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镜泊湖火山介绍

合集下载

2023黑龙江镜泊湖导游词_1

2023黑龙江镜泊湖导游词_1

2023黑龙江镜泊湖导游词2023黑龙江镜泊湖导游词1“地下森林”是镜泊湖风景区一大奇景,地质学称为“火山口森林”。

它位于镜泊湖西北约45公里,坐落在张广才岭海拔一千米的深山区。

这里是一片长满红松、紫椴、黄菠萝、水曲柳、黄花松、鱼鳞松和落叶松等珍贵树种的原始森林。

面积66900多公顷,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

是世界有名的“火山口原始森林”。

火山口原始森林长约40公里,宽5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地理坐标为北纬44°9′—44°12′;东经128°31′—128°52′。

镜泊火山,是爆发的休眠火山。

据记载,大约一万年以前,张广才岭的镜泊火山群火山爆发,大量的熔岩喷出。

待火山停止活动,火山管道中岩浆冷却、收缩,火山顶部便自然下陷、塌落,于是形成了内壁陡峭、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十个火山口。

形状有的像盆状,有的像井,有的像簸箕。

这些熔岩组成的火山口,经过千万年的沧桑变化,大自然重新给它披上绿装,成为低陷的原始林带,故称火山口原始森林。

这里年平均温度在4℃左右,年降水量为618毫米。

火山口由于年代久远、环境适中、火山碎屑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十分肥沃,加上许多的动物粪便,给火山口森林造成了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

据考察发现,森林的播种者其实是松林中最活跃的松鼠。

它们把大量的松籽贮存在峭壁裂隙之中,以备常年食用。

经过雨水滋润,松籽破土萌发出幼苗,育为大树,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今天的火山口原始森林。

在我国八百多座火山口中,生长着这样茂密森林的极为少见。

2023黑龙江镜泊湖导游词2电影《画中人》就是在白石砬子拍摄的,其中有很多画面我们还都很熟悉。

镜泊湖水产丰富,在石砬下就特产鳜鱼,也是我们常说的鳌花鱼,有的时候您也可以看到红尾鱼蹦出水面,使湖水发出声响,泛起涟漪。

从大孤山上行拐向西南,一路上看去,湖光山景,变化无穷。

游船穿过狭窄的湖面,似乎水路已到尽头。

但一转弯,又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湖水展现在眼前,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水回路转的时候,一座小小岛屿出现了,这就是“小孤山”,古时相传为红罗女晒鱼网的地方。

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景点介绍

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景点介绍

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景点介绍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景点介绍一、引言1.1 主题介绍有人说旅行是一种遇见自己的方式,而中国拥有许多迷人的旅游胜地。

在浙江省黄山市,有一处神秘而独特的景点,那就是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

作为一个热爱自然风景的旅行者,我一直对这个地方充满好奇,因此特地前往参观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的景色和特点,以及我对这个地方的个人观点和体验。

1.2 文章结构我将为大家介绍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的背景和形成原因。

我会详细描述这个地方的景色和特点,包括植被、动物以及独特的地质景观。

我将分享我在这里的体验和个人观点,并为大家总结回顾这个主题,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全面、深刻且灵活的理解。

二、背景和形成原因2.1 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的位置和地质背景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位于黄山市,地处黄山火山群的核心地带。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泊之一,是一个被遗忘了数百年的秘境。

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数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当时熔岩流冲击并覆盖了周边的植被。

随着时间的推移,熔岩逐渐冷却并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地下洞穴系统。

2.2 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随着地下洞穴系统的形成,洞穴内的环境逐渐适合各种生物生存。

通过地下水和自然气候的作用,植物的种子逐渐进入地下洞穴并发芽生长。

这就是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楼宇般的洞穴里,有着独特而古老的植物,如苔藓、蕨类和花卉植物。

这些植物通过长期的适应和演化,独特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森林生态系统。

三、景色和特点3.1 地下森林的植被在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中,植被丰富多样。

这里的地下蕨类植物繁茂,形成了锦状蕨类群落。

苔藓和蘑菇等特殊植物也能在洞穴内见到。

这些植物独特的生长环境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形态和特性,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

3.2 地下动物的生态系统除了丰富的植被外,地下森林还生活着一些特殊的动物。

在洞穴的洞壁上,岩画蜥蜴常常出没。

它们以洞穴内的昆虫为食,是这个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食物链角色。

中国活火山

中国活火山

中国的“活火山”有八个,分别是: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黑龙江镜泊湖火山、吉林长白山天池火山、吉林龙岗火山、云南腾冲火山、新疆阿什库勒火山、台湾岛大屯火山和龟山岛火山、海南琼北火山。

