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土壤电阻率四级法测试方法、层次分析法、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式样表

合集下载

雷电灾害土壤电阻率四级法测试方法、层次分析法、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式样表

雷电灾害土壤电阻率四级法测试方法、层次分析法、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式样表

二、普查技术小组人.1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续) 三、普查时间、普查方法和普查过程
DB63/ T—2020
四、资料来源及说明 五、资料处理及数据分析方法
22
表 E.1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续) 六、普查过程和结果分析
DB63/ T—2020
七、雷电灾害风险判定(风险判定结果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 八、雷电灾害风险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式中: ɑ-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电极埋深的20倍,单位m; U-电流电压表所测的电压值,单位V; I-电流电压表所测的电流值,单位A; R-接地绝缘电阻法所测得电阻值,单位。
a) 电流-电压表法
(b) 接地绝缘电阻法
图C.1 四极等距法电位极布置示意图
C.2 四极非等距法
四极非等距法或称Schlumberger-Palmer法。当电极间距相当大时,四极等距法内侧两个电极的电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实际需要,玉树州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过程中,层次分析模型分共分 为 3 层:第一层为区分雷电灾害大小的目标层,第二层为影响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大小的指标层(准则层), 第三层为分析对象的目标层;
——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某指标,本层次与之有 关的各指标之间相对重要的比较。依据选用的评估指标和层次模型,建立判断矩阵 T,见式 D.1;
18
DB63/ T—2020 EE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式样表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封面式样见图E.1,扉页式样见图E.2。
a
×雷普字〔××××〕第(×××)号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
普查单位名称 委托单位名称
××××××××
a
普查报告编号以当地地区简称+雷普字+年代号+报告顺序编号。 图E.1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封面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方法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方法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方法土壤电阻率的测量土壤电阻率的测量通常采用四极法和模拟法。

一、四极法当被测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D 较大,或在某些地区(山区或城区) 按要求布置电流极和电压极有困难时,可以利用变电所的一回输电线的两相导线作为电流线和电压线。

四极是指被测接地装置G 、测量用的电流极C 和电压极P 以及辅助电极S 。

辅助电极S 离被测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dGS=30~100m 。

图1 是测量土壤电阻率的四极法的原理接线图,两电极之间的距离a 应等于或大于电极埋设深度h 的20 倍,即a≥20h。

由接地电阻测量仪的测量值R ,得到被测场地的视在土壤电阻率ρ=2πaR (1) 测量电极建议用直径不小于1.5cm 的圆钢或<25×25×4 的角钢,其长度均不小于40cm 。

被测场地土壤中的电流场的深度,即被测土壤的深度,与极间距离a 有密切关系。

当被测场地的面积较大时,极间距离a 应相应地增大。

为了得到较合理的土壤电阻率的数据,最好改变极间距离a ,求得视在土壤电阻率ρ与极间距离a 之间的关系曲线ρ=f(a),极间距离的取值可为5、10、15、20、30、40m 、?,最大的极间距离amax 可取拟建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的三分之二。

C 1P 1P 2C 2图1 四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原理图C 1和——测量用电流极C 2M ——接地电阻测量仪P 1和——测量用电压极P 2h ——测量电极埋设深度a ——测量电极之间的距离四极法测试后经得出的土壤电阻率计算值应根据测量时的情况进行季节系数修正。

计算接地装置的土壤电阻率时,应取雷雨季节中无雨水时最大的土壤电阻率,一般按下式计算:ρ=ρ0?ψ式中:ψ——季节系数;ρ0为其实测值;ρ为其计算值在计算接地电阻时,实测的土壤电阻率,要乘以表1中所列季节系数ψ1、ψ2或ψ3进行修正。

注:ψ1—测量前数天下过较长时间的雨,土壤很潮湿时用之; ψ2—测量时土壤较潮湿,具有中等含水量时用之;ψ3—测量时土壤干燥或测量前降雨不大时用之。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实例配电房1.1基本情况1.该配电房是10kv配电房,位于农村农田里,正东方相距20米是一农舍,正北方相距100米是一变压器电器公司,正南方相距1公里是一电工厂,距电工厂不远处有一铁高架。

