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杭信一中何逸冬一、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离)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3、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2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习题一】(2018•绍兴模拟)下列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FeCl2+Cl2═2FeCl3B.ICl+H2O═HCl+HIOC.SiO2+2C高温Si+2CO↑D.2Na+O2点燃Na2O2【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规律【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从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解答。
【解答】解:A.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选;C.C和S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Na和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习题二】(2015春•高安市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B.工业可采用火法炼铜:Cu2S+O2═2Cu+SO2,每生成2mol铜,反应共转移6mol电子C.称取25g CuSO4•5H2O固体溶于7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D.NO和NO2的混合气体共1mol,其中氮原子数为2mol【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电子守恒法的计算【分析】A.根据转移电子=化合价变化×物质的量计算;B.根据转移电子=化合价变化×物质的量计算;C.根据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计算;D.根据一个分子中含1个氮原子判断.【解答】解:A.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Cl元素由0价降低为-1价,所以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A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SO2,有1mol硫被氧化生成SO2,转移电子为1mol ×[4-(-2)]=6mol,故B正确;C.称取25gCuSO4•5H2O固体溶于75g水中,则含硫酸铜为25×=16g,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故C错误;D.因为论NO还是二氧氮还是NO和NO2的混合气体都是一个分子中含1个氮原子,所以NO和NO2的混合气体共1mol,其中氮原子数为1mol,故D错误。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成产物 + 水解产物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在同一水解还原成反应中,水解性:氧化剂>水解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成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基准:2cl2+2nabr===2nacl+br2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边线越依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弱(铂金除外);金属的边线越依靠后,其阳离子的水解性就越弱。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3、根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为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
因此,它们单质的水解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水解还原成反应越难展开(整体表现为反应所须要条件越高),则氧化剂的水解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弱。
(例如卤族元素和氢气反应)1、电子守恒规律: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例如: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时表现氧化性,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时整体表现还原性,(亚铁离子和锌、次氯酸根)在自身的水解-还原成反应中既整体表现水解性又整体表现还原性(氯气异构化)。
稀硫酸与开朗金属单质反应时,就是氧化剂,起至氧化作用的就是h,被还原成分解成h2,浓硫酸就是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时,起至氧化作用的就是s,被还原成后通常分解成so2。
3、归属于中规律:同种元素相同价态的物质之间出现水解-还原成反应时,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介于反应物中高价与低价之间,且不能交叉。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详解

氧化还原反应一、重要概念间的关系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过程中有特征是反应前后有2.把握好两条线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2.常见还原剂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步骤:“二选、二标、三定”1.二选:选定物质:升高线、降低线中各选定一个物质2.二标:选定物质算变价原子化合价差值x变价原子角标3.三定:通过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一定选定物质化学计量数,观察配另外两个物质计量数;二定电荷守恒,三定其他物质和化学计量数。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归中规律高变高,低变低题组一1.高炉炼铁中存在反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是氧化剂B.CO是还原剂C.C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C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2.工业上制备硝酸的一个重要反应为: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O2是还原剂B.NH3是氧化剂C.O2失去电子D.NH3发生氧化反应3.下列变化过程中,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l2→C l-B.I-→I2C.SO2→SO32-D.CuO→Cu4.下列物质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5.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7.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氨气使Al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8.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双选]( )A.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说明: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B. 1 mol甲烷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8NAD.2Na2O2+2H2O= 4NaOH+O2↑与Cl2+H2O= HCl+HCI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2Cu2++ 5I-= 2Cul↓+ I3-,中的氧化剂为10.Fe2O3与FeS2混和物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 n(Fe2O3)=题组二1.[16全国11,28]写出“煅烧“偏钒酸铵(NH4VO3)得到V2O5的化学方程式:2.[15全国1,27]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制备硼酸(H3BO3)的化学方程式:3.[15全国I ,27]以硼酸(H3BO3)和金属镁为原料在加热条件下可制备单质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4.[15全国1I,37] 单质Cl2与湿润的Na2CO3反应可制备Cl2O,其化学方程式为:5.[17全国I ,27]钛铁矿(FeTiO3)用盐酸“酸浸"后,钛主要以TiOCl42-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18全国II, 28] SiHCl3在常温常压下为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遇潮气时发烟生成(HSiO)2O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18全国1,27] 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可用碘标准液滴定。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1、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增加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些反应中元素的价态增加或减少。
2、反应物:氧化剂:在反应中获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3.产品:氧化产物:失电子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电子还原后得到的产物4、物质性质:氧化性:氧化剂的电子性质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失电子的性质1.一种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价态。
