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欧阳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译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译文赏析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注释:1、孤: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适,嫁。
再,第二次)3、知其家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家世:身世。
4、既:等……之后。
5、去:离开。
6、之:到,往,去。
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
这里的南都学社为当时著名学社。
8、尝:曾经。
9、就寝:上床睡觉。
10、日昃(zè):太阳偏西。
11、或:有时。
12、昏怠:昏沉困倦。
13、辄(zhé):往往,每每。
14、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
15、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6、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7﹑依:依靠。
18、以:以......作为;用19、诵:吟诵。
20.适:嫁【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文言文原文:
呜乎!吾道夫见于未成之时,其名为素,其名为玄;见于盛时,其名
为华,其名为彩。
而今吾往矣。
吾知足而止,吾壹日不见於公庭,则群英
所议涣如风露,无复续者。
吾身既不改,吾名岂能全乎!一群滥吏,得欲
辱我。
吾岂肯以此搏人之口实,矜己之大名哉!
中文翻译:
唉呀!在未成功之时,我的名字是素净的,是神秘的;在成功的时候,我的名字是繁华的,是多彩的。
而现在我要走了。
我知道满足并停止,如
果我一天不出现在公共场所,则名誉将像风露一样消散,没有继续。
我的
身体没有变化,我的名字怎么能保全呢!一群腐败的官员想侮辱我。
我怎
么能以这个打击自己的名字为傲呢?
注释:
1.“未成之时”,指范仲淹年轻时还没走向政治巅峰的时候,他的名
声是素净的和神秘的。
2.“盛时”,指范仲淹在政治上取得成功的时刻,他的名声是繁华的
和多彩的。
3.“群英所议”,指在时局的变迁中,他的名声不再如“风露”般的
持久,不得人心、落寞无助的处境。
4.“身既不改而名岂能全乎”,指他自己的素质和成就并没有因为名
声的消失而有所改变,但是名望就是会这样,不可避免的。
5.“滥吏”,指腐败无能、特权横行的官员。
6.“以此搏人之口实、矜己之大名”,指显示自己的名望和自尊心。
古诗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翻译赏析

古诗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翻译赏析《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范仲淹。
其古诗全文如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稠粥不继,日再食,遂大通儒家经典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适,嫁。
再,第二次)3、知其家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家世:身世。
4、既:等……之后。
5、去:离开。
6、之:到,往,去。
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
这里的南都学社为当时著名学社。
8、尝:曾经。
9、就寝:上床睡觉。
10、日昃(zè):太阳偏西。
11、或:有时。
12、昏怠:昏沉困倦。
13、辄(zhé):往往,每每。
14、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
15、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6、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7、依:依靠。
18、以:以作为;用19、诵:吟诵。
20适:嫁21长山:古地名【翻译】范仲淹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
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
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OrG/b/373htm,因为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
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鉴赏】范仲淹他刻苦学习、逆境成才的经历。
这也正是他能成为刚直不阿、体恤民情、为政清廉的忠臣的原因。
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
而最后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超短的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以下是店铺精心准备的超短的文言文及翻译,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翻译_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翻译_文言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译文
范仲淹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
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
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因为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
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此文为欧阳修著)
注释
1、啖:喝
2、以:用
3、食:吃饭
4、贬:贬官
5、给(jǐ):供应
6、谗(chán):说别人坏话。
7、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
8、既(仕):考取功名后。
9、妻子:妻子与孩子。
10、糜:稠粥.。
中考文言文《范仲淹有志天下》全文详细翻译

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考文言文《范仲淹有志天下》全文详细翻译
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范仲淹有志天下》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作者】欧阳修【朝代】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译文:
范仲淹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贫困没有依靠。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
做官后,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及自身的安危。
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从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
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因为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此文为欧阳修著)
注释
1、啖:喝
2、以:用
3、食:吃饭
4、贬:贬官
5、给(jǐ):供应
6、谗(chán):说别人坏话。
7、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
8、既(仕):考取功名后。
9、妻子:妻子与孩子。
10、糜:稠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译文
范仲淹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
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
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因为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
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此文为欧阳修著)
注释
1、啖:喝
2、以:用
3、食:吃饭
4、贬:贬官
5、给(jǐ):供应
6、谗(chán):说别人坏话。
7、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
8、既(仕):考取功名后。
9、妻子:妻子与孩子。
10、糜:稠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