距配电房50米处埋有通信电缆。

配电房长7m,宽6m,高3m。

四周由铁栅栏相围,作为雷电防护系统;2.该地土壤电阻率2000欧·米,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0天;3.全部内部系统位于配电房内部,其内采取静电屏蔽措施,内部安装有SPD以防雷,且外封装材料为阻燃型材料,系统耐压符合额定耐压冲击值III,IV类标准;4.配电房可视为单独的防火隔间。

但是火灾风险高,因为附近有一木材回收站,与高铁架和电工厂相距不远;5.配电房防雷性能优良,不仅四周有铁栅栏作为避雷网防雷,内部安装有SPD器件防止雷击配电房内部造成更大的损失,不远处的电工厂采用的是避雷线,该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包括了该配电房,所以配电房的防雷地势很好;6.无人员活动;1.2评价防雷的必要性1.分析雷击可能造成的风险人员生命损失的风险R1经济损失风险R42. 针对R1,R4,确定需要计算的风险评估R1=A R +B R +C R +M R +U R +V R +W R +Z R得R1=A R +B R +C R +)(供电系统U R +(供电系统)V R +(供电系统)W R +(配电房)U R +(配电房)V R +(配电房)W RR4=A R +B R +C R +M R +U R +V R +W R +Z R得R4=A R +B R +C R +)(供电系统U R +(供电系统)V R +(供电系统)W R +(配电房)U R +(配电房)V R +(配电房)W R 3. 根据已知基本情况,汇总相关的数据及特性参数表1 配电房的数据及特性参数表2 配电房的供电系统及相连供电线路的数据及特性参数表3 配电房内部相连线路的数据及特性参数表4 配电房内区域划分的数据及特性参数3. 相关量的计算(1) 配电房和相关线路截收面积的计算① 雷击建筑物根据29)(6H W L H LW A d π+++=(式) 得d A =2m② 雷击相邻建筑物根据29)(6H W L H LW A a d π+++=(式) 得da A =94812m③ 雷击相关线路a 雷击供电线路根据)(P I A =6c H [c L -3(a H +b H )](表得)(P I A =*5102mb 雷击供电线路附近根据)(P i A =1000c L (表)得)(P i A =6102mc 雷击配电房内部线路根据)(T I A =6c H [c L -3(a H +b H )](表) 得)(T I A =67502md 雷击内部线路附近根据)(T i A =1000c L (表)得)(T i A =5*5102m(2) 预期的危险事件年均次数的计算① 雷击配电房根据D N =g N b d A /b d C /610-(表)得D N =*410-(次/年) ② 雷击相关线路A 雷击供电线路根据6)()()()(10-⋅⋅⋅⋅=p t p d p I g p L C C A N N (式) 得)(p L N =*210-(次/年)B 雷击供电线路附近根据6)()()()(10-⋅⋅⋅⋅=p t p e p i g p i C C A N N (式) 得)(p i N =(次/年)C 雷击配电房内部线路根据6)()()(10-⋅⋅⋅=T d T I g T L C A N N (式) 得)(T L N =*310-(次/年)D 雷击内部线路附近根据6)()()(10-⋅⋅⋅=T e T i g T i C A N N (式) 得)(T i N =2(次/年)③ 配电房邻近建筑物根据6///10-=a t a d a d g a D C C A N N (表 得a D N =*310-(次/年) (2) 涉及的风险分量的计算① 雷击配电房造成的物理损害的风险分量根据f f z p B D B L r h r P N R ⋅⋅⋅⋅⋅=(表)得B R =*610-② 雷击配电房造成人畜伤亡的风险分量根据A R =D N .A P .a r .t L (表)得A R =*910-③ 雷击配电房内部系统失效造成损害的风险分量根据C R =D N .C P .c L (表) 得C R =*710-④ 雷击线路造成损害的风险分量A 雷击供电线路造成触电事故根据t u u Da L U L r P N N R ⋅⋅⋅+=)((表)得U R =*610-B 雷击供电线路造成物理损害根据f f z p v Da L V L r h r P N N R ⋅⋅⋅⋅⋅+=)((表)得V R =*410-C 雷击供电线路造成电子系统损害根据w R =)(Da L N N +.w P .o L (表)得w R =*510-D 雷击配电房内部线路造成触电事故根据t u u Da L U L r P N N R ⋅⋅⋅+=)((表)得U R =*710-E 雷击配电房内部线路造成物理损害根据f f z p v Da L V L r h r P N N R ⋅⋅⋅⋅⋅+=)((表)得V R =*510-F 雷击配电房内部线路造成电子系统损害根据w R =)(Da L N N +.w P .o L (表) 得w R =*610-4. 计算风险R1,R4∵R1=A R +B R +C R +)(供电系统U R +(供电系统)V R +(供电系统)W R +(配电房)U R +(配电房)V R +(配电房)W R∴ R1=*510-∵R4=A R +B R +C R +)(供电系统U R +(供电系统)V R +(供电系统)W R +(配电房)U R +(配电房)V R +(配电房)W R∴R4=*510-5. 风险容许值T RT R =510-(表)6. 评价防雷的必要性因为R1=*510->T R所以需要对该配电房采取防雷保护措施1.3 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分析1. 分析损害源和损害类型对应的风险分量组合(1) 损害源对应的风险分量组合C B AD R R R R ++==*610-Z W V U M I R R R R R R ++++==W V U R R R ++=*510-从损害源对应的风险分量组合看风险主要来自与雷电没有直接击中建筑物造成的风险(2) 损害类型对应的风险分量组合U A S R R R +==*610-V B F R R R +==*510-Z W C M O R R R R R +++==W C R R +=*610-从损害类型对应的风险分量组合看风险主要来自于由于雷击相关线路导致的物理损害的风险结论:组合结果的分析表明本例中配电房的风险主要是由于雷没有直接击中建筑物和雷击相连线路导致物理损害而引起的风险2.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对风险总量R1=*510-有主要贡献的风险分量值在风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如下R(供电系统)占%①VR(配电房)占%②VR(供电系统)占%③WR(配电房)占%④B⑤其他占%1.4保护措施的选择1.对配电房的供电系统做好防火灾措施,固定配置自动灭火装置和自动报警装置r=P2.采取上述措施后风险R1的风险分量值R4的风险分析同R1。