1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它的原子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如+7价的mn和+6价的s当元素2处于中间价态时,其原子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获得电子和失去电子。
因此,该元素既可用作氧化剂,也可用作还原剂,如价态为0的s和价态为+4的s3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它的原子则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还原剂,如-2价的s2.重要的氧化剂1活泼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o2等。
2.具有高价元素、高价含氧酸和高价含氧盐的氧化物,如MnO2和NO2;浓H2SO4、HNO3;高锰酸钾、氯化钾、三氯化铁等。
3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3.重要的还原剂1金属单质,如na,k,zn,fe等。
2.一些非金属元素,如H2、C、Si等。
3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
4种元素价低的酸,如HCl浓度、HBr、hi、H2S等。
5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2so3,feso4等。
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有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1、双线桥法要点:1箭头由反应物中化合价变化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化合价已经变化了的同一元素。
升高、降低各一根箭头,越过方程式中间的等号2.电子转移的数量:价态增加和电子损失;降低化合价,得到电子。
价态改变元素的原子数M×每个原子获得或失去的电子数ne-,即M×ne-2、单线桥法要点:1线桥从反应物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出发,指向反应物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箭头对准氧化剂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箭头不过“=”2.在线桥上标记转移电子的总数,不要写它们是否可以获得或丢失。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是中学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是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知识体系的一条思想主线,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一、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之间的关系1、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
2、反应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3、产物:氧化产物:失电子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得电子被还原后得到的产物4、物质性质: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得电子的性质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失电子的性质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二、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1、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1)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它的原子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如+7价的Mn和+6价的S(2)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因此该元素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0价的S和+4价的S (3)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它的原子则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还原剂,如-2价的S2、重要的氧化剂(1)活泼非金属单质,如F2(氟气)、Cl2(氯气)、Br2(溴)、O2(氧气)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高价含氧酸及高价含氧化酸盐等,如MnO2(二氧化锰),NO2(二氧化氮);浓H2SO4(硫酸),HNO3(硝酸);KMnO4(高锰酸钾),KClO3(氯酸钾),FeCl3(氯化铁)等。
(3)过氧化物,如Na2O2(过氧化钠),H2O2(过氧化氢)等。
3、重要的还原剂(1)金属单质,如Na(钠),K(钾),Zn(锌),Fe(铁)等。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氢气),C(碳),Si(硅)等。
(3)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CO(一氧化碳),SO2(二氧化硫)等。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一、五对概念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
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二、五条规律1、表现性质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3、反应先后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4、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如: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基本概念1、四组重要概念间的关系(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的化学变化叫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或者说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或者说是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3)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
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指生成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叫做氧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得产物叫做还原产物。
关系:口诀: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氧.化反应;(升失氧还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反应;(降得还氧还)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1.氧化还原中的电子转移表示法(1)双线侨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结果,该法侧重于表示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如注意:○1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侧;错误!箭头不表示得失,只表示变化,所以一定要标明“得"或“失”。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具体讲是箭头从失电子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如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1.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为不同的物质,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全部被还原或氧化,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
例如:2.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或氧化剂只有部分被氧化或还原,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分发生变化,除氧化还原反应外,还伴随非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即同一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例如:4.归中反应此同一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态,中间价态可相同、可不同,但只能靠近不能相互交叉(即价态向中看齐)。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一、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3.化合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4.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石墨变成金刚石,氧气变臭氧)。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规律是
1.守衡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降总值守衡
2.强弱律:反应中满足: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3.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4.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只能达到同种价态
