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小学校园绿化植物配置
试析校园绿化景观植物配置

试析校园绿化景观植物配置校园绿化在校园建设中属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校园物质环境来讲,校园绿化不仅是构成之一,也作为重要的标志来体现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在校园所有环境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科学的校园植物配置方法可对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起到促进作用,使景观本身的功能更好的展现出来,将校园的绿化效果与绿化率提升。
一、校园绿化景观配置方法(一)配置的基本原则在对校园景观植物进行配置时,最先对植物产地加以思考,优先选择当地具有特色的植物,这样不仅能植物同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促进植物的生长,在低投入的同时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并且还能很好的将本地区的特色体现出来。
杜绝盲目引进不切实际的引进名贵物种,不仅难以保证成活率还增加了投入成本;禁止选择配置易引发过敏、有恶臭或者是多刺的植物。
(二)校园不同位置配置方法解析主路:以主路周围的建筑形式为依据,配置树形高大、挺拔的植物,以此使主路的路线能够很好的凸显出来,法桐、柳杉等树形美观的乔木均可作为行道树种植在主路两侧。
宿舍:宿舍是为学生提供休息与娱乐的地方,可以设置封闭草坪,并配合一些建筑小品,可选择四季变换的合欢、美人蕉、木绣球以及紫薇等花木。
教学楼:教学楼应当给人以安静、优美、整洁的感觉,所以主要选择树木进行配置,可将常绿树木与落叶树木结合在一起进行配置,比如桂花、雪松、广玉兰、桧柏等。
操场:学生需要在操场上进行自由的活动,因此应当将耐践踏、无需精细管理的草皮种植在跑道内部空间,可以选择结缕草、小糠草等。
校園四周:可在校园周围种植一些大型的乔木,使校园能够同周围的环境实现很好的分割,用以建立出绿色的屏障,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尘、隔音以及防护的作用,可以选择的植物有梧桐、樟树、水杉等。
二、校园绿化景观的功能解析(一)促进校园环境的改善校园中种植的绿化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还能通过分泌杀菌素将周围环境中的有毒气体吸收并溶解,起到消灭细菌、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校园植物配置

校园植物配置校园植物配置是指在校园内合理选择和布置各类植物,以增加校园的美观度、绿化率和环境质量。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能促进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一、校园植物配置的原则1. 生态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以增加植物的生存率和生长繁茂度。
同时,应尽量选择本土植物,以保护当地生态系统。
2. 美观原则:根据校园整体规划和建筑风格,选择植物的色彩、形态和高度,以营造和谐、统一的校园景观。
3. 多样性原则:配置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包括树木、灌木、草坪、花卉等,以增加校园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4. 可持续原则:选择易于管理和维护的植物,减少资源消耗和人力成本。
同时,应选择具有抗逆性和耐污染性的植物,以应对校园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和污染。
二、校园植物配置的具体内容1. 校园大门和主要道路:在校园大门和主要道路两侧配置高大挺拔的乔木,如银杏、榉树等,以起到引导和标志的作用。
同时,可以在道路两侧设置花坛,种植花卉和灌木,以增加景观的丰富性。
2. 校园广场和草坪:在校园广场和草坪的中央设置大面积的草坪,以提供师生休憩和活动的场所。
草坪周围可以种植花卉和矮型灌木,以增加景观的色彩和层次感。
3. 校园建筑和教学楼:在校园建筑和教学楼的入口和周围设置绿化带,种植花卉和矮型灌木,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和生气。
同时,可以在建筑的阳台和窗台上配置盆栽植物,以增加空间的绿意。
4. 校园湖泊和水池:在校园湖泊和水池的周围种植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等,以增加湖泊的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
同时,可以在湖泊和水池的边缘设置石头和木质栈道,以供师生观赏和休憩。
5. 校园园林和庭院:在校园园林和庭院内设置各类花坛、花境和花圃,种植各种花卉和灌木,以创造丰富多彩的花卉景观。
同时,可以在园林和庭院内设置凉亭、假山和水景,以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三、校园植物配置的管理与维护1. 植物养护:定期浇水、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和繁茂度。
谈中小学校园绿化植物配置

谈中小学校园绿化植物配置摘要中小学校园建设已成为评价各地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校园绿化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中小学校园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进行了探讨,以供各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和校园绿化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绿化;植物配置;原则;要求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创造了环境,而环境又改变了人。
实践证明,融生态美、艺术美、科学美和社会内容美于一体的校园绿化环境,对师生具有凝聚、激励和导向作用,使师生对学校产生一种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激发师生奋发向上、孜孜求学、爱国爱校的精神,引导师生的思想行为向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同时又约束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倾向,有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