防雷土壤电阻率见表

防雷土壤电阻率见表

在现代防雷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中,接地是其中的主要工作,无论是防直击雷或感应雷,最终都是通过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人大地,所以,没有完善的接地装置是无法实现避雷的。

而接地电阻是直接反映出接地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避雷系统接地装置而言,要求其接地电阻越小越好,因为接地电阻越小,散流越快;落雷物体高电位保持时间越短,危险越小,以至于跨步电压、接触电压也越小。

而影响接地电阻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电阻率,接地体的尺寸、形状及埋人深度,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等。

其中土壤电阻率对接地电阻的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前,必须先了解接地装置设置处的土壤电阻率的有关情况,并对其进行测量。

所以,了解和掌握土壤电阻率的一些相关性质及其测量方法,将对接地装置的正确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

1 影响土壤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土壤电阻率是决定接地电阻的主要因素之一。

接地电阻,指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流向大地受到的阻碍作用。

在计算数值上,接地电阻是电气设备的接地体对接地体无穷远处的电压与接地电流之比,即R, 二U ;/I ,式中:R。

为接地电阻,单位为。

;U;为接地电流,单位为A;Ie 为接地体对接地无穷远处的电压,单位为V。

土壤电阻率(P+)是用每边长为10m m的正方体的土壤电阻来表示。

土壤电阻率根据土壤性质、含水量、温度、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情况而有所变化。

因此在进行防雷工程设计时要根据当地地质情况并考虑到季节的影响,选取其中最大值作为设计的依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土壤电阻值.gif。

防雷检测及接地电阻测量模版

防雷检测及接地电阻测量模版

防雷检测及接地电阻测量模版一、引言防雷和接地电阻是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分别与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稳定性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防雷检测和接地电阻测量的相关内容。

二、防雷检测1. 基本概念防雷是指在雷电天气或雷电作用下,采取措施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一系列措施。

