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知识讲座课堂

合集下载

《京剧趣谈》PPT精品课件

《京剧趣谈》PPT精品课件
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
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几个方面的特色?
课文介绍了中国京剧在两个方面独有的艺术 特色,一是道具:有实在道具如马鞭,还有一些 虚拟道具;二是动作:亮相。
读“马鞭”这一部分,想一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用马鞭代替真马,这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 的表现手段。
(2)京剧中运用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舞台表演中,举 出几个事例,揭示京剧中道具的独到之处。
理解词语
【驰骋】 【尴尬】 【风雨不透】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 十分紧密。 形容突然停止。
(骑马)奔跑。
无法摆脱或结束。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
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
是流行于陕西的秦腔,又叫梆子。徽剧是京剧的基础。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90年,为了给已经八十岁的乾隆皇帝 祝寿,唱二黄的艺人高朗亭随“三庆”徽班进北京表演,很快受到了 北京人的喜欢,皇族贵人也很爱看。随后,许多徽剧艺人来到北京。 徽剧又和从湖北、江苏、陕西来京的汉剧、昆曲、秦腔这三个在中国 南北有影响的剧种不断交流、融会、演变、优化,最后聚精荟萃,形 成有较高艺术魅力的京剧。
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 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 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在写台下观众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神态描写,这里描写观众的紧张神态,是对舞 台上演员表演的激烈打斗场面的烘托,衬托出表演的精 彩,引人入胜,为下文的“静”作铺垫。

了解学习京剧知识教案7篇

了解学习京剧知识教案7篇

了解学习京剧知识教案7篇学习京剧知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唱腔、角色行当、四功五法等相关知识,知道不同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的人,掌握五种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

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去关注京剧。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穆桂英挂帅、感受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

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京剧。

2.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进京剧。

1、课前播放戏曲《穆桂英挂帅》片段。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里面的人物为什么画脸吗?你们知道脸谱是哪种戏曲所独有的吗?你们了解京剧吗?(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分层教学重视学生在预习后的信息反馈,此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为分层教学做充分准备。

) 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京剧的脸谱里包含了很多京剧的知识,而且,他还和数字有关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穆桂英挂帅——京剧)(设计意图:将居庙堂之高的京剧于简单的数字相联系,拉近京剧与学生的距离。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京剧,说说国粹。

1、说说国粹请同学们打开品德书78页,读一读小资料,思考:为什么京剧被称为国粹呢?(学生汇报)(设计意图:本节课由于学生不能提前预习,所以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京剧进行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 京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传向世界。

在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的皇家剧院里,在没有任何语言翻译的情况下,演出的京剧《三打陶三春》获得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戏曲入门课堂教案

戏曲入门课堂教案

戏曲入门课堂教案教案标题:戏曲入门课堂教案教案目标:1. 介绍戏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戏曲表演能力,提高其艺术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戏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戏曲表演中的基本动作和表情。

3. 学习一段简单的戏曲剧目,进行小组表演。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用于呈现教学内容。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戏曲音乐。

3. 戏曲服饰和道具,用于学生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戏曲的了解,询问他们对戏曲的认识和印象。

2. 通过展示一些戏曲图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戏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介绍戏曲的定义和起源,解释戏曲的四大要素:唱、念、做、打。

2. 讲解戏曲的基本特点,如脸谱、唱腔、表演形式等。

三、学习戏曲表演的基本动作和表情(15分钟)1. 分组进行基本动作的示范和练习,如走、站、坐、揖等。

2. 引导学生学习戏曲表演中的基本表情,如喜、怒、哀、乐等。

四、学习一段简单的戏曲剧目(20分钟)1. 选择一段简单易学的戏曲剧目,如《红楼梦》中的一场戏曲片段。

2. 分组学习并分配角色,进行剧本分析和角色扮演。

3.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排练,注重动作、表情和声音的协调。

五、小组表演和评价(15分钟)1. 学生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2.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肯定优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总结和展示(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戏曲的重要性和学习戏曲的意义。

2. 展示学生的表演成果,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戏曲演出,增加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2. 组织学生参与戏曲表演比赛或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戏曲表演水平和自信心。

3. 引导学生进行戏曲创作,让他们体验到戏曲的魅力和创造力。

戏曲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3篇)

