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第4课 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4课 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认识学校公共生活规则的作用和必要性。

3. 能够自觉遵守学校公共生活规则,促进和谐共处。

教学重点:1. 公共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校公共生活规则的作用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守规矩的意识和习惯。

2. 如何提高学生在公共生活中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教学准备:1. PPT2. 图片资料3. 学校公共生活规则手册教学过程:Step1. 导入新课教师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校里的公共场所都有哪些?”,“公共场所有哪些规则?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引导学生对公共场所和公共生活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Step2. 介绍公共生活1. 引导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公共生活的具体场景,例如学校、公园、商场等,让学生感受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3. 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生活的意义,即帮助我们建立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

Step3. 学习学校公共生活规则1. 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公共生活规则的制定过程与目的。

2. 通过展示学校公共生活形式和内容,让学生认识学校公共生活规则的作用和必要性,可以有效地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习环境。

3.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学校公共生活规则手册,认真理解每一项规定。

Step4. 规范公共生活行为1. 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分别列举公共生活中常见的规范和不规范的行为,例如:不吸烟、不乱扔垃圾、不打闹等等。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不规范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烦恼和困扰,需要积极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3. 建议学生互相监督、相互提醒,共同维护学校公共生活秩序。

Step5. 总结回顾1. 通过课堂互动,巩固学生掌握的学习内容,并进一步了解公共生活的意义和规律。

2. 强化学习效果,对学生遵守学校公共生活规则的表现进行表扬,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公共生活习惯。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4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4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4我们的公共生活》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4我们的公共生活》的第一课时。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和规范,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道德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公共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共生活的规范和道德要求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学习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一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和规范,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养成良好的公共道德行为。

3.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共生活的特点和规范。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公共生活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规范和要求。

2.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真实的公共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公共道德行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公共生活案例和图片。

2.准备小组合作的活动材料和奖品。

3.教师提前学习相关的内容,充分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和规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公共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和规范。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公共生活的理解和看法。

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公共道德行为。

4.巩固(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奖励,巩固学生对公共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公共生活》是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共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公共道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认知能力,对公共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和自律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锻炼他们的公共生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提高公共生活的实际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共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公共生活规则的认知和遵守。

3.学生在公共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和自律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公共生活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公共生活问题,培养他们的公共意识和公共道德。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公共生活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自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公共生活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公共生活实践的场景和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公共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公共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公共生活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公共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公共生活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加深对公共生活规则的理解和记忆。

五年级下《我们的公共生活》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下《我们的公共生活》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4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认识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的区别。

3、了解公共场所中的言行举止规范。

4、树立公共意识,形成良好的公共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公共生活的概念和意义。

2、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的区别。

3、公共场所中的言行举止规范。

4、树立公共意识,形成良好的公共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和意义。

2、如何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公共场所与私人场所的区别。

3、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公共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公共行为习惯。

课前准备:1、准备图片和视频,展示公共场所的特点和作用。

2、准备小组讨论的题目和要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3、准备板书和教学用具。

学情背景:学生年龄段为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公共生活和公共场所的概念和意义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加深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程教材主要包括图片和视频,以及老师的讲解和引导,通过展示公共场所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生活的重要性,了解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的区别,掌握公共场所中的言行举止规范,树立公共意识,形成良好的公共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5分钟)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公共生活。

请看这些图片和视频,这些地方是什么地方?你们都去过吗?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学生们观看图片和视频,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谈论这些场所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身边的公共场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公共生活的初步认识。

老师:非常好,我们都了解了这些公共场所。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公共的呢?(等待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预设:学生们回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公共场所,如公园、超市、学校、医院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回答,让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进一步了解公共生活。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公共生活》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对公共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共生活的具体内容和规则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公共规则和维护公共秩序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等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

4.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共生活的具体内容和规则。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公共规则和维护公共秩序。

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公共生活,增强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2.案例分析: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职责,培养学生承担责任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情景道具、角色道具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布置。

4.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小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教学视频展示公共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公共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公共生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2020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二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认识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2020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二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认识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2020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二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认识公共生活》教学设计XXX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XXX《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材分析“公共生活靠大家”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由《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和《我参与我奉献》三课组成。

本课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第4课第一课时内容,是来自于公共生活这一方面内容。

本单元主要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上的价值引领。

内容上带领学生结合生活实践,使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扩展,内容程度逐渐加深,思维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材的设计通过多样的活动方式、开放式的讨论交流,方法体验,调查采访,实验活动,行为指导,故事分享等引领学生生活与实践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材始终。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基础不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有些家长、学生认为是小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因此学生对该学科的研究也不够重视,课前预不够充分。

教学目标1.相识身边多种多样的公共生活,晓得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

2.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3.懂得只要共同遵照社会公德,才能更好地享受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增强公共意识,增加生活的兴趣,丰富人生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公共生活教学内容“认识公共生活”课时目标1.了解身边多种多样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

第1页2.懂得只有共同遵守社会公德,才能更好地享受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增强公共意识,增加生活的乐趣,丰富人生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公共生活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4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4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中,人们的言谈举止有什么不同吗?10、连一连:请依据你的生活阅历,把下列地点和警示语连在一起,并说说这些警示语给你怎样的启示?11、小提示:每个人都有两个生活空间,一个是私人生活空间,一个是公共生活空间。

再公共生活空间中,我们要遵守肯定的行为规章,留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12、小小共享会: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说一说,在公共生活空间中,我们都需要留意一些什么?你知道一些相关的规章吗?13、公共生活要遵守:比如电梯先出后进、排队等。