5.优先律: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遇多种还原剂时,先和最强还原剂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1.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这是一种最普遍的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中,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发生在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
2.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类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发生在同一分子内的不同原子之间。
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类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发生在同一分子里的同种价态、同种元素的原子上。
这种反应又称为歧化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1、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
2、反应物: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
3、产物:
氧化产物:失电子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
还原产物:得电子被还原后得到的产物
4、物质性质:
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得电子的性质
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失电子的性质
1、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1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它的原子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如+7价的Mn和+6价的S
2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因此该元素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0价的S和+4价的S
3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它的原子则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还原剂,如-2价的S
2、重要的氧化剂
1活泼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O2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高价含氧酸及高价含氧化酸盐等,如MnO2,NO2;浓
H2SO4,HNO3;KMnO4,KClO3,FeCl3等。
3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3、重要的还原剂
1金属单质,如Na,K,Zn,Fe等。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3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
4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HCl浓,HBr,HI,H2S等。
5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2SO3,FeSO4等。
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有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
1、双线桥法
要点:
1箭头由反应物中化合价变化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化合价已经变化了的同一元素。
升高、降低各一根箭头,越过方程式中间的等号
2电子转移数目: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化合价降低、得电子。
化合价改变元素的原子个数m×每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个数ne-,即m×ne-。
2、单线桥法
要点:
1线桥从反应物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出发,指向反应物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箭头对
准氧化剂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箭头不过“=”
2在线桥上标明转移电子总数,不写得到或失去。
1、价态规律
同种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
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
处于中间
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歧化和归中规律
价态归中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价态的变化“只靠拢,
可相交,不相叉”。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1同时含有集中还原剂时,加入氧化剂后,还原性强的优先被氧化。
2同时含有集中氧化剂时,加入还原剂后,氧化性强的优先被还原。
4、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 = 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并且反应前后电荷数相等。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可总结为:比什么性,找什么剂,产物之性弱于剂。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从左向右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3、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的剧烈程度
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4、根据氧化性还原反应的程度
相同条件下:
1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产物价态高的氧化性强。
2不同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氧化剂,还原产物价态低的还原性强。
1、三个原则:得失电子守恒原则,原子守恒原则,电荷守恒原则
2、一般方法:化合价升降法联合最小公倍数法
3、配平技巧:
1正向配平法:先从氧化剂和还原剂开始配平。
适用范围: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元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中物质即是氧化物又是还原产物。
2逆向配平法:先从氧化还原产物开始配平。
适用范围: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中某一部分被氧化或被还原
3整体配平发:当某一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团多见于有机反应配平在某化合物中有数个时,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予以整体标价。
4缺项配平法
如果所给的化学方程式中有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写出来,在配平时,如果所空缺的物
质不发生电子的得失,仅仅是提供一种发生反应的酸、碱、中性的环境,可先把有化合价
升降的元素配平,最后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确定缺项物质,配平。
5其他配平法
①奇偶配平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
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
此方程式配平从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
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
故右边H2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2,式子变为:
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数应为4,最后配单质O2为5,把短线改为等号,写明条件即可:2C2H2+5O2==4CO2+2H2O。
②观察法配平
有时方程式中会出现一种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我们可通过这个复杂的分子去推其
他化学式的系数,例如:Fe+H2O——Fe3O4+H2。
Fe3O4化学式较复杂,显然,Fe3O4中Fe来源于单质Fe,O来自于H2O,则Fe前配3,H2O前配4,则式子为:3Fe+4H2O=Fe3O4+H2,由此推出H2系数为4,写明条件,短线改为等号即可:3Fe+4H2O==Fe3O4+4H2。
③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
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
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做法:选择化学方程式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设它的系数为1,再依次推断。
1、计算依据: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
2、计算公式:氧化剂的物质的量×变价元素原子的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等=还原剂的物质的量×变价元素原子的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