戏曲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戏曲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决定开展“戏曲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流派、代表剧目等。

2. 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1)戏曲基础知识讲座:邀请戏曲专家为学生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流派、代表剧目等。

(2)戏曲欣赏课:播放经典戏曲选段,让学生欣赏戏曲的艺术魅力,感受戏曲的音乐、唱腔、表演等。

(3)戏曲表演课:邀请戏曲演员为学生示范戏曲表演技巧,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表演。

2. 课外活动(1)戏曲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戏曲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戏曲知识的掌握程度。

(2)戏曲社团活动:成立戏曲社团,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戏曲表演技巧,提高戏曲水平。

(3)戏曲文化讲座:邀请戏曲专家为学生举办戏曲文化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戏曲文化。

四、活动实施1. 组织筹备(1)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邀请戏曲专家、演员为学生进行讲座和表演。

(3)联系学校相关部门,协调活动场地和设备。

2. 课堂教学(1)根据活动安排,安排教师进行戏曲基础知识讲座、戏曲欣赏课和戏曲表演课。

(2)邀请戏曲专家、演员为学生进行示范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表演。

3. 课外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戏曲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戏曲知识的掌握程度。

(2)成立戏曲社团,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戏曲表演技巧。

(3)定期举办戏曲文化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戏曲文化。

五、活动效果1. 学生对戏曲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戏曲大舞台》 教案

《戏曲大舞台》 教案

《戏曲大舞台》教案《戏曲大舞台》教案1学习目标:1、初步识记并积累戏曲文化知识,如几种主要地方戏的名称、特色和京剧的脸谱知识、行当等。

2、利用多媒体欣赏戏曲名段,说一说戏曲文化的魅力,接受一点传统文化的熏陶。

3、探讨青少年对传统戏曲的态度,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学生课前活动:1.自主阅读教材,同学间分组合作查找资料,通过书籍、络等渠道了解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

2.访问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了解戏曲文化知识和我们家乡的地方戏。

3.调查青少年对戏曲的态度,以及应对措施。

课堂教学过程:一. 导语课堂调查学生对戏曲的了解程度,引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历史悠久的戏曲文化。

我们可以欣赏河南豫剧的淳朴厚实,此外,在戏曲上,还有京剧的雍容典雅,越剧的轻柔婉转,梆子戏的高亢悲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二、在这节课上,我们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是(见上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赛一赛,积累戏曲常识1、赛一赛(1)课前,你们在前几天的自主学习活动中,一定搜集到很多有关戏曲的资料,了解了戏曲的一些常识吧。

下面我们就检测一下,检测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分组进行,抢答题谁最先举手作答并回答正确,就可为本组挣分,最后评出评出优胜组,给予小小的奖励;每题10分,现在大题开始。

(大屏幕显示)必答题有两轮,抢答题有两轮:必答题(每题10分):第一轮第一组题1.被称为“中国戏曲之母”的剧种是哪个剧种?(昆剧)2.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3.与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曲的剧种是什么?(中国戏曲)第二组题v 1.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有多少?(360多种)v 2.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哪个剧种?(京剧)v 3.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必答题:第二轮(连线题)第一组题昆剧芬芳的泥土气息京剧浓浓的河南特色黄梅戏中国戏曲之母豫剧东方歌剧第三组题梅派 A.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娇婉的风格程派 B.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风格荀派 C.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尚派 D.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抢答题(每题10分)第一轮判断正误1、中国戏曲起源于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高二语文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戏曲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戏曲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戏曲知识精讲高二语文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戏曲知识精讲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戏曲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一、文化常识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是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

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它的典型、最高成就。

明清传奇是在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继元代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代表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它们的区别:〔1〕杂剧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

传奇没有楔子.〔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杂剧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传奇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

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

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

传奇的末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丰富,分工更细,形式更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人,明代戏曲作家。

所居名玉茗堂。

故《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曲阜〔现在山东曲阜〕人,孔子64代孙,清初戏曲作家、诗人,因《桃花扇》的成功,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让戏曲在课堂上活起来——对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课堂教学的感悟

让戏曲在课堂上活起来——对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课堂教学的感悟

让戏曲在课堂上活起来——对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课堂教学的感悟摘要:“戏曲进课堂”是普及教育而非精英教育。