1、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一般认为五大连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组成,如果包括火山区西部的莲花山,五大连池火山群应由15座火山组成,火山岩分布面积达800多km2。

老黑山、火烧山1719~1721年的喷发距今还不到300年,是我国活火山中有历史记载、喷发时间和地点最为确切的一处活火山。

2、黑龙江镜泊湖火山黑龙江镜泊湖全新世火山,共有13个火山口,均为复式火山。

推测镜泊湖全新世火山最晚一期活动可能在1000年左右。

从现有火山地质和年代学证据,镜泊湖发生的全新世火山喷发活动是没有异议的。

3、吉林长白山天池火山吉林长白山天池火山是目前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主峰将军峰位于朝方,海拔2749m。

天池火山的火山活动经历了造盾(2.77-1.203Ma早更新世)、造锥(1.12-0.04Ma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喷发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岩浆成分从玄武质→粗面质→碱流质代表其演化过程(刘若新等,1998;樊祺诚等,1999)。

4、吉林龙岗火山龙岗火山群有160余座星罗棋布低矮火山锥,显示高密度、多中心爆炸式喷发特点。

靖宇县城以西至靖宇-辉南交界以龙湾为代表的低平火山口(maar)成为龙岗火山群的一大景观,其中大龙湾和三角龙湾已开发成为我国境内唯一的、风景优美的低平火山口旅游风景区。

就在龙湾环绕的地区一座高耸的火山锥—金龙顶子火山拔地而起。

龙岗火山是中国少数几个近代仍有喷发活动的第四纪火山之一。

5、云南腾冲火山西南边陲的云南腾冲火山由于徐霞客记载了1609年打莺山火山喷发。

根据火山地质、地貌、岩浆演化和水热活动特点,一般都把黑空山、打莺山、马鞍山作为全新世火山。

6、新疆阿什库勒火山阿什库勒火山群位于新疆于田县以南约120km的青藏高原西北缘的西昆仑山,由10余座主火山和数十个子火山组成,包括西山、阿什山、大黑山、乌鲁克山、迷宫山、月牙山、牦牛山、黑龙山、马蹄山、东山和椅子山等。

镜泊湖

镜泊湖
小北湖河,在镜泊湖小团山子北0.5公里处汇入镜泊湖,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宁安境内长51公里。
地质特点
地质特点
镜泊湖山脉位于长白山张广才岭与老爷岭过渡地区,属低山丘陵地貌。湖西山势起伏较大,湖东及湖南山势 较平缓,湖北是熔岩台地,地势平坦。镜泊湖景区北部地貌复杂,分布着大小12个火山口。山脉最高海拔1260.7 米(鹿苑岛西面的老黑山),最低海拔339.17米(最低水位标高)。镜泊湖地质构造结构主要为花岗岩、珍珠岩、 玄武岩等。
全湖东北流向,流至北湖头张家亮子北,再向东北泻出注入瀑布深潭。满语称此潭为“发库”,即“海眼” 之意,湖水从此处流入牡丹江中。镜泊湖是火山熔岩堰塞湖。湖的出口处,由玄武岩构成陡峻的峭壁,湖水由上 冲泻而下,形成一个宽约30多米、落差20多米的镜泊湖瀑布,俗称“吊水楼”。长白山脉张广才岭蜿蜒于湖畔, 海拔最高为930米(老黑山锯齿砬予),最低为353米(依湖水位标高),全区为山岳地带。
镜泊湖水位年内变化特征如下:最高水位多出现在八月至九月,最低水位多出现在三月至四月,多年平均水 位为347.95米,最高水位为354.43米,最低水位为339.17米。牡丹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牡丹岭,江水比降大, 镜泊湖距牡丹江源头约300千米,落差达750米左右。
湖泊水系
湖泊水系
牡丹江宁安段
镜泊湖,为牡丹江干流上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水源于牡丹江。牡丹江,古称忽汗水、瑚尔哈河。发源 于吉林省敦化市西南部的牡丹岭,自西南蜿转流入境内,由大河口处注入镜泊湖,从湖的东北瀑布处流出,在县 境北部的范家乡后腰龙屯正北2公里处流入牡丹江市郊区的温春镇管辖区内。
镜泊湖属于新生代第三纪中期所形成的断陷谷地。第四纪晚期,湖盆北部发生断裂,断块陷落部分奠定了今 日湖盆基础。园区西北部的火山群自100万年前不断喷发,形成了一条长达百余里的玄武岩台地,距今4800年前 左右的最后一次火山爆发的熔岩在今镜泊湖电站大坝附近和沿石头甸子河断裂谷又有玄武岩溢出,熔岩流与来自 西北部火山群喷发物和熔岩汇集。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一道玄武岩堰塞堤,堵塞了牡丹江河道及其支流,形成了世 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还形成了小北湖、钻心湖、鸳鸯池等一系列大小湖泊。

