输出、抽样判决输出波形以及码反变换后的输出波形。
观测输入和输出波形的时序关系;(2)在2DPSK 系统中,“差分编码/译码”环节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克服接收提取的载波存在180°相位模糊度,即使接收端同步载波与发送端调制载波间出现倒相180°的现象,差分译码输出的码序列不会全部倒相。
重新设置接收载波源的参数,将其中的相位设为180°,运行观察体会2DPSK 系统时如何克服同步载波与调制载波间180°相位模糊度的。
(3)利用建立的SystemView DPSK 系统相干接收的仿真模型进行BER 测试,产生该系统的BER 曲线以此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它以相干接收DPSK 调制传输系统为误比特率分析对象,信道模型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利用全局参数链接功能通过设置循环来改变噪声功率得到不同信噪比下的误比特率。
4.3 分析目的通过仿真操作掌握SystemView 系统误比特率分析的方法。
4.4 系统组成及原理(1)2DPSK 系统组成原理2DPSK 系统组成原理如图3-1所示,系统中差分编、译码器是用来克服2PSK 系统中接收提取载波的180°相位模糊度。
(2)误比特率(BER :Bit Error Rate )误比特率(BER :Bit Error Rate )是指二进制传输系统出现码PN 码发生器 差 分 编码器 2PSK 系 统 差 分 译码器 输出图4-1 2DPSK 系统组成传输错误的概率,也就是二进制系统的误码率,它是衡量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误比特率越低说明抗干扰性能越强。
对于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一般用误符号率(Symble Error Rate )表示,误符号率和误比特率之间可以进行换算,例如采用格雷编码的MPSK 系统,其误比特率和误符号率之间的换算关系近似为:其中,M 为进制数,且误比特率小于误符号率。
(3)2DPSK 系统误比特率测试的结构框图在二进制传输系统中误比特率BER ( Bit Error Rate ) 是指出现码传输错误的概率,误比特率越低说明抗干扰性能越强。
几种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中,2PSK 具有最好的误码率性能,但2PSK 信号传输系统中存在相位不确定性,易造成接收码元“0”和“1”的颠倒,产生误码。
这个问题将直接影响2PSK 信号用于长距离传输。
为克服此缺点并保存2PSK 信号的优点,采用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2DPSK 信号的产生原理、调制解调的方法以及误比特率的分析也是通信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2DPSK 信号克服了2PSK 信号的相位“模糊”问题, 但其误码率性能略差于2PSK ,2DPSK 信号的解调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相位比较法,另一是极性比较法,相干DPSK 系统BER 测试利用SystemView 来产生一个通信系统的BER 曲线以此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它以相干DPSK 调制传输系统为误比特率分析对象,信道模型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 利用全局参数链接功能通过设置循环来改变噪声功率得到不同信噪比下的误比特率,相干2DPSKMP P MPSKs MPSK b 2,,log系统误比特率测试的结构框图如下:随机信源载波发生采样信道噪声本地载波低通滤波抽样判决码反变换采样BER计算码变换图4-2 相干2DPSK系统误比特率测试的结构框图SystemView的通信库(Comm Lib)中提供了BER分析的专用图符块,可直接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