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第1课《地球家园》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4《地球—我们的家园》 教案+反思

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案+反思1.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道理。
研究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基础,培养关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情感。
重点: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基础。
难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引入新课《地球——我们的家园》。
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为人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学生思考:假如离开地球,人类还能生存吗?资料阅读:学生分组阅读资料一和资料二,讨论并发言。
思考交流:观看视频,让学生思考问题:你觉得这些画面美丽吗?想不想让它们一直保持这样的美丽?它们可爱吗?请小组选择下图中的一个案例,说一说图中的人们是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基础,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培养关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情感。
亲,他们生产充足的食物,供我们充饥;她们奉献着丰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们建房造屋;那牧场上的羊群、蓝花盛开的亚麻田和中国的桑蚕编织物,让人类抵御酷暑严寒。
——[美国]XXX《房龙地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人类的破坏力已经使得地球越来越难以承受,出现了资源短缺、海洋污染、土地沙漠化、海平面上升、热带雨林破坏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鸟类、海洋动物和植物、人类及海洋环境都有危害。
观看视频后,我们应该重视环境问题,增强爱护地球的公德意识。
我们应该感受到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的生存场所,激发学生关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环保意识。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它。
在讨论中,我们可以分组自由讨论,查找相关资料,说说这些环境问题会带来哪些伤害。
通过思考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水俣病是因食入被有机汞污染河水中的鱼、贝类所引起的甲基汞为主的有机汞中毒,或是孕妇吃了被有机汞污染的海产品后引起婴儿患先天性水俣病。
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导言】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对地球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环保的重视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和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树立环保意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能力素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和实践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地球的大小、形状、结构、地理分布等。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公转、自转等。
3.环保知识和方法:节约用水、垃圾分类、保护植被、减少能源消耗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地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发表对地球的感受和看法。
2.探究:呈现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引导学生探索地球的大小、形状、结构、地理分布等,并讨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如节约用水实验、垃圾分类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4.游戏:设计环保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环保知识和方法,并加深对环保意识的认识。
5.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清理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6.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地球,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器材:准备适当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进行环保实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3.环保游戏:设计各种环保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环保知识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环保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年级综合实践地球家园教学设计

1\地球家园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我们的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了解地球为我们活在它的上面的居民提供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和实践,热爱人类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难点:地球的形状及其大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那么我们了解地球吗?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共同了解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
二、新课1、出示图片,老师提问:这是卫星从高空拍摄下来的地球的照片。
在很长的时间内,人们并不了解我们脚下的这颗星球。
“天圆地方”的说法曾一度很流行,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人们看不到这样的照片,得不出地球整体的样子的印象>。
2、提问:那么,后来人们是怎样发现地球是球体呢?让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后指名回答。
<人们在月食发生的时候,看到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环球航行>3、现在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地球到底有多大,看完后你试试看能不能给同学们描述一下地球的大小和形状,老师出示图片地球之大——周长约四万千米。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地球是球体——圆形。
先不要学生下结论,可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正确结论。
4、出示图片问:观看图片后,大家能否通过讨论,然后给地球的形状下个科学的意义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地球不是一个平面的圆形,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5、我们了解地球的大小和形状,让我们现在领略一下我们家园的风光。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什么必须的资源?学生讨论后,回答。
<这里是平原,我们的粮食大多出自平原>。
土地——矿藏和森林资源江、河、湖、海——许多水产品,交通和灌溉。
阳光、雨露——是万物生长也是我们人类生存的需要。
6、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呢?让学生同位交流,然后共同交流。
老师总结:因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雨露,离不开江、河、湖、海,也离不开平原、高山等,它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等多方面的东西。
保护地球,爱护家园(综合实践课教案)

保护地球,爱护家园(综合实践课教案)第一章:地球家园的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结构、气候系统、生物多样性等。
生态环境的现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1.3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生态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地球家园的兴趣。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地球家园的认识和感受,讨论地球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环保知识的学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
2.2 教学内容环保知识:自然资源的分类、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
环保技能: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2.3 教学活动观看环保知识视频,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做法,讨论如何改进和提高。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环保实践,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第三章:环保行动的实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所学环保知识付诸实践,提高环保行为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实践项目:校园环保、家庭环保、社区环保等。
实践方法:调查、观察、行动、分享等。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实践项目,制定实践计划。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观察、行动等,记录实践过程和结果。
分享与交流: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分享实践经验和收获。
第四章:环保意识的提升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环保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2 教学内容环保形势:全球环保形势、我国环保政策等。
个人责任:每个人的环保责任、环保行为的意义等。
4.3 教学活动观看环保形势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环保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信念和目标,讨论如何落实环保行动。
行动计划:学生制定自己的环保行动计划,明确个人的环保目标和措施。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继续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和动力。
五下科学教案第1课地球 优秀教学设计