神奇的火山湖中国黑龙江的五大连池

神奇的火山湖中国黑龙江的五大连池

神奇的火山湖中国黑龙江的五大连池火山,是大自然恢弘力量的象征,而火山湖,则将火山的狂暴与湖泊的柔美相结合,成为了自然界的奇观。

中国黑龙江省,拥有着一个美丽而神奇的火山湖——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著称于世。

五大连池是由火山喷发造成的多个湖泊组成,因其数量众多而得名。

这些湖泊呈现出蓝、绿、银、黑、白五种不同的颜色,每个湖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湖水清澈透明,仿佛翡翠般晶莹剔透。

特别是湖床的石灰华,呈现出银白色,给人以无限遐想。

站在湖边,远山和水天融为一体,美不胜收。

五大连池的火山景观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湖泊周围,火山口、硫磺山等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壮美的火山画卷。

火山口内的硫磺石雕塑,具有特殊的气息和纹理,犹如大自然的艺术品。

而从硫磺山上望去,湖水的美丽与火山的狂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震撼和宁静并存的感受。

除了火山和湖泊,五大连池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的苗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居民保留着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文化习俗。

在湖泊附近的村庄,可以看到苗族女子穿着传统的服饰,带着稚嫩的微笑,优雅地走过乡间小路。

他们的歌舞和手工艺品展示了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五大连池还是一个遗世独立的桃花源。

无论是春花盛放还是秋叶飘红,湖泊的四周都弥漫着花的香气和清新的空气。

在湖边散步,听着鸟儿的歌唱和湖水的潺潺流淌,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童话世界。

然而,如此美丽的五大连池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在保护环境方面,五大连池仍然存在着火山和湖泊天然景观的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问题。

因此,保护五大连池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成为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共同责任。

总结来说,五大连池作为黑龙江省的一颗明珠,以其独特的火山湖景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和谐的自然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

它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人类智慧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的结晶。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守护五大连池,将这片宝地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镜泊湖景区的详细介绍

镜泊湖景区的详细介绍

镜泊湖景区的详细介绍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堰塞湖,由火山口积水而成。

它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距牡丹江市区90公里,总面积583
平方公里。

镜泊湖是中俄边境上的一座天然湖泊,属火山堰塞湖。

它与俄罗斯境内的镜泊湖仅一水之隔。

每年五月末到六月初,正是镜泊湖花开满山、百鸟齐鸣的时节,镜泊湖又被誉为“天下第一曲水”。

在火山运动过程中,熔岩从地下喷出,形成了高达百米以上的巨大岩墙和火山锥,这种火山岩墙就形成了火山口、熔岩台地、熔岩管道、熔岩堰塞坝等自然景观。

同时还形成了镜泊湖大坝、镜泊湖瀑布等一大批人文景观。

火山喷发后留下的熔岩通道,被称为“地下暗河”。

它在地下流动时不断与湖水接触,由于湖底
与外界隔绝,温度和湿度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经地质专家研究认为:地下暗河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地质年代。

在距今约1.5亿年前
的白垩纪时期,由于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等原因形成了地下暗河。

—— 1 —1 —。

镜泊湖简介

镜泊湖简介

镜泊湖简介
中国最大的熔岩堰塞湖是镜泊湖,古时候称它湄沱湖,《汉书·地理志》中称其为湄沱河。

它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距东北边陲新兴工业城市牡丹江市约有110千米。

据地理学家考察,镜泊湖底曾是牡丹江上游的古河道,1万年以前,这一带火山喷发,汹涌奔流的玄武岩流壅塞牡丹江河床,凝固后形成了堤岸,堵塞了上游的河谷,形成了这一我国最大的高山湖。

这种由于火山熔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叫做堰塞湖。

镜泊湖平均水深为40米,由南向北渐深,最深处达62米。

全湖分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个湖区,总面积约为90.3平方千米。

镜泊湖的湖岸多港湾,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而最著名的湖中八大景却犹如八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这条飘在万绿丛中的缎带上。

