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谈创造性思维(作业练习)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习题精练获奖课件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1.数学问题→生活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谈
a. 渊博的知识 必需
创
要素 b. 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造
2.探求第二种答案有赖
c. 持之以恒的毅力
性
于创造性思维。
思
维
区分 a.缺乏的人:自我压制
根据 b.拥有的人:留意细小的想法,并相
3、解决问题: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 要具备三个要素。
教师寄语
求学犹植树,春天开花朵,秋天 结果实。
——爱因斯坦
从点到面,使论据从个体变为群体,增强了论证力度 。 12.文章结尾引述毛主席的教诲,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重申了论点;结构上:呼应了开头。
赵某误子 赵某者,吴①人也。家富多藏,有子三。三子皆不学无术,恃父多金, 朝夕挥霍,不务正业。有一叟相劝,曰:“尔之子,俱游手好闲,一旦尔 殁②,将何以自食?当戒之从学,而后自立。”赵某勿之听,恣③子放荡。 寻赵氏卒,其子益挥霍无度。未久,资财尽。三子者,或乞食于街市,或 盗窃于邻人,或饿仆于路侧。人曰:“此乃自食恶果也!” 然岂非其父之 计短也! 【注释】①吴: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②殁(mò):去世。③恣:放任。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恃.父多金( 倚仗 ) (2)寻.赵氏卒( 不久 ) (3)当戒.之从学( 同“诫”,告诫、劝诫 ) (4)或饿仆.于路侧( 跌倒 )
19.翻译下列句子。
(1)一旦尔殁,将何以自食? 一旦你死去,他们怎么能靠自己的力量生活? (2)然岂非其父子计短也! 这难道不是他们父亲的谋划短浅吗! 20.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做父母的要以此为戒,不要太宠爱孩子,放纵孩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性思维》同步测试题

第八课谈创造性思维一、课内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才。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D.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A.形容毫不费力(轻而易举)B.有恒心地坚持下去(持之以恒)C.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不言而喻)D.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一事无成)3.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1)汲.取:从下往上打水(2)不言而喻.:明白(3)持之以恒.:恒心(4)锲.而不舍:雕刻4.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书写有误的字,请改过来A.模式跟深蒂固持之以恒B.汲取轻而易举不言而预C.创意孜孜不倦切而不设D.素材歇斯底里怒不可恶5.选词填空(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吸收学习)知识,使自己(学识学问才学)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造性创造创意)。
(2)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材料素材原始材料)。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创造力创新)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B)A.即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B.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听不容易!”C.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唯恐它被巨浪打翻。
D.为了筹集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7.在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因为非对称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
(2)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8.请在下面的选项中选出本文的作者(C)A.(中国)郭常义、胡晓丁B.(日本)城山三郎C.(美国)罗迦·费·因格9.分析课文内容,下列观点不属于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D)A.要有创造力,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十九) [19 谈创造性思维](练习题)
](https://img.taocdn.com/s3/m/f244bb1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c.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十九)[19 谈创造性思维](927)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事实论据的一项是()A.谷登堡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
B.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
C.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2.“提升民族创造力”是近期的热点词汇。
班里同学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提炼出一条信息。
材料一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中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材料二据统计,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 2 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
然而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是中国人发明的。
(2)下面是某个同学拟写的演讲稿的一部分,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进行改正。
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
②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而且需要聚合思维。
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第①句:第②句: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灵感并不那么值钱万维钢①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有三个迷信:创新的关键是某个绝妙的灵感,灵感非常难得,想法越离奇越有价值。
其实,这些迷信是不符合创造性思维的。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
人们熟知: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元素周期表……③人们由此形成了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神秘思维,其中,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
第19课 《谈创造性思维》(原卷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涵养创新的精气神李秦卫①最近,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
对此,国人深受触动。
今年全国两会上,创新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
由此可见,在前沿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②创新从哪里来?首先就需要有那么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
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
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
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
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在漫天风沙漫地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
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情牵百姓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以成大道。
③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无情打击。
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个人的抗打击能力。
有资料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
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一位著名画家说,所谓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
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视失败为“在成功路上”,并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砥砺前行,方有可能踏着失败拾阶而上,直至梦想的顶峰。
④“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当遭遇失败,创新者最希望得到“别泄气,当初我比你失败次数还多”的理解,最渴望获得“没事,咱查明原因从头再来”的支持。
宽容是一种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对失败者的宽容度,决定着创新的成功率。
一些高精尖企业之所以创新成果不断,原因之一就是失败不仅不会被嘲笑,反而会得到尊敬。
有位院士回忆自己的创新之路时说,在他屡次失败后,正是恩师那句“我觉得你不是失败了,而是更接近成功了”的话,给了他坚持创新的耐心和信心。
19《谈创造性思维 》