防雷检测是为了检测防雷措施的有效性和设备的安全性。

2. 检测方法(1) 建筑物防雷检测:通过检测建筑物的接闪、接地装置、避雷针等设施的安装位置和质量来评估其抗雷电能力。

(2) 设备防雷检测:通过检测设备的接地情况、防雷电线路的是否安装和绝缘等来判断设备的防雷效果。

3. 仪器设备(1) 防雷检测仪:用于检测建筑物的防雷情况,包括接地装置、避雷针等的电阻和绝缘电阻等参数。

(2) 接闪计:用于测量空中大气电场强度,判断环境中雷电的风险程度。

4. 实施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防雷检测仪器和设备、防雷检测计划。

(2) 连接测试电路:将防雷检测仪器与待测设备的接地线路连接。

(3) 进行测试:按照设备防雷检测的要求和步骤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4) 分析结果:根据测试结果,评估设备的防雷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接地电阻测量1. 基本概念接地电阻是指接地装置与大地之间电阻的大小,它是判断接地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

接地电阻测量是为了评估接地系统的质量和有效性。

2. 检测方法(1) 线路法:通过对接地装置与大地之间的电阻进行直接测量来评估接地系统的阻抗。

(2) 电桥法:通过比较未知电阻与已知电阻之间的电平差异来测量接地电阻。

(3) 直接法:通过接地电阻测量仪器直接测量接地电阻。

3. 仪器设备(1) 接地电阻测量仪:用于测量接地电阻的仪器,包括电流注入装置、电压检测器等。

(2) 校准装置:用于校准接地电阻测量仪的准确性。

4. 实施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接地电阻测量仪器和设备。

(2) 连接测量电路:将接地电阻测量仪器与待测接地装置的电路连接。

土壤电阻率 四极法

土壤电阻率 四极法

土壤电阻率四极法
土壤电阻率是指土壤对电流的阻力程度,是衡量土壤导电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通常通过四极法进行测量。

四极法是一种电阻率测量方法,其中包括四个电极,两个内电极用于传递电流,两个外电极用于测量电压。

该方法通过在土壤中传递电流,然后测量电压差,从而计算出土壤的电阻率。

在四极法测量中,内外电极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土壤类型和深度的测量需求。

通过在不同深度上进行多个测量,可以获得土壤电阻率的剖面分布,从而了解土壤的导电能力及其与地下水及其他地下条件的关系。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结果对土壤水分含量、盐分含量、土壤结构及土壤种类等因素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可以用于土壤类型划分、土壤水分监测、土壤盐渍化评估等方面。

9-用四极法测量计算土壤电阻率(整理)

9-用四极法测量计算土壤电阻率(整理)

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考评员用)操作考核 (考评员评分用)姓名准考证号操作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江苏省电力行业《农网配电营业工》职业技能鉴定操作考核任务书1.操作项目用四极法测量计算土壤电阻率2.操作时间本项目作业时间20分钟3.操作说明(1)在指定的场地、设备上独立完成操作;(2)严格按测量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测量操作;(3)准确读数,正确计算(计算完毕将记录纸写好姓名后交给考评员阅卷评分留存);(4)时间到应立即停止操作,整理仪表和工器具离开操作场地。

(5)工作中发生严重违章操作,并造成后果,取消考核,该项目为零分。

用四极法测量计算土壤电阻率(整理)一、准备工作工作服、安全帽、手套、计算器、笔。

二、选择仪表材料1、ZC-8型接地摇表,4根测量绳,测量桩4根,锤子一把,皮尺一只,罗丝批一把。

2、外观检查,摇晃检查一下摇表,如有短接线还应将短接线拆除,轻摇接地摇表检查,决不能在C1、P1、P2、C2开路的状态下摇动表手柄。

三、测量1、取皮尺在同一水平线上按老师要求确定极间测量距离A的档距。

2、现场用尺量一下桩应埋深距离L,L=a/20,然后依次用锺子钉桩。

3、放测量线:一端夹在桩上,另一端引向摇表侧,(注意电压P1与P2为同一色线,电流C1与C2为同一色线)。

引线之间绝不能交叉缠绕。

4、打开摇表C2与P2之间的短路环,分别接上C1、P1、P2、C2引线。

5、将接地摇表用罗丝批调零。

6、旋动倍率开关,将倍率放至最大档*10,将调零旋钮调至最大10至中心线。

7、顺时针轻摇发电机手柄,如指针偏向右侧将倍率旋钮调小至*1,继续操作直至调至*0.1档。

8、继续轻摇手柄,左手轻调调零旋钮,直至指针在中心线上不动,然后加速摇动手柄达120转/分钟,期间仍可微调调零旋钮,直至指针最终固定在中心线上,约持续15秒后,再读取数据。

