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已完成讲解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足太阴脾经 PPT课件

第五章 足太阴脾经 PPT课件

水谷精微化生精气血,
运 帮助胃肠将食物化为精微和糟粕
化 促进胃肠吸收水谷精微 谷 转输胃肠吸收的水谷精微 食
以濡养脏腑组织,促进 生长发育。 故称“脾 为后天之本”、“气血 生化之源”。
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运 化
胃和小肠消化吸收的津液
水 大肠吸收的水液
液 肾气的蒸化回吸收的水液
生理:
脾气健运—食欲旺盛,口味良好 ,口唇红润 光泽
病理:

食欲不振
脾气亏虚—口淡无味
脾失健运 口味异常
湿热困脾—口甜粘腻

口唇淡白无华 热扰心脾—口疮口糜
3、在液为涎 (1)含义:是指脾与涎有密切的关系。
涎是唾液中质地较清稀而少沫者, 为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故脾在液为涎。
病理: 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影响气的正常运
行—脾气壅塞结滞—脾失健运—不思饮食、 脘腹胀满 —“思则气结”。
总结
位置:位于膈下,腹腔左侧,“与胃以膜相连” 形态:正脏形如刀镰,色紫赤。副脏散膏半斤,色灰 白。
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举,主统血。 外在联系:在体合肉,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其 华为唇,在志为思。为阴中之至阴,通于长夏之气。 特性——脾喜燥恶湿 别称:脾胃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属性:阴阳属性为阴中之至阴,五行属性为土。
消化 辅助发音 辅佐呼吸 产生食欲
(3)机理:
脾开窍于口
解剖结构上:口是消化道的最上端 经络联系上: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生理功能上:咀嚼是完成消化的第一步
脾其华在唇 口唇为口腔的起始部分,由肌肉组成,而脾主肌
肉 口唇要依靠脾运化水谷精微而化生气血以滋养

《足太阴脾经络》课件

《足太阴脾经络》课件

足太阴脾经络与消化系 统疾病的关系:足太阴 脾经络异常可能导致消 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 良、便秘、腹泻等。
足太阴脾经络与消化 系统疾病的治疗:通 过调理足太阴脾经络 ,可以改善消化系统 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足太阴脾经络与妇科疾病 的关系
足太阴脾经络与月经不调 的关系
足太阴脾经络与痛经的关 系
足太阴脾经络与不孕不育 的关系
脾经: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 主四肢
脾经: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 主四肢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脾经: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 主四肢
脾经: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 主四肢
线经足
第 三
和络太 章
穴的阴
位路脾
足太阴脾经络的路线

穴位名称:隐白穴

位置: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功能:调理脾胃,治疗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
足太阴脾经络的现代研究:现 代医学对足太阴脾经络的研究 和应用
足太阴脾经络的基本概念 和组成
足太阴脾经络:中医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络
基本概念:足太阴脾经络是十二经脉之一,起于足大趾,止于胸中
组成:足太阴脾经络由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阴脾络组成
功能:足太阴脾经络具有调节脾胃、运化水谷、滋养全身的作用
足太阴脾经络的功能和作 用
足太阴脾经络的穴位配对 及治疗
足太阴脾经络的穴位配对原则:根据穴位 的功能和位置进行配对,以增强治疗效果。
常用穴位配对:例如,三阴交配血海, 可以调理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阴陵 泉配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不和、腹胀 等问题。
配对穴位的功效:例如,三阴交配血海, 可以调和气血、舒缓情绪;阴陵泉配足 三里,可以健脾和胃、促进消化。