随堂练习
你 能 看 到 什 么
一个圆,你会把它想象成什么?
天文学家:这是新发现的天体的运行轨道。 数学家:这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艺术家:这正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
饥饿的.文章接下来围绕着什么问题来论述的?
围绕“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4~8段) 以及“富有创造性和缺乏创造性的区别”(9~12 段)来论述。
4.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要素?
1.渊博的知识;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 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首先要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 其次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去运用所得 的知识探求新思路;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锲而不舍地 把它发展下去。
文章结构
提出论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深入论证 区分有无创造力 得出结论 人人都有创造力
五、总结全文,梳理思路
作者首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说起,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接着论述 了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并结合具体 事例加以论证;然后分析了富有创造力的人和 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最后归纳出怎样才能 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四、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文章开头是如何引出所论述的问题的? 这一开头有什么特点?
开头以一道数学选择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 案不止一个”; 从生活中的一个具体现象谈起,开门见山,通俗 易懂,生动形象而富有针对性,能够引发读者阅 读思考的兴趣。
2.为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这一点很 重要?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 一观点的?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要一个的话,当你 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从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19 谈创造性思维
罗迦· 费· 因格
19谈创造性思维2

19谈创造性思维错误!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原因,创新是一个国家屹立世界的前提。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那么怎么才能走一条独创的道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
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生难字词汲.取(jí) 根深蒂.固(dì) 锲.而不舍(qiè) 孜.孜不倦(zī) 不言而喻.(yù) 持之以恒.(héng)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读一读,把握观点。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说一说作者论述了哪些主要的观点,是怎样论述的。
(2)教师出示阅读提示。
明确:阅读全文,勾画关键句子,分清问题和观点,在阐述“作者是怎样论述”时可以用“首先”“然后”等词语使自己思路清晰。
阅读时,特别关注关联语、总结性的词语等关键性语句,它们将帮助你快速把握观点。
2.速读课文,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归纳层次明确: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第二部分(第3~12段):分析问题:第一层(第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第4~5段):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第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同步习题(含答案)

《谈创新性思维》基础练习一、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根深dì()固(2)zīzī()()不倦(3)汲()取(4)锲()而不舍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汲取()(2)不言而喻()(3)持之以恒()(4)锲而不舍()3.选词填空。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____(汲取、吸收、学习)知识,使自己________(学识、学问、才学)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无所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________(创造、创意、创造性)。
(2)知识就是形成创意的________(材料、素材、原始材料),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拥有________(创造性、创造力、创新)。
二、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1.解释下面两个词语。
(1)不言而喻________ (2)推敲________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
4.分析上述文字,下列观点不属于作者的观点是()A.要有创造力,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19.谈创造性思维

D
A、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密库里的珍奇,我们要用 一把钥匙去开启。 B、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 移栽。
C、夺取一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D、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 问题。
5、能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论点的最佳论 据是( C )
A、商鞅因变法被车裂,伽利略为科学被火焚,但真理在 他们一边。 B、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一次做实验的时候,药品爆炸了 ,但他身上带血地从实验室里跳出来,兴奋地狂呼:“我 成功了!” C、英国作家约翰 克里希当初学习写作时,曾被报社、出 版社接连退回743份稿子,但这接踵而来的失败没有把他 吓倒,他把这些退稿信当作镜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继续 写作,一生出版了560多部著作。 D、蔡祖泉试制氖气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陈景润为了 攀登(1+2)的高峰,演算的草纸足有几麻袋,失败的次 数更是无法计算。
3、下列论据不同类的一项是( B ) A、徐特立曾经告诉过学生,读书不要贪多求 快,要仔细研读。 B、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 他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写成了不朽杰作。 C、列宁高度评价过想象的作用,指出幻想是 极其可贵的品质。 D、马克思指出,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也参与创 造剩余价值。
4、下列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
展示释疑
(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 一点非常重要” 为什么?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 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⑵“寻求第二种答案”的途径? 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⑶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①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 ②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③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课堂练习
1、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 非常重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因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 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 是多种多样。 C.因为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 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D.因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会 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途 径和新的方法,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具有 创造性的人的最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