当前,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极为重视,大幅增加投入,加强学校建设。
在学校的改建、扩建、迁建和新建中,校园绿化普遍得到重视。
但也有部分学校,由于规划设计不够合理,植物配置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导致绿化景观质量较差,未能真正起到环境育人的效果。
笔者现就中小学校园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谈谈看法,仅作探讨。
1中小学校园绿化植物配置原则(1)科学规划原则。
要创造一个高品位的校园绿化环境,不仅需要领导的重视和资金的保证,关键还要有科学的规划。
尤其是在新建、扩建校园中,校园绿化不可能达到“一步成林”的效果,因而在植物配置中更应注重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以避免今后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
(2)绿色生态原则。
校园是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其绿化应考虑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气候适宜、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
绿色植物不仅能平抑气温,保持空气湿度,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校园内的小气候,而且能阻隔噪音,安定情绪,改善视力,提高人的反应能力。
因此,在校园绿化景观的设计中,应以绿色植物为主体,并坚持用生态学的观点营造植物景观,形成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
(3)适地适树原则。
要根据校园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的理化特性,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树木和花卉进行绿化。
校园植物配置

校园植物配置校园植物配置是指在学校的各个区域合理选择和布置植物,以增加校园的美观度、舒适度和环境质量。
植物不仅可以提供绿色的景观,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温湿度、减轻噪音、增加氧气含量等。
因此,在进行校园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种类、数量、位置、养护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植物种类选择在校园植物配置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校园环境的植物种类。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树木、灌木、花卉和草坪植物。
树木和灌木可以种植在校园的主要道路、广场和花坛等地方,起到绿化和遮阳的作用。
花卉可以种植在花坛、阳台和窗台等地方,增加校园的色彩和美感。
草坪可以铺设在校园的开放空地,提供一个休闲和活动的场所。
二、植物数量确定校园植物配置中,植物的数量需要根据校园的大小和布局来确定。
大型校园可以种植更多的树木和灌木,以增加绿色的覆盖面积。
小型校园则可以适量种植一些树木和花卉,以营造温馨的氛围。
在确定植物数量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避免过度种植导致植物之间的竞争和生长不良。
三、植物位置布置校园植物配置中,植物的位置布置需要根据校园的功能和使用需求来确定。
可以将树木和灌木种植在校园的主要通道和活动区域,起到引导和装饰的作用。
花卉可以种植在校园的入口、花坛和景观区域,增加校园的色彩和美感。
草坪可以铺设在校园的开放空地和运动场地,提供一个休闲和活动的场所。
在布置植物位置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和相互之间的搭配,避免过度拥挤和影响生长。
四、植物养护管理校园植物配置后,还需要进行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工作。
包括定期浇水、施肥、修剪和除草等。
浇水需要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和季节来确定,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浇水。
施肥需要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肥料,并根据植物的需求进行施肥,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修剪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形态要求来进行,保持植物的整齐和美观。
除草需要定期清除植物周围的杂草,避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五、校园植物配置的效果评估校园植物配置后,还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校园植物配置

校园植物配置校园植物配置是指根据校园环境和需求,合理选择和布置适合校园环境的植物,以增加校园的美观度、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下面将详细介绍校园植物配置的相关内容。
一、校园植物选择原则1. 适应性:选择能够适应校园环境的植物,包括耐寒、耐旱、耐阴、耐污染等特性,以确保植物能够在校园环境中良好生长。
2. 美观度: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包括花卉、灌木、草坪等,以增加校园的美化效果。
3. 功能性:选择具有功能性的植物,如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调节温湿度等,以改善校园的生态环境。
4. 安全性:选择无毒、不易引发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的植物,以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二、校园植物配置方案1. 主入口处:在校园的主入口处选择高大挺拔、观赏价值较高的树木,如银杏、法桐等,以增加校园的气势和美观度。
2. 教学楼周围:在教学楼周围选择一些绿化带,种植一些观赏性强的花卉和灌木,如玫瑰、月季、紫薇等,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操场:在操场周围种植一些耐踩踏的草坪,如人工草坪或耐磨草坪,以提供一个舒适的运动场地。
4. 图书馆前广场:在图书馆前广场种植一些造型独特、观赏性强的灌木和花卉,如紫藤、丁香等,以增加校园的文化氛围和美化效果。