脾经穴详解PPT课件

脾经穴详解PPT课件
饮食停滞:足三金里》、“中公脘孙、主解腹溪胀;食呃不逆化:,内主关肠;鸣”; 上消化道出血:《足标三幽里赋、》内“关脾;冷心胃胸痛胃,疾泻患公:孙内立关;
愈”;《甲乙经》“霍乱,公孙主 泛酸:内关、梁丘;痛经:血之海”;。足下垂:照海等。
商丘(SP5)
操作:直刺0.3~0.5寸。 功效主治:
健脾理肠——腹痛、胀,泄泻,便秘、痢疾等; 消肿止痛——足踝肿痛、舌本强痛; 宁神定志——癫狂、梦魇、小儿痫瘛等。
公孙(SP4)
操作:直刺0.5~1寸。 功效主治:
本穴可透刺涌泉,增 加刺激量,适用于急
性胃痛、呕吐等。
健脾和胃——胃痛,呕吐,腹痛、胀,泄泻,痢疾等;
理血宁心——心痛、烦,失眠,月经病,贫血等; 其他主治——足痛、肿、麻、痿,发狂配、灸妄神言阙等、。关
元、三角灸。
腧穴配伍:
慢性泄泻、痢疾:天枢、大恒、上巨虚; 本穴为治疗胃肠腹病常用穴——《千
12~21穴(冲门~大包)分布于胸腹部。此10穴 取穴主要解剖标志为:腹股沟、耻骨联合、肋间 隙。
五.特定穴
五输穴: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隐大太商阴
原穴:太白;
络穴:公孙;
八脉交会穴:公孙(通冲脉);
郄穴:地机;
交会穴:三阴交(足三阴经之会穴) 。
六.刺灸要点
根据病情及病人体 形,箕门针刺深度
4. 经脉循行示意:
主脉1:(起)大趾内侧端→ 内踝前 → 小腿内 侧
→ 腹 →(属)脾
→ 股膝内侧前缘
→ (络)胃→ 膈 → 咽
→ 舌根 → 舌下
支脉1:胃 → 膈 → 心
二.经脉病候
脾经舌强食则呕,嗳气厌食动即愁; 腹胀痛泻黄疸现,循经疼冷肿不用。

足太阴脾经-带循行动图PPT课件

足太阴脾经-带循行动图PPT课件

• [主治](1)腹痛,疝气, 腹满积聚。

(2)霍乱吐泻。
• [刺灸法]直刺0.5~0.8寸; 可灸。
18
脾 1
• 14、腹结 (SP14)
• [定位]仰卧。在下腹部,大 横

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 15、大横 (SP15)
• [定位]仰卧。在腹中部,距 脐

中4寸。
• 16、腹哀 (SP16)
• [主治](1)腹胀,水肿,小便不利, 泄泻,尿失禁,黄疸。

(2)茎中痛,遗精,妇人阴痛。

(3)膝痛。
• [配伍]
• (1)、配三阴交,有温中运脾的作用, 主治腹寒。
• (2)、配水分,有利尿行水消肿的作 用,主治水肿。
• (3)、配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
14
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黄疸。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脾 1
2019/11/30






1
脾 1
• 四、足太阴脾经
• (一)循行:《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 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 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 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 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 下。
•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 [定位]仰卧。在上腹部,当 脐

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 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19
• [主治](1)腹痛,腹泻,大 便秘结。

(2)腹哀还可治疗

泻,痢疾,消
化不良。

4足太阴脾经PPT课件

4足太阴脾经PPT课件

❖ 12.冲门(SPl2) ❖ 定位: ❖ 穴位释义: ❖ 解剖: ❖ 主治: ❖ 操作: ❖ 13.府舍(SPl3) ❖ 定位: ❖ 穴位释义: ❖ 解剖: ❖ 主治: ❖ 操作: ❖ 14.膻结(SPl4) ❖ 定位: ❖ 穴位释义: ❖ 解剖:
❖ 主治: ❖ 操作: ❖ 15.大横(SP15) ❖ 定位: ❖ 穴位释义: ❖ 解剖: ❖ 主治: ❖ 临床应用: ❖ 前人经验: ❖ 按语: ❖ 操作: ❖ 16.腹哀(SPl6) ❖ 定位: ❖ 穴位释义: ❖ 解剖: ❖ 主治:
❖ (2)太,大也,始也.穴属脾经土穴,土生 金,金色白,穴为金气所始。又太白为星象 名,即金星,亦含土能生金之意,故以名之。
❖ 在拇趾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 侧动 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 神经分支。
❖ ①肠鸣、腹胀、腹泻、胃痛、便秘等脾胃病 证;
❖ ②体重节痛。
❖ 1.太白配隐白治疗月经过多:先刺太白,用捻转补 法,留针15~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出 针后患者用艾条(清艾)灸太白,隐白,每穴10分钟。 日1~2次。(山东滨州卫校王大生)
四、足太阴脾经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SP.) (一)1. 2. 3. 4. 5. (二)主治概要: (三)本经腧穴(2l穴) 1.隐白(SPl) 定位: 穴位释义: : 主治: 临床应用: 前人经验: 按语: 操作: 2.大都(SP2)荥穴 定位:
❖ 穴位释义: ❖ 解剖: ❖ 主治: ❖ 操作: ❖ 3.太白(SP3)输穴;原穴 ❖ 定位: ❖ 穴位释义: ❖ 解剖: ❖ 主治: ❖ 临床应用: ❖ 前人经验: ❖ 按语: ❖ 操作: ❖ 4.公孙(SP4)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 定位: ❖ 穴位释义:

中医经络之——足太阴脾经PPT课件

中医经络之——足太阴脾经PPT课件
二、主治概要
1、主要病候:
A 脏腑病: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
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 B 经脉病: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2、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 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2019/3/15 7
足太阴脾经
4、脾经上潜伏着哪些疾病?
脾经是阴经,跟脏腑关系最密切,当它不通时,人
16
2019/3/15
大都 Dadu(SP 2)
【配穴】

1、配足三理治腹胀。


2、配太白治胃心痛。
3、配商丘、阴陵泉治诸下利。 4、配经渠治热病汗不出。 5、配昆仑、期门、阴陵泉、中脘治暴泄。
2019/3/15
17
太白 Taibai(SP 3)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 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 白肉际凹陷处。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 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 处取穴。 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 土;脾之原穴。
【功用】健脾胃,调冲任。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 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肠痉挛; 2.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 3.其它:心肌炎,胸膜炎,癫痫,足跟痛。 刺法:直刺0.5~0.8寸,深刺可透涌泉,局部酸胀, 可扩散至整个足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2019/3/15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9
太白 Taibai(SP 3)
【配穴】

1、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2、配公孙治腹胀食不化、鼓胀腹中气大满。
3 、配公孙、大肠俞、三焦俞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

足太阴脾经PPT课件

足太阴脾经PPT课件

a
11
应用:胃脘痛配中脘、内关。 痢疾配大肠俞、天枢。 脚气配冲阳、足三里。(《大成》)
操作:直刺0.6~1.2寸。 备考:足太阴经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内关通阴维 脉,共治心、胸、胃病。
a
12
三阴交 Sanyinjiao SP6
定位: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作用:健脾化湿,疏肝补肾。
配复溜、足三里主治腹胀。 操作:直刺0.5~0.8寸。 备考:备考:输穴,原穴。
a
10
公孙 Gongsun SP4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取法:弓形的第一跖骨后缘下方,赤白肉际。 作用:健脾化湿,和胃行气。 主治: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腹胀肠鸣,
腹痛,泄泻,痢疾,心烦失眠,水肿,发 狂妄言,嗜卧,脚气。
a
23
大包 Dabao SP21
定位:在胸侧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 作用:理气通络 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胁肋痛,全
身疼痛,四肢无力。
a
24
应用:胁肋痛配肝俞、期门。(《大成》) 身痛四肢无力配足三里。(《大成》)
操作: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深部为肺 脏,不可深刺。
备考:脾之大络。
a
15
地机 Diji SP8
• 定位: 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 穴下3寸。
• 作用: 健脾理血。 • 主治: 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腹痛,
腹泻等脾胃病。小便不利,水肿等水湿病症。
• 应用:配血海主治月经不调。 配肾俞、中极、三阴交主治痛经。
• 操作:直刺1~2寸。 • 备考:郄穴。
漏,癫狂,多梦,惊风,晕厥,胸痛。
a
7
应用:月经过多配三阴交、血海、气海。 崩漏配大敦用直接灸。 便血配足三里。

足太阴脾经(已完成)讲解23页PPT

足太阴脾经(已完成)讲解23页PPT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足太阴脾经(已完成)讲解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调血,祛风,除湿。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
②皮肤瘾疹,湿疹瘙痒,丹毒.血海以理血而见长,
所以有报道:血海配三阴交,膈俞,脾俞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获得良好疗效。(见《陕西中医》82年2期或83年6期针灸增刊 。)另:有抗过敏作用。
配伍 : ①配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②配曲池、合谷主治风疹。
中经堂培训部
大腿2穴
大腿2穴。以髌底为 标志。
血海 屈膝,在大腿 内侧,髌底内侧端 上2寸,当股四头肌
内侧头的隆起处 百 虫窝
箕门 在大腿内侧, 当血海与冲门连线 上,血海上6寸
中经堂培训部
血海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 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右手掌心按于患者 右膝髌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 拇指尖下是穴.
中经堂培训部
足部5穴
足部5穴。以第1趾骨、第 l 跖趾关节、趾甲角为标志。
隐白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 距趾甲角0.1寸
大都 (荥穴) 在足内侧缘, 当足大趾本节(第 l跖趾关 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太白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 趾本节(第 l跖趾关节)后下 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公孙 在足内侧缘,当第1 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商丘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 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 连线中点处
中经堂培训部
隐白(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内侧末端,距指甲角0.1寸. 功能: 健脾统血,疏肝和胃,镇静安神. 主治:①血证: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麦粒灸三壮
②脾胃病:如腹胀。 ③心胸神志病。癫狂,多梦,惊风。 配穴举例: ⑴配神门,厉兑治疗多梦、梦魇; ⑵配血海,三阴交治疗月经过多、崩漏,是古今治疗妇产科诸 血证的要穴。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放血。治疗血证临床多用灸法。
中经堂培训部