本文将以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为例,将探讨如何戏曲在课堂上活起来,试图通过老师的演唱或欣赏曲目背后故事得分析和介绍及相关视频材料的欣赏中逐步改变学生对戏曲的无知状态,从而调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普及戏曲艺术的目的。

关键词:戏剧,豫剧,进课堂,艺术“戏曲进课堂”是普及教育而非精英教育。

现在许多的孩子对京剧几乎没什么概念,仔细起来,出现类似现象当然不能怪我们青少年,不是他们不喜欢京剧,而是没有给他们提供了解戏曲的机缘。

没有给他们创造欣赏得条件。

他们的生活中更多得是网红、明星、潮流组合......而戏曲又是古老的艺术瑰宝,在日常生活中极少接触,即使接触了也许看不懂听不明。

把戏曲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中,通过老师的演唱或欣赏曲目背后故事得分析和介绍及相关视频材料的欣赏中逐步改变他们对戏曲的无知状态。

因此,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戏曲进课堂”并不是培养戏曲专业演员和票友的精英教育,而是一种普及戏曲知识的教育,这种普及是希望青少年对戏曲得基本元素,调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普及戏曲艺术的关键①。

1.善用有效资源1.戏曲艺术引入课堂,首先依托教材低、中、高年龄段都有不同教学要求的戏曲内容。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每个地区教材版本虽然不同,但育人宗旨是大同的。

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多提供的戏曲曲目。

2.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是学生的望远镜,你的眼界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才能拓宽。

如:《中国戏曲大会》《粉末宝贝》《大羽华裳》《叮咯咙咚呛》通过不同形式的欣赏,会让同学们对中华戏曲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感受到戏曲世界的博大精深。

1.营造氛围调动兴趣大环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的创设,会给学生在精神上有一种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很好的精神熏陶。

校园文化墙、广播站、校园电视台、课间操等形式,层层渗透。

小氛围,寻找身边的戏曲曲种、手抄报、录视频、拍照片、分享会。

23课京剧趣谈课堂笔记

23课京剧趣谈课堂笔记

23课京剧趣谈课堂笔记一、学习目标1. 了解京剧的起源、特点及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京剧中的表演技巧,如唱、念、做、打等。

3. 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京剧的表演技巧及艺术特点。

难点:理解京剧的艺术内涵及文化价值。

三、知识梳理1. 京剧的起源:京剧起源于北京,在清朝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

它融合了多种戏曲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京剧的特点:京剧以唱为主,融合了说、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

其唱腔高亢激越,表演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 京剧的表演技巧:(1) 唱:京剧的唱腔具有高亢激越的特点,演员通过嗓音的变化和技巧的运用,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2) 念:念白是京剧中的重要表演形式,演员通过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变化,传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

(3) 做:做功是京剧中的一种表演技巧,包括身段、台步、亮相等,通过演员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4) 打:打功是京剧中的武打表演,包括翻筋斗、摔跤等技巧,通过演员的动作表现出战斗的激烈和紧张。

4. 京剧的艺术魅力: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

四、课堂练习1. 选择题:下列哪一项不是京剧的特点?A. 以唱为主,融合多种表演形式B. 唱腔高亢激越,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C. 表演形式单一,缺乏变化D.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答案:C解析:京剧的特点是以唱为主,融合多种表演形式,唱腔高亢激越,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因此,选项C“表演形式单一,缺乏变化”不是京剧的特点。

