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场所的危险危害等级
2023年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制度

2023年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引言: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是一类具有高度危险性和易引发事故的物品,其在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为了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围绕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定义、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置等方面,阐述2023年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制度。
一、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定义和分类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是指能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根据其危险程度和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为最危险的级别,需要采取最严格的管理措施。
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储存管理1.设立专门的储存区域: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储存在专门的仓库或场所,有明确的标识和标志,其他人员禁止入内。
2.严格的储存条件:根据不同物品的要求,确保温度、湿度、通风等符合标准,避免引发事故。
3.定期检查和维护:对储存区域进行定期巡检,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完好,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运输管理1.申办运输许可证:所有进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运输的单位,必须持有相应的运输许可证,并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才能从事运输活动。
2.选择安全的运输工具:根据物品的性质和数量,选择适合的运输工具,同时确保运输工具具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
3.执行严格的运输标准:严格遵守运输标准,如限制车速、限制装载量等,同时,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的培训和演练。
四、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处置管理1.建立专门的处置机构:设立专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处置机构,负责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
2.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置方法:根据不同的危险物品,采取合理科学的处置方法,包括焚烧、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确保处置过程安全环保。
3.建立完善的处置记录系统:建立完善的处置记录系统,记录和保留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处置过程和结果,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审核。
五、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如宣传片、主题讲座等,向全社会普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危害和防范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危险品场所的危险危害等级

危险品场所的危险危害等级化学危险品场所是指生产、储运、销售、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所涉及到与安全卫生有关的地方。
本节重点介绍在化学品中数量最大,事故最常见的可燃气体(蒸气)场所和有毒化学品的作业(场所)条件。
其他例如放射物质等多种危险危害场所,不在讨论之列。
一、可燃气体(蒸气)爆炸危险场所划分在环境中,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的场所为危险场所。
根据爆炸性混合气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危险场所划分为三级区域,也即三个危险等级:(1)0级区域(简称0区):持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混合气的场所,称为0区危险场所。
(2)Ⅰ级区域(简称Ⅰ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混合气的场所,称为Ⅰ区危险场所。
(3)Ⅱ级区域(简称Ⅱ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可能出现爆炸性混合气的场所,称为Ⅱ区危险场所。
在Ⅰ级或Ⅱ级危险场所,如果合理设置可燃气监测报警仪,可燃气体(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接近其爆炸极限的20%和50%时,能可靠的发出两级报警信号,这个场所的危险等级可以降低一个级别。
这在国标GBJ58-83中有明确说明。
二、有毒化学品作业(场所)分级(见GB12331-90)有毒化学品重点讨论对人体的危害,只有人员在现场才能发生。
这种危害分急性中毒和慢性伤害两种情况,急性中毒是突发事件,大量有毒化学品侵入人体,其危害程度只与化学品危害程度有关。
对人体的慢性伤害与三个因素有关:即化学品的危害程度级别,人员在现场作业时间和有毒化学品在空气中的含量。
这三个因素分别用D、L、B来表示,作为计算有毒化学品作业分级指数C的三个指标。
即:D—有毒化学品危害程度级别权数;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B—有毒化学品空气中浓度超标倍数。
1、分级三个指标的确定①有毒化学品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②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③有毒化学品空气浓度超标倍数B以工作场所实际测定的在空气中的浓度和最高允许浓度做依据计算B值。
B=MC/MS-1式中:MC—测定的有毒化学品浓度值(mg/m3)MS—该有毒化学品在TJ36表4中最高允许浓度(mg/m3)2、分级指数C的计算C=D·L·B有毒化学品作业分级表由此表可确定作业场所危害程度。
中国的化学品危险等级划分

中国的化学品危险等级划分一、不同级别的危化品各种危化品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不同级别,共分为9个级别。
即:一级轻微危险品、二级较轻危险品、三级轻危险品、四级中等危险品、五级较重危险品、六级严重危险品、七级非常危险品、八级剧毒危险品和九级高度剧毒危险品。
不同级别的危化品危险系数不同,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巴洛仕专业危化品处置技术服务提供不同级别危化品的处置方法,采用科学环保的方式处理危化品。
并对储运场所进行严格的安全防范,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
二、不同特征的危化品各种危化品在性质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远距离肺部刺激、可燃、爆炸、毒性、腐蚀等多个方面。
对于每种危化品的不同特征,要采取不同的应急处理方式,掌握应急处理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对于可能对人体造成较大危害的危险品,建议预先购买相应防护用品,以免在处理时受到伤害。
巴洛仕专业危化品处置技术服务了解不同危化品的特征,拥有各类处置危化品的设备,以科学的技术和安全的措施处理危化品。
为场所安全快速处理危险品提供了可靠辅助。
三、危化品的应急处理在危化品事故发生时,亟需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以防止事故扩大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应急处理包括疏散人员、避免燃烧和爆炸、控制泄漏、降低污染等环节。
应急处理步骤的具体要求根据不同情况而异,但总体目标就是要快速稳妥地控制事态。
巴洛仕专业危化品处置技术服务专业设备、专业人员、专业服务,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进行应急处理,对事态加以控制,并排除安全隐患,提高后续处置危化品的效率和准确性。
危化品是一种危险和特殊的物质,我们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对于危化品的认识,并注意从源头控制它们的泄漏和污染。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让人们更深入了解危化品等级:分类、特征、应急处理,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环境。
同样,巴洛仕专业危化品处置技术服务可以提供一系列危化品处理技术和服务,使我们在处理危化品时更加安全、专业、高效。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拥抱新技术和方式、改变传统思路,推动危化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化学危险品场所危害性评估