5. 宿舍楼周围:在宿舍楼周围种植一些耐阴、耐污染的植物,如常春藤、铁线莲等,以提供一个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
三、校园植物养护管理1. 浇水: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水量,合理浇水,避免水浸或干旱。
2. 施肥:定期施肥,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修剪:定期修剪树枝、叶片,保持植物的整洁和美观。
4.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物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如有发现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环境保护:加强校园环境的保护,避免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6. 定期更新:根据植物的生命周期和校园环境的变化,定期更新植物配置,以保持校园植物的整体效果和观赏价值。
校园植物配置的合理选择和布置,不仅能够增加校园的美观度,还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校园植物配置

校园植物配置1. 引言校园植物配置是指在学校内部合理布置各种植物,以增加校园美感、改善环境、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校园植物配置的标准格式及相关内容。
2. 校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校园植物配置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植物能够提供氧气,净化空气,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注意力。
其次,植物的绿色色采和自然氛围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此外,校园植物配置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对自然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校园植物配置的标准格式校园植物配置的标准格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植物选择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
考虑到校园环境的特点,如阳光、湿度、土壤等因素,选择能够适应这些条件的植物。
同时,还应考虑植物的欣赏性和抗病虫害能力,选择具有美观效果和易于管理的植物。
3.2 植物布局根据校园的不同区域和功能需求,合理布置植物。
可以根据植物的高度、颜色和形状等特点进行搭配,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和生态环境,避免过密或者过稀的布局。
3.3 绿化设施除了植物本身,还需要配置相应的绿化设施,如花盆、花架、水池等。
这些设施不仅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和水源,还能够增加植物的欣赏性,为校园增添绿色氛围。
3.4 养护管理校园植物配置后,需要进行养护管理工作。
包括定期浇水、施肥、修剪和除草等,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同时,还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避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配置和进行更换。
4. 校园植物配置的效果评估校园植物配置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估,以了解配置效果和改进措施。
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植物的生长情况、环境的变化等多方面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配置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5. 结论校园植物配置是提升学校环境和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布局和管理,可以创造出漂亮宜人的校园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校园植物配置

校园植物配置校园植物配置是指在校园内合理规划和布置各种植物,以提升校园环境的美观度和舒适度,同时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本文将详细介绍校园植物配置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引言校园植物配置是现代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增加校园的绿色氛围,还能够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心理舒适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植物选择、植物布局和植物养护。
二、植物选择1. 植物品种选择在校园植物配置中,应选择具有欣赏价值和适应力强的植物品种。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常绿植物如常青树和灌木,以保持校园的绿色度;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季节性开花植物,如桃花、樱花等,以增加校园的美观度。
2. 植物高度选择校园植物配置中,应根据不同地点和功能需求选择不同高度的植物。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较高的树木种植在校园的中央绿地,以起到遮阳和美化的作用;而在教学楼附近和走廊两侧,可以选择一些较低矮的植物,以不影响行人视线和通行。
三、植物布局1. 校园主入口校园主入口是校园的门面,也是校园植物配置的重要部份。
在主入口处,可以选择一些高大挺拔的树木和灌木,以增加校园的气势和美观度。
同时,也可以在主入口周围种植一些季节性开花植物,如郁金香、玫瑰等,以增加校园的色采和活力。
2. 校园道路校园道路是学生和教职员工日常活动的主要区域,因此在道路两侧的植物配置应以舒适度和安全性为主要考虑因素。
可以选择一些较低矮的灌木和花坛,以不影响行人视线和通行。
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香气的植物,如茉莉花、丁香等,以增加校园道路的宜人度。