五下科学第一单元地球、太阳、月球第1课地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
2、基本了解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分层。
能力目标: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情感目标: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地球的概貌,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难点: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三、教学时间:分4课时完成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地球仪、小船模型、篮球、橡皮泥。
学生准备:尺、有关地球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放驱动页幻灯片或图片:引导学生浏览任务驱动页,关注图中情景。
2、结合主题人物提出的疑问,进一步提出:“船身为什么看不见了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
二、地球的形状:1、引导学生思考“远航船船身先消失”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针对学生提出的猜测,和学生一道分析。
在各种不同的猜测中(如认为可能是海浪、云雾等作用的猜测),注意点明“远航船船身先消失、入港船船桅先出现”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下面的实验。
2、模拟实验:介绍实验方法,分发实验器材,并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
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出海船只的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的原因。
小结:地球是圆形的是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3、还有哪些例子说明地球是圆的呢?举例: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引导学生思考或课后收集地类似的例子。
三、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1、人们什么时候开始真正认识到地球形状的呢?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内容,介绍人们由猜测到最终证实地球形状的过程。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地球家园之“世界环境日”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地球家园之“世界环境日” 全国通用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世界环境日”的背景和意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了解“世界环境日”的由来和意义2. 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3. 探讨如何保护环境,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4. 进行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世界环境日”的意义,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进行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
-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教学视频,环保手册-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环保手工艺品材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地球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2. 讲解:介绍“世界环境日”的由来和意义,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3.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环保手工艺品,进行垃圾分类等。
5. 总结: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地球家园之“世界环境日”- 子理解“世界环境日”的意义,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进行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
作业设计-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世界环境日”的感悟,分享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行动计划。
- 让学生制作一份环保手工艺品,展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热爱。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环境日”的意义,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进行实际的环保行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地球,积极保护环境。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安排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以及能否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宜居家园靠大家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宜居家园靠大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主题阐释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了解我们的家园观察我们的家园讨论家园的环境问题2. 第二课时:调查和分析环境问题进行环境问题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3. 第三课时:提出解决方案讨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4. 第四课时:实施解决方案分工合作,实施解决方案记录实施过程和结果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发现环境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环境问题。
2. 如何引导学生制定并实施解决方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投影仪2. 电脑3. 调查表学具1. 笔记本2. 画笔和颜料3. 调查表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家园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宜居的家园?我们的家园有哪些环境问题?展开探究1.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2. 调查和分析环境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并记录下调查结果。
3. 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并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
解决问题1. 各小组讨论并制定解决自己选择的环境问题的方案。
2. 全班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讨论其可行性和效果。
实施解决方案1. 各小组分工合作,实施自己的解决方案。
《地球家园》教案

《地球家园》教案《地球家园》教案《地球家园》教案1【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3.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感兴趣。
细致观察、乐于表达。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2.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土壤,放大镜,橡胶棒,小铲,塑料饲养盒【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5分钟)1.出示一盆土壤,提问:土壤里有什么,你知道吗?学生自由发言,可以从土壤的成分和居住在土壤里的生物两个方面回答。
2.观察土壤提供放大镜、橡胶棒和一盆土壤,学生分组进行观察。
组织交流,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说明:没有橡胶棒也可以用筷子、镊子等工具,主要是用来翻看土壤,土壤里有小石块、沙子、黏土、草茎、落叶、蚂蚁等。
)二、聚焦(预设5分钟)1.聚焦:大家都说,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那你们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自由回答,比如可以用来盖房子,制作砖瓦、陶瓷,另外还可以给植物提供营养,给动物提供栖息地等。
2.过渡:今天我们将到校园里进行观察,看看生活中那里的动物和植物。
三、探索(预设20分钟)1.讨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提问:你们觉得,校园土壤居民会有哪些呢?我们去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推测和发言。
2.教师进行活动提示:细致,全面,有顺序,不伤害(细致是指能够耐心、仔细地观察土壤中动植物的特点。
全面是指能够全方位地观察土壤上的动植物,包含土壤上的和土壤里面的。
有顺序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比如先观察土壤上直接可见的,再观察落叶下的,最后观察土壤里面的.,观察动植物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地球家园
教学目标:
1、认识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
2、了解地球上的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知道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
3、认识各种生物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明白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了解现实的环境状况,懂得保护环境时不可待的迫切性。
教学准备:
地球的各种全景图片,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图片、资料,生物链知识课件,环境污染的资料与图片。
教学用时:
4课时
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
一、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1、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所有开发和利用都应当从整个自然界,尤其是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即所谓生物圈的平衡状况加以全面地和科学地考虑,然后再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
2、我国保护环境的法律
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已经明确指出:“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这样,在党和国家的重
视和领导下,我们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为创造一个无污染和公害、生态保持平衡和优美的环境而共同努力。
二、保护家园,我们在行动
1、一位小学生的话
地球爷爷您好,我是一位同情并且关心您的一位小学生。
我从电视上看了人类的所作所为极为痛心,您一直那么呵护我们不让外界有机可乘,但是人们仍然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地伤害您。
虽然,我不能为您做出很大贡献,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并呼吁同学们一起保护您。
2、我们要行动
(1)不随地吐痰
(2)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3)用完水及时关闭水笼头
(4)多种花、草、树木把您打扮的更漂亮
(5)保护臭氧层
(6)不随便丢垃圾
(7)垃圾分类
(8)回收废电池
(9)尽量不排放乌烟
(10)不浪费纸张
三、教师总结
古往今来,地球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
原来的她被她的儿女们装饰得楚楚动人。
可是,现在她的儿女竟然为了自身的利益,弄得她千疮百孔。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母亲;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
“拯救地球母亲”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