14、小对比:以前看电影和现在看电影。

15、小调查:请你采访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听听在他们小时候都有哪些公共场所?现在有什么是他们当时没有的呢?16、小提示:随着社会的进展,公共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人们可以依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需求,逐步解决现实问题,增加生活的乐趣,丰富人生的意义。

17、相关链接:多样的公共生活。

18、想一想,说一说:在你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你们最常参与的公共生活是什么?哪些公共场所你认为必不可少?19、小提示:公共生活是我们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消遣、学习、工作等的重要载体,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没有公共生活。

20、小拓展:有同学说父母在网上购物,这也是参与公共生活。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网络虚拟世界是否存在公共生活的行为规范。

通过对比,感受当今公共生活的进展与丰富。

懂得网络空间也有公共生活,并提示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也要遵守相关的生活规章、行为规范。

呢?21、当代公共生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展,特殊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因此,网络虚拟世界也是公共生活的重要部分。

22、你有使用网络的阅历吗?在网络空间我们需要遵守哪些规章?课堂小结当代公共生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展,网络虚拟世界也是公共生活的重要部分,无论在现实生活空间还是网络空间,我们都要遵守好公共生活规章,使生活稳定有序。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4 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一课时 认识公共生活 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4 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一课时 认识公共生活 精品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4《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认识公共生活》教学设计的发展,公共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共同建设公共生活。

与公共生活的意识。

板书总结本框内容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班级 ____ 姓名 ____ 考号____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随着我们_____的增长和__________的逐渐增强,我们会觉得家人说的话和要求做的事与自己内心的想法_______,有时还会与家人产生一些_______。

2、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_____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事有了自己的____。

3、在长辈眼里,我们缺乏生活____和社会____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4、家人的人生_____、生活经验相对丰富,我们与他们在生活态度、_____、兴趣爱好、__________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5、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们需要_____面对,学会以积极的______、有效的______,主动将矛盾______。

6、主动与家人______,能增进相互的了解和理解。

7、高要求和常______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爱;独立和______标志着逐渐长大。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后边打“√”,错误的打“×”,逐渐长大每小题3分,共18分)1、小明同学对妈妈的嘱咐关心很反感,有时还和家长抬杠。

()2、我们要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她们的爱。

()3、张萌与家人发生矛盾时,默不作声,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4、与家人发生矛盾时,应该首先反思自己做的不对的地方。

()5、在沟通时,遇到父母不理解的地方,用吵闹来解决。

()6、在与父母沟通时,如遇到父母不明白的地方,要放慢语速去解释。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当自己的意愿与父母意见不一致产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A、坚持自己的意见,与父母吵闹B、置之不理,不分辨C、理性面对,以积极的态度与父母沟通,主动化解矛盾2、小亮很调皮,有时也会惹父母生气,但他与父母的关系很融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明确公共生活的公开、公有、公平的特性。
联系古语渗透传统文化,了解历史出处。
发散思维,有很多可能性,引导明白学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处理方式。
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回望已有生活经验,谈感悟,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公共设施越来越人性化,感受到大多数人都能很好地遵守秩序。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空间的两面性。
延伸活动
活动四:结合经历谈感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越来越丰富,图中是人们经常参与的公共生活(24页图片)
1.结合已往的经历,谈谈在参与公共生活中的发现,感受。
2.辨析:有的同学说父母在网上购物,这也是参与公共生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3.网络世界是否存在公共生活呢?
师总结: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社会的场所和领域不断的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案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是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信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
第四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公共生活
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知道人们在公共场所的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2.明白在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行为是有区别的。
3.懂得在公共生活中哪些公共生活中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能做。
难点
在公共空间自己的言行和私人空间有所不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生活中,我们除了在家里以外,你还会去什么地方,去干什么?
师总结: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去博物馆参观、去公园散步、去商场购物等,这些场所都是公共空间。我们在公共空间里的生活,构成了公共生活。
生举例回答。
在书上填写,体会不同场所不同的功能。
思考后表发观点。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思考不同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小组讨论,发表观点。
学生分享自己或与家人参与公共生活时的经历。
发表观点,说明理由。
举例说明网络世界的两面性。
公共场所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分类清楚不同场所的功能。
引发思考,公共场合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相关链接:多样的公共生活
有些公共生活是人们自发组织的,比如看电影、逛公园等活动;有些是社会机构组织的,比如志愿服务活动、各类体育比赛、社会服务等,有些是政府部门提供的,比如在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等公共空间中的活动。
阅读理解。
了解公共生活的组织方式。
课堂小结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我们正享受着丰富多彩公共生活带来的幸福人生。
呢?
2.解释词语“公共”
你是怎样理解“公共”这个词的,说一说你的理由?
引用古文:公为平均;共为合力。合起来的意思是:共同进行平均分配。公共,指公有的;公用的;大家的。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
既然我们在公共生活中行为是公开的,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
从生活实际问题导入公共生活的概念。
讲授新课
活动一:看图分类
阅读图片,根据类别填入相应的公共场所名称。22页活动园。
交通场所:
文化娱乐场所:
体育场所:
文化交流场所:
购物场所:
就诊场所:
这么多的公共场所为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提供了服务,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活动二、公共生活“行为公开”
1.公共场所是为人类服务的,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在公共场合随心所欲呢,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情
活动三:辨析
1.公园的长椅上没有人,是否可以躺在上面?
阅读书23页绘图。
2.小组讨论:每个人都有两个生活空间,一个是私人生活空间,一个是公共生活空间,我们的言谈举止有什么不同呢?播放视频《公共空间有你也有他》
生汇报。
师:公共空间生活和私人空间生活区别很大,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再去公共空间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影响到他人。因此,为了提高公共生活质量,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对自己的公共生活行为负责。
充满期待。
板书
第四课 我们的公共生活
幸福人生
私人空间生活公共空间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