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考化学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复习方案
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考查 2024一轮复习(解析版)

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考查一、氧化还原反应几组概念间的关系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四大规律”及其应用1.强弱律(1)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常考物质氧化性强弱顺序:KMnO4>Cl2>Br2>Fe3+>Cu2+(2)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常考物质还原性强弱顺序:SO2>I->Fe2+>Br->Cl-(3)应用: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判断反应能否进行2.价态律(1)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时,其价态一般先变为邻位价态(2)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反应,高价态的元素化合价降低,低价态的元素化合价升高,但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只接近而不交叉(3)应用:判断物质的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3.优先律(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加入氧化剂,按还原性由强到弱依次反应(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I-优先反应)(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加入还原剂,按氧化性由强到弱依次反应(如含Fe3+、H+的混合液中加入铁,Fe3 +优先反应)(3)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的先后顺序4.守恒律(1)内容: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即氧化剂降价总数=还原剂升价总数(2)应用:①直接计算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物质间的数量关系;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2023·浙江嘉兴·统考二模)关于反应S+2KNO3+3C=K2S+N2↑+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硝酸钾B.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N2,反应共转移1mol电子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D.电负性:O>N>C>K【答案】D【详解】A.反应S+2KNO3+3C=K2S+N2↑+3CO2↑中,N和S元素化合价降低,该反应的氧化剂是S和KNO3,故A错误;B.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N2,物质的量为0.1mol,则生成0.3molCO2,C元素由0价上升到+4价,转移1.2mol电子,故B错误;C.反应S+2KNO3+3C=K2S+N2↑+3CO2↑中,N和S元素化合价降低,C元素化合价上升,CO2为氧化产物,K2S和N2为还原产物,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所以电负性:O>N>C>K,故D正确;故选D。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合格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合格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1.引入环节:有氧运动2.概念复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回顾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3.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练习回顾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分析与判断。
梳理氧化剂、还原剂的变化与物质分类的关系。
4.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通过题目使学生回忆起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守恒规律、强弱规律、先后规律等。
让学生通过动手做题强化对抽象规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5.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已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应用进行汇总,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编织起知识网络。
选择有代表性的应用方式进行具体的练习。
尤以原电池为例,结合原电池的知识对氧化还原反应提高认知层次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必修一、必修二后针对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要求的复习课。
学生在高一阶段学习了氧化剂还原剂、原电池、物质制备等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广度。
该班学生平均程度较好,解决问题能力较强。
效果分析通过课后习题的评价检测,发现:学生能较熟练的分析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能较好的辨析。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能充分的理解和应用。
但是在计算问题上显现出能力仍有提高的空间。
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以及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应用等,都不断充实并加深着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知理解。
作为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既是重要的知识内容又是其他知识的支撑。
评测分析通过巩固自测、单元检测等方式进行评测,学生本节内容的得分平均84分。
成绩良好。
课后反思这节课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应用。
是对学生已学过知识的唤醒。
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继续提高。
课后应加强练习配平、守恒计算等。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学案精编版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一 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考试标准] 必考要求b 级,加试要求b 级。
1.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实例:在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的反应中Fe 2O 3是氧化剂,CO 是还原剂;C 元素被氧化,Fe 元素被还原;Fe 2O 3具有氧化性,CO 具有还原性;CO 2是氧化产物,Fe 是还原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①Cu 2S +O 2=====△2Cu +SO 2②3O 2=====放电2O 3③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④2Na +2H 2O===2NaOH +H 2↑⑤CaCO 3=====高温CaO +CO 2↑⑥2H 2O 2=====MnO 22H 2O +O 2↑⑦SO 3+H 2O===H 2SO 4⑧2Fe +3Cl 2=====点燃2FeCl 3⑨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⑩NaH +H 2O===NaOH +H 2↑⑪IBr +H 2O===HIO +HBr答案①③④⑥⑧⑩⑦⑧⑤⑥①④⑨⑪正误辨析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一定被氧化()(3)非金属阴离子只具有还原性,金属阳离子只具有氧化性()(4)H2O作为还原剂时,产物中一般有O2生成()(5)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6)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答案(1)×(2)×(3)×(4)√(5)×(6)×题组一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B.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得到电子的物质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答案 D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失去电子的物质;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一轮复习氧化还原教案

