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根据儿童生理特点、药物代谢、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效果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和监测儿童药物的过程。
合理用药对于儿童的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只有正确使用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目的,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发生。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与成人截然不同的身体特征和药物代谢情况。
在儿童用药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考虑儿童机体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的代谢功能和排泄功能相对较弱。
对于儿童的用药应该量身定制,根据儿童体重、年龄和疾病程度等因素适当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法。
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儿童,因为他们的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需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于外界的刺激相对较弱,因此他们对药物的反应也比成人更加敏感。
合理使用药物需要考虑到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相互作用等因素。
一些成人常用的药物在儿童中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者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需要进行药物监测和评估。
儿童用药后的药物浓度和效果的监测对于调整用药剂量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
一些药物在儿童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药物监测,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分析患儿病情、药物特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生理、生化、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用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药物费用最优化的目的。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保证儿童的安全性:儿童的器官发育不成熟、代谢水平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避免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2、提高治疗效果:儿童的病理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此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3、节约医疗资源:以合理用药为基础,能够避免因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过度的治疗或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浪费医疗资源。
1、选择药物:必须根据患儿的病情、体重、年龄、生长发育水平、药物代谢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慎用具有一定毒性和不确定药物安全性的药物,尤其是新型药物。
2、正确计算剂量: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水平、代谢能力、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的毒性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考虑药物的给药途径以及药物能够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因素,以确定合理的剂量,防止药物超剂量使用和药物滥用。
3、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应根据儿童年龄、体重、消化吸收能力、肝、肾功能状况和患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鼻腔给药、口腔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等已成熟的途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药效起始时间等影响给药途径选择的因素。
4、合理控制使用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程度和药物的药效特点等因素,掌握合适的使用时间,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始终把合理用药作为首要考虑因素,遵循药物治疗规范,严格把握治疗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坚持长期观察疗效并及时监测不良反应,以确保儿科临床用药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
《儿童合理用药》课件

家长监护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监护,确保 孩子按时、按量、按要求用药, 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和病情
变化。
药品管理
家长应妥善保管药品,避免孩子 误食或滥用药物,同时注意药品
过期和损坏的处理。
与医生沟通
家长应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了 解孩子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积极
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
THANKS
感谢观龄、体重等因素,评估 药品剂量是否安全,避免过量或不足 。
药品有效性的评估
药品适应症有效性
评估药品是否能够有效治疗儿童的疾病,以及治疗效果的持续时 间和稳定性。
药品使用方法有效性
