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预测时甲苯、二甲苯排放标准
GB188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188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5 室内空气质量检验5.1 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采样和检验方法见附录A 和附录B 。
5.2 室内空气中苯浓度的测定方法见附录C 。
5.3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的检验方法见附录D 。
5.4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检验方法见附录E 。
5.5 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检验方法见附录F 。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采样技术导则1 范围本导则在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监测时,对采样点位,采样高度,采样时间和频率,以及采样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等项做出规定。
本导则作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配套的空气采样技术的指导原则,适用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化学污染物的采样。
2 选点要求2.1 采样点的数量:采样点的数量根据监测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以期能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水平。
原则上小于50m 2 的房间应设1~3 个点;50~100m 2 设3~5 个点;100m 2 以上至少设 5 个点。
在对角线上或梅花式均匀分布。
2.2 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m 。
2.3 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
相对高度0.5m~1.5m 之间。
3 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前至少关闭门窗4 小时。
日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18 小时,8 小时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6 小时,1 小时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45 分钟。
4 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根据污染物在室内空气中存在状态,选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和仪器,用于室内的采样器的噪声应小于50dB 。
甲苯、二甲苯检测法

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检验方法——气相色谱法引自:GB 11737-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浓度。
本标准适用于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测定。
也适用于室内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的测定。
1.1 检出下限当采样量为10L,热解吸为100mL的气体样品,进样1mL时,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检出的下限分别为0.005mg/m3、0.01mg/m3、0.02mg/m3;若用1mL二硫化碳提取的液体样品,进样1μL时,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检出下限分别为0.025mg/m3、0.05mg/m3和0.1mg/m3。
1.2 测定范围当用活性炭管采气样10L,热解吸时,苯的测量范围为0.005~10mg/m3,甲苯为0.01~10mg/m3,二甲苯为0.02~10mg/m3;二硫化碳提取时,苯的测量范围为0.025~20mg/m3,甲苯为0.05~20mg/m3,二甲苯为0.1~20mg/m3。
1.3 干扰和排除当空气中水蒸气或水雾量太大,以致在炭管中凝结时,严重影响活性炭管的穿透容量及采样效率,空气湿度在90%时,活性炭管的采样效率仍然符合要求,空气中的其他污染物的干扰由于采用了气相色谱分离技术,选择合适的色谱分离条件已予以消除。
2 原理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用活性炭管采集,然后经热解或用二硫化碳提取出来,再经聚乙二醇6000色谱柱分离,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
3 试剂和材料3.1 苯;色谱纯。
3.2 甲苯:色谱纯。
3.3 二甲苯:色谱纯。
3.4 二硫化碳:分析纯,需经纯化处理,处理方法见附录A(补充件)。
3.5 色谱固定液:聚乙二醇6000。
3.6 6201担体:60~80目。
3.7 椰子壳活性炭:20~40目,用于装活性炭采样管。
3.8 纯氮:99.99%。
4 仪器和设备4.1 活性炭采样管:用长150mm,内径3.5~4.0mm,外径6mm的玻璃管,装入100mg椰子壳活性炭,两端用少量玻璃棉固定。
各类废气分类及排放标准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二册 大气和废气部分 国家环境保护局(1986)年
室内空气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标准GB/T17097-1997
室内空气中氮氧化物卫生标准GB/T17096-1997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17097-1997
90
氯化氢
离子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
25~1000 mg/m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HJ/T 27-1999
无组织排放0.05 mg/m3有组织排放0.9mg/m3
91
沥青烟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 重量法 HJ/T 45-1999
废气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1996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0.03mg/100 cm2碱片·d (以SO3计)
85
铬酸雾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HJ/T 29-1999
无组织排放5×10-4mg/m3有组织排放 5×10-3mg/m3
86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
0.001 mg/m3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17095-1997
厦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前一页返回主页、八—刖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保护厦门市大气环境质量的良好状态,保护人民健康,促进厦门经济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有必要对FDB/HJ231 —89《厦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本标准选取的污染物项目比原标准作了很大精减,只选择6种要求总量控制和主要有毒有害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粉尘、苯、甲苯、二甲苯。