太白(输穴,原穴)
定位:当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化湿.(原穴主治脾胃脏病,输穴主治肢
体病) 本穴 主治:①胃痛,腹胀, 腹痛,泄泻, 痢疾,便秘,纳呆(皆责之
于脾胃功能失调)。脾俞 ②体重节痛,脚气。
配伍举例: ⑴配足三里,内关,中脘,天枢治疗腹痛,腹胀,呕吐,泄泻; ⑵配大肠俞,天枢,支沟治疗便秘. 虚秘
特点:内踝上8寸之下,行于足厥阴肝经之后。
中经堂培训部
中经堂培训部
联系的脏腑与组织器官
联系的脏腑:脾 胃 心 联系的组织器官:咽 舌
中经堂培训部
足太阴腧穴
腧穴 共21穴 起于隐白,至于大包 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胃脘病(运化问题)食则
呕吐、嗳气(升降)腹胀、便溏、黄 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厥冷。
足太阴脾经
中经堂培训部
足太阴脾经
经脉循行 病候 腧穴
中经堂培训部
足太阴脾经循行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 肉际,过劾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 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 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 , 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 布胸胁)。《灵枢•经脉》
定位: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 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 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急慢 性胃炎,肠炎等。
中经堂培训部
小腿4穴
小腿4穴。以内踝尖、胫骨 内侧缘为取穴标志。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当足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 后方
漏谷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 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 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 方
中经堂培训部
腹部5穴
腹部5穴。多在前正中线旁 开4寸。
冲门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 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 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②肠鸣腹胀,泄泻,便秘; ③失眠,多梦; ④此外本穴还主治下肢痿痹,脚气等证。应用三阴 交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伴足内翻后遗症。
中经堂培训部
三阴交
配穴举例: ⑴配次髎治疗痛经,月经前针刺; ⑵配中极、阴陵泉治疗小便不利,遗尿; ⑶配人中、内关治疗中风后遗症;醒脑开窍 石学敏 ⑷配神门治疗失眠.
总之,三阴交是临床最常用的腧穴之一.临床上配穴 不同,主治就有区别.因此须祥辩其证,恰配其穴,方 收良效.
配穴举例: ⑴配内关治疗胃,心,胸疾病,尤对这些部位疼痛效好. 《席 弘赋》说: “肚痛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 ⑵配中脘、足三里可健脾化湿主治饮食停滞。
操作:直刺0.5-1寸.捻转运针的同时,其针感可循经上行, 治疗胃腑病症,若其针感传至腹部,且出现肠鸣音,疗效 尤佳。
中经堂培训部
商丘
操作:直刺1.0~1.5寸.孕妇禁针.据现代实验研究, 针刺或电针合谷,三阴交,20分钟后,孕妇宫缩明显 加强。
中经堂培训部
阴陵泉(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 处.
功能:健脾利湿,舒筋活络。属水,应于肾 主治:①水湿所致疾病:腹胀, 水肿,黄疸,
泄泻,小便不利或小便失禁 ②阴茎痛,遗精,妇人阴痛,带下 阳虚 ③膝痛. 配伍 : ①配水分可行水消肿主治水肿; ②配天枢、足三里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③配关元、三阴交治疗阴茎痛。 ④配阳陵泉主治膝关节积液。
地机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 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 陵泉下3寸
阴陵泉 在小腿内测,当胫 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中经堂培训部
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 缘。
功能: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故功可健脾 摄血,补肝益肾而治疗与三经有关的各病症。
主治:①女子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难 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不孕,男子遗精,阳痿, 疝气,遗尿等。对发育较差的小儿遗尿有良好效 果。
操作:直刺0.5-1.0寸。多用补法,因脾多虚证。
中经堂培训部
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 处。
功能:健脾益胃,通调冲脉,安神志。 “公孙冲脉胃心胸” 主治:①脾胃病,水湿为患: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泻,痢
疾。公孙对急性胃痛属实证者效果最佳 ②神志病:心痛,胸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