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印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9张PPT)

五、佛教的建立
• 时间:公元前6世纪 • 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 主张:众生平等 • 教义:反对种姓制度,
提倡众生平等。 • 发展:公元前3世纪臻于
鼎盛并开始外传,逐渐 成为世界性宗教。
释迦摩尼像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 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痛苦不 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
他离家修佛行陀,说后来法创立佛教,被尊佛为陀“佛坐陀像”。
阿育王
孔雀王朝 第三代国王
佛教传播与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 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 “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 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 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
成为佛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 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 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力统治和 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教, 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 队,而是派遣宣扬佛教的高僧。
种姓制特点 世代相袭; 种姓内婚制; 不同种姓的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二种. 姓制度
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像这样一个贱民女孩,她的命运已经被印度教 的教规所决定,除了在德里的亚穆纳河畔当洗 衣工,她几乎无法想象还能干什么别的。而像 这样洗衣服种姓的人是专门负责处理被血或排 泄物污染过的物品的。可以说,这个小女孩的 命运就是由种姓制度所决定的。
《摩奴法典》规定:“如果刹帝利辱骂了婆 罗门,须罚款100帕那;如为吠舍须罚款150 或200帕那;如为首陀罗则处以体刑。”相反, “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须罚款50(帕那), 如果侮辱吠舍,须罚款50的一半,而侮辱首 陀罗则罚款为12”。这种不平等关系在婆罗 门和首陀罗之间最为严重。例如,婆罗门侮 辱了首陀罗只罚几个钱,而首陀罗若是辱骂 了婆罗门,则要被割掉舌头。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共16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共16张PPT)
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
浴佛节
Buddha's Birth Day
农历四月初八,纪念佛教 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的佛教仪 式节日,又称佛诞节。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也称“鬼 节”。俗传去世祖先七月初被 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 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 “佛成道日”,纪念释迦牟 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 立佛教的日子。
被统治阶级
婆罗门编造:从造物神的 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 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 从脚生出首陀罗。
首陀罗(第四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 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 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三、佛教(教义、传播)
1、地理环境 2、文明历程 3、文明成就
古古汉 代巴谟 两比拉 河伦比 流王法 域国典
1、法典内容
2、法典特点 3、制定目的 4、法典地位 5、法典实质
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 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 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前23—前18世纪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左右,雅利安人入侵
种姓制度
前4—前2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
佛教
再次分裂
前 4000
前 20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元 元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1张PPT)

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种姓制度激 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了印度社会 的发展。种姓制 度虽已废除,在 当今印度社会仍 有影响。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了森严 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此外还有“不可接触者”——贱民。 (1)婆罗门:(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2)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吠舍:(农民、牧民、商人)从事农、牧、商业; (4)首陀罗:(被征服者)从事农、牧、渔和手工业; 3.特点:种姓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 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释迦牟尼 乔达摩·悉达多
如来佛祖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 2.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第3课 古代印度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C
___吠___舍____
农民、牧民、手工 供,供养第一、第二等
业者、商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
D
__首__陀___罗___
被征服者、贫困破 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
产失去土地的人
三个等级服务
3.探究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古代印度的社会 关系。
种姓制度说明了古代印度四个等级地 位不平等,界限森严;佛教却说明了古代 印度人渴望“众生平等”。
度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贱民”还遭受到奴隶一样的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三课 古代印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三课 古代印度

(1)地理位置
古 代
1.发展历程(2)早期文明 (3)出现小国
印 度
2.种姓制度(4)鼎盛时期
(1)创立
3.佛教(2)发展
(3)传播
佛教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 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 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 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佛教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 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
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
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
,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据说
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
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
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
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
婆罗门编造:从造物神梵天的嘴演化 “种姓”一词在印
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 度的梵文中称“瓦
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尔那”,意为肤色
种姓制度
梵天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 最卑贱的贱民
婆罗门(第一等级)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第二等级)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吠 舍(第三等级)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华 氏

古史籍记载,华氏城长约15公里,宽约2.8公里,城周 围环有宽阔壕沟,护城墙有570座城楼和64座城门。皇 宫花园养着孔雀,绿树成荫。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 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 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 转,逝者如斯,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 “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古代印度》课件PPT完整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古代印度》课件PPT完整版


3.在品读文字中,继续巩固总分的构 段方法 ,初步 学习围 绕中心 句概述 自然段 主要内 容。

4.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 多的知 识。从 植物妈 妈的办 法中, 学生能 感受到 大自然 的有趣 ,生发 了解更 多植物 知识的 愿望, 培养留 心观察 身边事 物的习 惯。

5.根据诗歌内容,课文中配有相应的 插图, 形象地 描绘了 三种植 物传播 种子的 方法, 同时告 诉小读 者植物 传播种 子的方 法有很 多,仔 细观察 就能得 到更多 的知识 。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
官吏
政大权
吠舍
农民、牧民、向国家纳税,向神庙
手工业者、 上供,供养一、二等
商人

首陀罗
被征服者、 贫困破产失 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 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 ,干最低贱的职业, 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 》课件 (共28 张PPT)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1.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 世纪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摩尼”。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2.教义
四谛说 苦谛:指人生的各种痛苦,一共有八种,即生老病死、求 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受阴; 集谛:人生多苦的根源是欲望; 灭谛:消灭人生痛苦的关键在于消除欲望; 道谛:要消除欲望就要修行,修行的途径被称为“八正道”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分化产生 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 “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 意为颜色、品质。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 》课件 (共28 张PPT)