本标准按照国家要求,对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进行总量控制,为了便于行政区域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管理和便于不同行政区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实行不同步的总量控制和管理,本标准总量控制区按行政区划分,用A值法计算各子区域的允许排放总量,并按P值法分配各源。
本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做法,提出年限制标准,用年限制代替原标准以现有企业和新、扩、改的企业分类。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厦门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1989年2月17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代替FDB/HJ2313-89。
本标准由厦门市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寿铭、吴耀建、潘荔卿、陈文田、庄洁。
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323—199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厦门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环境质量,按污染源所在的大气环境功能区类别,执行相应级别的标准,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级别、最高允许排放量(或浓度)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厦门市辖区内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一切企事业单位。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单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本标准未作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管理按有关国家标准和省地方标准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苯系物 废气 排放标准

苯系物废气排放标准苯系物(化学式C6H6),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染料、塑料等工业。
苯系物的废气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苯系物废气排放标准。
苯系物废气排放标准是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苯系物废气排放进行控制的一项法规。
其主要目的是限制苯系物排放浓度,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般而言,苯系物废气排放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苯系物排放限值:标准规定了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的排放限值。
这些限值一般以毫克每立方米(mg/m³)或千克每小时(kg/h)为单位。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求,排放限值可以有所不同。
欧盟对苯和甲苯的排放限值分别为5mg/m³和10mg/m³,而中国对苯的排放限值为10mg/m³。
2.监测要求:标准要求排放源必须安装苯系物监测仪器,并定期检测和记录废气中苯系物的浓度。
监测方法一般是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
并且,监测仪器必须定期校准和维护,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排放控制措施:标准要求排放源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苯系物的排放浓度。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改进工艺、使用低挥发性溶剂、加装适当的废气处理装置等。
4.罚则和处罚措施:标准规定了对于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排放源的处罚措施。
一般而言,对于排放超标的单位,将处以罚款,并要求整改。
如果整改仍然不合格,还可以采取暂停生产、停产整顿等措施。
苯系物废气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标准的执行和监管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除了制定相应标准外,还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
苯系物废气排放标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限制苯系物的排放浓度,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各国和地区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标准,并加强监管和执法工作,以确保废气排放达到标准要求。
废气排放标准汇总

定型机颗粒物≤30 mg/m3,油烟≤40 mg/m3复合丙酮≤261 mg/m3,涂层甲苯≤40 mg/m3, 丁酮≤153 mg/m3植绒甲醛≤25 mg/m3, 颗粒物(绒毛尘)≤120 mg/m3烫金丁酮≤153 mg/m3涂料二甲苯≤70 mg/m3, 醋酸丁酯≤585.9 mg/m3家具粉尘(颗粒物)≤120 mg/m3, 甲苯≤40 mg/m3二甲苯≤70 mg/m3, 乙酸乙酯≤589.5 mg/m3印花甲醇≤190mg/m3,乙醇≤318mg/m3油烟≤40mg/m3(布印)非甲烷总烃≤120mg/m3烟尘≤80mg/m3 二氧化硫≤260mg/m3 酸雾≤45mg/m3氮氧化物≤240mg/m3 乙醛≤125mg/m3适合用活性炭工艺:复合涂层植绒涂料砂洗废气排放标准汇总序号项目名称依据的标准名称、代号(含年号)监控浓度限值(非最大排放浓度)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废气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1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试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二册大气和废气部分国家环境保护局(1986)年室内空气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标准GB/T17097-1997 室内空气中氮氧化物卫生标准GB/T17096-1997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17097-1997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17095-1997 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GB/T16127-199576 一氧化碳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0.2 mg/m377 氮氧化物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GB8969-880.01mg/m3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6-19950.015 