化学危险品场所危害性评估化学危险品场所指的是生产、储存、使用化学危险品的场所。
化学危险品是指能够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环境和财产的物质。
化学危险品场所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化学品泄漏、爆炸、火灾等方面,这些事故不仅会对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污染环境、影响周围居民甚至造成财产损失。
因此,针对化学危险品场所的危害性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危害性评估主要内容1.化学品特性评估:对化学品物理、化学、毒理等方面的特性进行评估,了解各项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度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化学场所环境评估:对储存、生产、使用等场所环境进行评估,包括管道、储罐、设备、通风等因素的评估,了解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及扩散情况。
3.触发因素评估:评估各种事故的可能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生概率、损害程度等,即所谓的“火源、爆源、毒源”。
4.暴露评估:对人员接触到特定化学品之后对人体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急性和慢性中毒、过敏反应、炎症等。
二、危害性评估的依据1.法律法规:各国都有相关的法律和标准,化学危险品场所的危害性评估要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估。
2.化学品安全数据表:该数据表是每种化学品应提供给其使用者的一份EHS安全性数据。
其中包含该物质的化学品特性、物理化学性质、毒性数据、安全措施等各类数据。
3.事故调查报告:从已发生的化学事故中总结经验,准确评估危险品场所的整体安全状况。
三、危害性评估的意义1.提高安全意识:对化学危险品场所进行危害性评估,有助于相关人员认识到化学品的危险性,增强治安意识和安全意识。
2.防范风险:危害性评估能够有效地防范化学危险品场所的各种事故风险,包括火灾、泄漏、爆炸等,有助于化学工段少发生安全事故。
3.降低损失:防范事故的发生,能够减少事故的损失,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并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四、危害性评估的实施步骤1.制定评估方案:根据化学危险品场所的特性,结合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评估方案和评估标准。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引言化工厂是生产化学产品的工业设施,由于涉及到危险化学物质的处理和生产过程,所以必须对化工厂进行危险程度分级。
化工厂的危险程度分级主要是为了保证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对于化工厂的管理和监管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的定义、评估指标和具体的分级标准。
定义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是根据化学品的危害性和工艺过程的安全性来评估该工厂的危险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工厂划分为不同的危险等级。
该分级系统可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化工厂的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评估指标化学品危害性评估指标化学品危害性评估是其中一个关键指标,用于评估化学品的毒性、可燃性、爆炸性等危险特性。
一般来说,化学品的危害性评估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毒性:评估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2. 可燃性:评估化学品在接触到火源时的燃烧性能,包括燃点、闪点和自燃温度等指标。
3. 爆炸性:评估化学品在受到热、应力或其它刺激时,发生爆炸的倾向。
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指标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是另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评估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安全性:评估工艺设备的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或风险。
2. 操作安全性:评估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操作失误的风险。
3. 应急管理:评估应急管理措施的完备性,包括事故报警、应急转移和救援等方面。
分级标准根据化学品危害性评估和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的指标,可以将化工厂划分为不同的危险等级。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1. 一级危险化工厂:化学品危害性评估和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均较高的工厂,需采取严格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措施,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 二级危险化工厂:化学品危害性评估和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相对较高的工厂,需采取一定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 三级危险化工厂:化学品危害性评估和工艺过程安全性评估一般的工厂,需采取基本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措施,以确保基本的人员和环境安全。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点)是指企业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危险因素。
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部位。
二、划分危险源(点)的具体依据:有发生爆炸、火灾、灼烫危险场所及物质;有附落、倒塌、落物、崩块、飞溅伤人及补绊倒危险的场所及物质;有触电伤害危险的线路、设备和场所;有被机具绞、挤、撞、夹等危险的场所;有其它容易致人受伤的场所及物质;三、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危险源按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机率大或虽发生事故机率小,但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引起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对此,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危险因素。
二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频率较大或容易导致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
对此,要果断采取措施排除危险因素。
三级危险源是指虽不导致重伤以上事故和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但事故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性发生,对此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四级危险源是指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性的伤害事故。
四、危险源的管理一级危险源由厂级领导负责,由厂、车间、班组进行三级管理,班组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每月检查一次.二级危险源由车间领导负责,由工段和班组分级管理,班级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不定期进行抽查。
三、四级危险源由班组长负责,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五、对危险源管理的几项要求一、二级危险源必须设立标志牌,悬挂在显著位置,并保持清楚、完好、三、四级危险源可以不设置标志牌.标志牌要按规定要求制作(用不易损坏的材质):长600mm 宽400mm危险源(点)名称:编号:潜在危险:危险级别:检查标准:责任人:各级危险源(点)要建档登记,绘制管理网络图(表)。
应急救援工作要求及救援系统一、应急救援工作要求安全生产,重在防患于未然。
同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小和降低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对此,安全生产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危险场所的分区划分