2. 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京剧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京剧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京剧以唱为主,融合了说、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其次,京剧的唱腔高亢激越,演员通过嗓音的变化和技巧的运用,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红色——表人物性格,如: 凶猛的人物,如:宇
关羽
文成都
? 白色——代表阴险、 ? 黑色——表现正直、
疑诈、飞扬、肃煞的
无私、刚直不阿的人
人物形象。如:曹操。 物形象,如:包公
? 蓝色——表现刚强、 骁勇、有心计的人物
性格,如:窦尔敦
? 金、银色——表现各 种神怪形象
最后 垛板 节奏加快,表达了李玉和 对敌人和叛徒的痛恨,尾声高昂, 表达了她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气 概
家住安源
《杜鹃山》:在秋收起义的巨大影响下,湘赣边界杜鹃山,有 一支农民自卫军揭竿而起,三起三落,濒于覆灭。农民自卫军 领袖雷刚急盼找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他们找到出路。1928年春, 共产党组织派柯湘前来与他们联系。柯湘途中被捕,农民自卫 军在刑场上营救了她。柯湘把农民自卫军改编成为自卫军,用 无产阶级建军思想对部队进行改造。
雄心壮志冲云霄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 我国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 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码的任务。由 于叛徒的出卖,遭日寇杀害。
本唱段刻画了李玉和坚强的斗志 和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思想感 情。
开头 导板 回龙 以及原板表现了李玉 和对敌人的蔑视
中间 慢三眼 一片生机,特别是引用 一段东方红,表达了李玉和对新中 国的向往
? 绿色——代表顽强、 ? 紫色——表现刚正、 暴躁的人物形象。如: 稳练、沉着的人物
武天虬
结束,谢谢
柯湘――女,三十岁, 中国共产党党员,杜鹃 山农民自卫军党代表。 原本作为丈夫赵辛的助 手来到杜鹃山,但丈夫 牺牲了,便独自扛起党 赋予他们的重任。由于 政治工作的出色,队伍 产生了强大的战斗力, 军事斗争开始节节胜利。 柯湘在杜鹃山,改造了 一支队伍,同时也重新 塑造了自己,使自己逐 渐成熟。
两个选段的唱腔属于西皮还是二黄? 二黄
?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 为主
京剧的形成
?1873年,原有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 和春四大微调班社进入北京,同来自湖北的 汉调艺人合作,接受了其他剧种的表演方法, 演变,而形成早期京剧。
?现有的京剧是有许多的表演艺术家经过不断 的创作丰富而成的。
京剧小科普
?京剧的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京剧的四种形式 ?(唱,念,做,打) ?四大徽班 ?( 三庆班、四喜班、 春台班、和春班) ?京剧的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剧现 代 京
现代京剧
? 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实 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 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 生活的新京剧就是现代京剧。
《红灯记》 是一部歌颂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与 敌人不屈不挠地抗战的现代京剧。作为中国历史上特 殊年代的八个样板戏之一的《红灯记》,是 中西艺术 结合 的一个尝试,京剧唱腔被誉为“国粹”。以打击 乐为基本特点,揉进了西方的乐器,增强了表现力, 气势雄伟,使人耳目一新,曾受到京剧爱好者不同程 度的赞誉。
京剧及欣赏
教师:吴大光
京剧和京剧音乐
?京剧是我国最主要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全国 各地,其前身是徽调和汉调
?京剧后定为我国国剧 ?其音乐属于皮黄腔系,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
汉调的西皮为主所以叫“皮黄腔”。(西皮唱腔
流畅、轻快、明朗、活泼,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二黄 唱腔稳健、凝重、深厚,常表现哀怨、思念的情绪。)
3.加入了管线乐队的伴奏,以增加气势。 4.不分流派,这是也适应革命的需要。 5.再有就是布景了。多用大布景,而非传统的简练但实用 的道具
5.传统京剧多表现历史题材,如《霸王别姬》《四郎探母》 等,而现代京剧多反映现实题材,如革命现代京剧《智取 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等。
现代京剧是在传统京剧的基础上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影响,为了宣传民主和自由的精神 ,作为宣传先进文 化的精神武器 .在当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宣传作用 . 新 中国成立以后 ,京剧被正式列为国粹 ,当时为了宣传新 生的人民共和国 ,所以采取了这种人民大众在当时都 比较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 ,到后来文化大革命期 间,党提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是封建,不能演。 现代京剧在京剧的历史上,创造了另一个高峰,谁都 无法否认样板戏的艺术价值。 改革开放之后,京剧 工作者又创作了很多新编传统剧目,把京剧又带回到 传统,很多演员在唱腔上,身段上做了改革,比如现 在有了麦克风,演员的调门可以稍稍低一些,这样可 以设计出更加优美婉转的唱腔
选段中的人物在京剧四大行当中分别属于哪个? 青衣
请同学们谈谈欣赏之后的感想,然 后与上节课学唱的传统戏剧作比较。
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区别
1.为的是让所有观众都能听得懂,全部用普通话演唱,没 有尖团字。
2.取消了传统京剧的行头,演员穿工农兵的服装,这是塑 造人物的需要。取消了小生的行当,因为小生奶油味太重, 于革命不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