3. 校园绿地校园绿地是学生休闲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在绿地的植物配置应注重舒适度和美观度。
可以选择一些高大的树木和草坪,以提供阴凉和舒适的环境。
同时,也可以在绿地中种植一些花坛和花草,以增加校园的色采和活力。
四、植物养护1. 植物浇水校园植物配置中,植物的浇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应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水量和季节变化合理浇水,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校园植物配置

校园植物配置概述:校园植物配置是指在校园内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并将其合理地布置在校园的各个区域,以增加校园的美观度和生态环境,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校园植物配置的标准格式,包括校园植物的选择、布置的原则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
一、校园植物的选择1. 耐性强的植物:选择能够适应校园环境的植物,如耐寒、耐旱、耐阴等特性的植物,以确保其能够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
2. 绿化效果好的植物:选择叶色明艳、形态美观的植物,如常绿植物、花卉等,以增加校园的美观度。
3. 空气净化植物:选择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植物,如吊兰、虎尾兰等,以改善校园的空气质量。
4. 无毒植物:选择无毒、无刺植物,以确保校园的安全性。
二、植物布置的原则1. 区域划分:根据校园的不同区域特点,将植物布置分为景观区、休闲区、教学区等,以满足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
2. 高低错落:将高大的植物与矮小的植物错落布置,以增加层次感和立体感。
3. 色采搭配:根据植物的花色、叶色等特点进行搭配,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4. 重点突出:在校园的重点位置,如校门、主楼等地方布置具有代表性的植物,以突出校园的形象。
三、植物养护管理1. 浇水: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合理浇水,避免过度或者不足的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积水。
2. 施肥:根据植物的需要,定期施肥,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3. 剪枝修剪:定期对植物进行剪枝修剪,以保持其形态美观,促进新枝的生长。
4.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植物,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
5. 清洁保养:定期清除植物周围的杂草和落叶,保持植物周围的环境整洁。
结语:校园植物配置是校园美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
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合理布置和养护管理,可以为校园提供一个美观、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植物配置的标准格式包括校园植物的选择、布置的原则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希翼本文能够对校园植物配置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小学校园绿化植物配置
摘要中小学校园建设已成为评价各地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校园绿化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中小学校园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进行了探讨,以供各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和校园绿化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绿化;植物配置;原则;要求
中图分类号s7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090-01
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创造了环境,而环境又改变了人。
实践证明,融生态美、艺术美、科学美和社会内容美于一体的校园绿化环境,对师生具有凝聚、激励和导向作用,使师生对学校产生一种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激发师生奋发向上、孜孜求学、爱国爱校的精神,引导师生的思想行为向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同时又约束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倾向,有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
当前,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极为重视,大幅增加投入,加强学校建设。
在学校的改建、扩建、迁建和新建中,校园绿化普遍得到重视。
但也有部分学校,由于规划设计不够合理,植物配置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导致绿化景观质量较差,未能真正起到环境育人的效果。
笔者现就中小学校园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谈谈看法,仅作探讨。
1中小学校园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1)科学规划原则。
要创造一个高品位的校园绿化环境,不仅需要
领导的重视和资金的保证,关键还要有科学的规划。
尤其是在新建、扩建校园中,校园绿化不可能达到“一步成林”的效果,因而在植物配置中更应注重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以避免今后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
(2)绿色生态原则。