这最著名的八大景是——吊水楼瀑布、大孤山、白石砬子、小孤山、珍珠门、城墙砬子、道士山和老鸪砬子。

镜泊湖充满原始天然的风韵,山重水复,曲径通幽。

镜泊湖火山熔岩喷发的原理

镜泊湖火山熔岩喷发的原理

镜泊湖火山熔岩喷发的基本原理1. 火山的形成与构造火山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它是由地球内部岩浆通过裂缝和孔隙进入地表形成的。

火山口是岩浆喷发的通道,火山口周围积聚的岩浆形成了火山锥体。

镜泊湖火山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属于典型的火山喷发类型。

2. 火山喷发过程火山喷发是指岩浆、气体和固体碎屑物质从地壳深处向地表喷射的过程。

具体来说,镜泊湖火山熔岩喷发包括以下几个阶段:2.1 岩浆上升阶段在镜泊湖火山熔岩喷发之前,地壳下部分存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浆。

当这些岩浆获得足够的能量时,会开始上升到地表。

这一过程是由于下部岩浆密度较大,且存在裂隙和孔隙等通道。

2.2 岩浆储存与聚集阶段当岩浆上升到地表下方的岩浆腔室时,由于地壳中的孔隙和裂隙等限制,岩浆无法直接向上喷发。

此时,岩浆会在地下聚集并储存,形成一个岩浆腔室。

这个腔室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其大小取决于火山活动的特征。

2.3 岩浆喷发阶段当岩浆腔室内部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超过了地壳的抵抗力,岩浆就会迅速向外喷发。

在镜泊湖火山熔岩喷发中,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和巨大的震动。

2.4 火山喷发物质释放与运移阶段一旦火山喷发开始,火山口会释放出大量的气体、烟尘和碎屑物质。

其中气体主要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这些物质会随着火山口释放到大气中,并随风传播到周围地区。

3. 火山喷发原理火山喷发的原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3.1 岩浆的物理性质岩浆是由地球内部熔融的岩石组成,其物理性质直接影响了火山喷发的特征。

岩浆的粘度越高,流动性越差,喷发时形成的熔岩流越缓慢;相反,粘度较低的岩浆会形成更为远射和流动性较好的熔岩流。

3.2 岩浆腔室压力火山口下方的岩浆腔室内部压力是火山喷发发生与否以及喷发规模大小的重要因素。

当岩浆腔室内部压力超过地壳抵抗力时,岩浆就会迅速向外喷发。

3.3 火山口结构火山口是火山喷发通道,其结构和大小对火山喷发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火山口较小而且通道狭窄,则喷发物质会形成高压气体和碎屑物质的爆炸;相反,如果火山口较大,则可以形成远射和流动性较好的熔岩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镜泊湖火山中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小北湖的火山口森林和蛤蟆塘两个火山区,共有13个火 山口,均为复式火山,其中火山口森林地区包括火山口森林火山、大干泡火山、五道沟火山、迷魂 阵火山等4个复式火山。这些火山主要由火山弹、岩饼、火山渣、浮岩、火山砾、火山砂等火山碎 屑岩和熔岩组成的火山锥体,熔岩分布于火山口周围,大量充填于河谷。 根据火山口地质特征、喷发物空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和14C测定结果,将镜泊湖晚期的全新世火 山活动划分为3个活动期。蛤蟆塘火山和大干泡火山渣层之下的炭化木14C年龄分别为距今3490年 和2470年,代表镜泊湖全新世第一期和第二期火山喷发活动时间,其喷发时间间隔约1000年。在 大干泡火山渣之上存在两层玄武岩,代表2470年之后镜泊湖第三期火山活动的产物,但现在还缺乏 年代学方面的证据。推测镜泊湖全新世火山最晚一期活动可能在1000年左右,这就需要对大干泡火 山渣之上的两层玄武岩年龄的直接测定或寻找其下的炭化木进行14C年龄测定。从现有火山地质和 年代学证据,镜泊湖发生的全新世火山喷发活动是没有异议的。 镜泊湖全新世火山喷发和熔岩流造就了现代火山景观(包括火山口森林、熔岩隧道、和吊水楼瀑布) 与早期的火山堰塞湖-镜泊湖一起组成著名的火山风景区。位于熔岩流下游的吊水楼瀑布,瀑布落 差60余米,是镜泊湖的著名风景点。熔岩隧道是镜泊晚期河谷熔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正逐步开辟为 旅游观光景点。从火山口森林地区至湖南屯26km长的范围内,发育了很多地下熔岩隧道,单个延 伸最长者近2km。"洞天一品"是当地旅游局给位于火山口森林地区的3、4号火口之间的一个宽约5~ 10m,高2.5~6m通道的美称。根据通道顶、壁尚存的熔岩乳滴,推测原为3号火口的一个熔岩隧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