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刘改霞

巨鹿县第二中学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主题是“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对这节课分五个方面进行说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知道了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并且对机械能的守恒的有了一个初步的猜想,结合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的关系,利用动能定理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这样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基础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教材,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机械能守恒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是必须牢固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

2、教材处理

本节课选自高一物理必修2的第7章第8节,对比新旧教材发现,新版教材在讨论只有重力做功时,不仅列举了自由落体,而且增加了各种抛体运动,并拿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为例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使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有更全面的理解。由教材“做一做”小实验及多个具体事例,让学生找出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猜想转化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定量的关系,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实例探究,再结合一般过程进行理论推导,然后总结出定律。这样做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且在探究、推理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领悟物理学研究方法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3、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确定

(1)重点: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理解定律的内容、明确定律条件、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条件,进一步分析物体系统内所具有的机械能,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3)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采用“情景→问题→分析与活动→总结”的教学设计模式,以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能使学生更好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这种运用归纳法的思想,从一个个典型的物理情景中总结出科学的结论。在随后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中,证实了学生对守恒条件的认识和理解很准确到位。”

三、教学目标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高中新课程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

2、教材特点;

3、所教学生总体思维能力、基础知识较薄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的概念,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从物理现象分析、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及使用条件的研究方法

2、会判定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定量分析实际问题

3、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守恒思想,领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点

(3)、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协调合作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任务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自信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的选用

多媒体演示和自备实验器材。其作用有:将物理情境、规律的推理过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方法结构,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思考、分析、推理、理解和领悟。

2、教学方法: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师生共同演绎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数学表达式的来龙去脉。具体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一起探索得出物理规律及适用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3、学习方法:为适应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内容要求,创设“自由落体、平抛、沿斜面下滑”三个物理情境作为铺垫,由易到难,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在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加以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主要的学习方法有:(1).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攻克重点

(2).学生自主学习——检验所学成效,得出经验。

(3).师生合作学习——师生共同分析实例,共同攻克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