部编历史九年级《古代印度》课件

部编历史九年级《古代印度》课件

部编历史九年级《古代印度》课件•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古代印度的经济和文化目录•古代印度的对外交流•古代印度的衰落和外来影响•古代印度的遗产和影响CATALOGUE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古代印度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高原为山地,平原为冲积平原。

古代印度气候和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和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印度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为雨季和旱季两个季节。

古代印度的气候与地形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始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以城市为主要特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摩享佐·达罗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在公元前18世纪左右突然衰落,原因至今尚不明确。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CATALOGUE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印度次大陆的统一印度次大陆的早期政治格局01孔雀王朝的崛起02统一的意义03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君主制的特点共和制和部落联盟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印度教和佛教的政治理念印度教和佛教的政治理念概述佛教的政治理念CATALOGUE古代印度的经济和文化农业古代印度的农业非常发达,特别是在恒河平原地区。

农民通常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耕种,但他们的灌溉系统和水管理系统非常先进。

这使得印度成为了一个粮食生产大国,并拥有庞大的农业人口。

手工业古代印度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特别是在纺织、制陶和金属制品方面。

印度工匠的技术非常高超,他们的产品在当时的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此外,印度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币的国家之一,这进一步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宗教文化古代印度的宗教和文化印度数学家的贡献CATALOGUE古代印度的对外交流波斯希腊与波斯和希腊的交流与中国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

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一条重要贸易路线,它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文化的交流,还加强了政治和宗教的联系。

佛教佛教在印度兴起后,逐渐传播到中亚和东亚地区。

例如,古代中国汉传佛教的经典《大藏经》就是由印度僧人传入中国的。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25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25张PPT)

(通过修道达到涅槃,超脱生死,避免轮回,
基本教义
释迦牟尼佛祖像
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 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 和越南。往南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探究三 佛教的创立
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 壮大,成为印度的国教?
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 门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 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因而成为 印度的国教。
拓展延伸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 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 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通婚。 (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c

练测促学
3、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4、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 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 .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共20张PPT)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 牧部落——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印度北 部逐渐出现许多小国家。
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
有一位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王子, 乘车出门时,先后遇到哭泣的婴儿、老 人、病人和尸体,有感于人生而有生老 病死的苦难,决心寻求让众生脱离苦海 之道。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 2、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3、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4、传播:
公元前3世 纪后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印度的种姓制度
等级 社会阶层 从事职业 3、特点
婆罗门 祭司
祭祀
等级世代
刹帝利
贵族、武士、 掌管军事和 官吏、国王 行政权力
相袭;贵 贱分明,
雅利安人 吠 舍 的一般公
社成员
农业、畜牧业 和商业
等级低的 人不得从 事高等级
被征服的 首陀罗 土著居民
和奴隶
农业、畜牧业、的职业; 捕鱼业和手工 不同等级 业,为前三个 不得通婚。 等级服务
1、通过自主学习,能准确找出古印度 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早期文明 遗址代表、鼎盛时期及文明成就。
2、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认 识其实质。
3、通过阅读了解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 史实,以及佛教传播的过程。
自主学习:
1、找出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的发 源地、早期文明遗址代表、雅利安人入 侵、鼎盛时期和文明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种姓制度的特点
1、种姓各等级之间界限森严,等级世代相 袭、贵 贱分明,严禁低级种姓从事高级种 姓的职业。 2、内部联姻。不同种姓之间男女 不得通婚 3、首陀罗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 4、各等级在法律、社会权利、宗教生活均 是不平等的
婆罗门
◆ 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职业。
首陀罗
◆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刹帝利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激化 了社会矛盾。
佛教产 生背景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雅利安人【梵文:âryâ】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 牧民族,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 -旁遮普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 西北部,这就是印度古文献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 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语族的语言带 到了印度。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古印度的鼎盛时期
时间:公元前3世纪 人物: 阿育王 都城: 华氏城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统治集团编了一个神话:诸神在
思考:种姓制度的形成对印度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种姓制度虽 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种姓制度的影响(危害)
• 政治上不利于印度的统一和团结。种姓制度,使社会四分五裂,人民之间 缺乏团结。
• 在历史上,它为异族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印度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被外族 征服的历史,其原因与种姓制度造成的整个印度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性和利已性不无关系。它妨碍了印度人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在面临外族 入侵时,不能组织起强有力的抵抗力量。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看书P12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年轻人为何不能结婚?
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之间是不得通婚 2、这个故事反应的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 3、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3、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时,其手、嘴、腿、脚分别化成了一
种种姓,你能分别把它们对号入座吗?
目的在于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手 腿

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统治阶级
吠舍 首陀罗
被统治阶级
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哈拉帕 文明的产生
摩亨佐·达罗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雅利安人
一早期国家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 度北部逐渐出现了由雅利 安人建立的小国家。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猜猜他是那个等 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吠舍
◆ 从事宗教事务
材料: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 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 留着巨大的影响。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 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就算在天灾时,贱民亦饱受歧视, 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 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 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印 度 河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恒河
2、河流
印度河和恒河,定期泛滥
3、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 沛,非常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4、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印度的土著居民雅利安人来到后,达罗毗荼人被赶到次大陆南部
目的: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实质: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渐成为社 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 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 元第3 课古代 印度课 件(共54 张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