评估药品的使用方法是否简单易行,方便家长和医护人员操作。
药品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评估药品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是否会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抗生素使用
总结词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 药性。
详细描述
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但如果不必要地使用或 过量使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失去效力。因 此,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确保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并在医 生的指导下使用。
疼痛和发热
总结词
疼痛和发热是儿童常见症状,药物治疗应针对病因。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儿童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发生药 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产生不良反 应。
注意过敏反应
了解儿童的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 敏药物,如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 并就医。
02
儿童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感冒和流感
总结词
感冒和流感是儿童常见的疾病,药物治疗需谨慎。
详细描述
感冒和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等,药物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如使 用解热镇痛药、止咳药等。但需注意,不推荐给儿童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 ,以免发生瑞氏综合征。
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

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一、引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小病小痛,此时药物的使用就成为家长们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然而,药物不同于其他生活用品,儿童用药存在着很多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家长需要更加谨慎。
本文就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剖析。
二、合理用药首先,家长们需要注意儿童用药的合理性。
药物并非“神奇的魔棒”,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用药治疗,有些疾病甚至是不需要用药就可以治愈的。
另外,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因此在使用药物之前,家长应该了解疾病的类型和程度,避免盲目使用药物。
三、避免误服其次,家长们需要注意避免误服。
孩子往往比成人更加活泼好动,有时会将药物当成玩具来玩耍,于是误食药物的情况时有发生。
家长应该将药品放置在儿童难以触及的地方,并给孩子讲解药品的危害性,避免误服。
四、准确计量药物的使用量也是家长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同的年龄和体重的儿童需要使用不同的药量,同时药品的规格也有所不同,使用错误的药量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家长在使用药物之前,需要询问医生正确的用药方法,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准确计量药品。
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疾病,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儿童的生理机能较为脆弱,药物的副作用对他们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使用药物的时候需要注意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如有必要可以提前咨询医生,并在用药期间及时观察儿童身体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六、不滥用药物药物并非“万能药”,滥用药物不仅会降低药物的疗效,还会增加儿童的安全性风险。
因此,家长不应该滥用药物,尽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次数,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七、结语儿童用药是家长们需要重视的问题,正确的用药方法可以使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同时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问题。
因此,在家长选择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合理性、避免误服、准确计量、关注副作用和不滥用药物等问题,让孩子在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下成长。
儿童合理用药

儿童合理用药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包括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少年期等生长阶段。
与成人的药动学相比,新生儿药物分布容积较大肝代谢和肾排泄药物的能力较差;儿童的药效学特点与成人基本相似,但由于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异,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也有例外,有时不仅表现为量的差异,甚至可能发生质的改变,也就是说有其自身的药效学特点。
(一)、儿童对药物的特殊反应性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不仅在药动学方面与成人有很大差异,而且可能引起不同用药后果,出现某些婴幼儿期特殊反应。