三答题a=?米(极间距离)l=a/20=?厘米(桩埋深度)Rx=?欧姆(注意读取数据R*倍率)ρ=2παRx=?(欧姆`米)拆除测量设施,收拾工具交还老师。

用四极法测量并计算土壤电阻率

用四极法测量并计算土壤电阻率

三、用四极法测量并计算土壤电阻率:
1、到达现场后,根据答题纸给出的a距离算出L=a/20 (接地棒的埋深)
2、打开表盖,检查表针是不是零档位,不论是否在不在0位,都要进行调0(现
场可以用工具比试一下),拆除连接片,然后检查仪表外观,向监考老师汇报。

3、按a已知的距离,除以3,得到每个钉之间的档距,在砸钉前,把每个钉的
深度L算好后,再进行砸钉。

4、放线,四根导线,(两个红色线在中间,黑色线在两边),检查接线夹与接地
棒是否接触良好。

5、接线,根据四个点放出的导线,连接线两端分别接入表计的四个接线桩和四
根接地棒上(表计上线的接法也是两个红色线在中间,黑色线在两边)。

6、测量,先把表计档位分别放在最大档位(大黑旋钮拧至最大10欧姆,小黑钮
拧至最大*100),慢慢摇动表计,如果表计中的指针偏左,就是电阻过大,把小黑钮拧至*10上,再继续摇表,如果指针还偏左,说明电阻还大,把小黑钮拧至*1,再继续摇表,当小黑钮旋转到*1后,表计指针还不在零位后,停止摇动更换档位,把小黑旋钮转端纽调到*10上,再慢慢摇动表计,再调整大黑钮,直到表计指针在0档位停止不动后,加快摇动速度,连续摇动1分钟指针静止不动后,读出表计的数字。

7、计算:根据表计读出的数字,在答题纸上先计算出电阻值R x=(倍率,小黑钮)n
×R
n (标率盘值,大黑钮)(Ω)再计算出电阻率ρ=2×3.14×a×R
X
(Ω.m)。

在答题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清理现场。

把表计恢复原样。

测量线绕在放线板上。

接地棒放入包内,其他工具整理好。

离开现场,向监考老师汇报工作完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实际需要,玉树州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过程中,层次分析模型分共分 为 3 层:第一层为区分雷电灾害大小的目标层,第二层为影响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大小的指标层(准则层), 第三层为分析对象的目标层;
——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某指标,本层次与之有 关的各指标之间相对重要的比较。依据选用的评估指标和层次模型,建立判断矩阵 T,见式 D.1;
16
DB63/ T—2020
图C.2 四极非等距法电位极布置示意图 C.3 测试要求与结果处理
测试电极宜用直径不小于1.5 cm的圆钢或∠25 mm×∠25 mm×∠4 mm的角钢,其长度均不小于40cm. 被测场地土壤中的电流场的深度及被测土壤的深度,与极间距离ɑ有密切关系。当被测场地的面积 较大时,极间距离ɑ也相应地增大。 在各电极间距时得出的一组数据即为各视在土壤电阻率,以该数据与间距的关系绘成曲线,即可判 断该地区是否存在多种土壤层或是否有岩石层,还可判断其各自的电阻率和深度。 为了得到较合理的土壤电阻率的数据,宜改变极间距离ɑ,求得视在土壤电阻率与极间距离ɑ之间 的关系曲线=ƒ(ɑ),极间距离的取值可为5 m、10 m、15 m、20 m、30 m、40 m等,最大的极间距离ɑmax 一般不宜小于拟建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当布线空间路径有限时,可酌情减少,但至少达到最大对角线 的2/3。
8
9
bi:bj 的重要性 相同
稍强