mg/m378 二氧化氮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5-19950.015~2.0 mg/m379 氨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 14668-930.5 mg/m380 氰化氢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HJ/T28-1999无组织排放2×10-3 mg/m3有组织排放0.09mg/m381 臭氧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0.03~1.200mg/m3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7-199582 氟化物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5433-19950.18μg/d m3·d环境空气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5434-19950.5μg/m3离子选择电极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1~1000mg/m383 二氧化硫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940.007 mg/m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HJ/T 56-2000100~6000 mg/m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 57-200015~14300 mg/m384 硫酸盐化速率碱片-铬酸钡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0.03mg/100 cm2碱片·d (以SO3计)85 铬酸雾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HJ/T29-1999无组织排放5×10-4 mg/m3有组织排放5×10-3mg/m386 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0.001 mg/m387 硫酸雾二乙胺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0.0005mg/m388 二硫化碳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0.033 mg/m389 氯气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HJ/T 30-1999无组织排放0.03 mg/m3有组织排放0.2mg/m390 氯化氢离子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25~1000 mg/m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无组织排放0.05 mg/m3有组织排放0.9mg/m327-199991 沥青烟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HJ/T 45-19991.7~2000mg92 汞冷原子吸收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0.01~30 mg/m393 总烃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5263-940.14mg/m394 甲烷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0.14 mg/m395 非甲烷总烃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8-19990.12~32 mg/m396 苯系物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677-931×10-3~2.0×10-3 mg/m3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苯、甲苯0.5 mg/m3二甲苯、苯乙烯 1.0mg/m397 硝基苯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0.005mg/m3空气质量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15501-19956~1000mg/m398 有机硫化物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2 mg/m399 甲醛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15516-19950.5 mg/m3酚试剂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0.01 mg/m3100 酚类化合物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T32-1999无组织排放0.03 mg/m3有组织排放0.3 mg/m3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0.012 mg/m3101 苯胺类空气质量苯胺类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0.5~600 mg/m315502-1995102 光气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1-1999无组织排放:0.02 mg/m3有组织排放:0.4 mg/m3103 甲醇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3-19992 mg/m3104 乙醛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5-19994×10-2 mg/m3105 氯苯类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9-1999氯苯0.05 mg/m3 1,4-二氯苯0.10 mg/m3 1,2,4-三氯苯0.11 mg/m3106 总悬浮颗粒物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0.001mg/m3107 可吸入颗粒物(PM10)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法GB6921-861μg/ m3108 降尘环境空气降尘的测定重量法GB/T 15265-940.2 t/km2·30d109 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 0.2μg/m3110 锌0.3μg/m3 111 铅0.5μg/m3 112 镉0.05μg/m3 113 铬0.4μg/m3 114 锰0.2μg/m3 115 镍0.5μg/m3116 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1.6×10-4 mg/m3117 烟(粉)尘烟气参数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 5468-91烟气温度-50~10000C 烟气含湿量0.1% 烟气动压0~2000Pa 烟气静压-10~10kPa 烟气含氧量0~25% 烟(粉)尘0.4 mg118 林格曼黑度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 5468-91 0.5级* 119 饮食业油烟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附录A饮食业油烟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GB0.01mg/m318438-2001(试用)120 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1990年)0.001 mg/m3。