如对某些药物敏感:吗啡易引起呼吸抑制;利尿剂易产生缺钠缺钾;铁剂易引起呕吐;氯丙嗪易引起肠梗阻。
再如,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药物可使血中胆红素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尤其是已存在的黄疸,要特别注意所用药物是否加重黄疸危险。
(二)、影响儿童用药的因素1.母亲用药与新生儿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用药对新生儿产生影响,多种药物可通过孕妇用药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
当然,也可通过母体用药来防治新生儿疾患。
(三)、儿童合理用药1、给药剂量的计算儿童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很多,包括按体重、体表面积、年龄等方法计算,目前多采用前二者。
应注意,在婴幼儿时期对某些药物的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按体重计算有较大差别,尤其在新生儿时期差异更大。
因此,按体表面积计算药量不适于新生儿及小婴儿。
(1)、根据体重计算:每次或每日剂量=儿童体重×药量/kg(成人,每次或每日);6个月内的儿童体重=月龄×0.6+3kg;7~12个月内的儿童体重=月龄×0.5+3kg;1岁以上儿童体重=年龄×2+8kg;(2)、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科学性强,适用于成人即各年龄的儿童。
体表面积(㎡)=0.035×体重(kg)+0.1,适于30kg以下者;对体重超过30kg者,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计算;成人可按1.72㎡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
儿童合理用药

儿童合理用药课程21儿童合理用药合理用药(rational drug use)是以系统的、综合的医药学和管理学等知识来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药的定义是“患者能得到适合于他们的临床需要和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的药品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和疗程);这些药物必须质量可靠、可获得、而且可负担的起(对患者和社会的费用最低)”。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生长发育是其突出特点,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脏器和身体机能不断成熟和完善。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组织器官、内脏功能等差别很大,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所患疾病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不能把儿童看作“成人的缩影”,在治疗疾病用药时不能仅仅将成人剂量进行简单的缩减,应根据疾病特点、生理特点、个体特点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剂量,保证治疗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一、我国儿童用药现状和存在问题我国现有14周岁以下儿童占人口总数的30%,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显示: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12.9%,其中新生儿是24.4%。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此之高,除了和儿童自身生理特点有关之外,也反映出儿童用药存在许多问题:1、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的专用药物制剂品种与规格太少。
据中商情报网资料报道,截至到2013年1 月我国国产药品批文共有18万余条,其中专用于儿童的药品(指通用名中有明确说明儿童用药的药品)批文仅3000余条,涉及品种400多个。
3000余条批文中,超过六成为中成药,400多个品种超过八成为中成药,从剂型的角度看颗粒剂等口服剂型占主导地位。
有资料表明,国内医药市场现有3500多个制剂品种,90%的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其中写明供儿童使用的只有70多种。
2、专属的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基础薄弱、药学资料不足(如小儿药物治疗浓度范围),新药上市往往缺乏必要的儿童临床试验资料。
3、使用说明不规范,儿童临床常用药和市场上的常见药品中,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几乎没有特别说明;儿童被迫使用成人药。
儿童合理用药的八原则

儿童合理用药的八原则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儿童用药这事儿。
说实话,给小朋友吃药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得讲究点儿方式方法,不然小家伙们可就得发脾气了。
你看看,小朋友一看到药就像见到鬼似的,跑得比兔子还快。
其实啊,合理用药有几个原则,咱们慢慢来,轻松讲,大家都能听懂。
第一条,得有个“药方子”。
不能随便让孩子吃什么药就给什么药,得听听医生的意见。
医生就像咱们的小指南针,指引咱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可别觉得自己是“医生”,瞎开药方,吃药可不能玩儿命。
真是个麻烦事,乱吃药可让孩子的身体受不了。
咱得像个大人一样,听医生的话,让他们用药不再乱。
得“看清剂量”。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快点好,常常想着多给点药。
哎,别这样,适量才是王道。
想想看,咱们小朋友的身体那么娇嫩,药量大了可就跟开玩笑似的,容易闹出大事来。
每次给药的时候,最好用个量具,别光靠眼睛。
就像煮饭得量米一样,药也得量好才行,千万别搞错了。
然后,第三个原则,得“按时服药”。
就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药也得定时吃。
咱家小朋友常常忙着玩,吃药这事儿常常被忘了。
大人们得提醒他们,就像放学回家得按时吃饭一样。
要不然,药物的效果全都泡汤了,孩子还得再受罪。
给孩子定个小闹钟,提醒他们吃药,既能培养好习惯,也能保证他们按时吃。
还有哦,第四条,得“观察反应”。
吃药的时候得留意小朋友的反应。
比如说,他们吃完药后有没有出现什么不适,或者是有没什么过敏的现象。