明显强
绝对强
——计算所构造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Aw 和最大特征根 λmax,并对其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 到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计算一致性指标 CI, CI (max n) /(n 1) ,其中 n 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查找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是多次(500 次以上)重复进行随机判 断矩阵特征根计算之后取算术平均得到的,一般查表得到; 第三,计算一致性比例 CR,CR=CI/RI,当 CR 小于 0.1 时,一般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 可以接受的;否则,就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的修正。
................................ (D.1)
根据Saaty标度法,矩阵中各项bij表示该项所对应的bi比bj的重要程度,如表D.1所示。取值相应偶 数表示两者重要性之比介于所列参考值之间,取值相应倒数表示两者之间的不重要程度。
表D.1 两两比较赋值表
尺度பைடு நூலகம்
1
2
3
4
5
6
7
19
DB63/ T—2020
声明
1.本报告无普查人员签名无效。 2.本报告涂改或局部复制无效。 3.本报告仅对所委托的普查事件有效。
图E.2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扉页
20
DB63/ T—2020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见表 E.1。
表E.1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
填表字段
记录
填表说明
委托单位名称
以营业执照批复的名称为准
17
DB63/ T—2020 DD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把一个复杂系统中的每一个指标都分解为若干个有序层次,每一层次中的元素具有大 致相等的地位,并且每一层与上一层次的某个指标和下一层次的若干指标有着一定的联系,每一层次之 间按照隶属关系,组建成一个有序的地界层次结构模型。在这个层次结构模型中,根据客观事实的判断, 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同一层次中每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以数字的方式建立判断矩阵,然后 利用向量的计算方法得出同一层次中每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系数,最后通过组合计算所有层次的相 对权重系数,得到每个最底层指标相对于目标的重要性权重系数。其分析步骤为:
18
DB63/ T—2020 EE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式样表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封面式样见图E.1,扉页式样见图E.2。
a
×雷普字〔××××〕第(×××)号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
普查单位名称 委托单位名称
××××××××
a
普查报告编号以当地地区简称+雷普字+年代号+报告顺序编号。 图E.1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封面
普查场所类型
易燃易爆场所、学校、医院、矿区、

化工场所、旅游景区、市政基础设


信 地址 息 联系人
精确到乡镇、╳╳区(村)╳╳路 填写法人或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

联系电话
普查单位名称
精确到0.1m
普查时间
普查人员姓名
至少2名人员
联系电话
一、 普查对象基本情况
(包括普查对象的名称、地点、使用性质、概况、经纬度、海拔高度、闪电数据、历史雷击情况)
位差迅速下降,通常仪器测 不出或测不准如此低的电位差。电位极的布置如图C.2所示,电位极布置 在相应的电流极附近,可升高所测的电位差值。如果电极的埋深h与其距离ɑ和b相比较很小,土壤电阻 率按公式B.2计算:
2a(a b )R / b ...................... (B.2)
式中: ɑ-电流极与电位极间距,单位m; b-电位极间距,单位m。
二、普查技术小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安排情况
21
表 E.1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续) 三、普查时间、普查方法和普查过程
DB63/ T—2020
四、资料来源及说明 五、资料处理及数据分析方法
22
表 E.1 雷电灾害风险普查报告(续) 六、普查过程和结果分析
式中: ɑ-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电极埋深的20倍,单位m; U-电流电压表所测的电压值,单位V; I-电流电压表所测的电流值,单位A; R-接地绝缘电阻法所测得电阻值,单位。
a) 电流-电压表法
(b) 接地绝缘电阻法
图C.1 四极等距法电位极布置示意图
C.2 四极非等距法
四极非等距法或称Schlumberger-Palmer法。当电极间距相当大时,四极等距法内侧两个电极的电
DB63/ T—2020 CC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土壤电阻率四级法测试方法
C.1 四级等距法
四极等距法或称为温纳(Wenner)四级法,布线如图C.1所示,4个测试电极位于同一深度的一条直 线上,测得的土壤视在电阻率按公式B.1计算:
2aU / I 2aR .......................... (B.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