甲苯二甲苯检测法

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检验方法——气相色谱法引自:GB 11737-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浓度。
本标准适用于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测定。
也适用于室内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的测定。
1.1 检出下限当采样量为10L,热解吸为100mL的气体样品,进样1mL时,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检出的下限分别为0.005mg/m3、0.01mg/m3、0.02mg/m3;若用1mL二硫化碳提取的液体样品,进样1μL时,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检出下限分别为0.025mg/m3、0.05mg/m3和0.1mg/m3。
1.2 测定范围当用活性炭管采气样10L,热解吸时,苯的测量范围为0.005~10mg/m3,甲苯为0.01~10mg/m3,二甲苯为0.02~10mg/m3;二硫化碳提取时,苯的测量范围为0.025~20mg/m3,甲苯为0.05~20mg/m3,二甲苯为0.1~20mg/m3。
1.3 干扰和排除当空气中水蒸气或水雾量太大,以致在炭管中凝结时,严重影响活性炭管的穿透容量及采样效率,空气湿度在90%时,活性炭管的采样效率仍然符合要求,空气中的其他污染物的干扰由于采用了气相色谱分离技术,选择合适的色谱分离条件已予以消除。
2 原理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用活性炭管采集,然后经热解或用二硫化碳提取出来,再经聚乙二醇6000色谱柱分离,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
3 试剂和材料3.1 苯;色谱纯。
3.2 甲苯:色谱纯。
3.3 二甲苯:色谱纯。
3.4 二硫化碳:分析纯,需经纯化处理,处理方法见附录A(补充件)。
3.5 色谱固定液:聚乙二醇6000。
3.6 6201担体:60~80目。
3.7 椰子壳活性炭:20~40目,用于装活性炭采样管。
3.8 纯氮:99.99%。
4 仪器和设备4.1 活性炭采样管:用长150mm,内径3.5~4.0mm,外径6mm的玻璃管,装入100mg椰子壳活性炭,两端用少量玻璃棉固定。
各类废气分类及排放标准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78 二氧化氮
Saltzman 法 GB/T 15435-1995
0.015~2.0 mg/m3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
79
氨
比色法 GB/T 14668-93
0.5 mg/m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 无组织排放 2×10-3 mg/m3 有组
80 氰化氢 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 织排放 0.09mg/m3
0.007 mg/m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 83 二氧化硫
的测定 碘量法 HJ/T 56-2000
100~6000 mg/m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 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HJ/T
57-2000
15~14300 mg/m3
碱片-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空
硫酸盐化
0.03mg/100 cm2 碱片·d (以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
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10-3~2.0×10-3 mg/m3
14677-93
96 苯系物
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 苯、甲苯 0.5 mg/m3 二甲苯、苯
局(1990 年)
0.2 mg/m3
空气质量 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 77 氮氧化物 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GB8969-88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0.01mg/m3 0.015 mg/m3
欢迎共阅
依据的标准名称、代号(含年 序号 项目名称
号)
限制范围或说明
Saltzman 法 GB/T 15436-1995
定型机
颗粒物≤30 mg/m3
油烟≤40 mg/m3
涂层
复合
丙酮≤261 mg/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预测时甲苯和二甲苯是采用哪个标准?
污染物名称最高容许浓度(mg/m3)备注
苯 2.4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甲苯0.60 前苏联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CH245-71)二甲苯0.3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目前大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能让负责该报告审批环保主管部门出具标准确认函是最好。
表1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编号物质名称最高容许浓度(毫克/立方米) 编号物质名称最高容许浓度(毫克/立方米) 一次日平均一次日平均
1 一氧化碳3.00 1.00 18 环氧氯丙烷0.20
2 乙醛0.01 19 氟化物(换算成F〕0.02 0.007
3 二甲苯0.30 20 氨0.20
4 二氧化硫0.50 0.1
5 21 氧化氮(换算成NO2〕0.15
5 二硫化碳0.04 22 砷化物(换算成As〕0.003
6 五氧化二磷0.15 0.05 23 敌百虫0.10
7 丙烯腈 0.05 24 酚0.02
8 丙烯醛0.10 25 硫化氢0.01
9 丙酮0.80 26 硫酸0.30 0.10
10 甲基对硫磷(甲基E605〕0.01 27 硝基苯0.01
11 甲醇3.00 1.00 28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换算成Pb〕 0.0007
12 甲醛0.05 29 氯0.10 0.03
13 汞0.0003 30 氯丁二烯0.10
14 吡啶0.08 31 氯化氢0.05 0.015
15 苯2.40 0.80 32 铬(六价0.0015
16 苯乙烯0.01 33 锰及其化合物(换算成MnO2〕 0.01
17 苯胺0.10 0.03 34 飘尘0.50 0.15
注:
①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指任何一次测定结果的最大容许值。
②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的最大容许值。
③本表所列各项有害物质的检验方法,应按现行的《大气监测检验方法》执行。
④灰尘自然沉降量,可在当地清洁区实测数值的基础上增加3~5吨/平方公里/月。
编号物质名称最高容许浓度(毫克/立方米)
一次日平均
1 一氧化碳 3.00 1.00
2 乙醛0.01
3 二甲苯0.30
4 二氧化硫0.50 0.15
5 二硫化碳0.04
6 五氧化二磷 0.15 0.05
7 丙烯腈0.05
8 丙烯醛0.10
9 丙酮0.80
10 甲基对硫磷(甲基E605〕0.01
11 甲醇 3.00 1.00
12 甲醛0.05
13 汞0.0003
14 吡啶0.08
15 苯 2.40 0.80
16 苯乙烯0.01
17 苯胺0.10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