一轮复习氧化还原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规律;(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1)能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2)能够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问题;(3)能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2)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热爱;(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规律;(3)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特征;(2)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通过讲解和讨论,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氧化和还原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等;(2)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规律。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规律,包括氧化数的变化、电子转移的过程等;(2)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特征和规律的理解。
3.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包括金属的腐蚀、电化学电池等;(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传授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特征和规律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五、教学资源。
1. 课件。
准备相关的课件,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原理、特征和规律等内容。
2. 实验器材。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氧化还原的概念;2.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3.掌握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4.能判断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与配平教学设计:【基础知识复习】一、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学反应。
2.本质:反应过程中有。
3.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
例1.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A. 2Na2O2+2H2O=4NaOH+O2↑B. Cl2+H2O=HCl+HClOC. ICl+H2O=HCl+HIOD. 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4.电子转移表示法:(1)双线桥法——“谁变谁”双线桥法:分别用两条箭头表示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可以表示出同一元素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意义)。
注意:①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②箭号起止为同一元素;③在线桥上要注明“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数,得失电子数目应相等。
例2.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 NO↑+ 4H2O(2)单线桥法——“谁给谁”单线桥法:用一条箭头从失电子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①箭号起点为失电子元素,终点为得电子元素;②在线桥上只注明电子转移的总数不标得与失。
例3.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例4.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1)Zn + 2HCl== ZnCl2 + H2↑是点燃(2)CaO + H2O = Ca(OH)2否S + O2 === SO2 是通电高温(3)2 H2O === H2 ↑+ O2↑是CaCO 3=== CaO + CO2↑否(4)Mg(OH)2 + 2HCl == MgCl 2 + 2H 2O 否★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高考复习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电子 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判断某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反应 前后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特征。
2.基本概念
(1)氧化反应: 失去 电子(化合价 升高 )的反应。 (2)还原反应: 得到 电子(化合价 降低 )的反应。 (3)氧化剂(被还原): 得到 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 合价降低的物质)。 (4)还原剂(被氧化): 失去 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 合价升高的物质)。 (5)氧化产物: 还原剂 失电子后对应的产物(包含化 合价升高的元素的产物)。 (6)还原产物: 氧化剂 得电子后对应的产物(包含化 合价降低的元素的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配平原则: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2)配平步骤(以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为例): ①标出化合价变化了的元素的化合价。如:
②根据元素存在的实际形式调整发生了氧化还原 反应的物质的系数,使之成1︰1的关系。如:
③调整系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④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确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如: 2KMnO4+10HCl KCl+2MnCl2+5Cl2↑+H2O
2.优先规律 在同一溶液里存在几种不同的还原剂且浓度相差
不大时,当加入氧化剂时,还原性 强 的还原剂优 先被 氧化 ;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氧化剂且其浓度 相差不大时,当加入还原剂时,氧化性 强 的氧化 剂优先被 还原 。如:把少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 Fe2+先失电子;把少量Cl2通入FeI2溶液中,I-先失电 子。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是考试的一个难 点,基本考查方式一是比较氧化性还原性的 强弱,二是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反 应能否进行。总的解题依据是一个氧化还原 反应能进行,一般是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 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 产物的还原性。但要考虑到某些特殊情况如 符合特定的平衡原理而进行的某些反应。