观察得仔细点儿,别让小朋友吃药后又不舒服,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咱可不能一味地只顾着让他们吃药,别忘了观察孩子的反应,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再说说第五个原则,“别盲目跟风”。
现在网络上什么药都有,很多人看到某个药治好了小孩,便想着自己也试试。
可问题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不能简单地照搬。
就像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吃的东西也不能一概而论。
咱得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药,别让“跟风”害了小宝贝。
然后呢,第六条,得“注意存放”。
药物的存放也很重要,别让孩子随便碰。
儿童保健: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

儿童保健: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孩子们的保健问题愈发关注。
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在保证孩子健康的前提下,儿童保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然而,受到家长缺乏医学常识和药物使用不当的困扰,很多儿童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遭遇到不少不良反应,这已经成为了近年来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要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长要掌握基本的药物知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药品逐渐普及,在孩子生病后,家长可能会选择去药店购买一些常用的药品。
然而,有些家长对于药品的选择和使用并不是十分清楚,这便造成了孩子用药不当,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为此,我们强烈建议家长要掌握基本的药物知识,比如什么时候需要用药,用药的注意事项,药品剂量等等。
并且建议家长在用药之前,去正规医院听取医生的建议,了解儿童适用药方,以及药品使用的一些要点。
二、药品选择要细心在选择药品的时候,家长不仅要根据儿童年龄、病情和症状去合理选择药品,还要注意药品的质量和来源。
很多家长在药房或互联网上随便购买药品,这种做法是根本不能被接受的。
事实上,药品的质量和来源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
因此,我们要建议家长选择正规药店购买药品,使用有资质的药品。
而且,购买药品要看药品的外包装上是否带有标志齐全的标签,特别是注射剂、口服液、眼药水等易受污染的药品,必须选择备有“六必备”标示的药品,方可有保障。
三、孩子用药的剂量一定要准确在孩子用药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并没有掌握正确的用药剂量,这使得孩子出现了一系列不良反应。
孩子的体重、年龄、病情、药物特性等,都会影响药物的剂量,不同的症状也需要不同的药物剂量。
所以,我们强烈建议在用药之前要咨询医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用药,从而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风险。
四、孩子用药的时间也很重要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孩子热病、咳嗽等病症,很多家长希望快速解决问题,就会将药一口气全部给孩子服用,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合理用药摘要:儿童用药安全性合理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由于儿童在大多数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不良反应方面,不仅与成人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在不同年龄组的儿童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所以确定儿童合理用药需综合考虑其生理特点及药物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途径、剂型、剂量,增加用药依从性等,并且需关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儿童;药物;合理性1 概述儿童时期,由于身体各器官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处于不断发育生长时期,给儿童临床安全用药带来较大的难度。
目前儿童用药的品种、规格及剂型甚少,临床上大多以成人剂型减量给药,药物剂量难以掌握,致使小儿用药不足或过量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药物中毒。
[1]尽管目前已经有多种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成年人和儿童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但其中大部分的处方药物并没有充分的资料证明其能够作为儿童药物使用,且相关的政策法规也严重缺乏。
同时,我国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对儿童专用药物的研制和开发起到了巨大的限制作用。
临床医师在治疗儿科疾病时,通常是依据自身经验来制定用药方案,因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一问题在新生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尤为突出。
据统计,在儿科药房所用的药品中,只有约71.60%的药品明确标准了儿童用法,且部分药品标准了儿童禁用或慎用字样,或对使用年龄进行限制。
【2】除此之外,针对目前市场上众多的临床常用药品,国家尚未出台较为统一的儿童用药指导方案,需要不断研制开发更为合理、有效、安全的儿童用药。
[3]2 儿童用药现状2.1儿童专用药品种类少目前,国内生产儿童药品的专业厂家少,在市场上流通的数千种药品中,近90%的药品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很难满足临床实际需要。
507种药品说明书中仅有61种(12.0%)为儿童专用药品。
【4】临床医生在选择药品进行治疗时,多依据经验,将成人剂量折算后给儿童使用,不仅给儿童用药带来安全隐患,还造成药品的浪费。
在国外,多数国家药品上市前需针对儿童进行临床试验;而在国内,多数药品未将儿童纳入试验人群,缺乏该人群用药的临床数据,无法判断药品对儿童是否存在风险。