校园是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其绿化应考虑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气候适宜、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
绿色植物不仅能平抑气温,保持空气湿度,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校园内的小气候,而且能阻隔噪音,安定情绪,改善视力,提高人的反
应能力。
因此,在校园绿化景观的设计中,应以绿色植物为主体,并坚持用生态学的观点营造植物景观,形成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
(3)适地适树原则。
要根据校园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的理化特性,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树木和花卉进行绿化。
因而校园绿化应多采用乡土树种和本地花卉,以提高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取得较理
想的绿化效果。
(4) 安全原则。
校园安全重于一切。
校园内不宜种植多飞毛、多刺、有异味、有毒或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花草树木,如夹竹桃、凌霄、野漆、凤尾兰、黄蝉、络石、醉鱼草、莽草等,它们的花或叶或汁液有毒;又如枸骨、枸桔、花椒、皂荚、十大功劳、板栗、剑麻等,它们的植株或果实多刺。
(5) 美学原则。
学校是传播知识、陶冶情操的地方,校园绿化应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方面可利用丰富的植物,尤其是与中国的
诗、书、画等文化形式紧密相连的植物,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梅、兰、竹、菊”四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以及沉淀了深厚文化内涵的树种,如桂花、海棠、玉兰、石榴、迎春等,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景品,陶冶学生的性情。
另一方面在绿地内设置形状各异,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园林示牌,介绍植物知识,使学生认知自然,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普氛围。
2校园内各区域植物配置的要求
(1) 学校出入口。
学校的出入口应是校园绿化的重点,在主道两侧种植绿篱、花灌木及树姿优美的常绿乔木,如海桐、小叶女贞、黄杨、瓜子黄杨、珊瑚树、桂花、石楠、柠檬桉等,使入口主道四季常青;可以开花美丽的乔木间植以常绿灌木。
学校大门的绿化要与大门的建筑形式相协调,要多使用常绿花灌木,形成活泼而开朗
的门景,大门两侧的花墙,可用不带刺的藤本花木,如紫藤、扶芳藤、金银花、爬山虎、木通、大血藤、葛藤、南蛇藤、常春藤等进行配置;大门外面的绿化应与街景相协调,但又要有学校的特色。
大门内可设小型广场,铺设草坪点缀花坛、雕塑、喷泉等。
(2) 主体建筑。
主体建筑用地(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的绿化,主要是为了在教学用房周围形成一个安静、清洁、卫生的环境,为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因而在进行校园建筑用房四周的绿化时必须考虑室内的采光和通风问题。
在教学楼、教师办公楼、图书阅览室的南面及北面只能种些小灌木,如小叶黄场、小叶红波、四季
青等,并且要定时修剪,使其高度不超过一楼窗户的下沿。
离开建筑物8m之外方可栽种少量常绿大乔木如马尾松、香樟、桂花、白玉兰等,且每2株间的距离也不能少于5m,以防止树木枝叶繁茂时遮住室内的光线。
在教学用房的东西两面除进出口之外,离墙5m左右可种植高耸的常绿速生乔木以防日晒。
同时,为增加绿化的美感,丰富校园的景色,在建筑物正面的门前可铺设广场,两侧可设置花坛、花境,摆放盆景或孤植、对植含笑、银杏、合欢、雪松等较名贵的树种。
花坛的造型应秀丽活泼,色调鲜艳多彩,给人以舒适欢快、欣欣向荣的感觉,花坛四周可用花卉材料作边饰或用砖砌和铁制矮栏作边饰,以突出花坛的轮廓,既增添美观又起到保护作用。
花境中的植物应以多年生的花卉为主,布置时应考虑高低参差、疏密断续、季相交替,要一年四季都能有花,各种花卉配置应粗放有序,花开成丛,要反映出季节的变化和色彩的协调。
(下转第94页)
(上接第90页)
(3)主干道路。
主干道路两侧可选用香樟、乌桕、广玉兰、国槐、香椿、榔榆、鹅掌楸、梧桐、垂柳、龙柏、柳杉、樱花、圆柏等树种作为行道树,在其下还可种植绿篱及花灌木或设置花境。
(4)体育运动场。
体育运动场是学生进行室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包括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等。
学生在进行室外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从而影响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或阅览室其他师生的教学、实验或阅览。
因而运动场地周围绿化的主要目的
是减少或阻隔噪音的干扰。
由于成片的树木能吸收、阻挡声音,因此为了避免噪音干扰,在体育运动场和教学用房之间除留出学生出入的适当地方外,其余地方都应群植高大的常绿庇荫乔木,尽量少
种灌木。
同时,为了减少粉尘污染,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足球场铺设耐践踏的草坪,如结缕草、狗牙根、天鹅绒等。
(5)室外休憩读书区。
结合校园的地形地貌,在非建筑用地面积稍大的地方开辟形式多样的小游园,为学生提供休憩、晨读、交流的小尺度空间。
三面可用常绿灌木相围,以落叶大乔木遮荫,以免相互干扰。
地面用草坪铺装,设置桌、椅、凳。
为增加立体感和美感,还应与少量山石小品构成园景或设置花廊,选择紫藤、葡萄、金银花、木通、铁线莲等作为栽种植物,让这些攀援的蔓生植物爬满廊架,花廊可遮荫、休息,赏花观景,装点校园景色。
(6)自然科学园。
应依据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规划布置,分别栽种与教材联系较密切的植物。
各园地之间应留出道路便于区分和学生出入。
各个园地两侧及整个园地四周可种植小灌木作为绿篱,以增加美感。
3参考文献
[1] 张吉娣.谈中小学校园绿化[j].江苏绿化,2001(5):26.
[2] 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1995.
[3] 陈子牛,周建洪.对中小学校园绿化的探讨[j].林业建
设,2000(2):26-30.
[4] 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0.
[5] 黄东兵.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