2025届高中化学高考复习学案: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计算(答案在最后)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及书写技巧。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配平依据感悟:2.配平步骤类型1 直接配平类【教考衔接】典例 配平化学方程式:H 2S +HNO 3―→S ↓+NO ↑+H 2O 。
配平步骤如下:第一步:标变价。
H 2S -2 +HN +5 O 3―→S 0 ↓+N +2O ↑+H 2O第二步:列得失。
第三步:求总数。
从而确定氧化剂(或还原产物)和还原剂(或氧化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故H 2S 的化学计量数为3,NO 的化学计量数为2。
第四步:配系数。
先配平变价元素,再利用原子守恒配平其他元素。
3H 2S +2HNO 3===3S ↓+2NO ↑+4H 2O第五步:查守恒。
其他原子在配平时相等,最后利用O 原子守恒来进行验证。
听课笔记【师说·延伸】 配平步骤概括为:标变价→列得失→求总数→配系数。
【对点演练】考向一 一般配平类1.(1) HCl(浓)+ MnO 2=====△ Cl 2↑+ MnCl 2+ H 2O (2) KI + KIO 3+ H 2SO 4=== I 2+ K 2SO 4+ H 2O (3) MnO -4 + H ++ Cl -=== Mn 2++ Cl 2↑+ H 2O2.(1) S + KOH=== K 2S + K 2SO 3+ H 2O (2) P 4+ KOH + H 2O=== K 3PO 4+ PH 33.(1) KClO 3+ H 2C 2O 4+ H 2SO 4=== ClO 2↑+ CO 2↑+ KHSO 4+ H 2O (2) C 2H 6O + KMnO 4+ H 2SO 4=== K 2SO 4+ MnSO 4+ CO 2↑+ H 2O考向二 含未知数方程式的配平4.(1) Fe x S + HCl=== S + FeCl 2+ H 2S(2)Na2S x+NaClO+NaOH===Na2SO4+NaCl+H2O类型2缺项配平类【教考衔接】典例将NaBiO3固体(黄色,微溶)加入Mn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里,加热,溶液显紫色(Bi3+无色)。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第一课时)湖北省仙桃中学郭其敬考纲要求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热点重点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辨析;2.电子转移及氧化还原有关关系的表示方法;3.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4.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5.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6.求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之比;7.电子守恒的应用;8.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教学过程[思考]高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哪些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电极反应、有机反应、生物作用判断下列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理由?1.Na2O + H2O = 2NaOH2.2Fe + Al2O3= 2Al + Fe2O33.IBr + H2O = HBr + HIO4.CH4+ Cl2→CH3Cl + HCl5. NaH + NH3= NaNH2 + H2↑以5为例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一、基本概念反应实质: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表现特征: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二、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规律1、电子得失守恒 —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总数;电子有得必有失,失电子总数必等于得电子总数。
例: 实验室在配制FeSO 4溶液时总是放入一些铁粉或小铁钉,试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原理。
2、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 氧化性强的物质可以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可以还原氧化性强的物质。
例:日常生活中常用到铁皮,为了防止被腐蚀,常常镀上一层锌(白铁皮)或镀上一层锡(马口铁)。
一旦镀层有破损以后,哪种铁皮先被腐蚀?理由?3、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一般地,氧化剂总是先氧化还原性强的还原剂;还原剂总是先还原氧化性强的氧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方案
教学目标:
1.根据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2.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饱和食盐水和氯化铜溶液的电解原理。
知识梳理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_______。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_______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_______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______的反应物叫做氧化剂;而______的反应物叫做还原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__物而言的。
(4)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性是指__剂具有的能力,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___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还原牲是指__剂具有的能力,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___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
(5)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_____失去电子被_____所得的产物叫氧化产物;____得到电子被____所得的产物叫还原产物。
2、概念的联系
氧化剂(具有__性) —__电子—被__—发生__反应—__产物。
还原剂(具有__性) —__电子—被__—发生__反应—__产物
3、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予转移的表示方法一单桥线法
(1)箭号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2)线上只标出转移电子的总数。
二、原电池的原理:
1、原电池的概念:将______转化成_______ 的装置。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____ 电子,发生____ 反应
正极____ 电子,发生____ 反应
外电路电子从____ 极流向____ 极
内电路电子从____ 极流向____ 极。
一、氧化还原反应
三、电解池的原理
1、电解池的概念:将______转化成_______ 的装置。
2、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极反应:阳极_____阴极_____,
总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电解氯化铜溶液:阳极_____阴极_____,
总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