危险场所的分区划分易燃易爆场管理所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中涉及易燃易爆场所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的后果是巨大的,无论是企业主要负责人还是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把易燃易爆场所的管理做为工作中的重要点,做到合法合规。
只有在平时做到履职尽责,才能尽职免责。
一、什么是爆炸性环境环境中存在的气体、蒸气、薄雾或粉尘可燃物质与空气形成混合物,点燃后能发生燃爆的环境。
二、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2类: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
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分区1.气体爆炸性环境依据气体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把危险场所分为0区、1区和2区三个区域等级。
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三、可燃性粉尘环境的分区根据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可燃性粉尘环境可分为20区、21区和22区三个区域等级。
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
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
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22区: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分为21区。
危险物品分类及其风险等级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指燃点较低,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后,极易引起燃烧的固体物质。 自燃物品:指自燃点较低,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即能引起迅速氧化燃烧的物质。 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质。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添加项标题
低度危险物品
定义:低度危险物品是指那些对人体和环境危害较小的物品,通常不会造成严重伤害或 长期影响。
常见例子:某些清洁用品、非易燃液体、普通化学品等。
处理方式:通常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进行安全处理和使用。
风险评估:风险等级较低,但仍需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与皮肤或眼睛接触,并确 保储存和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危险物品分类及其风险等 级
目录
危险物品分类 危险物品风险等级 危险物品管理措施 危险物品事故应急处理 危险物品安全监管与法律法规
定义: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能够 迅速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 体和热量,并伴有爆炸现象的物质。
爆炸品
风险等级:爆炸品的危险性极高,一 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 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采 取严格的安全措施。
法律法规体系及处罚规定
危险物品分类及监管法规
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环 节的法律法规
危险物品进出口的法律法规
危险物品事故的处罚规定
感谢您的观看
应急救援人员培训与演练
培训内容:危险物 品的性质、分类、 风险等级及应急处 理措施
培训方式:理论 授课、案例分析、 模拟演练相结合
培训周期:每年 至少一次
培训效果评估:通 过演练评估培训效 果,及时调整和完 善培训计划
安全监管部门职责与监管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品场所的危险危害等
级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危险品场所的危险危害等级
化学危险品场所是指生产、储运、销售、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所涉及到与安全卫生有关的地方。
本节重点介绍在化学品中数量最大,事故最常见的可燃气体(蒸气)场所和有毒化学品的作业(场所)条件。
其他例如放射物质等多种危险危害场所,不在讨论之列。
一、可燃气体(蒸气)爆炸危险场所划分
在环境中,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的场所为危险场所。
根据爆炸性混合气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危险场所划分为三级区域,也即三个危险等级:
(1)0级区域(简称0区):持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混合气的场所,称为0区危险场所。
(2)Ⅰ级区域(简称Ⅰ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混合气的场所,称为Ⅰ区危险场所。
(3)Ⅱ级区域(简称Ⅱ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可能出现爆炸性混合气的场所,称为Ⅱ区危险场所。
在Ⅰ级或Ⅱ级危险场所,如果合理设置可燃气监测报警仪,可燃气体(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接近其爆炸极限的20%和50%时,能可靠的发出两级报警信号,这个场所的危险等级可以降低一个级别。
这在国标
GBJ58-83中有明确说明。
二、有毒化学品作业(场所)分级(见GB12331-90)
有毒化学品重点讨论对人体的危害,只有人员在现场才能发生。
这种危害分急性中毒和慢性伤害两种情况,急性中毒是突发事件,大量有毒化学品侵入人体,其危害程度只与化学品危害程度有关。
对人体的慢性伤害与三个因素有关:即化学品的危害程度级别,人员在现场作业时间和有毒化学品在空气中的含量。
这三个因素分别用D、L、B来表示,作为计算有毒化学品作业分级指数C的三个指标。
即:D—有毒化学品危害程度级别权数;
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
B—有毒化学品空气中浓度超标倍数。
1、分级三个指标的确定
①有毒化学品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
有毒化学品危害程度级别
D
Ⅰ(极度危害)
8
Ⅱ(高度危害)
4
Ⅲ(中度危害)
2
Ⅳ(轻度危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