加之儿童药品生产的批量小,工艺相对复杂,成本高、利润薄,使得企业研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2.2同药异名某些患儿在看病时家属会同时挂号看内科、外科.而同药异名的现象如今越来越普遍,如抗生素类的安奇、君尔清等,它们的有效成分均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面向患者时药师应向家长交待清楚不能同时服用.或请医生去除同类的药物,避免重复用药或超剂量用药危及患儿的生命。
2.3说明书内容不明确国内药品说明书内容过于简单、模糊,数据信息不明确,一些重要的信息也未能标明,尤其对儿童用药更是缺少相关指导。
据文献报道,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等都存在较严重的缺陷,【5】近50%的药品说明书中没有儿童用药说明,医务人员在用药前不能全面了解药性及注意事项,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能有效加以判断,只能根据成人用药经验对儿童进行配方,导致儿童用药风险增加。
2.4给药剂量不准确给药剂量的准确性对保证儿童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剂量过小,难以达到有效目的;剂量过大,会引起严重毒副作用或不必要的浪费。
临床上多通过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和医生经验来决定儿童用药剂量。
按照说明书用药应是医生遵循的科学合理的用药准则,然而目前药品说明书上儿童用药部分存在严重漏项,儿童用药剂量难以确定。
将成人剂量直接用到儿童身上,或简单地以成人药量进行折算用药,是非常不科学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3 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儿童在应用某些药物时,往往因为说明书描述不清或药师在配方发药时对患儿家属交代的不够全面,以至于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起不到应有的疗效。
某些混悬液型药物如内服的美林、外用的炉甘石洗剂,应在配方发药时交待患儿家属“用前摇匀”,使有效成分发挥最大疗效。
用于小儿退热的药物多是液体滴剂如百服宁滴剂、恬倩等便于婴幼儿服用,但许多患儿家属误认为滴剂是用于鼻腔,因此药师必须向患儿家属交待清楚滴剂只能用于口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时,仅简单交待患儿家属“高热时服用”是不够的。
很多家属弄不清楚多少度为“高热”,容易造成有热度就服用,而发热本身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
因此药师应向家属解释清楚“38.5℃以上才需服用”。
并告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以及最多用药次数,避免因急于退热而短时间内重复用药,引起患儿大汗淋漓、体温过低甚至虚脱。
还有一些微生态制剂如金双岐、妈咪爱等,不宜与抗生素合用,否则会降低或灭活这类药物的活性,从而降低疗效;同样高温也不利于细菌体的存活,所以在配发此类药物时需要特别关照患儿家属,应用低于40℃的水或牛奶冲服.不应与抗生素同服,且时间须间隔1h以上。
4 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ADR发病率令人震惊,儿童ADR发生率是成人的3倍,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发热、呼吸困难、短时意识丧失等;静脉给药占49.9%,口服给药占42.1%。
ADR对儿童用药安全构成威胁。
[6]尤其是儿童不能准确表达身体的感觉,家长有必要接受一定的医药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容易被忽略的药物不良反应。
对于剂量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可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用一种作用类似但更有选择性的药物替代;对于属于特异体质或超敏反应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通常是停药。
[7]瑞士不良反应统计发现,住院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际约为9.5%,而医院统计的往往仅为1.5%,很多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常被忽视而未呈报。
[8]有些不良反应是说明书中没有提及的,一般长期应用才会出现,其损害程度较大,需特别关注。
[9]白三烯受体阻断剂孟鲁司特自1999年2月在芬兰和墨西哥首次上市以来一直在用于儿童哮喘的预防和长期治疗,[10]一直到2005年,其间没有特别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11]孟鲁斯特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小于5岁的儿童,最近研究发现长期应用该药患儿会出现焦虑甚至抑郁等精神症状。
且发生率较高。
[12]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又不能确定为某种药物时,如果治疗允许的话,最可靠的方法是首先停用可疑药物甚至全部药物,这样处理可以及时终止致病药物对机体的继续损害,并有助于诊断。
5 儿童用药的原则5.1 选择合理药物在用药之前必须进行正确的诊断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避免儿科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
应首先确定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儿科常见的病毒性感染有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这些疾病各自有特异性症状与体征。
对细菌感染者应掌握所用药物的适应证、剂量、用药途径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可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两种药物”的原则。
[13]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不但会增加ADR发生率,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5.2选择给药途径给药途径由病情轻重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性质决定。
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能口服或经鼻饲给药的小儿,经胃肠道给药安全,有些药物(如地高辛),口服较肌肉注射吸收快;皮下注射给药可损害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不适用于新生儿;地西泮溶液直肠灌注比肌肉注射吸收快,因而更适于迅速控制小儿惊厥。
由于儿童皮肤结构异于成人,皮肤黏膜用药很容易被吸收,所以体外用药时应特别注意。
5.3选择合适剂量剂量选择不当是儿科ADR发生的另一主要因素。
[14]许多药品没有小儿专用剂量,普通常用的方法是由成人剂量来换算,多数仍按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小儿剂量,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适当选用。
[15]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有无药物浓度较之单一用药时的改变,要及时调整用量。
5.4选择合适剂型目前我国药物制剂品种中,供儿童使用的药物剂型仅有约60种(含中成药),即我国药品中98%以上没有儿童剂型。
儿科最常用给药途径是口服和注射,片剂和胶囊都不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
由于没有合适的剂型,将成人片剂或胶囊分成数份的情况时有发生,须知缓释剂、控释剂和肠溶制剂等都是不能分割使用的,其后果是直接影响剂量的准确性和药效。
现在我国儿科药品在药物剂型的改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16]但还需要不断研制开发更完善的儿童剂型,如儿童哮喘用的贴剂、镇静止惊用的肛门栓剂、儿童剂量小包装(片剂和胶囊剂);多种口服制剂(如滴剂、混悬剂、咀嚼片和泡腾片等)并改善口感,方便患儿服用;研制缓释制剂,减少服药次数和服药天数。
让儿童用药的选择性更高范围更广。
儿童药物治疗问题大部分是由于不合理操作和违反治疗原则所导致的。
[17]为避免用药错误,提高儿童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控制:加强患儿治疗后的随访和教育,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实行全程的医学服务;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和治疗方法;提高医疗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综上所述,为防止各项客观因素对儿童用药安全合理造成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儿童用药安全性合理性评价体系,通过对药品进行再评价、合理性和安全性分析来扩展儿童临床用药范围,并研制出儿童专用药品。
另一方面,建立儿童药品生产补偿机制,激励更多的药品生产企业将药品资源投入到儿童专用药物的研制和生产之中,从而开发出更多的儿童专用规格和剂型的临床治疗药物,降低资源浪费率,形成一套科学分析、合理用药、安全有效的循环系统。
同时还要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宣传科学用药常识,普及用药安全知识,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帮助家长走出用药误区,防止患儿家长盲目给儿童服用药物带来的安全隐患。
[18]儿童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1]魏令敏.儿科合理用药的探讨[A].中外医疗,2011.NO.22:186-187.[2]高淑琴,徐丽.儿科用药安全要点[C]. 医护论坛,2016,3,16(6):159.[3]周亚丽.临床儿童用药安全性初探. 医药前沿,2015,2(5):386.[4]赵瑞玲,秦倩倩,张冠东,高明娥. 儿童用药现况分析. 中国医药,2012,7(8):1006-1008.[5]张克敏,贾亦芊.儿童用中成药说明书调查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14(1):36.[6]王丽. 高度关注儿童用药的安全性[J] .儿科药学杂志,2016,15(5):1-4.[7]尹丽芬 .小儿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6):57-59.[8]Alvarez—Requejo A,carvajala Begand b etal.Under—reporting of adveree drugreactions.eatimate based on aspontaneous reportingscheme and asentinslsyatem.eurj clin pharmacd2012,54(6):483—488.[9]Bsckstorm M.MJ mdealt,dahlqvist R.under-reorting ofserious adversderug resctions in sweden.Phamacoepindmid Drug saf,2 014.13(7):483-487.[10]Knorrb franchi LM,bingard it,ct al.bratton motntelukast,a leukotriene receptor antugonist,for the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asthma in children aged 2 to 5 years.pediatrics.2011,108(3):E48-49.[11]williams b .noonan g .reiss tf.etal.loog-term asthma control with a-ral montelulcast.and inhaled beclometh ason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6 years and older.clin exp alleryy.2012,31(6):845-854.[12]Brunlof g,Tukukino c,walleratedt sm.indicidual caseafet yreports in children in commonly used drug group-signd de teation .BMC clin pharmacol,2015,8:1-2.[13]周森峨.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和处置[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1999,8(1):55.[14]徐小薇,王跃明,李大魁.儿科合理用药探索[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0,lO(2):125~l28.[15]Brunl6fG.TukukinOC.Wa¨erstedtSM.IndividuaIsesafe-ty repOrtsin children incommOnIy useddruggrOups—signaldetedIon.BMCClin PharnlacoI,2008.8:1-chil2 toyeam.edia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